英国式幽默与中国式弱智 |
送交者: 泉涌 2012年07月30日21:03:27 于 [新 大 陆] 发送悄悄话 |
7月28日,第30届奥运会在伦敦开幕,英国BBC电台两位主播英式幽默吐槽解说走红网络。主播在解说朝鲜代表团时表示“希望我们今晚用对了国旗”。而解说中国代表团时则称:“他们的旗手,太!高!了!”另外也捎带着调侃了“舌尖上的中国”:“看,那就是中国队,现场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欢呼声。他们好像把厨房搬过来了(此处既吐槽衣服像西红柿鸡蛋、也吐槽中国代表团强大的饮食后勤),我们在北京的时候见识到了。 北京时间7月29日凌晨,伦敦奥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进行,中国的孙杨参加。在孙杨200米转身时,韩乔生激动地说:“孙杨能否反超要看最后一个转身。”话音刚落,周雅菲就赶紧提醒这不是最后一个转身。孙杨获胜之后,韩乔生表示:“不是孙杨超水平发挥,这就是正常发挥,孙杨的水平就是在朴泰桓之上。”
将这两件事儿放在一起,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中国解说员同英国(或者说西方)解说员的巨大差异。前者缺乏常识,连比赛的最基本情况(如选手有几个“转身”)都搞不清楚;后者对相关情况了如指掌,顺手拈来,入丝入扣。前者紧张肤浅,关注的只是输赢和奖牌,为“锦标主义”和“金牌至上”摇旗呐喊;后者轻松自如,着眼点多是细节和情趣,诠释着体育的乐趣。前者声嘶力竭,竭尽全力表演“爱国主义”,乃至于不惜毫无礼貌地贬低他国选手;后者诙谐幽默,甚至敢于拿“用错国旗”这样的“政治错误”来“砸挂”…… 偶尔的口误很正常,谁都会有说错话的时候。可总是信口开河、满嘴跑火车,难免有弱智之嫌。说严重点,韩乔生这些年来层出不穷的雷人解说通过媒体广泛传播,让我们感到挺丢脸的。“这一组有7个人(100米蝶泳预赛第二组,屏幕上只有6个人)”——连数都不识了吗?“俄罗斯的伊佐托娃,哦,是伊佐托夫。”——连男女都分不清了吗?这样的解说出现在国际大赛上、出现在奥运盛会上,其负面效应也不容小觑,起码暴露出某些人解说前准备不充分、解说态度不认真甚至不专业、不懂装懂等诸多问题。 作为中国体育解说员中的“头面人物”,韩大嘴的某些言行,其实就是中国体育现状甚至是社会现状的一个缩影——浮躁、虚假繁荣、形式主义、功利主义……“举国体制”之下,体育的最高目标就是夺牌,夺牌就是夺面子,夺牌就是夺利益。中国体育除了前期无节制的投资,每一次重大赛事后,都会在体育圈子里掀起新一轮的狂欢——分钱,各级政府(包括某些国企)纷纷跳出来对成绩突出的运动员进行重奖。如此重奖,有何依据?奖金数目由谁确定?经过了怎样的程序?当然,还有最关键的一点——“重奖”的事情征求过纳税人的意见没有?算算中国每块金牌消耗的钱财和人力,我们不能不震惊:“举全国之力”就为了给领导换这点面子,值得吗?举国体制下,体育更是难免百弊丛生。王濛事件、张尚武事件、年龄造假和身份造假疑云,都将所谓的金牌变得暗淡无光。而不止一次曝出的体育圈因“分赃不均”而内讧的丑闻,更将冠冕堂皇的“为国争光”口号糟蹋得体无完肤。中国体育要回归体育的本质,必须动大手术,并且必须先从“举国体制”这个根源下刀。 英国式的幽默与中国式的弱智,对比如此鲜明,令人汗颜、令人悲哀。别人通过参加奥运会、举办奥运会收获了快乐、健康、友谊等美好的东西,我们呢?该反思了,该对那些打着体育旗号和某些更冠冕堂皇的旗号攫取利益的利益集团说“不”了。 除了金牌,我们还看到些什么 当奥林匹克精神被简化得只剩下金牌,只由名利和政绩主导,这样的驱动力必定不长久。除了金牌,我们更希望看到每一个参赛者脸上都有由衷的笑容,体育体制有所革新,全民体育有所发展,全民健康水平有所提升 最后一声枪响之后,易思玲和喻丹的人生境遇划现了不同的轨迹。 新闻发布厅内,射落伦敦奥运首金的易思玲刚刚坐稳,新闻官尚未宣布发布会开始,中国记者已经开始提问易思玲。接下来的提问环节,记者们的问题十有八九都是抛给易思玲的,获得铜牌的喻丹显然成了“陪衬”。 有细心的网友注意到了这一幕,在新浪微博发帖说:“赛后采访时记者似乎忘记了站在一边获得铜牌的喻丹,这个温暖恬静的女孩很懂事地默默离开了,你为这个国家脆弱的虚荣心付出的同样多,在我们心里,你和冠军一样精彩,就算你没入围也一样。”短短的一段话,获得了许多网友的转发和共鸣。 金牌吸引着最多的目光,原本很正常。伦敦奥运会开赛首日,中国运动员捷报频传。无论是射落奥运首金的易思玲,勇夺女子48公斤级举重金牌的王明娟,还是以破世界纪录成绩取得金牌的女子游泳小将叶诗文,以及为中国代表团在男子游泳项目上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孙杨,他们的出色表现都令国人精神为之一振,倍感欢欣。媒体更是轮番播报他们夺冠的场面、夺冠后的现场采访,以及出征前早已录制好的训练视频。 亮闪闪的金牌,让人们看到了运动员在争夺金牌的过程中所展现的“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只是,这些亮闪闪的金牌,也遮蔽了许多的人和事。在一片热烈的喝彩之声中,与金牌失之交臂、摘得铜牌的喻丹、李玄旭,与奖牌一步之遥的庞伟、郝运,未进入决赛场地的谭宗亮等选手,似乎只能知趣地远离媒体聚光灯,安静离去。 长期以来,金牌在我们这里就意味着独一无二。金牌才是为国争光,金牌才值得被铭记。与金牌如影随形的,除了数不清的荣誉和曝光度,还有各种经济奖励,以及令人艳羡的深造与就业机会。举国体制赋予金牌的这些附加值也成为人们乐此不疲的话题,加剧了金牌的热度。与此相对应,银牌铜牌往往意味着失败与遗憾,更遑论那庞大的未能获奖甚至未能有机会代表国家出赛的运动员群体。 可谁也不能否认,那些同样为了金牌奋斗过的运动员、教练员、陪练们,那些日复一日坚守冷门运动项目的选手们,尽管可能始终没能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甚至没机会踏上奥运赛场,但他们的默默付出和奉献,却是支撑起金灿灿奖牌最坚实的基础。获得金牌是每一个运动员的梦想,但胜利并非人生的全部意义。有胜有负,愈挫愈勇,从摔倒的地方重新站立起来,在起起落落中体会到奋斗的痛苦与快乐,这些都是作为完整人性的一部分。除了金牌,我们更希望能看到这样的人性得到张扬。 就如同网友们为喻丹们所遭受的冷遇鸣不平一样,越来越多的网友正在努力发掘那些被金牌遮蔽的真意。新华社记者杨明近日在微博上做了个小调查,问题是:“伦敦奥运,你最关心金牌,还是其它?”结果有网友表示,得多少金牌与自己关系不大,倒是更希望“国内给老百姓的免费公共体育设施全球第一,公共健康教育全球第一,健康水平全球第一”。许多参与调查的网友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的确,一个国家的体育水平并不是由金牌数量决定的,经历过金牌狂热的国人,正在逐渐冷静地审视金牌的真正价值。正如首次参加奥运会的新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旗手王立彬近日接受采访时所说的,真正的金牌是老百姓健康的身体,真正的体育强国是“强”在它的体育覆盖率上。“奥运想告诉我们的绝对不止是赢。它更多的是想倡导一种健康积极的运动氛围,告诉我们不要只关注奥运赛场,还要参与到平时运动当中去。” 当奥林匹克精神被简化得只剩下金牌,只由名利和政绩主导,这样的驱动力必定不长久。除了金牌,我们更希望看到每一个参赛者脸上都有由衷的笑容,体育体制有所革新,全民体育有所发展,全民健康水平有所提升。在此基础上赢得的金牌,才会闪耀着更多尊严与和谐的光彩。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