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围华人家长及中文学校, 接触到的绝大多数(国内新移民)家长,讨论孩子话题多围绕在考分,GPA,天才班,好初,高中,好大学,各类比赛,好学区,老师对孩是否公正? 等问题上。
从俺七年进过千个公校教室及各年龄阶段的经验总结: 美国小学教育主要以发展学生成熟性为主及道德,社会性,心理,法律意识为目标。教师尽量找出学生在学习上或适应环境中各方面不足,让其有空间,时间提高。对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社会性上有不足,老师会尽力创造机会,花多些精力在那上面,帮学生发展全面个性。老师很少把一门功课或几门功课成绩(特别小学阶段更是如此) 作凭价学生好坏的标杆。总以对比的方式找出学生的弱项,加以提高且在侧重培养社会性: 与成人及同学交流,做事的独立能力,思考问题的深度及公正对待他人等方面进行教育。
而初中后根据学生发展兴趣的不同引导学生往他们感兴趣学科的方向加深深度。但公共教育也以严厉的校规及条例使学生习惯及遵守基本道德及法律而为出校门后成为合法公民打基础。
智力稍高者将在大学及之后受更高更精教育为个人及社会服务。
这与中国只重考试内容及考分有非常大的区别。
这样多年培养出来的孩子在爱国性,独立性,处理事情能力,交流,思考各方面能力相对比较強且会成为合法公民。有利于高中后的独立生活和工作。
就这点。非常多的华人新移民(特别从国内来说)不了解学校状况。一味比对学生所得成绩。业余生活中没有太多机会锻炼这些适应社会能力。实属对美国教育制度的偏见与不理解。
发挥孩子个性,特长,有比较平横的社会性及健康心理才能在社会竞争中有所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