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的时候,Raven
就经常听到周围的人们憎恨国内的关系网,出了国,依然会在网上看到国人抱怨在中国是出了名的没有关系寸步难行,“拼爹”,“拼娘”随处可见。那么,国外的月亮真的圆么?嘿嘿,就
Raven 的亲身经历,和周围的朋友们找工作的经历看,在美国,找工作一样的要靠关系网!
大学生:从上学的那天起就开始积累人脉
这话说的毫不夸张,美国长大的孩子从小学开始,每天在学校都有 social 的时间。所谓
social,顾名思义就是社交,不分班级所有的孩子们一起玩耍交流,更有意思的是美国学校从小学开始,分班就是随机的,也就是说,一年级的同班同学到了
二年级很可能就不再是同班同学了,全年级打散了重新排班,老师也一样,孩子们每年都会换老师,到了四年级以后,孩子们上课就像是中国大学上课的体制,轮到
那个老师的课,孩子们就会到那个老师所在的教室去上大班课。在这种大环境下,孩子们从小就必须学会适应变化的环境,学习和不同的人交往,接受不同民族的人
文与风俗,这大概也是孩子们从小的必修课之一。
自上中学以后,孩子们的作业就不再完全是自己独立可以完成的了,每年他们的 Project
里就有几个是teamwork,就是说老师会把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大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课题,成绩是要靠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获得高分,这种合作非常锻炼孩子们的合作能力与社交本事还有领导能力。还记得
Raven 刚刚来美国的时候,朋友中刚从国内过来读 MBA 的,他们一开始就非常不适应这种作业,觉得 Team
里面有些人浑水摸鱼,什么都不做,就赖着别人的努力拿高分,自己很划不来,却没有想到正是这种 teamwork
为他们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小处说是学会与各种人的交往能力,这些人的家庭背景很难说就会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什么帮助;从大处说,这些人就业之后就都是同行,如果上学的时候就合作过,那么是不是对以后的业绩甚至再就业很有帮助?
在北美换工作更需要人脉
话说当年金融风暴席卷美国,正是 Raven
出站的时候,那段时间美国大幅度削减科研经费,学校的职位几乎是几个萝卜抢一个坑,PI们人人自危,Raven
为找工作这个头疼:整天看广告,发求职信,往往是石沉大海,超级令人沮丧。几个月下来,连一个面试的机会都没有抓到。
万般无奈时,忽然遇到一位猎头公司的job hunter,跟俺保证几个月内一定能找到机会。当时的 Raven
绝对是半信半疑,试着用电话沟通过几次,不觉豁然开朗:不管在哪里,雇主招人都喜欢用信得过的人介绍过来的,本来么,在求职供大于求的时刻,一个职位往往
有N多人申请,仅从个人简介和求职信来看,实在不容易分出谁好谁坏,这个时候有知根知底的人的推荐就显得特别重要。所以人家教我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人
脉资源,包括朋友,老师,同学,亲属,跟他们谈自己的现状,请他们把我介绍自己的朋友,这样扩大下去,就像滚雪球一样会把认识的不认识的人串联起来,成为
一个超级大的人脉网络(networking),通过跟这些人的交往,大家互相帮助,找出可能的就业机会非常大。
这个听起来是不是很不可思议?可实际上,确实非常的好用。可惜 Raven 一直少和人交往,networking
做得很差,最后还是凭着最笨的方法找到的工作。不过最近 Raven 但却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这种人脉网络的威力:
每到年关,正是旧课题要结账新课题还没申请下来的青黄不接时,也是美国各大高校裁人的时候。最近 Raven
的两个朋友就因为老板的经费出了问题,被 lay off
了。没办法,接着找工作吧。很有意思的是,这两个人一个来自北欧,一个来自东南亚。一个开朗,一个相对自敛,于是找工作的经历也就迥异:
咱们先说来自东南亚的这位原来是一位药剂师,为了女儿的未来移民美国的。她的第一份工作很有传奇色彩:刚来美国时,她找不到工作只能做家庭主妇,不过幸运
的是她的邻居是俺们医学中心的助教,俺的这位朋友心地特别善良,看到那位大男孩经常因为忙工作没饭吃,就邀请他一起回家用饭,渐渐的那位助教就爱上了俺朋
友的饭,就好奇:为什么你不出去工作?俺那位朋友很直接:找得到工作,我当然要走出家门,可是做为药剂师,在美国工资很高,竞争就很激烈,没有美国的学
位,找到工作势比登天!那位助教大手一挥,怕啥?美国的机会多,做药剂师帮不了你,但你可以到我的实验室做技术员!于是奇迹般的,她就有了第一份工作!虽
然她后来特别倒霉,每在一个实验室没干多久,老板就没钱了,她就得换工作,时至今日她已经换了6-7份工作了,可好处是,她结交了一大批各个实验室的各级
朋友,所以这次刚刚被
lay off 不到两个月,就有朋友给她介绍了几份实验室的工作,又因为她工作经验丰富,最后人家拿到的 offer 职位还都不低,看得
Raven 眼睛红红的,大姐啊,您的运气虽说不好,可是架不住总有贵人帮忙啊,想当初俺可是花了一年的时间才找到工作的,佩服啊!
再说第二位朋友,这位来自北欧的男士跟这位东南亚的女士一样,也受过良好的教育,来美后一直在一位著名的教授手下干了将近20年,这回也是突然老板经费没
了,无奈只好另谋出路。相对于交游广泛的东南亚女士,这位老兄未免稍微木讷一些,相应的周围的人脉就少很多,人家就跟我一样,天天埋头苦翻广告,写求职报
告,可惜,听我那位东南亚的朋友说,这位一直没有什么好运气,在美国像学校这种地方,招人的老板更看重的是知根知底,所以一有职位,在打广告之前就已经在
圈内朋友之间问过了,有的只为干脆就是找到人以后才打广告走的形式,所以求职仅仅依靠广告,不是不行,但肯定要花费比熟人介绍长的多的时间。
Raven
的这两个朋友,从工作经验和受教育程度上来说,相差真的不多,可是从他们求职的境遇来说,却是天差地别,而差的这部分,还真就是人脉,所以说啊,天下的乌鸦一般黑,不管在哪里,都要经营一个好的人脉,老话说的多个朋友多条路,这话还真是放到哪里都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