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楊閒士9264
萬維讀者網 > 攝友部落 > 帖子
給阪大攝影愛好者的《攝影入門講座》的第二講講稿
送交者: 小樓一夜聽春雨 2008年11月23日20:50:47 於 [攝友部落] 發送悄悄話

(這門講座,其實預定的是每節課只講一個小時的,不過我每次總是超時,一個是自己唧唧歪歪的地方比較多,另一個就是總想儘可能多的給大家多講些東西,所以就...第一節課超時30分鐘,第二節課超時一個小時,中途都沒有下課過...實在有點烱...我非常感謝那些來聽課的朋友能夠耐心安靜的聽我把課講完。謝謝大家!)

《攝影入門講座》第二講 攝影技術入門

 

1. 相機的發展簡史

 

大家好!非常感謝大家百忙之中能來出席我們這個攝影講座。

這是我們這個攝影系列講座的第二講,我們將學習一些有關攝影的基礎知識和入門技術,包括簡單的攝影發展史,相機的構造,如何正確對焦,如何正確曝光等內容,以及一些實用的小技巧等等。

 

照相機是一種非常獨特的裝置,它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接納物體的反射光並將物體的影像永久地記錄在膠片或者其他感光媒介上。今天,人們已經把有影像記錄的時代當作了一種理所當然的事情了。但事實上,這個事情可以稱得上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因為直到19年紀中葉,記錄影像還只是一個夢想,沒有一個歷史偉人,一次歷史事件能夠以照片的形式永遠記載保留下來的。人們只能通過文字或者繪畫了解李白杜甫或唐宗宋祖的相貌,而且由於沒有他們的照片,我們也就無法確定他們本來的相容。近幾年國內史學界就秦始皇的相貌一事爭論得沸沸揚揚。秦始皇是究竟是英武是身形猥瑣呢?我們看看歷史學家們是怎麼說的。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中記載了尉繚的說法“秦王人,峰准,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郭沫若在《十批判書》中,根據這個記載分析臆斷出秦始皇有生理缺陷。他認為峰准就是鞍鼻,即塌鼻梁;長目就是馬眼,眼球突出;摯鳥膺就是代醫學的”,豺聲表明氣管炎;其胸形、眼相,鼻形異與氣管炎常發顯示他是個骨病患者。但是,史學界的大部分家都認為郭沫若出於政治的目的而做出了錯誤的推斷。我們都知道這是郭沫若一貫的為人和做法了。大多數史學家都認為,《史記》中所說的“蜂準”,根據從唐代就始通行的《史.三家注》集解中徐廣的註解:“蜂,一作‘隆’。蜂,也。高鼻也。”而《太平御》一書中直接寫作“隆準”,可古人認為蜂準即“高高的鼻子”,而根本不是什麼馬鞍形的塌鼻子。“”,從字面解釋就應該是細長的眼睛。另外一種解釋,古人”也通“大”,在《太平御》一書中更是直接作“大目”。不管是細長的眼睛是大大的眼睛,雙眼睛是一雙漂亮的眼睛,和馬眼有着天壤之別摯鳥遍各類漢語詞典,摯鳥都是指一兇猛的,如、雕等之類。古人云“猛不群,鷙鳥不雙”,“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史.秦始皇本.三家注》曰:“鷙鳥。膺突向前,其性悍勇。”因此,“摯鳥”是形容一如雪山上的兀般的鷹視糾糾不群的形象,而不是郭沫若所說的雞胸。把“豺聲”解釋為氣管炎更是毫無根據的臆斷。“豺聲”,豺狼之聲也,或殘忍,或洪亮,或沙。無論如何也難以和“氣管炎”聯繫在一起。再考慮到秦始皇出身於關西,地靈人傑,自古每多慷慨豪俠之士;而秦始皇的母親又是呂不惟所獻之絕世美女,有着良好的遺傳條件。因此,綜合上述種種因素,秦始皇應該是一個英俊灑,高大威猛,相貌堂堂的人。翦伯先生在《秦漢史》中就認為秦始皇應當是一個相當漂亮的帥哥。但是,由於缺乏直接的證據,這兩種說法都無法徹底的說服對方,而只能是爭論不休。這種爭論也反映到了影視作品上。電影《刺秦》裡頭的秦始皇由李雪健主演,就是一個勾肩搭背的軟骨病患者形象,顯然受到的是郭沫若論證的影響;而攝的歷《秦始皇》,則選了硬派帥哥豐毅扮演秦始皇,這是一般人所接受的觀點唐代立本做《代帝王》,描畫了從西到隋朝的十三位帝王的畫像,有國帝王,也有亡國之君,卻惟獨沒有號稱“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事實上,即使有畫作,也無法作為一個判斷的證據。因為畫家們自己也沒有見過帝王本人,也是根據自己的臆測作畫罷了。《代帝王》中凡國之君都被畫得威武毅,表堂堂,氣度不凡。畫像只是一件藝術的真,而並不是一個人的真面目。特是帝王像,包含了畫像者的個人想象力和藝術概括力,反映出一個對這個帝王的褒貶評價。因此,秦始皇的相貌如何,至今仍是一個謎團。設想一下,如果在秦代就有了照相機並留下影像記錄的話,我們現在就不會發生這些爭論了。事實上,在攝影術發明以前,幾千年有記載的歷史的真實影像都沒有給人們遺留下來。直到1839年法國人達蓋爾發明了銀版攝影術,才開始了有真實影像記錄的時代。所以,照相機這個玩意兒,實在是一項非常不簡單的偉大的發明。今天,照相機已經成為現代文明社會的一個重要部分,成為我們普通人生活中重要的東西。

 

下面我們通過世界各國對攝影發展中每一階段所作出的貢獻,非常簡要地介紹一下攝影的歷史。

1826年,法國人尼埃普斯發明了顯影,拍攝下了世界上有史以來第一張照片:《在 Le Gras 的窗外景色》,這張照片顯示的是從他家的樓上看到的窗戶外的庭院的景色。他的拍攝的方法則是通過在針孔照相機內的一塊瀝青金屬板上曝光而形成的,曝光時間長達8小時。

1829,法國人達蓋爾和尼埃普斯合作研製照相機。在尼埃普斯死去之後,1839年,蓋達爾發明了銀版攝影術,開始了影像記錄的歷史。

之後照相機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定型階段。發展趨勢為:由笨重機身向小型輕便發展;由木製向金屬機身發展;由光圈固定式向可變式發展;取景器由框架式向光學式發展。蓋達爾發明了相機;美國人喬治·伊斯門(George Eastman)創立伊斯門-柯達公司,批量生產照相機;德國祿萊發明了雙反相機,萊卡則發明了135旁軸相機,135這種格式也成為了現在最標準的相機格式。

完善階段。發展趨勢為:相機的光學性能和機械性能進一步提高,開始與電子技術相結合。是相機自動化的起點。德國相機領導潮流。

成熟階段。發展趨勢為:相機向微型化、全自動化和數碼技術方向發展。在這個階段,相機製造業的中心由德國轉移到了日本。上世紀50年代開始,日本人把攝影領域帶入了電子自動化時代。上世紀末開始,日本人又把攝影帶進了數碼領域,給攝影開闢了翻天覆地的高新技術革命的新時代。尼康,佳能,美能達,潘泰克斯,索尼,松下等等日本公司引導着現代相機發展的潮流與時尚。

 

 

2.相機的基本原理

 

拍攝一幅照片,並不需要太複雜的照相機和鏡頭。實際上,可能根本就不需要鏡頭。早在兩千年多前的亞里士多德時代人們就已經發現了小孔成像原理--來自被體的光線傳播通一個微小的入不透光的盒子,並在底片上形成一幅倒立的影像。而利用這個原理就可以製成最簡單的針孔照相機,它由下面幾個部分組成:1.一個不透光的盒子;2.在盒子的一面開一個允許光線通過的針孔;3.將一張膠片放在針孔相對的另一面。利用這個簡單的裝置就可以記錄影像了,大家有興趣的話不妨自己動手製作一個來玩玩。

但是,孔照相機許許多多的缺點和不足之。最主要的是如下兩點:1.即使在最好的境條件下,膠片上所形成的影像也不是非常的清晰;2.由於通過針孔所入的光量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因此充分的膠片曝光往往需要很時間,有達數小。想像一下如果你要拍攝一幅人像,讓被攝者一動不動的干坐在相機前幾個小時,這簡直就是一個巨大和痛苦的煎熬。因此呢,現代的照相機在小孔成像原理的基礎上做了許多的改進。

我們來看一下,這是一個照相機的成像原理圖。它看上去要比那架簡單的針孔照相機的結構複雜了一些。然而,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基本部件幾乎並無不同。圖中所看到的基本部件如下:1.一個不透光的盒子;2.納入和聚焦光線的鏡頭;3.記錄影像的膠片。我們會發現二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用鏡頭取代了針孔。這樣做的兩個最大的優點就是:1.鏡頭能夠聚焦光線,所以能夠在膠片或其他感光媒質上清晰的成像;2.因為鏡頭的孔徑比針孔大很多倍,所以在確定的一段時間內,允許更多的光線進入照相機,這就大大的縮短了曝光所需要的時間。

一個相機的基本結構是這樣子的。它們包括一個機身,就相當於一個暗盒;一個能聚焦光線的鏡頭,一個用來控制曝光時間和曝光強度的快門,以及膠捲或其他的感光介質等等。他看上去就像是一架十分複雜化了的針孔照相機,有一個不透光的盒子並允許某些確定的光到達膠片。

事實上,即使是現在最先進最高級的照相機也不過是在最簡單最基本的針孔照相機基礎上複雜化精密化的結果。我們看到的這是尼康公司最經典的一款手動單反相機F3的結構示意圖。乍看上去,這架相機內部充滿了各種各樣複雜的部件與機構,讓人眼花繚亂。但事實上,就其本質來說,他仍然和針孔照相機有作同樣的原理。相機上的那些複雜的部件與機構實際上與成像過程並沒有什麼直接關係。它們只不過會有助於攝影者正確地準備聚焦和曝光,而在曝光的瞬間並沒有什麼作用。無論如何,照相機的功能和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聚焦的影像記錄在膠片或其他記錄媒質上。現代的相機通常包括以下幾個部分:1.機身,相當於暗盒的裝置;2.鏡頭,聚焦光線的裝置;3.膠捲,在數碼相機里則是CCD或者CMOS傳感器,用來記錄影像的裝置;4.取景器,用來觀察取景的裝置;5.聚焦系統,用來精確聚焦用的機構;6.測光系統,用來測光並給出曝光量的機構;7.快門,控制曝光時間的機構;8.光圈,控制單位時間經過鏡頭入射到膠捲上的光線強度的機構;9.過片裝置,輸送膠片的機構,在數碼相機中已經取消了這個裝置了。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小附件小配件等等,就不詳細說明了。在這些部分里,鏡頭,聚焦系統,測光系統,快門,光圈這五個部分可以說是相機最重要的部分,我接下來將會對他們做重點解說。

 

 

3.相機的分類

 

我們到yodobashi相機店去看一看,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照相機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我們可以根據相機的各種功能與用途,把他們做一個簡單的分類。第一種分類方法是根據相機的規格與像幅來劃分。根據這種分類方法,我們可以把相機分成以下幾種:APS相機,這種相機的採用的是24mm膠捲,底片面積為16.7mm*30.2mm。APS其實是Advanced photography system的簡稱,及先進攝影系統,它包括了一整套非常完善的拍攝系統和沖洗解決方案,具有很多的優點。可惜的是卜一面世就遭遇到了數碼大潮的衝擊,沒能流行開來,誠可謂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啊。第二種是135相機。135這種格式最早由萊卡公司發明,採用了36mm*24mm的底片,由於它輕便靈活成像素質又能滿足一般的需要所以一問世就迅速流行,很快就取代了大幅機和中幅機的地位。現在它仍然是目前最流行的格式,我們常用的膠捲相機包括各種傻瓜機基本上都是這個格式的。第三種是120相機,即使用120或者220格式底片的相機,這種膠捲的寬度是56mm。中幅相機根據拍攝篇幅的大小通常又可分為645,66,67,69,612等等不同的格式。第四種是技術相機,通常又稱為大幅相機,是指使用4inch*5inch以上膠捲的相機,通常都是插片式,即一次只能放入一張底片拍攝,拍完一張再換一張,早期的相機大抵都屬於這一類。另外還有一次成像相機。拍攝之後可以即時把底片沖洗出來。在國內的風景點我們到處可見背着這種相機給遊客拍紀念照的人。這裡我們給出幾張相機的照片。這是135萊卡旁軸相機,這是135單反相機,這是120哈蘇單反相機,這是120雙反相機,這是技術相機,這是一次成像相機。

第二種分類方式是按照相機的取景方式來分類。它也可以分為幾類。1.同軸式取景相機。這種相機的取景光軸和成像光路是一樣的。取景的時候通過鏡頭在毛玻璃上聚焦成像,鎖定後放置好底片盒然後拍攝,一般的大幅相機都是利用這種方式取景。2.旁軸式相機,典型的代表就是萊卡的M系列相機。如圖所示,這種的取景光路和不是通過鏡頭的成像光路,而是通過上面這個觀察框來取經。這種相機因為不需要反光鏡,所以拍攝時震動很小,可以用比安全快門低兩檔的速度來拍攝。而且拍攝時可以一直取景觀察,非常有利於我們抓拍。但是因為光路的不同,它會產生一定的成像視差。第三種是雙鏡頭反光式相機,簡稱雙反,代表作就是祿萊的雙反了。這種相機有兩個鏡頭,上面這個是取景鏡頭,光線投射過來經過45度反光鏡的反射再進入觀察者的眼睛。觀察者觀察到的圖像其實是真是場景的左右顛倒的圖像。下面這個鏡頭則是成像鏡頭。由於拍攝時沒有反光鏡的升起落下,雙反相機的機震也很小,不過也會產生一定的視差。第四種就是單鏡頭反光式相機,這也是目前最流行最普及的相機。光線通過鏡頭入射,然後經過45度反光鏡垂直反射,再經過5稜鏡反射後進入觀察者的眼睛。這裡5稜鏡的作用就是把左右顛倒的圖像多反射一次以獲得正的圖像。拍攝時,按下快門,反光鏡升起,光線就直接入射到反光鏡後面的膠片或者CCD傳感器上曝光成像了。這種相機最大的好處就是所見即所得,消除了視差,所以深得專業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們的喜愛。缺點是拍攝時因為反光鏡要有一個升起再落下的動作,因此震動比較大。不過在好一點的單反相機上都設置有一個反光鏡預升的裝置來消除震動的影響的。

我們還可以根據相機的自動化程度來區分成手動相機和自動相機。顧名思義,必須用手動聚焦的就是手動相機,能夠機器自動聚焦的就是自動相機。現在已經很少有公司還生產手動相機了,經典之作是萊卡的相機系列。市場上幾乎所有的相機,包括小數碼傻瓜機都是自動相機了。這也可以說是技術的進步。不過對於把玩來說,其實手動相機更好玩一些。

另外,我們還可以根據成像的記錄方式劃分為膠片相機和數碼相機。基本上,膠片已經非常小眾化了,只有少數像我這樣子的喜歡懷舊的遺老遺少們還在用着。不過,不管是膠片還是數碼,都只是一種記錄方式而已,都和攝影的本質無關,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就好了。有句廣告詞是:我選擇,我喜歡!

 

 

4.鏡頭

 

鏡頭可以說是一部相機上最重要的部分,他的本質就是起着匯聚光線的作用。如何更好的匯聚光線產生更平的光場以及消除各種色差慧差等等是評價一個鏡頭優劣的基本出發點。由上圖是一幅尼康公司的鏡頭全家福,大家看着流一下口水就好了。

鏡頭的一個本質的屬性就是鏡頭的焦距。它的定義為:當相機的鏡頭對焦在無限遠處時,從鏡頭的中心到感光膠片的距離。這個定義其實是和凸透鏡的焦距定義等價的。鏡頭可以等價於凸透鏡,對焦在無限遠則該處的被攝體產生的入射光等價於平行光線,鏡頭中心到膠片的距離就相當於一束平行光入射一個凸透鏡時的像距,也就是焦距了。鏡頭的焦距反映了鏡頭視角的大小,並由此而決定了被攝物體成像的大小。

下面我們先來講講鏡頭的分類。鏡頭的分類方法也有多種。比如說,我們可以簡單的把鏡頭分成定焦鏡頭和變焦鏡頭。顧名思義定焦鏡頭就是焦點單一固定的鏡頭,變焦鏡頭則可以通過旋轉鏡筒調節鏡頭內鏡片組的結構從而達到改變焦距的目的。變焦鏡頭用去來很方便,不過在同等檔次的鏡頭中,通常定焦鏡頭的拍攝效果要好於變焦鏡頭的效果。而且,好的變焦鏡頭通常體積也都十分的龐大,不利於隨身攜帶。我們還可以根據鏡頭的自動化程度去分類為手動鏡頭和自動鏡頭。現在先進的自動對焦鏡頭都採用超聲波驅動,可以達到迅速安靜對焦的效果。另外,還可以根據鏡頭的焦距給鏡頭分類,這個分類法對我們攝影來說是比較有用的。通常焦距大於16mm視角約為180度的鏡頭都是魚眼鏡頭,因為像場要覆蓋180度,要求鏡頭前組鏡片必須突出來,就好像魚眼一樣,故而得名。必須注意,有些鏡頭的焦距大於16mm,卻沒有採用魚眼構造,也不能稱為魚眼鏡頭,只是超廣角鏡頭,典型的代表為福倫達的Heliar15mmF4.5鏡頭。通常焦距大於20mm的鏡頭稱為超廣角鏡頭,他的視角大於90度。焦距在20mm至35mm之間的鏡頭稱為廣角鏡頭,它的視角介於90度到45度之間。其中35mm廣角鏡頭是人文攝影中最常用的鏡頭。聚焦在50mm附近的鏡頭為標準鏡頭,他的視角為45度左右。為什麼稱為標準鏡頭呢?這個定義是萊卡公司最早提出的。因為普通的135相機,底片的長寬分別為36mm*24mm,對角線長約為43,約等於50mm鏡頭焦距;而人眼所能清晰成像的視場是45度左右,也正好約等於50mm鏡頭的視場,所以就把它稱為標準鏡頭了。所謂標準,是和底片面積密切相關的,對於6*6相機來說,底片對角線長為79mm,所以80mm左右焦距的鏡頭才是標準鏡頭。另外,這個值是一個大概的值,通常情況下從40mm到60mm左右的鏡頭都可以算做135的標準鏡頭。焦距大於50mm視角小於45度的鏡頭稱為中長焦鏡頭,而焦距大於200mm視角小於12度以上的則稱為長焦鏡頭。另外,還有一些特殊的鏡頭,如微距鏡頭,折返鏡頭等等。

我們說過,焦距是鏡頭的一個本質屬性,反映了鏡頭視角的大小。下面這張圖就給出了不同焦距鏡頭和它們成像的視角大小的關係。隨着焦距增大,視角相應的變小,成像景深也想因減小,拍攝時被攝物體的放大倍率則相應的不斷增大。在廣角端拍攝會產生很大的透視變化和很強的空間感。而在長焦端相應的透視變化小,空間感也不那麼的強烈。

那麼,對於我們來說,應該如何選擇鏡頭呢?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根據拍攝題材來選擇合適焦距的鏡頭。俗話說的好,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我們舉了例子來看看,比如說比如說這張漂亮的蜻蜓的照片,顯然如果你也想拍到這樣的鏡頭,你別無選擇,只能使用微距鏡頭來拍攝。比如右上角這幅美麗的風景作品,想要拍攝下這麼寬廣的視角的畫面,一隻廣角鏡頭是必不可少的。而下面這幅小鳥的照片,顯然沒有300mm以上的長焦鏡頭是沒法實現的。除非你能夠非常非常的靠近小鳥兒不驚動它,不過我想那會比去打工攢錢買只長焦鏡頭還要困難的。

 

 

5.光圈

 

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鏡頭的光圈。

光圈是鏡頭的相對孔徑,用來控制進光量的。

光圈用F係數來定義。F值 = 焦距f / 絕對孔徑大小D。我們知道,鏡頭的進光量與絕對孔徑的大小有關,對於同一焦距的鏡頭來說,絕對孔徑大的鏡頭肯定進光量也大。但是,進光量也與鏡頭的焦距有關,絕對孔徑相同的鏡頭,焦距越短到達底片的光量就越多。所以採用焦距與絕對孔徑的比值來定義光圈,這樣子最大的好處就是我們拍攝時設定光圈的時候完全不用考慮使用的是什麼鏡頭,只要設置的光圈係數相同,則在單位時間到達底片的光線是一樣的。F係數通常是這樣的一組數字:F1.4,2,2.8,4,5.6,8,11,16,22等。光圈越大,則F係數越小。每個相鄰F數值之間,通光量相差2倍,曝光量相差1級。比如F1.4的光圈單位時間進光量是F2光圈的2倍。為什麼呢?因為光圈定義的是相對孔徑,而孔徑的平方才與面積成正比。因此,我們可以用2n來計算任何兩級光圈進光量的倍率關係。N為兩個光圈之間相差的級數。比如F2與F8相差4級光圈,則F2光圈的進光度是F8的16倍。光圈的大小是通過收縮和開放光圈葉片來控制的。一個最大光圈為2的鏡頭不同光圈下的孔徑大小的如圖所示。

光圈有三個作用。第一個當然就是調節進光率。這也是光圈最本質的作用。上面已經有很多敘述了,我就不再做說明了。它的第二個作用就是調節景深效果。在大光圈下,景深比較淺;小光圈下,景深比較深。如下圖所示,左邊是F3.5光圈下的照片,除了中間被聚焦的一小塊區域外其他部分都被虛化掉了;而右邊是一幅F22光圈下的照片,整個像場內都呈現比較清晰的圖像。我們可以利用大光圈的淺景深效果來突出主體,也可以利用小光圈下的深景深效果來獲得更多的細節等等。善於利用光圈獲得需要的表現效果是拍好照片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光圈的第三個作用就是影響成像質量。由於光學原理的局限和製備工藝的原因,一個鏡頭的各個光圈下的表現是很不一樣的。尤其對於大光圈鏡頭來說,在大光圈下的成像通常都偏軟。而通常中間段的光圈是鏡頭的最佳成像光圈。所以,如果可能的話,我們儘量多使用中間段F4到F8之間的光圈來拍照會有助於改善成像效果。

 

 

6.快門

 

快門是相機用來控制曝光時間的機械或者電子裝置。快門開啟時,光線就進到膠片上;關閉時,光線就被阻擋住了。

快門通常可以按下述的方法分類。一是按結構來分,可以分成鏡間式快門和焦平面快門。二是按快門的自動化程度分為機械快門和電子快門。機械快門的精度較低,電子快門的精度高,不過電子器件的耐用性比起機械的耐用性通常都要差一些。

下面說所快門的工作原理。先說說鏡間式快門。鏡間式快門由多篇極薄的金屬片組成,裝配在鏡頭透鏡組中間,他產生的震動和聲音都很小,但最高快門速度較低,一般不超過1/500秒,對於一些體育題材等就無法勝任了。大部分的120雙反相機和135旁軸相機使用這類快門。焦平面快門又包括簾幕快門和橫簾快門,它由特製的黑色膠質綢布或者金屬片製成,位於機身內部膠捲前的位置。焦平面快門的速度可以達到很高,超過1/8000秒。目前135單反相機都採用焦平面快門。

快門速度通常由一組整數來表示。這是一幅傳統的旋轉式快門控制盤的示意圖。上面有1,2,4,8,15,30,60,125,250,500,1000,A,B,P,T等。這組數字表示的是相應的倒數的曝光時間。比如60即表示1/60秒的曝光時間。注意,在這上面還有一組橙色表示的數字,這組數字表示的就是數字自身實際的曝光時間了。另外,A表示光圈優先模式,即設定好光圈,相機根據測光數據自動選擇合適的曝光時間。P表示程序曝光,現在一般的數碼卡片機上大量使用的都是程序曝光模式。B表示B門,T表示T門,兩者皆指由快門釋放器控制模式。他們的區別在於,B門曝光時,按下快門並一直保持則相機會一直處於曝光狀態,直至快門被釋放開。而T門則是按下快門,開始曝光,再次按下快門曝光結束,即完成一次曝光需要按兩次快門。B門和T門在長時間曝光的時候會很方便。比如說拍攝花火的時候,如果想把好幾次的花火拍在同一張照片上,採用B門或T門曝光前一次場景之後繼續保持快門開啟狀態,用鏡頭蓋擋在鏡頭前防止進光,等到下一次場景時移開鏡頭蓋即可迅速曝光,這樣子就可以把幾次的花火都曝光在一張底片上了。不過現在一般的相機上都取消這兩個功能了。

在現代相機上,這種旋轉式的快門控制盤已經基本上都被液晶屏顯示取代了。不過這種表示方式和含義都是一樣的。

快門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是控制曝光量,而是影響成像清晰度。因為對於手持拍照來說,曝光時間太長,會因為手抖等原因而造成成像的模糊。這裡就引出了一個安全快門的概念來。安全快門意為在手持拍攝時能夠保證不因手抖而造成影響模糊的最低快門時間。鏡頭抖動對於不同焦距的影響是不一樣的。長焦鏡頭因為對被攝物體的放大倍率大,一點輕微的抖動都會造成明顯的影響。所以,安全快門通常定義為鏡頭焦距的倒數。比如,如果使用50mm的標準鏡頭拍攝,則在快門速度不低於1/60秒的情況下,可以保證影響不至於因為手抖而造成模糊。如果使用200mm的鏡頭手持拍攝,則需要1/200秒或者更高的快門速度才能消除手抖的影響。所以通常情況下,要想獲得更高的影像效果,我們都推薦儘量使用三腳架。安全快門的定義是一個一般的統計規律,對於不同的人來說都會有例外情況。比如患帕金森氏症的人和射擊運動員他們手持相機的穩定性肯定是不一樣的。

下面是一組相同光圈不同快門速度下曝光的不同效果圖,僅僅是讓大家有個感性認識,過曝和欠曝都會造成什麼效果。總之,正確的曝光對於攝影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7.取景器

 

相機的取景器是用於讓攝影者觀察和確定吧哪些景物攝入畫面的裝置。我們前面在介紹相機分類的時候已經說過了,採用某些取景方式會造成視差,就是說取景器上看到的景物沒有全部拍攝下,而沒看到的東西卻被拍下了一部分。視差是因為取景器光路和鏡頭的成像光路不一致而造成的。因此,像旁軸相機,取景器式相機,雙反相機等都會產生視差,而單反相機則在理論上不會產生視差。

 

 

8.聚焦

 

相機是通過聚焦裝置而使景物在膠片上清晰的成像的。準確的聚焦是獲得好照片的重要步驟。

在開始介紹聚焦方法之前,我們先講解一點聚焦的基本理論知識。可能會涉及到一些簡單的光學知識,我會儘量用簡單的方式來說明的。

 

8.1焦點

如上圖所示,當與光軸平行的光線射入凸透鏡時,理想的鏡頭應該是所有的光線聚集在一點後,再以錐狀的擴散開來,這個聚集所有光線的一點,就叫做焦點。這其實是中學學過的簡單的物理學常識。儘管鏡頭是由很多組鏡片組合成的,它原理上也等價於一個凸透鏡。

 

8.2彌散圓

在焦點前後,光線開始聚集和擴散,點的影象變成模糊的,形成一個擴大的圓,這個圓就叫做彌散圓。如上圖所示。

實際上,因為人眼的分辨能力是有限的,觀賞照片時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圖像與放大倍率,觀看距離等因素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彌散圓的直徑小於人眼的鑑別能力,我們是無法分辨出它是一個圓還是一個點來的,即在一定的範圍內實際影象所產生的模糊是不能被人眼所分辨的。這個不能分辨的彌散圓就稱為容許彌散圓。

通常情況下,對於135膠捲來說,容許彌散圓的直徑為0.035mm,即一個點在底片上成的像的直徑小於0.035mm時,經過放大之後圖像用人眼觀察無法分辨出差別來,而是將其認為一個點。對於120膠捲來說,因為放大倍率更小,所以容許彌散圓的直徑也相應的增大,例如6*9底片的容許彌散圓為0.0817mm,而對於4inch*5inch的大幅底片,這個值會增大到0.146mm。

 

8.3景深

如上圖所示,在焦點前後各有一個容許彌散圓,這兩個彌散圓之間的距離就叫景深。這個示意圖告訴我們,在被攝主體(即對焦點)前後,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範圍的,這個範圍就是景深。換言之,被攝體的前後縱深,呈現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許彌散圓的限定範圍內。因為人眼無法分辨出模糊化的效果而是認為都清楚的對焦了,所以在景深範圍之內的景物,都被認為是清楚地拍攝到了。

如果以持照相機拍攝者為基準,從焦點到近處容許彌散圓的的距離叫前景深,從焦點到遠方容許彌散圓的距離叫後景深。

如圖所示,前後景深的範圍大小是不相等的,前景深要小於後景深,二者之比值大約為1 : 2。記住這個比值是很重要的。比如說,在拍攝集體照的時候,如果排數比較多,為了保證從最前排到最後排的人都能被清晰拍攝下來,我們就必須將對焦點放在靠前排中央的地方。比如說如果排成5排,則對焦在第二排中央的人上,這樣可以儘量保證第一排和第5排的人都處在景深之內。

 

8.4景深的影響因素

景深與以下的幾個因素有關。

1.景深與鏡頭焦距有關:焦距越長,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2.景深與鏡頭光圈有關:光圈越小,景深越深;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3.景深與拍攝距離有關:距離越遠,景深越大;距離越近,景深越小

比如,如右上圖所示,在全開光圈的時候,光線匯聚的角度大,前後容許彌散圓之間的距離相應很小;收縮光圈的時候,光線匯聚程度小,前後容許彌散圓之間的距離相應的增大。

景深範圍其實很容易從鏡頭上就查到。如右下圖所示,將鏡頭的光圈設置在某一個F值上,這裡是F11,將對焦刻度設定在某一距離刻度上,則下面的景深刻度表上兩個11值之間的距離表示的就是景深範圍。利用景深範圍抓拍在人文攝影中非常重要。

 

8.5聚焦的方式

講了關於焦點的幾個理論問題,我們來講講聚焦的方法。

相機上的聚焦裝置的作用就是使景物在膠片或CCD上清晰的成像。聚焦方式通常有兩種,一種是手動聚焦,一種是自動聚焦。

手動對焦又有下面的幾種方式:1.毛玻璃式。這可說是最古老的一種聚焦方式,就是聚焦在一個毛玻璃上調整至成像最清晰,現在的大幅相機一般還採用這種方式聚焦。2.裂像式。如有圖所示,採用裂像式聚焦時,取景器里的聚焦圓環似乎在中間是裂開的。聚焦時,兩個一半的影像會越靠越近,直至形成一個完整的影像。使用裂像聚焦方式時,應該試着尋找被攝對象的某邊界分明的直線,比如電線、欄杆、門邊或者鼻子的輪廓,這樣可以迅速、準確地使整個影像聚焦清晰。裂像式是目前最通用的手動聚焦方式。3.重影式,聚焦框內會產生兩個物像,調焦至兩個像重合為一個就是聚上焦了,旁軸測距式相機如萊卡等都是用這種方式。另外還有微稜鏡式和距離刻度式,現在已經基本不使用了。

自動聚焦從原理上來說,可分為測距式與相檢測式兩種,每種又可細分為好多種具體的方式。因為自動聚焦都是由相機自己完成的,所以對他們的具體物理運動檢測方式就不在這裡做過多的說明了。這兒給出一個反射時間測量法的示意圖。相機發射出一束紅外線照射在被攝物體上,然後再接受反射回去的反射光,通過測量發射與反射光線的時間間隔從而計算出被攝物體的距離。

現代的相機一般都會提供多點對焦模式,即在相機取景框上分布有很多的對焦點,拍攝者可以根據實際拍攝的需要而選擇不同的對焦點來聚焦。我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聚焦的時候一定要正確的聚焦在被攝主體上。通常現代的相機包括單反和數碼卡片機,在半按開門的時候,都有鎖定聚焦點的功能。這對於拍攝時非常有用的,利用這個功能,先聚焦在被攝主體上,然後鎖定對焦點,再重新構圖拍攝,就可以獲得比較理想的圖像。

 

8.6善於估焦和利用超焦距

前面我們已經介紹了景深表。雜世紀攝影中,利用景深表來估計對焦是一種很有用的方法,尤其是在抓拍中非常常用。該方法是:如右圖所示,先選擇一個合適的光圈(比如F8),然後將對焦點設定在一個合適的距離(比如說1.5米)。根據鏡頭上的景深刻度表,可以查找到該光圈下的景深範圍(例如1~3米)。只要被攝的主體位與這個距離範圍之內,我們就可以認為被攝主體是對上焦了。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忽視對焦的問題,而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捕捉被攝者的神態表情等方面去。

另外,利用超焦距獲取大景深效果也是常用的一種方法,尤其是在風光攝影中非常實用。超焦距的定義是,當鏡頭調焦在無限遠時,景深靠近相機一側的最近極限被稱為超焦距。超焦距很容易從景深表上確定。將光圈設定在某個F值,將對焦距離設定在無限遠,則景深刻度尺上該光圈下的近景深就是該光圈下的超焦距。利用超焦距可以獲得最大景深。當鏡頭用某一擋光圈凋焦在超焦距上時,景深範圍為該距離的1/2至無限遠,這個景深範圍就是該光圈下的最大景深。在拍攝風景的時候通常都需要獲得經可能多的細節,就是需要儘可能大的景深範圍,而應用超焦距是獲得最大景深或控制影像清晰範圍的最快捷方法。如圖所示,若某光圈下鏡頭的超焦距是3米,直接將對焦點設置在3米處,則從1.5米之無限遠處都落在景深範圍之內,這就是我們能夠獲得的最大景深範圍。

 

 

9.測光與曝光

 

下面我們來學習測光與曝光的知識,這也是攝影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術。曝光就是依據膠捲感光度,調節光圈與快門的數值,獲得色彩和影調正確的影像。高質量的影像需要以正確的曝光為前提,而準確的曝光又離不開準確的測光。

 

9.1正確認識曝光

開啟快門的一瞬間,光線通過光圈的光孔使膠片或者傳感器感光,這就是攝影曝光

曝光會影響到影像的密度,影像的清晰度,以及影像的色彩還原等等。而想要獲得正確的曝光需要考慮一下的一些因素:現場光線的強度,膠捲或者CCD傳感器的感光度,互易律,器材的準確性等等。

 

9.2曝光量

一個確定的曝光量可由兩個因素控制,一個是進光率,另一個是曝光時間。曝光量等於二者的乘積。而通常進光率由光圈來表示,曝光時間由快門來控制,所以曝光量又等於光圈乘以快門。由這個意義,同一個曝光量可以由不同的光圈快門組合得到。比如大光圈+高速快門,或者是小光圈+低速快門,因此,在拍攝的時候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創作意圖來選擇合適的光圈快門組合。比如在拍攝人像的時候通常都需要虛化背景以突出主體,這時候應該選擇大光圈高快門組合;拍攝風景的時候通常都需要獲得大的景深效果,這時候應採用小光圈慢快門組合。

曝光量常用曝光值(EV值)表示,它是用數字表示膠捲所需要的曝光量。曝光值的

規定如下:對ISO100的膠捲,用EV0表示“f1、t1”的曝光量。曝光量每減少一檔,EV值就增加1;曝光量每增加一檔,EV值就減小1。如果

x表示光圈係數基數,規定f1為x=0,光圈每減小一檔,x值增加1;用y表示快門速度基數,規定t1為y=0,快門速度每減小一檔,y值就增加1;則 EV值=x+y。同一個EV值可由不同的x,y組合來表示,這與同一曝光量可由不同的光圈快門組合獲得是一個意思。

 

9.3互易率

如果同一個曝光量,在使用不同的光圈快門組合時的曝光效果也相同,則說明進光率與曝光時間存在反比互易的關係,這種關係在攝影曝光上稱為互易律。比如,“f4,1/500”與“f8,1/125”兩個不同組合符合互易律,能得到相同的曝光效果。

若曝光時間太長(>1秒)或者太短(<1/1000秒),互易律會失效。比如,“f2,1/2000”與“f8,1/125”的曝光效果是不一樣的。在實際拍攝時必須要注意到這一點。

 

9.4室外曝光的估計經驗—陽光16法則

陽光16法則是在沒有測光表時,正確估算日光下曝光數值的經驗方法,這條法則只有在陽光充足的情況下適合使用。我們將快門設置成與底片的ISO值同步,假如ISO是100時,快門就設為1/100秒或者1/125秒。這時候,在室外陽光強力的地方拍攝,將光圈設為F/16,就可以獲得合適的曝光。在不同的光線條件時,則需作相應的調整。比如,在海灘上攝影時,應該使用F/22光圈,側光或者有薄雲時應使用F/11光圈等等。一些常遇到情況已經表示在這張表里了。

注意,上述表適用於春、秋季日出後兩小時至日落前兩小時。在夏季應縮小一檔光圈,在冬季應增大一檔光圈;在陽光下開闊的陰影處參照陰天的曝光量調節;強烈陽光指無雲和霧,被攝體有明晰的影子;薄雲指被攝體有淡淡的影子;厚雲指被攝體幾乎沒有影子;陰天中對重陰天應再開大一檔光圈。正面光指與相機鏡頭同方向從正面射向被攝體的光(攝影者背對太陽光源);背面光指相機鏡頭反方向從背面射向被攝體的光(攝影者正對太陽光源)。

現在的相機都內置了測光系統,所以陽光16法則已經沒有很大的用處了,一般攝影者僅作了解即可。

 

9.5“寧多勿少”與“梯級曝光法”

曝光還有幾個常用的經驗。

第一是針對黑白負片和彩色負片的“寧少勿多”原則。由於黑白負片和彩色負片在曝光過度方面有較大的曝光寬容度,因此黑白片和彩色負片的曝光估計應“寧多勿少”。就是寧可過曝一些保證暗部的細節也不要曝光不足。

第二是針對彩色反轉片的“寧少勿多”原則。由於彩色反轉片在曝光不足的寬容度好於曝光過度的寬容度,在稍微欠曝的時候色彩顯得更加飽和,因此彩色反轉片的曝光估計應“寧少勿多”。很多時候,為了獲得這種更加飽和的色彩與層次,好多專業攝影師在拍攝中還特意讓曝光稍稍不足。

彩色反轉片的曝光寬容度很小,一般在曝光不足是1擋,曝光過度是0.5擋。如果曝光嚴重過度或嚴重不足都會導致廢片。因此,對彩色反轉片來說,使用測光表或採用“梯級曝光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梯級曝光法又稱加減曝光法。即對同一被攝對象採用若干不同的曝光量拍攝。通常先按估計的曝光量拍一張,然後再分別增加和減少曝光量拍攝幾張。

例如,估計為f5.6、1/60,拍攝以後再用f4、1/60和f8、1/60拍攝。每張相差0。5擋,然後再從中挑選出一張最佳效果的。即使是在你對曝光很確定的情況下,採取梯度曝光也是很有必要的。正確曝光的那張作為保存的底片,過曝的那張用於掃描輸出,欠曝的那張用於幻燈片欣賞,正好都達到最佳的效果。上面的梯度曝光法對於數碼攝影也很實用。膠捲還得考慮一個成本問題,而數碼則沒有這個問題了,多按兩次快門總是更保險一些的。

 

9.6測光表

測光表示一種利用光電原理,準確地測量出光線亮度值,並相應地給出曝光時應採用的光圈和快門的組合,從而得到正確的曝光量的裝置。

常用的測光表有以下兩種:一是單獨使用的獨立式測光表,二是裝在相機內部的測光系統。

而根據測光的方式,又可分為反射實測光表和入射式側光表。入射式測光表是直接測量入射光的,在現場光線很簡單很平均的情況下,它能取得比較正確的效果,若光線條件比較複雜,測量的入射光和照射在被攝物體上的光線不一致,就會產生很大的偏差。而反射式測光表則是測量來自的被攝物體上的反射光,所以即使在光線很複雜的時候也能夠獲得正確的曝光值。下圖是兩個獨立式的測光表,左邊的是反射式,右邊的是入射式。

 

9.7測光原理

入射式測光表直接測量入射光的強度給出曝光值,原理很簡單。我們重點講解的是反射式測光表的原理。現代相機的內置測光表全都是反射式的測光表。掌握這些測光原理對於我們正確的測光和曝光是至關重要的。

第一,我們首先來認識一個概念:物體的反射率。在物理學上,物體上的反射光強度與入射光強度之比稱就為物體的反射率。

如果某一物體是絕對的黑(物理學上稱之為絕對黑體),能夠完全吸收所有的入射光,則它的反光率就為0;如果某一物體是絕對的白,能完全反射所有的入射光,則它的反光率為100%;絕對的黑與絕對的白都是兩種最極端的情況。

事實上,所有物體的亮度都在這兩個極限之內,而且大多數物體的亮度是中等的,他們的平均反射率為18%。如果把絕對黑設為0,絕對白設為100,由0到100可以定義出一個由黑經過灰逐漸變化到白的灰度表。18%的反射率在這個灰度表上就稱為中性灰。由於絕大多數物體的平均反射率是18%,我們就把18%的中性灰影調作為製造和校訂測光表的依據。

反射式測光就是測量被攝體的反射光亮度,18%中灰色調再現測光亮度

在測光時,測光系統測出被測對象的反射光亮度,然後把測出的反射光亮度再現為18%的中灰色調,最後告訴你或機上微電腦需要怎樣的曝光組合。

這裡有一個需要大家極其注意的地方就是,因為測光表示機械的,它總是把外界的物體的反射率當成18%了,然後再進行測光,所以在某些時候一個準確的測光表給出的曝光值不一定是正確的。

1.當測光對象是深暗色調時,按測光讀數曝光,就會曝光過度(在同樣光線下,暗色調的反射光量小)。

2.當測光對象是亮色調時,按測光讀數曝光,就會曝光不足(在同樣光線下,亮色調的反射光量大)。

3.當測光對象是18%反光率的中灰色調,或者測光範圍內各種景物的綜合亮度是呈18%反光率的中灰色調時,按測光讀數推薦的曝光組合就能獲得準確的曝光。它對大多數通常的被攝體都能取得良好的曝光效果。

所以我們說,相機是死的,只有人才是活的。要想得到好的結果,必須經過我們自己的大腦去仔細思考才行。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的。三思而後行!

 

9.8相機內置自動測光系統與自動曝光模式

我前面說過,現代相機都內置了自動測光系統,而所有相機的內置測光系統都是反射式側光系統。

相機的測光系統主要有以下的幾種測光方式:平均測光,中央重點測光,重點測光,矩陣測光,和多點測光。

平均測光就是測量取景畫面全部景物的平均亮度。如圖所示取景屏上最外圈紅線圈起來的部分就是平均測光的範圍。當這種平均亮度等於18%的中灰色調時,就能取得良好的曝光效果;但時,當畫面出現大面積過亮或過暗的背景時,平均測光就會導致被攝主體明顯的甚至嚴重的曝光不足或過度,這時候應採取補光措施或增加感光量。

中央重點測光就是在測光時以取景畫面中一部分面積(通常為80%)內的被攝體亮度為主,其餘部分景物的亮度為輔的一種測光模式。如圖中的內側的紅框所示。測光的位置一般位於畫面中央,也有的位於中央偏下。現在有些好的相機能夠選擇調整中央重點測光的面積,80%,60%,50%等等。中央重點測光在實際拍攝也會遇到與平均測光一樣的問題。

重點測光是僅僅測量畫面中央很小部分區域的景物亮度,以此作為測光讀數和自動曝光的依據。如果測光面積只占取景畫面10%左右的,稱為“部分測光”,只占3%左右或者更小的,稱為“點測光”。採用重點測光,因為測光面積小,受外界光線的影響也很小,只要把極小的測光區域對準景物中的18%的中灰色調,通常就能獲得準確的曝光。

矩陣測光是現在相機上一種非常先進的測光方式。它由測光感應器把取景器中的畫面分為若幹個區域,分別測得每個區域的光線情況,並對其光比、反差進行分析,綜合各個區域的光線情況,再給出適當的曝光值。這種測光方式,能提供主體在任何光線條件下的正確曝光值,保證主體正確感光,是一種在任何光線條件下和各種光比情況下都較可靠的自動測光方式。通常分區越多越精細,數據也越準確。先進的相機上通常分成上千個測光的小區域。

多點測光與矩陣測光原理上類似,只不過不是檢測多個區域,而是多個點而已。

 

現在的相機主要採用的都是自動曝光模式。相機通過集成電路取得膠片感光度的數據和被攝景物的亮度信息後,只需輸入光圈係數或者快門速度中的一個信息,便能自動獲得相應的快門速度或光圈係數。

自動曝光模式包括有光圈優先,快門優先,程序自動三種模式。

1.光圈優先(AAv

拍攝者先設定所需要的光圈的值,加上已預先輸入的膠片感光度的值和自動測光系統測得的景物亮度值,相機便能自動調節快門速度,使景物獲得正確感光。

選擇光圈的依據,主要是拍攝景物景深大小的需要。在不影響景深的情況下,應儘量選用中檔光圈,以保證成像質量。

這裡舉兩個例子。如這幅小鳥的照片,需要突出小鳥,把它從樹葉等背景中剝離出來,則必須使用大光圈拍攝。把光圈設為F2.8,然後相繼就會根據測得的曝光值自動選擇合適的快門了。又比如這幅風景照片,需要得到儘可能大的景深效果,就必須把光圈儘量縮小來拍攝,這裡採用了F16的光圈。在小光圈的情況,曝光時間一般都比較長,這時候為了減少震動等的影響,最好一定使用三腳架來拍攝。三腳架是風光題材攝影中必不可少的常用設備。

2.快門優先(速度優先,S,Tv)

快門優先是拍攝者先設定快門速度值,加上已預先輸入的膠片感光度的值和自動測光系統測得的景物亮度值,相機便能自動調節光圈係數,使景物獲得正確感光。

選擇快門速度值的主要依據是,拍攝者手持相機,保持相機穩定和被拍攝對象運動的速度與狀態。對高速動體攝影,快門優先可使拍攝者根據拍攝需要,掌握快門選擇的主動權。比如這幅表現皮划艇的運動場面的作品,需要把選手們的激烈拼搏的動作凝固住,就必須採用高速的快門來拍攝。這兒設定的是1/1000秒,然後相繼在根據測光選擇合適的光圈。有些時候,由於光線不足,在高速快門下我們可能會沒有足夠大的光圈來獲得正確曝光。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一般在體育題材中都是使用高感光度的膠捲來拍攝。又比如這幅河流的照片,拍攝者想把流水拍攝成像絲綢一般的質感來,這時候就需要長時間的曝光。這裡採用了10秒的曝光時間,而為了獲得合適的曝光,一般都需要使用減光慮鏡來減弱光線。

3.程序自動式(P)

程序自動是相機根據預先設置好的程序來自動拍攝。我們只需要輸入膠片感光度值和測得景物亮度值,相機便能自動選擇光圈和快門的組合,實現正確曝光。

在一般的數碼相機上,我們看到有各種各樣的場景模式,如人像模式,風景模式,微距模式,夜景模式等等,這些都是程序自動式。它的優點是操作簡化,但拍攝者會失去選擇光圈和快門的主動權。

 

9.9曝光補償

現代相機除了具有多種自動曝光模式可供選擇外,還設有曝光補償裝置,用以加強或削弱主體的曝光,從而保證主體曝光的正確。

在使用中央重點測光或重點測光方式時,若主體不在畫面中央位置,或在拍攝雪景,深色場景,逆光或主體與背景反差巨大的畫面時,都需要用曝光補償裝置來確保主體的正確曝光。有時,為對景物進行特殊表現的需要,強化或削弱畫面中某些部分,也使用曝光補償裝置。

如這幅雪景的照片,因為背景的雪反射率比較大,若不加以補償的話,就會把白雪拍成灰色的了。因此,需要增加2擋左右的曝光。

而這幅人像作品,被攝者位於一個深色背景前,受背景的低反射率的影響,如果不減少曝光的話,會使主體曝光過度的。這裡減少了一擋曝光。

又比如這幅作品,拍攝者想獲得一種剪影般的特殊效果,這時候就需要大大的減少曝光了。

需要注意的是,增加或減少多少曝光量才適合,這是一個經驗問題,需要多拍才能有所體會和感覺出來。在拿不定主意的情況下,包圍曝光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曝光補償通常可以採用如下的三種方式進行。

1.AE(自動曝光)鎖定裝置

在採用自動測光式或中央重點測光方式時,欲以畫面中某一特定部分為準進行曝光時,應使用AE(自動曝光)鎖定裝置。單反相機上通常都有這個曝光鎖定裝置,用AEL表示。

2.曝光補償鈕

我們也可以直接用曝光補償鈕調節曝光值來獲得正確的曝光。補償值可根據需要,增加(+)或減少(-)的感光量。在相機上用EV表示的那個調節鈕就是調整曝光補償的。通常可在+2到-2之間自由調整。

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曝光補償拍攝完畢後,應立即將補償鈕回零,以免造成下一次拍攝的失誤。

曝光補償也可通過手動調整膠片感光度的方法來實現。

3.包圍式曝光法

該裝置用於對同一主體進行多種曝光選擇。這一功能只有在和自動曝光控制模式同時使用時才能實現。我們可以根據需要,同時拍攝幾張不同感光量的照片,以供使用時選擇。如:一般設定為,減(-)1/2級光,正確曝光,加(+)1/2級光,一次連拍三幅。

 

這裡給出一個如何正確使用AEL的例子。如圖所示,這幅照片的現場光線條件比較複雜,正常的測光可能難以保證獲得準確的曝光。這時候,攝影者首先將相機對準合適的景物(如人的臉部、18%中灰色調物體等),測光之後,按下AEL鎖定測光值,或者半按快門鎖定測光,然後再重新取景構圖完成拍攝。

 

9.10區域曝光理論

我們在上節課時已經給大家提過安塞爾.亞當斯的區域曝光理論,現在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黑白照片的色調或灰調可以分為十個“區域”,由零區域(相紙能夠表現出的最黑的部分)至第十區域(未曝光相紙的底色—白色)。第五區域是18%的中性灰,它可以根據測光表的讀數曝光而得出來;第三區域是有細節的明影部分,而第八區域則是有細節的強光部分。

憑着區域系統,攝影者便可以頸見到照片的最後影像,並使底片能夠根據攝影者心目中的構思去曝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量度暗部的光量,為使暗部能有更多細節,應將光圈增大兩擋;然後量度重要亮部的光量,按照區域系統理論,亮部應比暗部亮了五級,如果暗部是第三區域的話,亮部就是第八區域。倘若這是攝影者的構思,便可以馬上進行拍攝。要是想使亮部分有更多層次細節,可以縮短底片的顯影時間來減低反差,使第八區域變為第七區域。相反地,如果想使重要暗部有更多層次,而這部分又比較明亮部分暗了三級,顯影時便可增加時間以增大照片的對比度,從而使強光部分變得更亮。

這裡舉個例子說明區域曝光理論的用法。如圖所示,我們肉眼觀察到的是這麼一幅怪石嶙峋的山景,前景出有一處水流,我們應該如何拍攝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呢?首先,我們用相機自帶的點測光功能測量眼前景物各個部分的曝光值。然後我們必須決定哪個部分是我們需要重點表現的主體。以主體部分的曝光值為基準,我們將各個部分的曝光製作一個排列。在這個例子中,主體部分的曝光值對應於區域系統應該落在第3區,其它部位分別以此來定位。拍攝之後,我們得到了如圖4所示的效果。我們看到,這個效果有一個問題,就是照片的反差太大,同時前景部分的水流失去了應該有的細節。應該怎麼樣調整呢?當然我們可以通過後期的暗房技術手段去降低反差,但是我們還可以在拍攝的時候就有意思的作出取捨,拍攝前就決定好捨去亮部或者暗部任何一處的細節,保證另一處的細節。在這裡,我們決定保留亮部流水的細節,因為這個部分相對來說比較有趣味,可以和山石形成一種對比關係。為此我們將所有的部分均降低一個區域,即主體的部分從3區降到2區,其他們部分也相應的作出調整。最後這幅作品就是做出調整之後的拍攝效果。我們看到流水部分的細節已經可以分辨了。我們捨去的是前景處山石的暗部細節,但是並沒有影響到主體山石的細節。通過這種方法,我們就可以在拍攝之前就能夠預見到最終的拍攝效果了。這就是區域曝光理論的好處所在。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不論是在任何時候,做出決定的都是拍攝者自己。如上面這個例子,我們可以選擇保留亮部細節,也可以選擇保留暗補細節。我們是根據自己的創作意圖去拍攝的,關鍵在於拍攝者自己的想法。這就是表現個人風格的重要性的地方了。

我們知道亞當斯拍攝的《月升》這幅作品被廣泛公認為是適用區域曝光理論的經典範例。他是如何做到的呢?下面這段話摘自亞當斯寫的《40幅作品的誕生》一書,可供我們參考。

“低垂的太陽已經移近掛在西邊天際的雲彩的邊緣,陰影不久就會使地上的白十字架模糊不清。我當時無法知道被攝體的亮度值,我承認,我當時曾想到用括弧曝光法進行幾次曝光,這時我突然記起月亮的亮度——250燭光/每平方英尺。利用曝光公式,我把這個亮度值列入七區,因此60燭光/每平方英尺就落在5區,使用曝光因數為3的濾鏡,大約要用f32,時間為一秒鐘。我不知道前景的亮度多少,但是我希望它會勉強處於曝光範圍之內。我並不寄希望於僥倖;我標出對底片進行水浴顯影。這將是對區域系統的一次很好的試驗。……我最低限度地消除了天空可能出現的的密度不勻的現象。白十字架正處在陽光的邊緣,並且相當“安全”;有陰影的前景亮度很低。假如我知道它的亮度的話,我至少會增加百分之五十的曝光(半個區域的曝光)。我可能隨後在顯影時控制月亮的色值,前景的密度會稍微增加一點--而且是值得那樣做的。”

事實上,靈活運用區域曝光理論,再加上精良的後期暗房技術,才造就出了《月升》這幅傑作的。

 

9.11曝光與影調控制

在攝影中,圖像的影調控制是表現景物的層次感、立體感的重要手段,影調也是攝影的基本“語言”表達方式。

 

1.曝光與黑白攝影的影調表現

在拍攝取景的過程中,應對被攝景物的明暗情況做細緻的觀察、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對景物中最亮的部分和最暗的部分要特別注意,區分出哪一個部分是重要的、必須表現出來的,通過對這一重點表現部位的確定來選擇曝光量,對非重點部分的影調只好任其自然,予以捨棄。

對同一景物,是以明亮部位作為曝光依據,還是以暗部作為曝光標準,可以拍出不同影調效果的影像。高調效果的照片,以白為主,明快清朗,適合於表現一些積極向上的題材;低調效果的照片,以黑灰為主,深沉莊重,適合於莊重嚴肅的題材。這兒分別給出了高調效果的人像和低調效果的人像各一張,通過控制影調,讓人對照片產生了完全不同的心理情緒反應。

一般來講,如果主體主要部位的影調得到了正確的呈現,曝光就是準確的,影調的再現也是恰當的。

需要注意的是,高調與低調的效果,並非僅在黑白攝影中才應用到,在彩色攝影應用也很廣泛。比如這兒的這幅人像作品就是一幅高調人像。

 

2.曝光控制與彩色攝影的色彩再現

彩色攝影由於需要正確地再現被攝景物的色彩,對曝光準確性的要求更高。

彩色攝影圖片一般都有個基調,依基調的色彩不同,分為冷調、中間調和暖調。冷調的色彩以藍、紫色為主;暖調的色彩以紅、橙、黃為主;中間調則是介予冷暖二者之間。這裡我們給出了一幅冷調的照片和一幅暖調的照片,使大家有個感性的認識。

同一個場景,既可以表現為冷調,也可以表現為暖調,這取決於拍攝者個人的創作意圖。但是通常情況下,我們都需要做到儘量確保基調色彩的正確還原,這是曝光控制的第一重要的依據。也就是說彩色攝影正確曝光的主要依據是基調色彩的景物的亮度。

彩色負片和彩色反轉片對正確曝光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彩色反轉片比彩色負片對曝光精確度的要求更高。彩色反轉片允許的曝光量誤差不得超過半級;彩色負片的曝光量誤差不得超過一級。

根據拍攝的實踐,彩色負片在曝光稍過度些時,色彩還原更好些;彩色反轉片在曝光不足些時,能得到較好的色彩表現。

 

 

10.相機的使用與保護

 

一些關於攝影的入門技術的東西就講到這裡了,這些技術概括起來大概就是下面的十六個字:相機端穩,對焦精確,曝光正確,注意取景。

下面是一些關於相機的使用與保護的簡單的小tip,我相信大家都會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去愛護相機的。

1.防潮、防震、防磁、防高溫。

2.保持光學系統的清潔(尤其注意防止手指接觸鏡頭)。

3.保持電子電路工作正常。

4.使用完畢後,應使快門處於釋放鬆弛狀態,把光圈開至最大或最小,調焦於無窮遠處,關閉相機的電源開關。

 

 

11.初學攝影的注意事項

 

下面再介紹一些攝影初學者常易犯的錯誤,以及如何避免這些錯誤的方法。

 

11.1保持相機的穩定

剛學拍攝時常會遇到所拍圖片模糊的問題,這是由相機的晃動引起的,所以在拍攝中要避免相機晃動。一般左手持機,將肘抵住胸部,或者是讓身體靠着一個穩定的物體。使用長焦鏡頭,一定加用三腳架。按動快門的手法要穩定輕柔,整個人要放鬆,調整好呼吸後,屏息凝氣進行拍攝。低視點拍攝時可採用坐姿或單膝跪姿持機,以增強穩定性。

這裡給出了手持相機的正確姿勢,大家可以參考學習一下。

 

11.2 主體人物模糊,背景清晰可辨

造成這種錯誤有兩種可能:

1.手動對焦相機對焦時,焦點沒有對着主體或是主體對焦後,在構圖中又移動了位置,未重新對焦,使主體不在景深範圍之內;

2.使用自動對焦相機時,沒有按快門“鎖定”焦點再重新構圖,使焦點在構圖中向別處飄移。

只要適當注意一下,就很容易避免這個錯誤的。

 

11.3 人像照片背景清晰艷麗,人物臉膛昏黑

可能的原因也有兩個。

1.逆光拍攝時使用了平均測光,又沒有對人物面部補光;

2.背景明亮(雪景、沙漠、海灘),使用了內測光推薦的數據進行曝光,背景曝光適度,人物曝光不足。

解決方法:

1.用閃光燈對人物進行補光;

2.在測光的基礎上加大1-2級曝光量;

3.走近人物對準臉部測光,“鎖定”曝光量後,再退回原位構圖,對焦,拍攝。

 

11.4 影調死白或晦黑,缺乏影紋層次

無論照片是黑白或是彩色,只有曝光準確,才能獲得明快的影調和豐富的層次。照片死白是曝光過度造成的;照片晦黑是曝光不足造成的。前面已經詳細介紹過了,因為機內測光系統是按18%的中灰反光率設計的,它可以使大多數景物曝光準確,色彩還原,但遇到某些特殊光線或景物,就需要在測光的基礎上進行修正。如拍攝雪景如不增加1.5-2級曝光量,白雪就會成為灰白色;如拍攝煤炭,如不減少1.5-2級的曝光量,黑色煤炭就會變成深灰色。因為無論多麼高級的相機,也沒有思維功能,只會把一切景物千篇一律地按反光率為18%的中灰色調處理。

 

10.5 團體合影照片前幾排清晰,後幾排模糊

我們也已經介紹過了景深的概念,前景深與後景深範圍之比1比2。

凡是多排合影照,要保證每個人影像清楚,就要做到三點:

1.選擇性對焦。因為前景深<後景深,所以應聚焦在靠前排的中心位置。五排人合影,選擇第二排的對焦;七排人合影,選擇第三排人對焦。

2.光圈不要設定太大,一般以f8左右為宜,以保證有足夠的景深。

3.快門速度不要低於1/60秒,以免有人頭部轉動使影像發虛。

 

11.6 照片影調偏色

a. 偏藍

一是色溫很高造成的。陰天或薄雲蔽日的天氣,自然光色溫高達7000-12000K,沒有使用校色溫濾鏡;二是四周有茂密的林蔭或巨幅藍色廣告、幕牆等環境反射光的影響。解決辦法是在拍攝時,使用一塊雷登85B降色溫濾鏡,如附近有藍色環境光反射,儘可能移往開闊場地拍攝。

b. 偏紅

以下3種情況都可能使照片影調偏紅。

1)日光型彩色膠捲在燈光下使用;

2)早晚陽光的色溫只有3200K,低色溫造成橙紅色調;

3)周圍有巨幅紅色廣告或紅色建築物,反射紅色光。

使用色溫濾鏡可以有效的解決色溫的問題。當然現在大家都使用數碼的了,用PS後期處理一下校正色溫是一種更加方便簡單的做法。

 

12.八條經典實用的攝影技巧

 

1.Sunny 16 Rule (陽光十六法則)

Sunny 16 Rule”是在沒有測光表時,正確估算日光下曝光數值的方法,所以這條法則只有在陽光充足的情況下適合使用。將光圈設為F/16,快門與ISO同步,或者略快。如,ISO設為100時,快門應該設為1/100秒(1/125秒)。所以,根據這個法則,在海灘上攝影時,應該使用F/22光圈,在多雲時應使用F/11光圈。

 

2.Moony 11,8, and 5.6 Rules (月光1185.6法則)

如果你想拍攝月亮,那麼這裡有一條很好的法則。快門與ISO同步的時候,拍攝滿月用F/11光圈,弦月的時候用F/8光圈,新月則使用F/5.6光圈。

 

3.Sunset Rule (日落法則)

拍攝落日時,要對落日上部測光,但是不能讓太陽出現在你的取景器中。如果想讓日落看上去比實際晚一小時,可以在曝光補償中減1。

 

4.Camera Shake Rule (相機抖動法則)

當你手持相機拍攝時,快門的速度不能小於鏡頭焦距的倒數。如果快門速度越慢,那麼拍攝抖動時就越可能降低銳度。如果用50mm焦距的話,快門就要達到1/60秒以上為宜,只有當環境實在昏暗時,用閃光燈、腳架或者把相機放在硬物上防止抖動。

 

5.Anatomical Gray Card (灰板法則)

隨身攜帶18%的中灰度板是拍攝的利器。可是如果身上沒有灰度板怎麼辦呢?可以將手掌攤開面向陽光,對手掌進行測光,然後加一檔曝光。

 

6.Depth of Field Rules (景深法則)

當被攝無題比較深的時候,應該對焦點選擇在景深的前1/3處,因為這樣,對焦點後的景深是之前的2倍。各種光圈和焦段組合都可以使用這個法則。記住,光圈越小,焦距越短,距離被攝物體越遠,景深就越大。

 

7.Exposure Rules (曝光法則)

在處理數碼照片時,最普遍的法則是保證高光區曝光準確,低光區隨他去。可是當處理負片,特別是彩色負片的時候,你最好增加1擋曝光。

 

8.Action-stopping Rule (捕捉動態法則)

這條法則是根據角度與速度的經驗公式而來的。如果物體沿着鏡頭的軸線運動你能夠用1/125的快門捕捉下,那麼它追至於鏡頭軸線的運動能用1/500捕捉下來。也就是說,如果物體沿鏡頭軸線稱45度運動,只需要1/250的快門速度。

 

 

13.結束語

 

好了,今天的課上到這裡就結束了。不好意思,羅羅嗦嗦的講了一大堆,又超時一個小時,真是很抱歉!同時也非常感謝大家能耐心地聽完這節課。今天的課主要是一些純技術性的內容,除了第一個用作引子的秦始皇的相貌問題還有些有趣之外,其餘的內容都比較枯燥,我講的也會有一些錯漏的地方,因此可能在座的很多人都沒辦法一下子吸收和消化如此多的內容。如果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大家可以隨時來諮詢。我們在下節課將給大家講解如何構圖的問題,這是攝影中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部分,將由張朔源同學為大家講解,歡迎大家繼續來參加我們這個講座。

再次謝謝大家!

 

0%(0)
0%(0)
  這個講座好,請繼續貼,謝謝!  /無內容 - 百步穿楊 11/24/08 (124)
  講座還是不錯的,但篇幅確實太長 - 南天門 11/24/08 (137)
  這個講座太好了,搞清了好多問題,謝謝  /無內容 - 北美天涯 11/24/08 (98)
  深入淺出,好教材,下載,有空好好學學,謝謝!  /無內容 - 孑孓^0^ 11/24/08 (15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