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的格律最接近詩律,其標準格律為: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共 6句x7言=42字,除第四句的仄尾不押韻之外,其它五句都押平聲韻,一韻到底。
現在把“可平可仄”的位置替換成“中”如下:
中仄中平中仄平(韻A)*,中平中仄仄平平(韻A),中平中仄仄平平(韻A)。 照日深紅暖見魚(韻A)*,連村綠暗晚藏烏(韻A),黃童白叟聚睢盱(韻A)。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韻A)』。中平中仄仄平平(韻A)。 『麋鹿逢人雖未慣,猿猱聞鼓不須呼(韻A)』,歸來說與採桑姑(韻A)。
(* 中仄中平中仄平,雖有兩“中”,但:不能寫作 中仄仄平仄仄平,只能寫作 中仄平平仄仄平,或 中仄仄平平仄平。)
不難看出,全篇可以3句為一組,分為兩個意群。當然也可多分,比如:前三句作一個意群,4+5句作一個意群,最後一句單獨再形成一個意群。意群的劃分應受詩意的支配。
從平仄搭配上看,只有第4+5句平仄剛好相對,所以古人常把它們當成一聯來對仗,為全篇生色。而為全篇“抖包袱”則全仰仗最後一句,無論做“總結性發言”也好,別開生面也好,或賣個關子來個余意未盡也可。
俺很喜歡這個詞牌,覺得它最適合寫歡快輕鬆的題材。每句話都像個小波浪,一波高過一波,令人慾罷不能。俺個人下筆常用這樣的路數:
1+2句或自然鋪墊,或陡然領起,為續筆拉開用武之地。第3句稍挽,為下面的對仗聯蓄勢。第4+5句形成一個對仗聯,要極盡推波助瀾之力,撲向海灘。最後一句最難寫,因為第4+5句波瀾過後,退出海灘,剩下的只是一片黃沙... 不!看這沙子裡露出什麼來了?扒出來一看,原來是一株漂亮的珊瑚。這,就是最後這一句要達到的效果。
凡事都是說來容易做卻難,俺既然說山,就只好冒着磚雨把俺昨天的拙作拿來,陪大家一起拍磚一下了:
【浣溪沙】詠圖:宿州五柳鎮頭寺(by 胡楊七號)
鏡底沉云云漫山,鏡心綠島化為船,水流天上不須帆。 歌擾黃鸝鳴柳樹,童驚鮫女竊魚竿,蜻蜓婚夜宿紅蓮。
謝百鳴詩友美圖!
開首
鏡底沉云云漫山,鏡心綠島化為船,
--- 這兩句里,俺以湖比鏡,鏡底之“沉雲漫山”,倒影也。圖里看不大出,全憑想象了。看!湖心的小島像不像一艘船?所謂的鋪墊,常以交代 what,where 開始。讀完這兩句,即使無圖也大約知道這是啥景了。
水流天上不須帆。
--- 這第3句要“稍挽”者,一是要照應前兩句,如該添墨的則再渲染一筆,從而為後面蓄勢。一般而言,詠景的鋪墊常先寫“遠”寫“靜”,為後面寫“近”寫“動”留白。這第3句還是接着說“船”,天在水底,故船在天上,為啥在天上就“不須帆”,俺也不清楚,就算給它點兒仙氣吧,人家好歹上天了不是?呵呵
歌擾黃鸝鳴柳樹,童驚鮫女竊魚竿,
--- 俺上面言到,這第4+5句要推波助瀾。如何推助?接着上句讓“船”乾脆飛到銀河?哈哈,非也!那樣就跑題了,因為咱們這景終究在地上,言及天在水底,是為了形容湖水之清澈。所以思路不得離開湖。湖還能寫啥?柳上鶯蟬,荷下魚蛙,艇上美女,塢上釣叟... 這些好話都被古人說盡了,咱們再也說不過他們了。咋辦,只能爭取出新。於是俺此時先浮了一大白,遐想:
遊人哼哼唧唧地在樹下面唱,黃鸝氣得乾脆不做聲了,呵呵。小頑童乘老叟打盹兒的功夫溜過去亂動魚竿,結果,把露出水面正要偷魚竿兒的鮫女給嚇回去了。
湖裡有鮫女麼?木有。即使在傳說里,她們也是在海里。俺卻把她給借來幫着演出,給這湖增添些許神秘感。可見詩的語言既要有據,也無須實據。若要據實的話,李白的白髮再愁也長不到三千丈!呵呵。可這鮫女為啥要偷魚竿兒涅,為了保護魚?不。她只所以有機會偷,就是為了襯托老叟之悠閒灑脫,釣趣而非釣魚也,故睏則睡,意不在竿。亦見鮫女今日之調皮快樂,一改躲在水底悲愁哭泣的常態,如此則給全篇帶來了歡快的氛圍,好與畫面的格調協調。
這一聯寫“近”寫“動”,有聲音和動畫,詩意有所推進。俺說要出新,其實也沒達到自己的滿意,強擬意境,並無出彩之處。但木啥辦法了,權且如此。呵呵
蜻蜓婚夜宿紅蓮。
--- 這是最後一句,上面俺說過,最後這句不好寫,就像海潮退去之後,在沙灘上找珊瑚一樣。有人問了:“圖里可沒有荷花啊?” 這俺可就不管了,很可能被“船”擋着呢?又有人問了:“這可是大白天哪,咋婚夜了涅?” 這俺也不管了,人家蜻蜓小時候只能在荷尖上站着,好不容易長大了,成親了,就給人家一朵紅蓮當床吧!現在雖是白天,但黑夜終會到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