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作一篇 |
送交者: 桑子 2017年02月23日03:00:22 於 [詩詞歌賦] 發送悄悄話 |
小時候的影像
我從小就在幼兒園度過,一星期只能回一次家。跟一班同年齡,也是以園為家的孩子們在一起度過上學前的日子。 我們的幼兒園是市里最好的, 設在一個被人遺棄的莊園裡。裡面有那種城堡似的高高尖塔,塔上的琉璃瓦在太陽的餘輝下總是熠熠閃光。不知為什麼走過塔時我總是要朝它望,就像晚上在夜深人靜時望着教室窗外黃黃的街燈。 一排孩子睡在教室里能移動的小床上。每天早上把自己的小船收拾好疊好,吃完晚飯要自己鋪床。這是最高興的時候。老師讓我們自己決定船擺放的位置。四五歲的小孩也知道哪個好哪個不好,喜歡誰就把船泊到他/她的旁邊。 還有一個漂亮的穿着連衣裙的王老師。那麼溫雅白皙。她總是把課講得讓人明白易懂。 可我老是想家。一個星期是長長的日子。 晚上別的孩子睡熟了,我就會望着窗外的燈光。 有一天機會來了。媽媽要到幼兒園裡來繳費,當然也會來看一看我和弟弟再回去。 我看着媽媽一句話不說,我想她一定讀懂了我眼中的心思。 她說,好吧,我們去買點東西再回來吧。 媽媽就叫了一輛三輪車。那時黃包車早已沒有,代之而起的普通交通工具是三輪車。就是黃包車下面裝三個軲轆。媽媽跟車夫說了一個街名。 我那時記得的唯一的街名是去我家的。因為媽媽老是在接我回家時說給車夫,所以我記得很牢。 有一次我來到外婆家。那是記憶里第一次去。外婆後來形容我說,桑桑一進門,四下里一看不對,話也不對(外祖家是北方人),就叫起來了:三輪車,淮海路,常熟路不到。。。這就要打車回去啊。
好高興啊。媽媽帶我去買東西。回不回幼兒園是另外的事情,也許她改主意了呢。 買了園裡要用的小牙膏,小牙刷,又坐上了三輪車。 沒到園門口,已是淚眼婆娑。 母親看看不對,付了車夫錢,又叫一輛。 兜了一圈,還是老地方。 這時自己也覺得不好了,哪有這麼纏人的。回去了。
幼兒園裡也學東西。那時就已經很注意培養工農感情。幼兒園裡就在紅房綠瓦間開了一片菜地,種些捲心菜之類。老師也不要我們幹什麼,常常去參觀參觀。 有一天又去參觀,我磨磨蹭蹭地跟在大隊後面。我不喜歡人堆,哪兒人少,哪去。 走着走着,我在那片捲心菜地前蹲下來了。葉子上有一個洞!哪來的?那時不知道是caterpillar弄的。還想了半天。 很多年後到了美國,才知道原來在美國caterpillar是可以被描寫,被歌頌的,例如兒童讀物《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還有豬啊,狼啊,老鼠啊,那些被那時代瞧不起的東西。可見文化之不同。 那時肯定沒人會同情毛蟲。不僅不同情,還要把它抓起來,扔在地上,用腳踩死。 我就看見了這麼一條毛毛蟲。 它是綠綠的,軟軟的,卻很奮力地在葉子上爬,也許是見到了我的緣故。我想了一想,就把它放進一個瓶子裡,拿去給老師看。老師很表揚了我一番,我也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大好事。從此,園裡就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捉毛蟲運動,以至於我現在看到毛毛蟲或者講毛蟲的故事還覺得有點內疚。
百無聊賴時自己也想法子玩。那些日子可真是長啊,長得好像半輩子。 有一天我發現了一個好玩的東西。在我們教室隔壁是衣物間,用以放置洗好的兒童床罩被單毛巾等。沿着兩面牆壁有一些很高大的玻璃櫥放這些東西。玻璃櫥上阿姨繫上了晾衣繩,用來掛那些半乾的毛巾。 這些在我頭頂上的粗粗的晾衣繩使我想起了鞦韆。在夏日空中飛盪的鞦韆。 於是我就掂起腳把自己掛在晾衣繩上,前前後後地蕩來蕩去。 別的孩子看我玩得高興,也來參加,於是we had a nice afternoon. 第二天我沒去園裡,卻聽說出大事了。 幾個孩子又去衣物間玩“鞦韆”。結果因為晾衣繩上吊的人太多,繩子拉力竟使一面大櫥倒了下來,壓在一個玩得最起勁的女孩身上。她馬上就給送醫了。 我的心情是又害怕又懊惱,好像我殺了人。 也確實女孩的媽媽提出,她女兒是跟我學的。不過有老師說出事的那天我都沒來,再說都是小孩。這才無話。 忐忑不安地過了兩天。 第三天那女孩來了。頭上頂着一個大大的護創膠布。我問她你疼嗎?她說有一點。我看看她神智很清醒,不像腦震盪。 但是這件事終究在我潛意識中留下了深刻影響,以至於長大後每每做夢做到不小心把人推到了井裡。醒來後又有莫名的負疚感。 再以後我就去讀心理學了。
(本文純屬杜撰)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6: | 元宵佳節壯麗詩篇辛棄疾《青玉案 元夕 | |
2016: | 給故鄉的山做廣告:七絕 美哉三清山 | |
2015: | 《訴衷情 登樓》 | |
2015: | 祈春 | |
2014: | 塵路 | |
2014: | 五律--侃中醫》 察尋觀五色,號脈探 | |
2013: | 【楊柳槐花】 | |
2013: | 【農曆二月賞春】 | |
2012: | 採桑子 60後 | |
2012: | haikus 61-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