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是純粹的臨屏寫。看了邊砦兄的“易筋經圖”突然想到,俺居然好久沒閒侃武學心得了,藉機閒侃一回。另外有這個衝動其實也是因網上傳有位玩搏擊的徐曉東,說是他秒殺了太極拳大師。哈哈。其實那位太極拳“大師”是真正的太極拳二把刀,比俺這二把刀英文還磕磣。說起來武術也好,搏擊也好,拳擊、空手道等等,究竟誰能打過誰?拳種自身原無優劣之分,所謂“天下武學是一家”,關鍵是你自身的功夫好不好。比如功夫好的太極拳師自然也能秒殺功夫不好的搏擊手。所有武學的基本技擊原則都是一樣的,“保護自己、打擊敵人”而已。比如武術招數中幾乎囊括了所有的拳擊動作,直拳、刺拳、勾拳、飄拳... 就看你自己功夫練得如何了。武斷地說武術是騙人的、打不過拳擊,就像有人說中醫是騙人的、不如西醫一樣愚蠢。你可知道歐洲有多少人在學針灸,而小日本跟南韓高麗棒子至今還在跟咱們中國爭搶穴位的命名權。(剛才“送交”了一次,因為害怕這個鬼編輯窗口突然趴窩,哈哈。接着寫)為啥歐洲啦日本子啦棒子啦還不大能玩偏方啊?因為那玩意對他們來說忒複雜!哈哈,裡面有N多的 knowhow 和 showhow 是無法言傳的,比如生藥的初加工,煎藥的細節,依偏方製作成藥的細節之類。可以這麼說,你有了偏方不等於就能製藥。天啦,俺又樹老根多,人老話多了。趕緊說八卦掌。
啥是俺題目中所說的“趟泥步”,就是說這八卦掌的步法為了平穩,身形移動時要腳掌(尖)貼地,就像趟泥那樣。請看下圖:
介是八卦掌尹派的趟泥步,它強調不能“亮掌翻蹄”。若前進時腳跟先落地,就是“亮掌”,同時後面的腳向前抬時,不能先抬腳後跟,要整腳抬起,否則即是“翻蹄”。諸詩友若在地毯試一下即知:不“亮掌”容易,不“翻蹄”可就難料,因為前進時後腿得往前傾斜,這時腳跟自然抬起緩和小腿與腳在踝骨處的壓力,腳跟不抬,則小腿就得跟腳面緊貼不是嗎?所以,不“翻蹄”常使得人像“裹小腳”的老太太走路一樣,腳面和腳踝不會往一起貼,所以必須得長時間的練才行。
介也是尹派的趟泥步,不能“亮掌翻蹄”。
天啦,介是腫麼回事?看那後腳是不是“翻蹄”了?答曰:確實是翻了。這是程派的“趟泥步”,它的特色是在前腳將要落地之前,後腿用力,突然向前又跨出很多,步子變得非常大,故也稱作“涌步”。這一來八卦掌界就有了爭議了:能不能“翻蹄”?程派的說了:“你非不翻蹄,就自己像小腳老太哆哆嗦嗦走去吧?”尹派還有其他不同意翻蹄的則反駁:“自己功夫沒到家,找啥藉口?”
大家知道嗎?天下的八卦掌祖師爺只有一人,就是董海川,其傳奇在《雍正劍俠圖》裡披露無遺,他是唯一能跟太極宗師楊露禪打成平手的人。誰知他第一代的徒弟竟然就在最核心功力的趟泥步出現了這麼大的分歧。咱們中國人,單拿出來一般都是條龍,大家合一塊兒,反常常成了一堆蟲。為啥涅?就是自己人誰也不服誰。但見了外國人卻哈腰,外來的和尚反倒會念經了。一群龍成了一盤散沙,還不如小日本子們一堆蟲擰成個蛋有力。哈哈
介自然也是程派,接着“翻蹄”。哈哈。不過這步伐可是真大呀,前進後腿的距離變化常令敵人防不勝防。這種“涌步”俺雖能走,但還是喜歡走“小步”而儘量不“翻蹄”。“翻蹄”若不是循序漸進地常年練習,則容易傷腳,因為最後“涌”的一瞬間,體重大部分在腳尖上。
無獨有偶,八卦掌的手型也有不同,分為兩種:
程派是龍型掌
尹派是牛舌掌。這網有點兒慢了,俺就不細說了。
章子怡出演了《一代宗師》,學了些八卦掌動作,正在作秀。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