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看下面列出的幾首唐代科舉詩:
省試行不由徑(唐·張籍 貞元15年在長安進士及第)
田裡有微徑,賢人不復行。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中。--- 平仄仄平仄 為“小拗”,對句未救、
孰知求捷步,又恐異端成。
從易眾所欲,安邪患亦生。
中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中仄仄仄仄 為“大拗”,對句第三字“應仄而平”拗救。
誰能達天道,共此競前程。
平平仄平仄,中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仄 為“特拗”,無須拗救。
子羽有遺蹟,孔門傳舊聲。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仄 為“小拗”,對句第三字“應仄而平”作本句的“孤平自救”時並救。
今逢大君子,士節自光明。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仄 為“特拗”。
省試觀慶雲圖(唐·李行敏 貞元12年宏詞登第)
縑素傳休祉,丹青狀慶雲。
非煙凝漠漠,似蓋乍紛紛。
尚駐從龍意,全舒捧日文。
光因五色起,影向九霄分。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中。--- 平平仄仄仄 為“三仄尾”,無須拗救。
裂素觀嘉瑞,披圖賀聖君。
寧同窺汗漫,方此睹氛氳。
省試白雲起封中(唐·陳希烈 進士及第)
千年泰山頂,雲起漢王封。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仄 為“特拗”
不作奇峰狀,寧分觸石容。
為霖雖易得,表聖自難逢。
冉冉排空上,依依疊影重。
素光非曳練,靈貺是從龍。
豈學無心出,東西任所從。
省試觀慶雲圖詩(唐·柳宗元 進士及第)
設色既成象,卿雲示國都。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仄 為“小拗”,無須拗救。
九天開秘祉,百辟贊嘉謨。
抱日依龍袞,非煙近御爐。
高標連汗漫,迥望接虛無。
裂素榮光發,舒華瑞色敷。
恆將配堯德,垂慶代河圖。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仄 為“特拗”,無須拗救。
省試七月流火(唐·敬括 進士及第)
前庭一葉下,言念忽悲秋。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 為“三仄尾”,無須拗救。
變節金初至,分寒火正流。
氣含涼夜早,光拂夏雲收。
助月微明散,沿河麗景浮。
禮標時令爽,詩興國風幽。
自此觀邦正,深知王業休。
仄仄中平中,平平中仄平。
河南府試秋夕聞新雁(唐·黃滔 唐乾寧2年登進士)
湘南飛去日,薊北乍驚秋。
叫出隴雲夜,聞為客子愁。
仄仄仄平仄,中中仄仄平。--- 仄仄仄平仄 為“小拗”,無須拗救
一聲初觸夢,半白已侵頭。
旅館移欹枕,江城起倚樓。
餘燈依古壁,片月下滄洲。
寂聽良宵徹,躊躇感歲流。
府試觀開元皇帝東封圖(唐·馬戴 武宗會昌4年進士)
儼若翠華舉,登封圖乍開。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仄 為“小拗”,無須拗救
冕旒明主立,冠劍侍臣陪。
跡類飛仙去,光同拜日來。
粉痕疑檢玉,黛色訝生苔。
掛壁雲將起,陵風仗若回。
何年復東幸,魯叟望悠哉。
平平仄平仄,仄仄中平平。--- 平平仄平仄 為“特拗”,無須拗救。
府試萊城晴日望三山(唐·許彬 進士及第)
不易識蓬瀛,憑高望有程。
盤根出巨浸,遠色到孤城。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 為“三仄尾”,無須拗救。
隱隱排雲峻,層層就日明。
淨收殘靄盡,浮動嫩嵐輕。
縱目徒多暇,馳心累發誠。
從容更何往,此路徹三清。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仄 為“特拗”,無須拗救。
不得不說,俺對咱們中國歷代科舉詩並未做過全面的系統的研究。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這類詩流傳下來的不多;二其實也是流傳下來不多的原因,就是科舉詩因為受題目、體裁還有需要歌功頌德的限制,優秀的作品也極少。網上找來這麼幾首,關鍵字是“省試、府試、賦得”,後來“賦得”名下的詩乾脆放棄,因為還要查明哪幾首是科舉應帖詩,哪幾首是詩人們自己聚會時的作品。反正弄來這麼十來首,窺一斑可見全豹。從這些詩里發現的“拗句”來判斷,俺的初步看法是:唐代科舉詩並不忌諱“拗句”,否則上面這幾位就中不了進士。哈哈。當然諸詩友若有他見他證,也請貼來共享。也是個很有趣的題目,不是嗎?另外感興趣的詩友,也可以查看一下宋元明清的科舉詩,以驗證是否允許拗句,還是限制在標準句範圍之內。
唐代科舉詩里有一首相當精彩,列到下面大家欣賞:
省試湘靈鼓瑟(唐·錢起 天寶10年進士)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淒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細讀全篇,並無拗句。可見寫詩還是以標準句為最完美追求,而拗句乃不得已而為之。這位錢起,能把省試詩寫得如此生動感人,令人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