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七言絕句作法舉隅》,每天學寫一首:56法之7
《七言絕句作法舉隅》 第7法
此第7法,前兩句要描述出一件(典型的)事物,第三句很挑戰:要從該事物中挑出一個更代表性的事物或行為細節後,再用“渾不”二字予以否定,從而讓第四句寫出其它內容與之對比或陡然遞進。還是來看下面的例詩才能更好理解,“---”號後為曹評:
唐•唐彥謙•無題
春江新水促歸航,惜別花前酒漫觴。--- 這前兩句描述出的“事物”是:飲酒送別
倒盡銀瓶--- 從上面的事物中挑出的“更代表性的事物和行為細節”是:“倒盡+銀瓶”,意即“痛飲”也。
渾不醉,--- 再用“渾不”二字“否定”為:不醉!為啥“不醉”涅?如此這般可就栓了個包袱,引起讀者興趣,要看第四句如何解開:
卻憐和淚入愁腸。--- 為何“不醉”?正應了李白這句話:“舉杯銷愁愁更愁”是也!為啥愁?不捨得離別也。
宋•劉季孫•題屏
呢喃燕子語梁間,底事來驚夢裡閒。--- 啥“事物”?燕子說話驚醒了夢。
說與旁人--- 更代表性的行為細節是:“假如燕子說給旁人聽會如何?”
渾不解,--- 用“渾不”二字否定為:不解。意即別人都聽不懂,只有睡在畫梁下面的作者才聽得懂。讀者立馬好奇:燕子到底說了啥?於是急看下面第四句:
杖藜攜酒看芝山。--- 原來燕子說的是:春天就要過去了,快去看山吧。
宋•王安石•若耶溪歸興
若耶溪上踏莓苔,興罷張帆載酒回。--- 啥事物?遊春醉歸。
汀草岸花--- 更代表性的事物是:花草。
渾不見,--- 一句“渾不見”就把美麗的“花草”們給否定了,因為下面第四句更有:
青山無數逐人來。 --- 這第四句的潛台詞是:花草美,但青山更美。正是因為這春景如此之美,所以作者本要載酒訪友一起賞春,可這一路走過早賞盡了美景,又何須見到朋友,乾脆,載着酒又回來了。哈哈。他這是借用了“雪夜訪戴”的典故啊。
明•于謙•詠石灰
--- 愛國之志于謙這首最有名,也最能說明這第7法的特點。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啥事物?“造石灰”。
粉身碎骨 --- 這個“粉身碎骨”最具有造石灰的代表性。
渾不怕,--- 可這“粉身碎骨”卻被“不怕”二字否定了,為啥?因為:
要留清白在人間。
--- 余略
宋•王安石•暮春
北山吹雨送殘春,南澗朝來綠映人。昨日杏花渾不見,故應隨水到江濱。
宋•王安石•東皋
東皋攬結知新歲,西崦攀翻憶去年。肘上柳生渾不管,眼前花發即欣然。
宋•陳與義•甘棠道中
筍輿礙石一悠然,正月微風意已便。桃花向來渾不數,山中時見絕堪憐。
元•王冕•素梅 其四
歲寒風致少能解,野草安能識此情?春到玉堂渾不覺,清香疏影自分明。
明•于謙•詠石灰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跋:《七言絕句作法舉隅》的作者是馮振心。簡介:“馮振心先生(1897年——1983年),名振,號“自然室主人”,素有“廣西才子”之稱的。他17歲學詩,是我國有卓著成就的教育家、出類拔萃的中國古典文學專家、傑出的近代現代詩人,有《自然室詩稿與詩詞雜話》等著作傳世。當其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任教於上海大夏大學時,著《七言絕句作法舉隅》一書,“就七言絕句之作法不同或大同而小異者,略分如干類,先博舉其例,而後綜籀其法”,授於門生,周振甫、馮其庸鹹得其惠。”
《舉隅》從古人七絕中歸納出56種寫法,雖然拘於構思形式,習作純熟後,也能悟出作七絕的精神追求。俺記不清什麼從網上搜到這篇好文,自己也沒有興致跟着學寫。今日又看到,想起以前曾在詩壇介紹過,但沒介紹完。可又記不住介紹過多少,乾脆從頭來,陪着大家再來學寫。一天一到兩首,一個月,學完。俺吧,每天從《舉隅》中摘錄一兩種寫法貼來,大家讀完古人例子後,自己找題目寫一首。多寫不限。要求:一定要嚴格按照《舉隅》所介紹的方法來寫,否則就毫無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