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秋 |
送交者: *博迪* 2018年09月24日10:20:28 於 [詩詞歌賦] 發送悄悄話 |
是夜,萬籟俱寂。 忙碌了一整天, 孩子們都酣睡了。 我斜靠在床,仰望窗外,只見碧空如洗,星星寥寥,圓月如盤,不禁凝想入神,浮想聯翩:又是中秋,又是中秋。 中秋時節,人們仰望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許多古詩表達了人們此時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萬里無雲境九洲,最團圓夜是中秋。"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詩云:"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曾記得,孩提時,中秋節於我來說是僅次於春節的大節日。即使在寄宿幼兒園,每逢中秋,父母還是接我回家過節。中秋那天,吃過晚飯,我們兄妹便迫不及待地等待着。圓月東升,外婆便在院子裡,擺好桌椅,放上月餅、柚子、芋頭、炒田螺、花生、西瓜等果品,在那年月這些東西並不是天天都能吃到的,孩子們都稀罕。我們在溫馨的月光下一邊玩耍,一邊吃月餅。爸爸媽媽,外婆坐在桌子邊上,邊賞月,邊聊天,其景融融, 其樂融融,直到皓月當空。......
文革開始後,父母下放,一家人一分為三。我們兄妹仨和外婆留在城裡。那時,所有節日都要革命化的。自然,就沒有花好月圓, 彩雲追月之說,那是封建糟粕,小資產階級情調,該批倒斗臭。中秋也無關團圓。其間,哥哥因病搶救不及時離我們而去。到了中秋,依舊是月朗星稀,但人事全非。祖孫三人守月相對,只有黯然於家破人亡的淒涼。
人總是要長大,辭別故里,離開父母的視線,遠走他鄉求學,謀生。中秋和父母團圓於我來說始終是個可望而不可及的奢夢。中秋佳節,雖然可以和同學,朋友們一起瘋狂數晚地迎月,賞月,追月。或約三五知己坐在陽台上,月餅切小塊,配一杯香茶,在輕柔音樂的伴隨下,促膝清談着唐詩宋詞,風花雪月;或銀盤當空, 登高白雲山, 俯視萬家燈火,恍覺天上人間一體;或泛舟珠江,與明月同游, 槳聲、燈影、低語、輕歌,...... 。但曲終人散後,夜闌人靜時, 還是不免獨倚窗邊"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那年新婚燕爾, 先生即負笈遠涉重洋,我成留守女士。"何當共剪西窗燭"?正為一紙簽證焦頭爛額之際,又是月到中秋!宋詞云:“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對父母的想念依舊,更有對遠征良人的相思,雙倍的離愁,欲說還休,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惟跨洋快遞一盒雙黃蓮蓉月餅, 遙寄一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情懷。
如今和人生的另一半浪跡天涯,生兒育女,攜手同行。 故鄉更加遙遠,故鄉的內涵有了延伸。一年當中,有時候難免會覺得美國的月亮更圓, 唯有中秋節是個例外,遊子身在他鄉為異客,佳節思鄉情愫愈加濃郁:月永遠是故鄉明啊!思鄉,是因為生於斯,長於斯,那一方土地養育了我;思鄉,其實更多的是懷人,因為有了高堂,手足,鄉親,諍友,那山,那水,那土才有了如此令人魂牽夢縈的魅力。
歲歲中秋,今又中秋。 我和先生又是"一種相思,兩處閒愁":舊年雙雙共明月,而今孤月照離人。......
如此看來, 花好月圓人團聚是一種美好的境界,卻不是天天在握, 人皆可得。 惟其稀少,才足顯珍貴。人生大概就是這樣:"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004-09-27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7: | 交作業:【七律】在水一方 | |
2017: | 我這個可以當作業嗎?滿庭芳 《秋分夜 | |
2016: | 《浣溪沙》立秋閒步 | |
2016: | 此去賭城 | |
2015: | 中秋節賦詩曬書法活動!規則詳內: | |
2015: | 木蘭花慢調 - 秋思 | |
2014: | 【七律】供菊(步史湘雲同題韻) | |
2014: | 七律--詠菊再修訂稿(跟曹老師修改作業 | |
2013: | 【鶴沖天】雁南飛 | |
2013: | 《青蛇小時候》之十七A:雪豆脫困(b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