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七言絕句作法舉隅》,每天學寫一首:56法之46
《七言絕句作法舉隅》 第46法
此第46法,第三句中用“似、如”這類動詞來與某事物或情景作比,而第四句則點明其之所以相似的特徵。(在這個修辭方式中,“似、如”是針對第三和第四句的,兩句一起常可譯成類似下面這樣的英語定語從句:
It is always the melancholy of parting like the spring charm which follows you from the south bank to the north.
若“似、如”只針對第三句本身某字而與第四句並無不可分的關聯,則不再屬於此46法。)請看下面的例詩最為明了(“---”號後為曹評):
1- 醉醒(唐·元稹)
積善坊中前度飲,謝家諸婢笑扶行。今宵還似當時醉,半夜覺來聞哭聲。
--- “似”字針對三四兩句,屬46法:“還似當時醉的情景,也是半夜醒來好像聽見哭聲。”估計是崔鶯鶯的魂魄在哭吧。哈哈。
2- 襄陽為盧竇紀事 其二(唐·元稹)
風弄花枝月照階,醉和春睡倚香懷。依稀似覺雙環動,潛被蕭郎卸玉釵。
--- “似”只針對第三句中的“覺”字:“覺得雙環有響動,原來玉釵被蕭郎給偷偷摘下來了。”看!三四句之間並未“作比”,故不屬46法。
3- 夜看揚州市(唐·王建)
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如今不似時平日,猶自笙歌徹曉聞。
--- 這首初看不是46法,其實是,乃“反比”也。關鍵是三四句要“作比”。
4- 江陵使至汝州(唐·王建)
回看巴路在雲間,寒食離家麥熟還。日暮數峰青似染,商人說是汝州山。
--- 不是46法,“似”只針對“染”。
注意啦:“似、如”可出現在第三句任何位置上:
5- 題悟真寺(唐·盧綸)
萬峰交掩一峰開,曉色常從天上來。似到西方諸佛國,蓮花影里數樓台。
6- 詩(唐·丁元和)
九重天子人中貴,五等諸侯閫外尊。爭似布衣雲水客,不將名字掛乾坤。
7- 醉醒(唐·元稹)
積善坊中前度飲,謝家諸婢笑扶行。今宵還似當時醉,半夜覺來聞哭聲。
8- 送沈子歸江東(唐·王維)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盪槳向臨圻。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8- 送僧游揚州(唐·皎然)
平明擇缽向風輕,正及隋堤柳色行。知爾禪心還似我,故宮春物肯傷情。
9- 奉使往蜀路傍見山花吟寄樂天 其二(唐·元稹)
向前已說深紅木,更有輕紅說向君。深葉淺花何所似,薄妝愁坐碧羅裙。
搶答題來啦:下面這三首屬不屬於第46法?
10- 得樂天書(唐·元稹)
遠信入門先有淚,妻驚女哭問何如。尋常不省曾如此,應是江州司馬書。
11- 白牡丹(唐·韋莊)
閨中莫妒新妝婦,陌上須慚傅粉郎。昨夜月明渾似水,入門唯覺一庭香。
12-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 其一(唐·王昌齡)
寒雨連天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跋:《七言絕句作法舉隅》的作者是馮振心。簡介:“馮振心先生(1897年——1983年),名振,號“自然室主人”,素有“廣西才子”之稱的。他17歲學詩,是我國有卓著成就的教育家、出類拔萃的中國古典文學專家、傑出的近代現代詩人,有《自然室詩稿與詩詞雜話》等著作傳世。當其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任教於上海大夏大學時,著《七言絕句作法舉隅》一書,“就七言絕句之作法不同或大同而小異者,略分如干類,先博舉其例,而後綜籀其法”,授於門生,周振甫、馮其庸鹹得其惠。”
《舉隅》從古人七絕中歸納出56種寫法,雖然拘於構思形式,習作純熟後,也能悟出作七絕的精神追求。俺記不清什麼從網上搜到這篇好文,自己也沒有興致跟着學寫。今日又看到,想起以前曾在詩壇介紹過,但沒介紹完。可又記不住介紹過多少,乾脆從頭來,陪着大家再來學寫。一天一到兩首,一個月,學完。俺吧,每天從《舉隅》中摘錄一兩種寫法貼來,大家讀完古人例子後,自己找題目寫一首。多寫不限。要求:一定要嚴格按照《舉隅》所介紹的方法來寫,否則就毫無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