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七言絕句作法舉隅》,每天學寫一首:56法之3
《七言絕句作法舉隅》 第3法
此第3法,特別強調第四句要重複第三句里的一兩個字,來加深渲染。此時在語法上,第三句常用“已”、第四句常用“卻、還、又”這類連詞,來相互呼應。還是細看例詩最為明了。馮振原文例詩太少,俺給補充了一些:
1- 題天回驛(唐·蜀太妃徐氏)
翠驛紅亭近玉京,夢魂猶是在青城。比來出看江山景,卻被江山看出行。
2- 寒林石屏(唐·無悶)
草堂無物伴身閒,惟有屏風枕簟間。本向他山求得石,卻於石上看他山。
3- 河湟有感(唐·司空圖)
一自蕭關起戰塵,河湟隔斷異鄉春。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
4- 宋 謝澹雲霞友(唐·孫元晏)
仗氣凌人豈可親,只將范泰是知聞。緣何喚作雲霞友,卻恐雲霞未似君。
5- 過櫟陽山溪(唐·陳羽)
眾草穿沙芳色齊,蹋莎行草過春溪。閒雲相引上山去,人到山頭雲卻低。
6- 鄉思(宋·李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
7- 聽德久彈秋思(宋·許及之)
潘郎胸次有經綸,指下聲如筆下真。已是不禁秋意思,更彈秋思苦撩人。
8- 垂虹亭(宋·丁謂)
悠悠風物四時新,苒苒山屏萬古春。多少江山人不看,卻來江上看行人。
9- 除夜 其一(宋·方岳)
日月無根走彈丸,年來年去幾椒盤。秋崖老卻渾閒事,老卻梅花不耐寒。
10- 落葉(宋·王令)
暮秋木落剝霜紅,俄覺平林一夜空。茂遂本憑枝幹力,卻辭枝幹逐西風。
11- 過牂牁江(元·陳孚)
青草風吹毒霧腥,交州何在海溟溟。牂牁已恨天涯遠,又過牂牁二十程。
12- 回雁峰(明·姚汝循)
回雁峰頭望帝京,寒雲黯黯不勝情。賈生已道長沙遠,今過長沙又幾程。
13- 送黎方回歸耕羅浮二首 其二(明末清初·陳恭尹)
豐嗇從來理必均,況於取義與成仁。捨生已是前人事,應將長生與後人。
跋:《七言絕句作法舉隅》的作者是馮振心。簡介:“馮振心先生(1897年——1983年),名振,號“自然室主人”,素有“廣西才子”之稱的。他17歲學詩,是我國有卓著成就的教育家、出類拔萃的中國古典文學專家、傑出的近代現代詩人,有《自然室詩稿與詩詞雜話》等著作傳世。當其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任教於上海大夏大學時,著《七言絕句作法舉隅》一書,“就七言絕句之作法不同或大同而小異者,略分如干類,先博舉其例,而後綜籀其法”,授於門生,周振甫、馮其庸鹹得其惠。”
《舉隅》從古人七絕中歸納出56種寫法,雖然拘於構思形式,習作純熟後,也能悟出作七絕的精神追求。俺記不清什麼從網上搜到這篇好文,自己也沒有興致跟着學寫。今日又看到,想起以前曾在詩壇介紹過,但沒介紹完。可又記不住介紹過多少,乾脆從頭來,陪着大家再來學寫。一天一到兩首,一個月,學完。俺吧,每天從《舉隅》中摘錄一兩種寫法貼來,大家讀完古人例子後,自己找題目寫一首。多寫不限。要求:一定要嚴格按照《舉隅》所介紹的方法來寫,否則就毫無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