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侃【高陽台】這個詞牌
【高陽台】(又名“慶春澤/慶春宮”),這個詞牌頗為逗趣:分上下兩片,每片十個分句,總共一百個字,字數跟【念奴嬌】一樣,(俺腫麼能記住【念奴嬌】也是一百個字?因為【念奴嬌】還有個名字叫“百字令”)
【高陽台】全篇的平仄搭配都符合“律句”,它的標準格律是這樣的: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韻A)。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韻A)。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韻A)。
仄平平(增韻A)、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韻A)。
過片: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韻A)。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韻A)。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韻A)。
仄平平(增韻A)、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韻A)。
再按照律句“平不令單”的原則把“可平可仄”的字位替換成“中”,即為“曹譜”: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韻A)。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韻A)。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韻A)。
仄平平(增韻A)、中仄平平,中仄平平(韻A)。
過片: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韻A)。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韻A)。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韻A)。
仄平平(增韻A)、中仄平平,中仄平平(韻A)。
注意啦:“中平中仄”這個“平仄搭配”結構,無論單獨或在句中里出現,都以不“犯孤平”為佳。另外是否“增韻”作者自行決定。
可以這麼說:宋代詞人基本上都是按照上面所出的格律來填這個【高陽台】,但後人歸納出來的詞譜卻有寬嚴失當的情況,如“龍榆生譜”,例詞為張炎的《高陽台.西湖春感》:
接葉巢鶯,2- 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
中仄平平,2-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韻A)。
能幾番游?看花又是明年。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韻A)。
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韻A)。
更悽然(增韻A),萬綠西泠,一抹荒煙。
仄平平(增韻A),中仄平平,中仄平平(韻A)。
過片:
11- 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
11-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韻A)。
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韻A)。
無心再續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閒眠。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韻A)。
莫開簾(增韻A),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仄平平(增韻A),中仄平平,中仄平平(韻A)。
看到沒有?第2句被“死規定”為“平平仄仄”,有啥依據?俺查資料發現,這一句古人確實寫成“平平仄仄”的為多,但也有不同,如:
日明金渚
仄平平仄
(宋·劉瀾)
秋池沿草
平平平仄
(宋·吳文英)
難道這二人寫錯了?當然沒錯。只能說把“可平可仄”的字也“規定死了”是行不通的。
還有第11句,也是古人寫成“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為多,但也有不同:
一枝芳信應難寄
仄平平仄平平仄
(宋·王沂孫)
斷腸不在聽橫笛
仄平仄仄平平仄
(宋·李萊老)
酒酣應對燕山雪
仄平平仄平平仄
(宋·周密)
難道這三人也寫錯了?當然也沒錯。
可見“龍榆生譜”在“究竟以詩詞格律原理還是古人詞作”為主要依據這個問題上拿捏點不准。《情定詞譜》也有這類問題,為節省篇幅,不再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