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詩小心得 |
送交者: 玫落秋水 2005年11月27日14:53:24 於 [詩詞歌賦] 發送悄悄話 |
今年5月,由於以前玩的論壇被收購,面目全非,不得已離開。離開前我寫下的下面這篇小文: 空城 這座城市的城門洞開着,地里的野草在肆意瘋長。已經聽不見一聲鳥鳴,而我,仍然佇立在這裡。 佇立在這裡,不是為了等待。徘徊復徘徊,這座城市也終於荒蕪。 想起這個城市的美,也曾那麼簡單,那麼輕靈。 那不是桃紅柳綠的紛亂,也不是狂蜂浪蝶的輕狂。記憶中風清月明,芳草鮮美。恍惚間琴音縹緲,流水潺潺。 城門口那塊巨石上刻下了許多人的名字,字跡已經模糊,而有關的傳說卻依然鮮活。我已流連太久,曾經的快樂或者悽苦早已被風乾,往事在記憶中閃躲。 所有的熱切已漸漸冷卻,憤怒也喪失了執着的理由。城市的角落裡埋葬了多少歷史的碎片,繁華退盡,豪宴也只剩盤杯狼籍。 緊鎖住依舊鮮明的記憶,我與空城對峙,沉默如石。 除了這篇短文,又寫下詩歌一首: 空城 * 廢墟 荒蕪的空城裡有一棵記憶樹 殘陽中的廢墟里有一塊記憶石 長風是孤獨的伴侶 離別的生簫已經響起 這首詩是我以前的新詩風格,不古不今,善於抒情,並有散文化傾向。而後進入一個純文學論壇,欣賞並學習了各種風格的新詩,發現自己在新詩上的散文化缺陷,頓悟,詩風大變。於是寫下下面這首頗為冷竣的新詩: 廢墟 * 呻吟 我瘋狂地翻着每一塊亂石 所有我能奉獻的,只是 無辜的孩子在廢墟上玩耍 遠處急切的腳步,逼迫恐懼 我坐在老樹下 這是我改變風格後的第一首新詩,寫得有些零亂。但由此可見我對新詩的理解上有很大變化。我用這個虛擬的空城中的人們在廢墟上的活動場景描寫來代替直接的抒情。從詩句上看似乎更直白,而事實上是避免了直接的情感抒發。我在詩里儘量避免繁複累贅的情感描寫,而用動態的句子把這樣一個情景呈現在讀者眼前,讓讀者自己產生傷痛和悲哀的感覺。這比寫自己如何悲傷的抒情效果更顯著,因為泛泛的句子未必能引起讀者的共鳴。而只有通過詩句讓讀者身臨其境,才有置身於其中的共同感受。 其實在古詩詞的創作中也有這樣的講究,比如我們要描寫春天,不用"春"字,只通過春天景物的描寫來表達,也就是所謂不着一字,競得風流。這應是詩詞創作上較高的境界了。 這首詩在詩壇已經發過,今日拿來是為了與以前的風格比較。或許壇中的詩友能從我的學詩經歷中也有所感悟。 另外,特別想聽聽壇中其他詩友的學詩感受。我建議大家都來寫寫自己的學詩經歷,或許這是一個相互學習的絕妙辦法。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