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賞西湖丨楹聯(七)愛如煙霞
微信原文網址:https://mp.weixin.qq.com/s/jX-EbEOj85pGSuvKDMRFaw
杭州湖西幽靜 Today
聽賞西湖丨楹聯
講述人:李若曦
沿着煙霞洞周圍的山路拾級而上,您會路過一座初建於清末民初的亭子,名為陟屺亭。
亭柱上有一組楹聯。上聯為:得來山水奇觀與君選勝,下聯為:對此煙霞佳景使我思親。選勝是選取勝景的意思,思親就是思念母親。
陟屺亭的“陟屺”二字出自我國歷史上第一本詩歌總集——《詩經》: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意思是:登上這座高高的山,遙遙地思念我的母親。
所以,後人也用陟屺指代思念母親。那麼,這位孝順的築亭人究竟是誰?又為什麼要用這麼一個冷僻又拗口的名字來給亭子命名呢?
陟屺亭建立於1911年,是一位名叫金鳳藻的女士為紀念自己的母親而建的。金鳳藻是晚清文人,當時,她正與丈夫在西湖邊養病,閒暇時分,與丈夫相伴,遍覽湖山名勝,走到地處南高峰山腰時,發現了遊人稀少、煙霞繚繞的煙霞洞,頓覺這就是她尋找多時的幽邃之景。
就在煙霞洞流連忘返之時,金鳳藻不禁回憶起自己已故的母親。她的母親是一位大家閨秀,早年喜愛遊山玩水,尤其喜歡清雅幽靜的環境。
想到如今覓得煙霞洞這樣難得之處,卻無法和母親共同欣賞,金女士不禁愴然涕下。正如古人所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為寄託思母之情,她與丈夫在煙霞洞口附近建造了這座亭子,並命名為陟屺亭,撰寫了一篇《陟屺亭記》,並流傳至今。
仿佛是因為難解的緣分,金女士與其丈夫周光松之合墓也在煙霞嶺,而且還有一段悽美的故事。根據《西湖新志》記載,夫婦兩人過去遊覽煙霞洞時,金鳳藻曾與周光松戲言,說兩人去世後希望能合葬在此。
1911年,金鳳藻患了喉疾,病情十分嚴重,幸虧丈夫晝夜看護而痊癒。可沒想到,就在金女士病癒後的第二年,周光松卻因同樣的疾病亡故,這令金女士痛不欲生,悲愴之極竟殉情而死。當時有人作詩記其事:“妻愈夫成病,夫亡妻忍存。
湖山埋義骨,風雨泣貞魂。有願翻疑讖,浮生幻莫論。只今一抔土,長傍臥獅蹲。”可見二人感情之深。
陟屺亭的動人故事,與煙霞美景相互融合。悠悠百年的時光逝去,這些厚重的歲月往事卻通過楹聯被代代保存,並流傳至今,正如同這縈繞在山間亭邊無處不在的煙霞,久繞不散。
信息來源:文物科
文:丁露贇
編輯:潘珊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