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網址:https://mp.weixin.qq.com/s/YW77jztw5oH4ezkcO76c5Q
白塔公園東側的龍山河緩緩流入錢塘江,它是中河的延伸段,也是古京杭大運河南端起點的所在處。龍山河邊,有一座龍山亭,亭上有副楹聯,上聯是:入港綠潮深蘸岸,下聯是:披雲白塔遠招人。
(陸游像)
這對楹聯是陸游所寫的《蕭山》一詩中的第三、第四句。
紹興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陸游趕赴臨安參加鎖廳考試,也就是現任官員及恩蔭子弟的進士考試,主考官陳子茂批卷後,將陸游取為第一,而秦檜的孫子秦塤位居陸游名下,秦檜得知後大怒。次年,陸游參加禮部考試,秦檜指示主考官不得錄取陸游。
科舉失敗的陸游,來到江邊整理心情,看到的是一艘艘將要靠岸的船隻,濃綠的江水在船隻前行的過程中被高高推起,慢慢漲入港口堤岸,而那岸上遠遠一座白色的尖塔,仿佛撥開雲層招呼着遠道而來的客人。
起伏的江水,高聳的白塔,忽然間就撥開了詩人心中的陰鬱,有一種雲霧見月明的清朗。
下聯“披雲白塔遠招人”中的“遠招人”三字還透露出了白塔作為古代交通集散地的重要信息。在南宋時期,白塔附近的鳳凰山正是南宋皇城的所在地,白塔一帶是當時杭州城重要的交通樞紐地。
白塔旁的碼頭名為閘口碼頭,這裡的“閘”指的是龍山河上的龍山閘。龍山河通航時,來自安徽、浙西南一帶的木材和土特產,經錢塘江運至杭州,在現在六和塔至美政橋一帶的江塗上形成長達數公里的停靠區,等候進入龍山河。
因為錢塘江水位比龍山河高,為防江水倒灌入城,吳越國國王錢鏐在河的入江口設了“兩閘”,靠江的那一邊稱“浙江閘”; 靠山一邊稱“龍山閘”。
江水帶着泥沙進了第一個“浙江閘”,在兩閘之間沉澱,溢出的清水再出第二個閘“龍山閘”。江商、海商的四方百貨也源源不斷地通過龍山河運進杭州城內。
來往白塔一帶的不僅是大量的貨物。在南宋時期,來自浙江東南部上八府的旅人,無論是通過水路還是陸上交通來杭州,都會在白塔邊的閘口碼頭登岸,過往行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好不熱鬧。
聞到商機的小商販們,便在這裡擺攤售賣地經,地經上標註着各地到都城臨安的距離和沿途的驛站信息,這就有點像我們今天的交通導覽圖,給大家提供了很多方便。
宋代《題白塔橋》詩中寫道“白塔橋邊賣地經,長亭短驛甚分明”,描寫的就是當年白塔橋邊商販售賣地經的熱鬧場景,老百姓給這片區域取名叫“金江干”。
如今,陸游已逝去八百多年,古龍山閘也已經不在,然而千年白塔依舊屹立於此,錢塘江與龍山河也始終奔騰不息,記錄着杭州的千年歷史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