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丁香,我有海”—— 品讀小平的詩(上) |
送交者: by方遠 2007年01月04日11:27:13 於 [詩詞歌賦] 發送悄悄話 |
“我有丁香,我有海”
小平的詩是很前衛新派的,無論是從她的遣詞造句,風格形式,立意各方面來講,都給人一種脫穎而出的新奇感。 她擺脫了傳統詩歌韻律整齊和造詞的傳統,更多地接受了西方現代詩歌的一些特點,大膽地在形式上,風格上,內涵上進行了創新探索,是對傳統詩歌形式的反動。 粗略地說,每一首詩,大都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其藝術性(或曰形式),一是其思想性(或曰內容)。 兩者相輔相承,缺一不可。細分的話,藝術性又涵蓋語言,結構,形式,技巧,風格等等,思想性包括詩歌的內涵,立意, 悟性,深度等等。 本文擬就從這兩大方面探索性地走進小平的詩意世界,品讀她的詩。 小平詩有一個很突出的語言特徵,那就是她善於將兩極對立的東西,順手拮來,將正反兩面串在一起,隨意之間就組成奇特的意象,在給人以極大的心理衝擊力的同時,又促人深思,從而產生一種獨特的感染力。 有些記憶,如質感柔軟的綢, ----《老婦人》 在此,“熱力四射”與“沉默”是一動一靜比較對立的兩個詞。刪去次要的修飾成分,主要的結構是:記憶狂瀉於熱力四射的沉默。 這裡以“狂瀉”作謂語,以“熱力四射”來修飾“沉默”,這是一種怎樣鮮活跳動又含蓄壓抑的記憶呵。突兀對立的兩極,就這樣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多麼新奇特異的語感,你可以真切地感到詩歌內在意蘊的張力與爆發力! 無語,如一勾月, -----《放棄》 “完美”與“殘缺”也是矛盾對立的。然而,鈎月的確不完滿, 而有鈎月的月夜也的確很美。此時,詩中的“無語”,既令人遺憾,又有無可言喻的美。 向陽花也在夜裡盛開 向陽花居然在夜裡盛開,多麼越出常軌的想象, 然而就是這種語言,把對“昨日愛情”的美好記憶和留戀的某種情愫悄悄地傳給了讀者…… 北方的大雪開始不斷繁殖 “完整”與“碎片”,一對意義相反之詞。“囈語形態完整地站在碎片裡”,抽象的語義藉助矛盾對立的詞,呈現出意味獨特的意象,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再創作的想象空間,所謂“畫留空,詩留白”,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這就引出了小平詩歌風格特徵上的第二個特色—— 意象豐沛,時而優美,時而靈動跳躍, 時而迷離撲朔。 小平在語言方面極有天賦。 她充分運用嫻熟的語言技巧, 既可以輕易把讀者帶入意境,又可以很隨意地用一堆似是而非的隱喻讓讀者如墜雲山霧海中, 充分張揚了詩歌柔美抒情,含蓄迷離的魅力美。 沒有細雨 這一段極為抒情,小平用了這幾組抒情的意象群,如晚唐惆悵的煙樹,錯落有致的月光,和纏綿的月色,很輕易地就將讀者帶入一個優美柔婉而又瀰漫淡淡的憂傷的抒情境界…… 今夜,我祈禱變成一束月光, 今夜,你聽到一曲皎潔的簫聲嗎? 今夜,在這弦語裡, 今夜,在這隱隱的雨霧中, 今夜,故鄉的月色如水, 大地的朋友一定很熟悉這首詩吧。“如水月光,皎潔簫聲,楊柳枝梢,玫瑰,澄澈交響,夢的扁舟,百合花蕊,隱隱的雨霧,遠方的蔥綠斑斕,漫長的夏季,記憶的小窗,飄緲的雲,愛情翩然”, 光是這一組組如歌如畫般的優美意象,就讓人深深沉醉其中。網友們的爭相朗誦, 很能說明了這首詩是如何打動人心的。 以上只是小平詩中一些相對比較淺層意義上的唯美意象群,大部分讀者不用費力就可以領會其意旨的。但小平的詩中,更多的是那些是具有某種內在深度指向的意象群。也正是這些意象群構成小平詩歌靈動跳躍,撲朔迷離的內涵美,筆者認為這是小平詩最大魅力之一。這個方面既屬於語言風格方面又牽涉到思想內涵上。 我想放到後半部思想內涵部分再祥細探討,這裡就不再贅言了。 詩的語言是感情的一種外在符號。人的感情有喜怒哀樂,詩的語言就必有抑揚頓挫, 就必然講究內在的節律,張力和爆發力。如果用傳統的詩歌語言特徵來要求衡量小平的詩是不大合適的。她的詩完全突破傳統詩歌講究韻律,分句成行的形式, 揮灑自如,或連或斷,或長或短,甚至單字成行,融入西方詩歌語言特點。 讀着這樣的重歌復沓的句子,你似乎會體會到那種內在的愛的感動,這種句式上的重複排列,強烈地表達了情緒上的層層遞進。兩次“無話”和三次”漫上來”的重複用詞不但加強了語氣,增強情緒的遞進感,而且還加強了詩歌的內在節奏感。 葉,落着 ——《十月,仍然選擇抒情》 才知道有一種絕望竟然可以以這種方式表現出來,如此生動, 如此富於爆發力。“葉,落着”——〉具象,平鋪直敘,“以不斷翻滾的動作”——〉具象,開始凝聚着張力,“使絕望”——〉抽象,繼續凝聚張力,“傾城/而/下”——〉終於爆發, 將抽象的思維具象化。這種句式可以說是明顯受到西方詩歌的影響的。這是美國實驗派或稱判逆派詩人E.E.Cummings式的句式。Cummings 在寫作中可以將詩歌創作排版圖案化。如詩句“l(a/le/af/fa/ll/s)/one/l/iness”, 整句是"I ( a leaf falls ) one liness.", 他將一個單詞 leaf , 分成兩行排列。雖然人們對他詩歌的評價褒貶不一,但無論如何如何,他開創了一種新的詩歌寫作形式。 總是要面對 ——《夜的高度》 這種長短參差不齊的句子,讀起來卻有一種特別的節奏感。三個“走着”分四行排列,也是一個張力的凝聚過程,“就會撞進永遠”形成最後的爆發力。 分明有音樂響起 “在……”四個排比句讀起來朗朗上口,抑揚頓挫,鏗鏘有力, 富於內在節奏美。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藝術感染力。 小平詩在語言上的另一特點是,突破語法上的框框條條。思緒飛揚,想象超凡。她善於調動各種感覺器官,並將各種感官感覺錯位變形,互換運用,極大地拓寬了詩歌的表現力,給人獨特審美體驗。 今夜,你聽到一曲皎潔的簫聲嗎? -----《今夜,想你--不憂傷》 皎潔——〉視覺,簫聲——〉聽覺;一汪澄澈的——〉視覺,交響——〉聽覺。都是以視覺修飾聽覺。完全錯位的感官體驗互換,很出人意表,詩人完全可以循規蹈矩地按照正常的思維羅輯去寫,但那樣也只給人平平無奇的感覺。用“皎潔”來修飾“簫聲”, 是一種感性體驗,它的留白部分是需要讀者自己進行理性再創作的。所謂“畫留空,詩留白”, 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皎潔的簫聲”,不妨可以再創作為,如皎潔月光般的美好的簫聲,“和一汪澄澈的---交響”不妨可以再創作為如一汪澄澈的春水那般動情的交響樂。 手裡捧着 ——《六月無題》 手裡捧着(觸覺)——〉花開花落的聲音 (聽覺),大把大把的暗香(嗅覺)——〉開成了曼陀羅 (視覺)。這裡小平試圖要傳達的是一種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感覺。可以說,這種錯位幾乎讓相當一部分讀者難以接受的, 因為它絕不是來自於中國傳統詩歌語言,而是一種小平式的創新。詩歌的語言是一種變形的語言,它可以是越出常軌,超規範,超常態的, 但它卻必須具備某種內在的感人或打動人的穿透力,有時硬是牽強附會地解讀,反而會收到弄巧成拙的效果。 張揚所有的沉默,和秋天遺落的歌一起,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6: | 禮讚詩壇 --- 新年更上層樓. | |
2006: | 西江月·涮火鍋-祝各位新年好 | |
2005: | 乾陵行.1987年春寫於西安乾陵 | |
2005: | 家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