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惡向善淨三業
佛教認為 : 眾生以十事為善,也以十事為惡。 何等為十 ? 身三、口四、意三 .( 身 : 行為 ; 口 : 語言 ; 意 : 思想。這三個方面構成一個人的業行因緣 , 決定報應的 好和壞 .) 身三者 : 殺、盜、淫。(殺:殺生,主要指殺人;盜:偷 盜;淫:縱慾,淫亂, 在家人是指邪淫,(即非 人、非時、非處行淫)口四者:兩舌、惡口、妄語、綺 語。(兩舌:搬弄是非、挑撥離間的語言;惡口:厲聲、 惡語傷人,惹人煩惱;妄語:撒謊,而主要指大妄語即未 悟言悟,未證還給人印證者;綺語:輕佻、黃色的,拿他 人神聖的東西開玩笑等。)意三者:貪、(或嫉妒),嗔、痴。(貪: 貪財好色,貪權奪利,以及貪吃貪睡;恚 :hui ,嗔恚、發 怒、怨恨;痴:愚痴無明,執迷不悟於見惑、思惑以及塵 沙惑。)
“ 如是十事,不順聖道,名十惡行。 ” (聖道:正確的道 理,佛法意理。) “ 是惡若止,名十善行耳。 ” 佛教的五戒中就有:戒殺、戒盜、戒邪淫、戒妄語、戒酒。雖然酒本身沒有罪惡,但喝酒之後容易犯戒,所以佛教戒酒。除了最後戒酒一戒外,其他四戒在十善中都包括了。說明,五戒也好,十善也好,都是作人起碼的道德標準和要求。佛教就是眾善奉行,諸惡莫作,自淨其意。師傅曾說過,守得五戒,才能保住人身!而佛子可通過讀佛經淨三業。
保寧勇禪師在看經警策文中語重心長的說:
夫看經之法,後學須知當淨三業,若三業無虧,則百福俱集。三業者,身、口、意也。
一、端身正坐,如 對聖容,則身業淨也。
二、口無雜言,斷諸嬉笑,則口業淨也。
三、意不散亂,屏息萬緣,則意業淨也。
內心既寂,外境俱消,方契悟於真如,庶研窮於法理。可謂水澄珠瑩,雲散月明,義海涌於胸襟,智岳凝於耳目。輒莫容易,實非小緣。心法雙忘,自他俱利。若能如是,真報佛恩!
(參閱《中華佛學通典》、《念佛三昧修學次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