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人音樂才能之缺乏 |
送交者: foxgege 2010年02月09日01:33:05 於 [詩詞歌賦] 發送悄悄話 |
中國人在古代也有歌舞。宮廷里給皇帝消遣用的舞蹈,也有音樂為之伴奏。這些古詞,本來都是有旋律的。比如,念奴嬌,蝶戀花,西江月,等等,這都是用來唱的,不是用來念的。這都是詞牌名,有固定的旋律,可以演唱,也可以載歌載舞。但是後來,這些旋律都不見了,沒有流傳下來。為什麼呢?那是因為中國人沒有一套好的記譜方法。中國人古代也有一種叫做“工尺譜”的記譜方式,但那是用文字來記錄旋律,你想想看,旋律是用來演唱或演奏的,音樂的旋律乃是人類文化中最纖細,最敏感,最複雜的一種藝術表達方式,用文字那樣固化的東西來記錄,焉能把音樂的精髓持續不斷地,準確地記錄出來? 果不其然,這一大堆美妙的詩詞作品,但是因為沒有記譜的方法,其旋律就逐漸失傳了。古人有一些發明,有一些文學成就和哲學成就,但是唯獨沒有發現記譜方法,這就是中國人音樂才能不發達的最有力的證據之一。 20世紀初,中國出現了一大批嚮往西方文明的有識之士,比如偉大的蔡校長,就是在德國進修美學出身的優秀的獨立知識分子。蔡校長的北大,那是中國人的驕傲,多麼自由的學術風氣,多麼開放的學術環境!蔡校長41歲時辭去教育總長的職務,再次遠赴德國留學,成為一個傳說般的壯舉。今天的中國人,哪一位教育總長有這樣瀟灑的心靈?可惜後來的北大,成了共產黨的副部級單位,變成了籠中的夜鶯,再也沒有了自由的風采。當年的北大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在蔡校長麾下,既有保守派,又有維新派,既有老先生,又有新學者,北大一派生機盎然。蔡校長追求美育,包括音樂方面的教育。劉半農他們都積極地推廣音樂教育,成為一個良好的發端。 可惜救亡壓倒了啟蒙,中國發展的進程被日本鬼子打斷了。外敵當前,又有一大幫鄉村出身的共產分子搗亂,國將不國,哪裡還有閒情逸緻來推廣音樂教育,這使得本來就缺乏的音樂才能的中國人,更失去了受教育受啟發的機會。命苦啊! 不過,話說回來,那個時代雖然有外敵,國家還沒有亡,而且國內的學術空氣還是自由的。有一個傑出的才子叫李叔同,後來成了弘一法師,他就創作了很多優秀的歌曲,最出名的是那首《送別》。 ------------------------------------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觥濁酒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 -------------------------- 這樣優美的作品,後來的中國人,誰還寫得出來? 那個年代雖然動盪,也還有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這樣的作品,雖然旋律很簡單,總算給漢族人貧瘠不堪的文化生活里增添了一個小小的亮點…… 中國人沒有音樂的第二個原因,那就是1949年以後有了偉大的共產黨的領導。 對於歐洲人來說,他們從來不認為藝術家的創作活動必須要有一個政治化的標準,所以貝多芬對公爵說:世界上公爵千千萬萬,但是貝多芬只有一個。在他們看來,這只是歐洲的藝術家基於藝術創作標準的一種自然流露,而並非值得特別讚賞的舉動。梵高畫油畫,卡夫卡寫小說,都是這樣,藝術家僅僅為了他所鍾愛的藝術而存在,而不是為了一個政黨而存在,也不是為了教育大眾而存在。 苦命的中國人偏偏又碰上了一個叫毛澤東的人,他沒有受到過良好的教育卻什麼都想管,還沒有掌權,就在延安弄了個《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把中國所有的文化藝術活動的創作,都統管起來了。偶爾有不聽話的藝術家,就拉出去崩了,或者讓你家破人亡。比如,很有個性的作家胡風,他就是對毛的《講話》不買賬,才被弄得生不如死,而且牽連了2000多人。很難想象,這樣的國家,還會有什麼音樂作品嗎? 不幸的是,到現在中國人還沒有擺脫這樣的管制,而且更加不幸的是,這種藝術觀已經成了中國人的一種自覺自愿的行為。 毛以後,中國有過一段短暫的文化自由,就是20世紀80年代。但是好景不長,89年一個轉向,就回到了比毛時代更加黑暗的獨裁圈套里去了。與此同時,中國以一種難以令人置信的神速,進入了一個血淋淋的原始商品社會,也就是說,表面看來中國很自由,但是這個自由僅僅停留在經濟領域,而在藝術文化領域,比起毛時代,尚沒有絲毫的進步。更糟糕的是,所有的藝術創作,從政治掛帥轉向了經濟效益掛帥,整個社會風氣就是浮躁和虛榮,這樣的社會環境,同樣不能產生好的藝術家和藝術作品。 相比之下,中國人里的“少數民族”倒是有很多不錯的音樂傳統,你看看漢族人的節日,幾乎都是大吃大喝,而少數民族的節日,一定是載歌載舞,那都是他們民族的音樂。他們的總體文明狀態或許比不上漢族人,但是在他們的血液里,比漢族人有着更多的音樂基因。這一點不容否認。 概括地說,中國人,在音樂方面,是先天不足再加上後天轄制,所以沒有音樂成就,也是理所當然。 看看緊鄰的日本人,他們的近代音樂也是從歐洲學來的,就如同政治民主化一樣,日本人也從本質上虛心學習歐洲的音樂,從來沒有人為的轄制和阻礙。日本風格濃郁的“演歌”,其樂隊都是純粹的西洋樂器,總體效果可謂珠聯璧合天衣無縫。日本人比中國人重視事物的本質,重視鑽研,並且有極認真的態度。他們在音樂創作和演奏方面,都有一大批蜚聲世界的藝術家,令中國人不得望其項背。 中國人在本國的音樂作品時,很多人知道有個《梁祝》。坦率地講,這樣一個作品,其創作水準在歐洲人看來,充其量算個音樂學院作曲系低年級的習作水準,從演奏來看,這個作品根本就不夠格成為演奏會的常奏曲目。日本有個女小提琴家西崎崇子演奏過,還有法國那個根本不入流的克萊德曼,也演奏過,這樣的演奏家都是在本國和世界上混不下去的水準,跑到中國去討一份廉價的掌聲,賺點錢而已。 況且,就算是這樣的作品,中國也只有可憐的一部而已…… 2009/12/1 東京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9: | 將進酒 大西線歌 (舊作) | |
2009: | 【浪淘沙】雪 (和南山兄) | |
2008: | 雪梅香 當前情狀 應Blue Ivy 之邀 | |
2008: | 西江月 詠史 杞梁妻 | |
2007: | 再別故鄉情 (改後重貼) | |
2007: | 日出, 在西嶽 | |
2006: | 花雨 | |
2006: | 恭賀新禧! | |
2005: | 七律 和吳宗 | |
2005: | 感春(次韻吳宗《慶新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