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全集中譯前言 (2) |
送交者: 沅湘 2010年07月19日18:50:06 於 [詩詞歌賦] 發送悄悄話 |
正確理解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里的所有詞彙有一定難度,但也不是高不可攀,這是許多西方莎學專家的共識。而且經過許多代學者的努力,這154首詩歌中的每個有爭議的重要單詞的意思基本上已經解釋完畢。我在動筆翻譯前主要是閱讀了Stephen Booth編輯並附有詳細註解的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全集。 和漢語常用單詞的用法和意思比較固定相比,例如《詩經》中的許多詞彙在如今都保持着當時的使用方法和意思, 英語單詞的使用和意思變化比較快。四百多年前常用的的英語單詞有些已經死掉了,也就是說沒收入字典了,有些雖然仍在使用,但是意思已有變化。儘管這樣,此類詞彙在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中出現得不多。如果有,像Booth和其他一些專家都在其編著中有所解釋,所以這對從事翻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歌的有心人來說並不是困難。 難的是正確理解並翻譯莎士比亞對如今仍常見的普通英語詞彙的藝術處理,使之具有豐富的詩意。例如,莎士比亞和與他同時代其他有名的詩人一樣具有很高的拉丁文文學修養。他使用了很多拉丁文的修辭手段為他的英文詩歌和戲劇作品增添文采。研究過伊麗莎白時代的英文詩歌的人應該知道拉丁文注重文采,推崇雄辯,有許多修辭手段,有些似乎也沒有對應的中文名稱。這對翻譯就是種困難和挑戰。比如說,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歌中比較常用的一個拉丁文修辭手段叫作antanaclasis,意思是重複使用某個詞彙或者短語但是在意思上同一詞彙在先後位置上要稍微有所變化。再舉public means which public manners breeds這句話為例。這句話中的前一個public是大眾的、普通的,大家都能看到的意思;後面的這個public雖然也有大眾的、普通的意思,但是它作為重複了的形容詞修飾manners則增加了微妙的貶義的意思。所以如果了解了這一修辭手段,這句話的更深一層的意思就是:謀生的手段是在大庭廣眾之下,言談舉止和風度也就丟人現眼啦。可是我不能這麼翻譯,因為這是作者的言下之意,也就是詩意,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最多就是作點解釋,而且這只是許多可能的解釋中的一種。希望聰明的讀者能夠觸類旁通,注意某些常見詞彙的特殊用法。下面再舉一個莎士比亞喜歡在其十四行詩歌和戲劇作品中使用的拉丁文修辭手段為例,英文名叫antimetabole。這一修辭格特點是一對單詞或者短語在同一詩行的位置上前後對稱但意思相反,用以突出兩種意思的尖銳對立。第129首基本上都是按照此修辭手段寫的。例如在A bliss in proof, and proved, a very woe這行中: A bliss和 a very woe在位置上對稱,但意思對立;in proof和and proved在位置上對稱,但在時態上對立。同樣地,在Before, a joy proposed; behind, a dream這行中,Before 和behind在位置上對稱但意思相反,a joy proposed 和a dream的位置對稱,意思相反。如此看來,所謂powder the face not face the powder這一著名翻譯並不是某人的發明創造,而是照着葫蘆畫瓢。 莎士比亞常用的另一個修辭手段就是雙關。他非常善於而且很喜歡給一個普通詞彙或者短語賦予雙重甚至多重意思,從而讓讀者在明白他的用心之後有拍案叫絕之感。例如第一首詩歌第二行中的“beauty’s rose的字面意思上是指美的玫瑰花;在比喻義上是指那位俊男;可是由於beauty可以看作是抽象名詞,表示美這個概念,根據柏拉圖的美好的實物都是美的最高理念的模擬的觀點,beauty’s rose又可以理解成美的理念通過玫瑰在塵世的體現。理解到這裡,讀者一定會有感慨:在短短的一首小詩中,原來莎士比亞希望多多繁衍的美好事物和思想竟有這麼多啊!正是因為莎士比亞使用了這麼多的修辭手段給他的詩歌中的詞彙增加了文采,所以要理解他的創作對一般讀者來說就有一定的困難。這也是為什麼我在每首詩後面都有些解釋的原因。多了會喧賓奪主,少了又不能幫助不諳英文但又喜歡莎士比亞的讀者正確理解。就作為一種嘗試吧。 莎士比亞還是運用比喻的巨匠。會用比喻是在西方文學批評史上公認的成為詩人的必要又充分的條件。首先提出這個條件的是柏拉圖。他曾說過,會用比喻也許有可能造就一個詩人,但不會比喻則不能成為詩人。為什麼呢?繼承並發揚他這一學說的後人們認為比喻是種創造,而詩歌的精髓就是創造。人只有先在精神上崇尚創造,才能在生活中熱愛並進行創造。所以詩人在對社會的貢獻方面高於其他行業的專業人士。詩歌高於科學,這是柏拉圖的後人,從亞里斯多德到莎士比亞、雪萊,華茲沃斯和艾略特的看法。這大概也是西方教育比較崇尚創意而不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的淵源。 比喻分暗喻和明喻。暗喻比明喻要求作者有更高的藝術造詣。不過普通暗喻或者普通明喻都是用一物比另一物。英語文學到了文藝復興時代對比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於是conceit 就應運而生了。Conceit是一種複雜的比喻,它有以下特點;1)它不是一物喻一物,而是用一個事件比喻另一個事件;2)必須有類似的因果、歸納、演繹等邏輯關係,或者相同的經濟、法律、科學常識和生活道理把這兩個事件聯繫起來等等,也就是它要求詩人除了進行想像思維之外還要有理性思維;3)它一般貫穿於整首詩歌之中,有的甚至把好幾首詩歌串聯在一起。比如說第四首就是把勸那位貴族青年結婚生孩子比作是老天貸款給男人這個經濟活動。放貸的目的是讓錢生錢,結婚的目的是讓子生子,這是通過比喻的把這兩件事情連接起來的連接點。因此,生兒育女就是比作放貸生利息。這個比喻中的道理是男人的英俊容貌和美好內質並非是老天免費贈送給他的本錢,而是大方送給他的貸款,他得還利息,就是生孩子。要是他不結婚生孩子,等他死去時老天跟他查賬時他就查不起。請注意,在這首詩歌的比喻中男性是獲得老天大方贈送貸款的人,妻子樂於替丈夫還利息,而他們生的子女就是還給老天的利息。仔細想來這種構思既巧妙也讓人捧腹大笑。莎士比亞在其十四行詩中使用了許多生活事件和自然現象來比喻他的百感交集的愛情,如天氣變化、四季變換、繪畫、音樂、看病、染色、官司、箭術、航海、園藝、經濟活動,甚至性愛活動。這些比喻不僅恰當文雅,而且還揭示出莎士比亞的文學作品具有普遍意義的第二個重要特點。也就是說他選用的題材和處理題材的方式都是和人類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因此上它們能夠跨越民族和國界的區別,讓人讀起來感到親切。與之相比,與莎士比亞同時代的主流漢語文學作品中大量充斥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這雖然聽起來已成陳詞濫調,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正是因為莎士比亞在其作品中表現了如此高超的才華,廣闊、高雅並很有學問的生活和知識面,人們對莎士比亞的作品的作者的真實身份提出了疑問。這也是莎學研究中的一個課題。他們認為一個劇團的演員不可能有那麼多的生活經歷和知識和那麼高的文才。即使有,這個人怎麼會在生前默默無聞呢?因此有人認為是某位受過良好教育的貴族假莎士比亞之名寫出來的作品。 除了在內容之外,莎士比亞式的十四行詩在形式上對從意大利傳過來的十四行詩也有翻新。意大利式的十四行詩歌在形式上來說一般是前八行提出一個論點,組成一個詩意單位,後六行回應上面的論點,組成另一個詩意單位,所以一首意大利式的十四行詩里一般只有兩個詩意單位。這種體裁很適合抒情。現舉一首刻在美國自由女神像的底座上的十四行詩為例說明。詩人是位女士,名叫Emma Lazarus (1849—1903)出生在紐約的一個猶太人的家庭,受過良好教育,與愛默生有過來往,終身未婚。下面請看英文原文: The New Colossus 再請看我的譯文: 新的巨人 不像那無恥的古希臘的青銅巨人, 這首意大利式的十四行詩要求作者在前八行講出一個意思之後,後六行在意思上出現一個轉折或者進層。在這首詩歌裡面,前八行寫景,後六行寫話,是個明顯的轉折。不過女神是閉着嘴說話。閉着嘴怎能說話?詩人在這裡用的是引起讀者注意力的矛盾修辭格(oxymoron)。目的是告訴讀者,女神是在她內心呼喊:“舊世界,你要面子就給你面子吧。請你把你那些當作廢物扔在海灘上的受苦受難的人們,渴望自由、生活悲慘的人們給我,把這些失去了家園渡海而來的人都給我吧,我為他們舉起通向幸福的明燈。”這顯然是一首主要是訴諸情感的詩歌。 相比之下,莎士比亞式的十四行詩是前面的十二行中每四行和最後面的兩行各自組成一個詩意單位,所以共有四個詩意單位,而且也是和中文的律詩或者絕句一樣按起承轉合的順序排列。這種體裁更加適合在抒發情感的同時也表達較為深刻的詩意。在韻腳安排方面,每首意大利式的十四行詩里共有五組由不同韻母組成的韻腳。由於英文不如拉丁文那麼容易押韻,也就是說有英文中的同韻母的單詞不如拉丁文多,所以莎士比亞式的十四行詩多了兩個韻腳,共有七個韻母不同的韻腳。在這一點上我們也可以看出,莎士比亞式的十四行詩歌時並沒有生搬硬套外來的形式,而是根據英文的特點賦予十四行詩以新的形式。順便指出,莎士比亞並不是莎士比亞式的十四行詩歌這一形式的發明者,但是他是把這種形式發揚光大的人,所以後人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這種英國式的十四行詩歌。 除韻腳之外,十四行詩歌的每一行,不管單詞的數目,都是十個音節,而且這十個音節必須分成五個音步。每個音步由輕重兩個音節組成。如果用吧代表輕音節,用梆代表重音節,那麼每行十個音節必須合乎/吧梆/吧梆/吧梆/吧梆/吧梆/這樣的聲音抑揚有致的規律。為了遵循這一抑揚格的詩律,莎士比亞使用了許多變通的方法,如變動句子的正常語序,省略單詞甚至句子成分,甚至將常見的單詞去頭截尾等等,把普通語序的句子變成了詩句。這些都是詩家創作經驗的靈活變通。我在注釋中一般都有說明,以利讀者讀懂莎士比亞的英文,因為我覺得這是流暢閱讀莎士比亞的著作(包括他的戲劇作品因為他的主要戲劇作品都是按照這種抑揚格的詩律創作的)的最大障礙。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9: | 申時行: (詩) 夏的葡萄 | |
2009: | 七律:自許 | |
2008: | 師傅 | |
2008: | 申時行: (古風) 野戲 | |
2006: | 沒有結尾的詩篇 | |
2006: | 七絕.林中即景 | |
2005: | 戲和大貓詩 | |
2005: | 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