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曹雪葵杭州阿立
萬維讀者網 > 詩詞歌賦 > 帖子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全集中譯前言(4)
送交者: 沅湘 2010年07月26日14:35:59 於 [詩詞歌賦] 發送悄悄話

說到這裡,馬上就有兩個問題從腦子裡蹦了出來。第一是貼切的翻譯應該不僅要理解目標語言裡說出來的是什麼,更要理解目標語言裡沒有說出來的是什麼。任何一個字眼在本民族的語言裡都有說了出來的和沒有說出來的這兩個方面。詩歌語言更是如此。一首詩歌的詩意是否豐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相對於說了出來的沒有說出來的是什麼。對使用本民族語言的讀者來說,這個沒有說出來的部分是大家都明白的言外之意;可是對於不使用本民族語言的讀者來說,這個沒有說出來的部分是不理解不懂得說話人的真實的用意的部分。所以,如果譯者不適當加上點補充或者說解釋,也就是說幫助着把原文中沒有說出來的那部分說出至少一點兒來當作有助於全面理解的觸媒,那麼譯者所服務的對象就會完全不明白這些言外之意的智趣。所以,決定翻譯好壞的重要標準是目標語言中所沒有直接說出來的部分。淺薄又平庸的翻譯就是按字面意義的直譯或者隨心所欲的意譯。深入又地道的翻譯是既考慮字面意義(說出來了的那部分)也要照顧引伸意義(沒說出來的那部分)。怎麼把那些沒有說出來的部分貼切地說出來既是學問(因為你得從歷史的縱向說出人家為什麼有的要說有的不說)也是藝術(因為你得要用同樣優雅的方式說別人所沒說出來的)。詩歌翻譯既不是直譯,也不是意譯,而是字面和引伸意兼顧的翻譯,更是與研究和表達語言現象有關的學問和藝術。這就是我對詩歌翻譯的理解和定義。這也是為什麼我在翻譯時儘量採取一韻到底的原因。漢語和西方語言在音韻上有個很重要的形式區別,.

第二個問題是文學傳統的繼承和發展的問題。柏拉圖和亞理士多德在西方文學傳統中提出的一個重要命題就是文學作品的主題決定題材的貴賤和藝術創作水平的高下。主題高尚則作品也有可能高尚;主題不好即使作品的藝術水平再高也不能看作是好作品。所以,好的文學作品必定有一個好的主題和許多巧妙的處理主題的藝術手法。統而觀之,莎士比亞的全部154首十四行詩和符合這兩條標準。具體而言,這些十四行詩在提煉主題方面都有些類似或者說共同的藝術手法。這裡包括兩個方面,思想內容和形式美感。西方學界早就有人指出,古往今來西方所有正統的不同流派的文學創作和批評的理論都是柏拉圖的詩歌批評理論的腳註,都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在各個不同的側面或正或反地演繹或者詮釋他那少而精的文學批評理論。這一理論的核心就是真和美的源泉究竟是什麼這一認識論上的終極問題。柏拉圖認為它來源於形而上的絕對理念,塵世不過是對這一理念的摹擬,而文學作品不過是對塵世的摹擬,也就是對真理的摹擬的摹擬。根據此理論, 文學作品與真理之間隔了兩層。柏拉圖雖然在理論上貶低了文學作品,但是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卻把這個理論顛倒了過來:他指出正因為文藝是對塵世的摹擬,所以只要文藝所追求的是真和美,那麼文藝作品就比生活更加貼近真和美。這也是文學創作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先聲。所以,西方文學批評的始祖雖是柏拉圖,但是把他顛倒過來並發揚光大卻是亞里士多德。莎士比亞在英語文學方面是實踐這一理論的大家,這是他的作品長期受到西方學界推崇的主要原因。這也是莎士比亞的作品在他生前並不如那些牛津和劍橋的才子們的有名氣,在他去世之後卻成為主流文學作品編選中的翹楚的原因。需要指出的是,西方主流文學作品和文學理論的編選雖然有政府的財政資助但是並不是行政命令的結果,而是西方學界自文藝復興以來到現在幾百年來的所有學子不因政權或政府的更迭而遵循的共識。這既是種默契,也是種一以貫之的理論指導。請看莎士比亞在第105首里是如何推崇並實踐西方主流文學批評理論的:

請先看原文:
1. Let not my love be called idolatry,
2. Nor my beloved as an idol show,
3. Since all alike my songs and praises be
4. To one, of one, still such, and ever so.
5. Kind is my love to-day, to-morrow kind,
6. Still constant in a wondrous excellence;
7. Therefore my verse to constancy confined,
8. One thing expressing, leaves out difference.
9. Fair, kind, and true, is all my argument,
10. Fair, kind, and true, varying to other words;
11. And in this change is my invention spent,
12. Three themes in one, which wondrous scope affords.
13. Fair, kind, and true, have often lived alone,
14. Which three till now, never kept seat in one.

            請再看我的譯文:

請別因我的所有詩歌和讚揚

都唱一人,為一人唱,現在如此,將來一樣,

就說我的愛情是崇拜偶像,

也別說我愛的人是尊偶像供人觀賞。

我的愛情今天和明天一樣善良,

奇妙傑出永葆恆常;

所以我的詩歌一如既往,

只表一事,其它異類不考量。

真、善、美是我的唯一題目作文章,

真、善、美我變着詞兒講,

變換之中我把創作揚,

三合一的主題奇妙又寬廣。

真、善、美以前常各居一方,

到如今這三者才同坐一位上。

到此,我們可以看出,高超的語言藝術,追求真、善、美的主題以及同時用用感性和理性提煉這一主題的方式,是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超越國界和語言的區別受到人們歡迎的主要原因。我也藉此機會提出了指導中英文學翻譯的一條理論。最後我還想藉此機會強調,和西方的文學理論比較而言,漢語文學批評的主導理論總是和隨着政權或者政府的更迭而變化,因此文學傳統的發展和繼承對當代漢語文學來說仍一個尚待解決的問題,也是個即使現在不解決將來必定要解決的問題。如有不妥之處,希望大家提出理性的批評。

 

主要參考書目:

1.                  Stephen Booth, ed.  Shakespeare’s Sonnets, Edited with Analytic Commentar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7.

2.                  Eric Partridge, Shakespeare’s Bawdy, Routeledge, New York, New York, 1968 ed.

3.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9: [七言] 悔
2009: [七言] 偶成
2008: 虎 羊 兔
2008: 和犀利君五古一首 京奧 2008
2006: 七律 夜聞古箏(定稿)
2006: 信天翁(波德萊爾主題)
2005: 五律 荷 和落英
2005: 歲月如歌----易明一年來詩選(舊體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