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的標準 |
送交者: 飛狐 2012年01月12日20:34:27 於 [詩詞歌賦] 發送悄悄話 |
詩歌的標準 1/12/2012 詩歌的標準本身就是很大的命題。但是又是每一個喜歡詩歌的人常思考的問題。 我試圖總結我個人的創作標準,及如何欣賞詩歌。期望行家指點。 大致從下面的標準判斷好詩: 1):情。是否有充足的感情,很多大的詩人,都是“感情充沛型”,諸如李白,蘇軾,陸游,柳永,甚至現當代的徐志摩,戴望舒等。感情有分有悲情,喜悅,豪放,狂放等,很有時這些感情又混在一起,就有了五味雜陳的滋味。 這方面的成功作品非常多。李白的下列詩句: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唐李白宣州謝朓餞別校書叔雲)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唐·李白·將進酒)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唐·李白·行路難) 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和悼念亡妻(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都是這一類作品的傑作。 我以為蘇軾的悼念亡妻((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是悼念詩詞中最傑出的作品,與元稹悼亡詩的成就高出太多,根本不在同一個等級。 岳飛的《滿江紅》更是氣沖斗牛,讓人扼腕。 岳飛:滿江紅 (怒髮衝冠)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柳永也是這方面的大家。他刻畫的旅人心理細膩,感人之深。 陸游就更將其感情融入在其詩詞作品中,儘管沒有過分的語言,修辭和詩歌技巧,但是感情一項就使其詩作千古敬仰。如“示兒”。 “死後原知萬事空,但卑不見九州同。王師北望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現代詩中也有很多類似的作品。諸如徐志摩的 《 再別康橋》,戴望舒的《雨巷》,舒婷的《致橡樹》都是其中的佳作。 當然,上述的詩作也具有上乘的語言功底。 但是,我也意識有很多感情“隱晦”的成功詩作。杜甫,李商隱的很多詩作反映了這一點。 2) : 節奏 節奏,我自己的體會是,在於韻腳,句子中的斷句,平仄的分布,和在於每一句的長短, 還有聲音的強弱,響亮和低沉。 柳永是這方面的大家,我認為他的很多作品在這方面的表現超越了同時代的任何人, 包括蘇軾。也許,這個和柳永的音樂素養有關,和他的主流話題——旅人的無奈,有關。柳永的詞中語言急促時如瀑布洶湧,淒涼時使人仰天長嘆。而且,在詞作的布局上更是綿綿不絕。 而像蘇軾,他的詞作很多時是“粗枝大葉”型,這也符合他的性格。但是,他的“情”感和大氣卻感動了幾百年來的讀者。 3)詩歌的寫作技巧。諸如對仗,詞義的正反,和修辭的使用等。典型的例子; 李清照:(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正反) 李清照:(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船來載愁,高絕!) 但是,我認為如果其中的寫作技巧妨礙“情”的發揮,儘量避免使用。 杜甫,李商隱的很多詩作裡面,使用了很多技巧。 尤其李商隱的“無題”詩中反應的多面性和模糊性,也許像印象派中的傑作一樣,很是高明。我自己的感覺,這些模糊性中反應了人類記憶的模糊懷舊,但是其中的感情還是能夠體會出來的。 4)詩歌應當被大眾理解,讀懂。我認為這點很重要,如果詩歌的技巧,詞彙的選擇,典故的使用影響了易讀性,應當儘量不用。很多現代詩歌中的抽象,過於個人化,普遍大眾都不理解,乾脆放棄這些抽象的意向。 在“老高的博客”中曾提到,為什麼詩歌越來越沒人喜歡,十有八九是因為過於抽象,過於個人化而造成。 “為人民大眾”服務是詩歌的一個前提。當然,如果不在乎讀者,自己完全可以封閉在自己的 小圈子裡。既然不考慮讀者,讀者也不會考慮作者。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1: | 烏夜啼:腹里乾坤大,閒中日月長 | |
2011: | 藕農歌(群英詩會) | |
2010: | 忠 | |
2010: | 石雪梅 | |
2009: | 姑娘俺不在乎 | |
2009: | 一朵雪花 | |
2008: | 沁園春 憶歐陽明有感 (修訂版) | |
2008: | 次韻和鷓鴣兄的鷓鴣天前五首 | |
2007: | 夢 4 | |
2007: | 五律@夢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