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當前詩詞創作的八大誤區 |
送交者: 半江紅 2012年08月10日17:06:42 於 [詩詞歌賦] 發送悄悄話 |
【半江按】:我年輕時愛背誦一點唐詩宋詞,近一段時間開始學寫詩。寫得不多,雖有不少感受,但究竟是創作經驗少,對詩歌也缺少研究,自知輕薄,不敢妄談,恐招恥笑。今天讀到萬維網上的一篇《關於詩歌》的文章,讀後不禁啞然。以鄙人淺見,論詩都應該受到鼓勵,但作者切不可過於輕率。《萬維論壇》竟然把此文高掛版首,真使我開眼界,如果它反映出編輯對詩詞的理解或理解能力的話,我確實大吃一驚!從今天開始,我將陸續轉貼幾篇論詩的文章,供喜歡詩或關心詩的讀者參考。 【討論】當前詩詞創作的八大誤區(原創) 一、不要格律的誤區——這是最大的誤區! 格律是舊體詩詞創作要過的第一關,沒有了格律,律詩就不成律詩,絕句就不成絕句,詞也就不成詞了。當然,古風和古絕是不拘格律的。 二、格律極端化 與第一種誤區相反,有的創作者走向了相反的極端。 三、多填詞牌 據《欽定詞譜》,詞牌有800多個,加變體共2000多個體。但是常見的僅100個左右。有的作者,為了炫耀自己學識淵博,誓將全部詞牌都填一遍。今天填一個,明天填一個,後天再填一個,到頭來如同狗熊掰玉米,掰一個丟一個,最後一個詞牌也沒有熟練掌握!這也是一大誤區!古代名家詞人,作品雖多,詞牌並非很多,除了少數幾個創調大戶(柳永、周邦彥等),所用詞牌很少能超過100個,有誰能把詞牌填完了? 四、和韻、回文等文字遊戲 和韻,又叫“步韻”,就是寫詩詞時所用的韻腳完全和某篇前人的作品一樣。在韻腳全部被限定的情況下,作者組織詞彙將受到比格律嚴十倍的限制,因此自古以來,幾乎沒有絕世名篇出現!眾多名家的傳世名篇,全是靠自由發揮創作的,即使是蘇軾、秦觀等步韻高手,也都是靠自由創作的作品,而非靠步韻作品聞名於世。宋朝的方千里可謂步韻專家,可是作品多數都是垃圾!因此古代名家對步韻多數持否定態度。但是此風越演越烈,竟把文字遊戲當作衡量詩詞水平的標準。現代的有些詩詞作者,為炫耀自己的學識,追求步韻者極多。自由創作尚沒有佳作,況步韻乎?無異於捨本逐末!至於不懂格律的人寫步韻詩詞,更是東施效顰了! 五、貪圖長度 詩詞貴精不貴長。由於受現代文學長大之風的影響,有的人偏好寫長調和長古,結果語言拖沓,內容空洞,又臭又長,令人反胃。長調和長古的創作,必須有足夠的內容作基礎,還要考慮整篇結構的平衡,難度實際上比律詩、絕句、小令、中調更大。有人說絕句和小令易成不易工,這沒有錯誤,但是長調和長古既不易成也不易工,易放難收,弄不好會結構失衡,虎頭蛇尾——絕非字數多了就好! 另外,在流行“快餐文化”的今天,你寫一篇“長篇巨作”,試想,沒有特別的緣由,還有誰還來耐着性子坐下來好好的看你的文字之作?! 六、貪圖數量 詩詞貴精不貴多,李白留下的作品有700多,杜甫有1000多,佳作只是一部分,絕世名篇更占少數,其他名家亦類同。名家尚且如此,何況我等?清朝乾隆皇帝寫詩幾萬首,可是沒有一首是佳作!全部是垃圾!我們的作品又能如何?有的人只重數量不重質量,不經推敲和精煉,隨便湊幾句就算一篇了,這樣恐怕連乾隆都不如也! 七、追求華麗辭藻或晦澀難懂的詞句 有人喜歡華麗的辭藻,寫的作品看上去雖然漂亮,實際上卻做作得很!就像一個美人被濃妝艷抹了一下,反而掩蓋了自然的美。還有的作者為顯擺自己的“學識”,經常寫一些讓讀者讀不通、看不懂的“詩句”而又不加注釋和出典。殊不知,你寫的東西是給大家看的,看的人越多,流傳也越廣,也越得到大家的肯定,所謂“洛陽紙貴”就是這個道理。反過來,你所寫的“詩詞”令大家看不懂,或者使人生厭,還會有人看、有人讀、有人傳嗎?古人的許多絕世名篇,並沒有什麼華麗辭藻,反而淺顯易懂,語言流暢,渾然天成!並廣為流傳。當然,“淺顯易懂”、“渾然天成”的背後,實際上隱含了深厚的語言文字和文學功底及豐富的生活閱歷,絕非信手得來! 八、自創詞牌 每個學詩詞的人肯定都有過這個念頭:“我什麼時候也能創造詞牌呀?”隨着詩詞學習的深入,有的人真的創造了自己的“詞牌”。請問:你對詩詞格律真正了解了多少?格律的許多規則你熟練掌握了沒有?常見詞牌的詞譜你能熟記多少?該用領格的句式你做到作好了嗎?可平可仄字的位置有什麼規律?律句和拗句轉換又有什麼要求?別人的一首作品拿給你,你能否在幾分鐘內準確判定是否出律?還是用拗句?你敢不敢否定“專家”制定的詞譜?——只怕沒有多少人能全部做到!如果做不到,那你還沒有創造詞牌的資格! 還有一條非常重要:你創造的詞牌能否流行?如果不能流行,還是不要創造為好!柳永、周邦彥、姜夔等人創造了那麼多詞牌,多數都沒有流行起來,反而成了垃圾!況且,常見的100多個詞牌已經有很大的選擇餘地,沒有再造詞牌的必要了。偶爾玩玩還可以。 (本文主要來自《中華詩詞網》,為適應本博需要,在未經原作者許可下,本人作了適當的修改,謹此特向原作者致歉!)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