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律詩,經常看到詩友拿唐代詩人特別是李白來做反對律詩的藉口。其實李白的時代是古風和律詩的交替時代。也許李白開始寫詩時還不懂律詩。另外,很難想像一位用慣算盤的老人馬上能習慣用電腦。
其實宋詞也屬“律”類。宋朝的五、七言詩,幾乎沒有古風。 但宋代出了很多有名的詩人,他們沒因為用律而被“束縛”。相反,唐代以前的詩人,我們所知無幾。應該說唐宋詩詞的興起,是跟用律分不開的。律詩的過去的興起和今天的復興,不無道理。它把古風那種自然,樸實的末字押韻提升為對整詩韻律的要求,是升級和提高,就像昨天的算盤變成今天的電腦。電腦象算盤那麼使用方便嗎? Well, 起碼沒電不行。但電腦給人以更高的功效和功能。當然對學習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當然,我們看到不少詩友因為用律而詩詞中帶雕琢的痕跡,這象剛學下像棋,經常顧不將軍一樣。學習任何事情都會有個過程。
除了同意樓下滄浪驛客人兄對律詩的看法外,我覺得律詩還是一種challenge。它對詩詞提出更高一級要求,但給人以更多的趣味感。就像小時候玩跳棋,長大了玩像棋一樣,律詩給人以更過癮的感覺。遍覽眾多詩壇,律詩占大半,不能說它在衰亡,其實在復興。它的古簡涵蘊,是無其他形式詩詞可比的。律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和瑰寶,代表我們民族的價值。我們應該珍惜和愛護。
說到律詩,不少人認為是平仄問題。其實不然。 律詩對意境也有明確規定,那就是起承轉合。一首詩和了平仄,但首尾平平,也不能算律詩。 起承轉合保證律詩意境起碼的線條。所以,說律詩限制意境也是沒道理的。要說限制的話,就是限制寫詩的人不能脫離最起碼的意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