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杜牧的诗笔是非常精彩的,不愧为唐代大诗人之一。他的诗究竟有多精彩?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标准来衡量,那就是看《唐诗三百首》里共收录了他几首诗。杜牧流传下来的诗约有五百多首,其中共有十首被收录,容俺列到下面,并评论(--- 号后为曹评)一下这十首诗能入围《唐诗三百首》的精彩之处:
五律:旅宿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 此游子思乡之作也。每读到这句“家书到隔年”都不胜感慨,记得第一次出使异国,给家里写了封平安信却不准邮寄,非交使馆信使带回方可。如今呢,不用写信了,随时打电话。当然用电脑视频更方便,春节跟家里二十四小时连屏。后来俺不玩了,因为小弟雪豆总是揭发俺,只听屏幕那边他大喊:“妈!快来看哪,七哥又喝醉啦!”
七绝: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 这首是典型的、在政府里混事儿的、公务员的诗。精彩在第一句的“清时有味是无能”:“清时”是何时?其实就是说“现在天下太平无事,朝野团结和谐”;“有味”是啥“味儿”?过日子的味儿,“清时有味”连起来解等于说“在太平年月要想日子过得舒服...”,咋办?啥也不不办,“无能”就行了。如此发牢骚,可见杜牧没被朝廷重用,心里有多么无奈了。于是他“闲爱孤云静爱僧”,干脆玩深沉了。“吴兴”在太湖附近,就是现在的湖州市。杜牧从长安去吴兴,总免不了要乘船,故有“欲把一麾江海去”之句。不过临行前,还是忍不住再到乐游原上望一眼昭陵。昭陵是谁的墓?是唐太宗的。熟悉唐史的诗友都知道,杜牧乃晚唐诗人,那时候朝廷之内内牛李二党相争,国家也不安宁,所以杜牧才用“清时”二字来讽刺。他是武将的后代,很愿跟随像唐太宗那样的英主建立功勋,可四在长安他只有一个闲职。这次去吴兴,其实是他自己要求朝廷外放。就像首长的警卫员要求上前线拼刺刀一样。哈哈。
这首诗的精彩在于他的诗句虽“含蓄不露”,而其感愤之情却震撼了读者。不像现今在网络上写政治诗词的,开口一堆污言秽语痛骂、落笔无数标语口号狂呼,读者一见就躲。
七绝: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消,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 喜欢古典诗词的人,没读过这首的估计能算得上凤毛麟角了。今人在网上咏赤壁的诗甚多,总是离不开“船”和“火”这两个字。假如俺要限字涅?即咏赤壁不许出现船和火二字,咋办?难道就无法写了?看杜牧这首,撇开火烧战船不写,却聚焦到从沙子里扒出来的断戟上。拿在手里擦拭完细看,上面有年号呢。不由感叹,要是没那场东风给周郎助阵,东吴的两大美女-大乔和小乔早成了曹操的俘虏喽。这种以小写大、以点写面、以偏写正的笔法堪比武学中的剑走偏锋,杀伤力更强。
说起这首诗还有一段文革中的传奇。话说913事件发生,林彪元帅“出逃”,乘坐的三叉戟飞机在蒙古温都尔汗坠落身亡,老毛闻讯百感交集,却深藏不露,倒“悠闲地”玩起诗词来,用的正是杜牧这首诗来讽喻这个913事件:
“折戟”者,三叉戟坠毁也;
“沉沙”者,坠落地点恰在蒙古温都尔汗沙漠之上;
“铁未销”者,事件发生后,天朝派员去现场看到了飞机残骸和烧焦的尸体;
“自将磨洗认前朝”者,嘲讽其“出逃”未果;
“东风不与周郎便”者,借此句形成寓意上的转折;
“铜雀春深锁二乔”者,传林彪元帅的亲信“江腾蛟”有两位夫人。老毛既然引用了这首诗,估计913事件后,江可能再也见不到这二位夫人了。
当然,也传是有人想拿杜牧这首诗讽刺林彪元帅,才故意附会到老毛名下的。
七绝: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这首诗的成名句正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都不知道被历代文人引用过多少次了。钱,钱哪,钱才是推动的历史的根本动力。哈哈
七绝: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全篇都是扬州秋景,冷艳夺人!后两句也很著名。
七绝: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悔哉?傲哉?似无奈又是洒脱,俺肿么读出一缕我行我素的浩然、不堪回首便不回首的任性。好句!这两句也流传很广。
七绝: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这首的意境忒美了,《千家诗》也收录了。俺小时候常享受这个意境,夜稍深,微风,蚊子已经休息了,俺在院子里铺上凉席,挥着蒲扇提防着零星的蚊子,剩下的就是“卧看牵牛织女星”了。河北那一带,深夏初秋,星空非常灿烂,银河正在头顶上,是观星的好时候。
七绝:赠别二首之一
娉娉嫋嫋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捲上珠帘总不如。
七绝:赠别二首之二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 上面这两首俺昨日刚赏析过,若与上面“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两句合看,会别有意趣。
七绝: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 又是一段令人伤心的性情故事: 石崇和绿珠。
最后,竟然没听到有人问:“为啥要用《唐诗三百首》收录与否来做一首诗精彩与否的标准?” 虽无问俺却有答:
因为《唐诗三百首》选诗的标准是“...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才会收录。诗若不精彩,如何会脍炙人口?
《唐诗三百首》是清代成书的,它模仿《诗经》三百首的规模,共收录唐诗三百一十一首。所选诗篇以“正宗的”盛唐诗为主,初唐和晚唐诗为辅;体裁上则兼顾古体和近体,即包括了古诗、古风歌行、乐府、绝律等诸多体裁,丰富多彩。不过却在风骨格调上全然不拘,唯“脍炙人口”是从。故所选诗词“进取与颓废同伍、豪迈与婉约并列、论是与抒情杂陈、浪漫与写实相邻,不一而足。其实也蛮有趣的,刚读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接着再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都来不及转换情感的开关。哈哈。
《唐诗三百首》的作者是清代的“蘅塘退士”,原名孙洙(1711-1778),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他于1764年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如上面所言,因为他选诗的标准是“...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才收录,故书成之后,也“脍炙人口”,成了至今还屡印不止的唐诗最经典的选本。
《唐诗三百首》共收录了七十七位唐代著名诗人的诗,按数量排列:
杜甫三十九首;
李白三十三首;
王维二十九首;
李商隐二十四首;
孟浩然十五首;
韋應物十二首;
劉長卿十一首;
杜牧十首,排名第七。
(这个排名里的数目俺亲自数过,但排名之外的没数,是否还有超过杜牧的,没认真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