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飞兄贴来一首《鹧鸪天》如下:
鹧鸪天·思梅(逍遥云飞)
梅萼初开正月间,为卿作赋鹧鸪天。
空篱旧圃胭脂冷,明月朱窗琴瑟寒。
春寂寂,雪绵绵,爆声碎碎起红烟。
思心渺渺随风去,携影同香一处眠。
其中
空篱旧圃胭脂冷,明月朱窗琴瑟寒。
这一联上下句的尾字“冷”和“寒”相对是否合掌引起诗友热议。
意见一(子云兄):“冷 - 寒 同义词作对叫做“合掌”
意见二(阿立兄):“胭脂冷是色,琴瑟寒是音、曲,两者也都有不同的引申,不算合掌吧?”
意见三(秦兄):“何况我不以为你的句子是合掌,略有重复而已。不能以个别字词意思相近定义合掌,如果这样那就举不胜数了。”
俺陋见有两点:
1- 冷vs寒,描述的都是温度低,意思相近,所以在构思时,就应在字面上避免,省得引起读者觉得有“雷同”或“合掌”之嫌。在这一点上同意子云兄意见。
2- 冷vs寒,是否“合掌”完全取决于作者怎么用这个两个字,在这一点上同意阿立兄意见:
2a- 若细分则“冷”和“寒”也有含义上的区别:“冷”常常是具体的,局部的,暂时的,可以不是季节性的,而“寒”则是抽象的,全部的,持久的,一般都是季节性的。再有,“冷”和“寒”之间还有量变到质变的关系,比如秋冬之季,天气开始冷了,冷的积累,最后转变成寒。容俺偷个懒,不再一一具体说明,就罗列一些古人的诗句在下面,诸诗友一体会便知:
秋日即目(隋末唐初·李世民)
爽气浮丹阙,秋光澹紫宫。衣碎荷疏影,花明菊点丛。
袍轻低草露,盖侧舞松风。散岫飘云叶,迷路飞烟鸿。
砌冷兰凋佩,闺寒树陨桐。别鹤栖琴里,离猿啼峡中。
落野飞星箭,弦虚半月弓。芳菲夕雾起,暮色满房栊。
中秋月(唐·方干)
凉霄烟霭外,三五玉蟾秋。列野星辰正,当空鬼魅愁。
泉澄寒魄莹,露滴冷光浮。未折青青桂,吟看不忍休。
中秋(一本有玩字)月(唐·无可)
蟾宜天地静,三五对阶蓂。照耀超诸夜,光芒掩众星。
影寒池更澈,露冷树销青。枉值中秋半,长乖宿洞庭。
大剑送别刘右史(唐·卢照邻)
金碧禺山远,关梁蜀道难。相逢属晚岁,相送动征鞍。
地咽绵川冷,云凝剑阁寒。倘遇忠孝所,为道忆长安。
句(唐·申堂构)
霜添柏树冷,气拂桂林寒。
重向火(唐·白居易)
火销灰复死,疏弃已经旬。岂是人情薄,其如天气春。
风寒忽再起,手冷重相亲。却就红炉坐,心如逢故人。
老去(唐·白居易)
老去愧妻儿,冬来有劝词。煖寒从饮酒,冲冷少吟诗。
战胜心还壮,斋勤体校羸。由来世间法,损益合相随。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 南秦雪(唐·白居易)
往岁曾为西邑吏,惯从骆口到南秦。三时云冷多飞雪,二月山寒少有春。
我思旧事犹惆怅,君作初行定苦辛。任赖愁猿寒不叫,若闻猿叫更愁人。
访寂上人不遇(唐·皮日休)
何处寻云暂废禅,客来还寄草堂眠。桂寒自落翻经案,石冷空消洗钵泉。
炉里尚飘残玉篆,龛中仍锁小金仙。须将二百签回去,得得支公恐隔年。
太湖诗 其六 三宿神景宫(唐·皮日休)
... 石枕冷入脑,笋席寒侵肌。...
塞上逢卢仝(唐·刘叉)
直到桑乾北,逢君夜不眠。上楼腰脚健,怀土眼睛穿。
斗柄寒垂地,河流冻彻天。羁魂泣相向,何事有诗篇。
--- 寒--->冻 用法和 冷--->寒 同。
七言 其三十九(唐·吕岩)
云鬓双明骨更轻,自言寻鹤到蓬瀛。日论药草皆知味,问著神仙自得名。
簪冷夜龙穿碧洞,枕寒晨虎卧银城。来春又拟携筇去,为忆轩辕海上行。
冬夜宴梁十三厅(唐·戎昱)
故人能爱客,秉烛会吾曹。家为朋徒罄,心缘翰墨劳。
夜寒销腊酒,霜冷重绨袍。醉卧西窗下,时闻雁响高。
2b- 另外再说到秦兄所言之:“何况我不以为你的句子是合掌,略有重复而已。” 其实个见以为,有时候“重复”恰好是古典诗词的一个修辞手段,以达到加深渲染的效果。也请看下面的例子:
临江仙 (唐·牛希济)
峭碧参差十二峰,冷烟寒树重重。瑶姬宫殿是仙踪。金炉珠帐,香霭昼偏浓。
--- 冷烟寒树
长恨歌(白居易)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 瓦冷衾寒
抛球乐(唐·冯延巳)
莫怨登高白玉杯,茱萸微绽菊花开。池塘水冷鸳鸯起,帘幕烟寒翡翠来。重待烧红烛,留取笙歌莫放回。
--- 水冷烟寒
最后云飞兄这两句:
空篱旧圃胭脂冷,明月朱窗琴瑟寒。
个见以为,句中的“冷vs寒”其实就是“具体的,局部的,暂时的,vs 抽象的,全部的,持久的,且有从冷到寒加深渲染程度的修辞意图在里面。不应算合掌。另外阿立兄所言的“胭脂冷”是“冷色”,“琴瑟寒”是“寒音”,有性质上的不同,说得也有道理。
比较:
“英雄vs豪杰”
“略输vs稍逊”
这两个对仗才是“平行、等同”,应属于合掌无疑。
结论: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动辄把“冷”与“寒”相对,很容易就落入子云兄所言的“合掌”;若能分清“冷”和“寒”的细微区别,加以巧对,或能出一二佳句也未可知。
个见也,写来供大家拍砖!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