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葵按:人老话多的后果经常是:跟帖越写越长,干脆写篇小文。这篇涉及到如何读懂和如何润色一首诗。读懂很重要,俺以前E文更烂时,读不出马克吐温的诙谐,也读不出培根的严谨,只是字面上的意思。后来在鬼子国呆久了,才能品味出不同。读咱们中国的古典诗词也是如此,若风格都读不出,则遑论润色。润色更万不能把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人。你给人家修房子,人家本来是小楼,你修完变成地堡了,那还叫修房子吗?
赏析阿立兄佳作,闲侃诗词润色的讲究
阿立兄贴来一首佳作:
《行香子.阿立文轩缘》(杭州阿立)
远渡重洋,久历风霜。夜阑珊、独念苏杭。一湖春水,十里钱塘。更蝶飞花,莺啼柳,燕回梁。
秋风送暑,冬雪迎芳。动心时、皆是文章。吟诗谐趣,落笔家常。自眼前人,身边事,梦中乡。
阿立兄还补注说:
按山泉水、快活兄的推敲建议,先作如下修改:
改‘燕围梁’为‘燕回梁’;
改‘俱是’为‘皆是’。
正是看了上面的补注,才引起俺闲侃“诗词润色”的兴致。
润色他人之作要注意什么?要注意不能背离原作的主题和与之相关的修辞意图。如果别人一首悲情的诗,被你润色完变成欢情的了,就等于润色失败。
润色自己的诗要注意什么?要注意写诗时的心境与润诗时的心境会有不同。写诗时外面正下着阴雨,要吃个涮锅冰箱里却恰无羊肉,烧酒又昨刚喝完,只有威士忌,这时写成出来的诗是啥味道的?凄凉沮丧!哈哈。等想起要润诗了,却夕阳照海,羊排正热,手拿高度小二锅头,烧酒!呲溜一口下去,兴致来了,介开始一润哪,得意豪爽,却面目全非!所以,润自己以前写的诗,也要像润色别人的诗一样,要保护原诗的主题和相关的修辞意图。
再掉过头来说润色他人之作还要注意什么?除了主题之外,还要注意原作的风格。这就考验润色者的功力料。如原作的风格是“萝卜型”,你润色完成“白菜型”了,还是等于润色失败。其实自己润色自己的诗也有这个问题。你自己的“主风格”是“豪放科”,但每首诗还可以分属不同的“目”。比如豪放还可以有“苍雄目”,也可以有“冷峻目”。所以自己润色时也要小心,不要“伤”了那首诗的“亚风格”,也就是前面说的“目”。
问题来了:如何判断一首诗的“主风格”是啥?其“亚风格”又是啥?这自然既挑战作者的功力,也挑战润色者的功力。先说作者,初学写诗的人根本木有风格。也有写了十几年诗的人,诗写出来“很像”古诗,甚至扔进古诗堆儿里都不能一眼分辨出来,这也不算有风格,因为“只像”古人就丧失了自己。这样的诗好润色也不好润色。你给他润色,若润色出风格诗就成你的了,他也许还不干哪。哈哈。再说润色者,最须注意的是:不要因为自己喜欢“白菜”,就一定要取代“萝卜”。谦虚的做法是,把自己“炒白菜”的心得提供给“煮萝卜”的人来相互交流。自己不妨煮煮白菜,也让别人有机会炒炒萝卜。
说来时容易做却难哪,现在咱们一起来赏析阿立兄这首《行香子》。按俺以上所言,介sop的第一步:是分析出阿立兄诗词的主风格和他这首《行香子》的“亚风格”。常读阿立兄诗作发现:阿立兄每作多注明用“平水韵”,显然他很追慕古色古香;而遣词造句也偏重雅致,所以当得住“古雅”二字。阿立兄还颇喜且擅长在七绝第三句出“幺蛾子”,所以第四句抖出来的包袱总会出奇,让读者眼前一亮!所以“新奇”也是他特点之一。合而为一,则“古雅新奇”应是阿立兄一贯追求的主风格。现在再来品味他这首《行香子.阿立文轩缘》:
远渡重洋,久历风霜。夜阑珊、独念苏杭。一湖春水,十里钱塘。更蝶飞花,莺啼柳,燕回梁。
秋风送暑,冬雪迎芳。动心时、皆是文章。吟诗谐趣,落笔家常。自眼前人,身边事,梦中乡。
阿立兄用笔的“主风格”是“古雅新奇”,但不难读出,这首《行香子》的“亚风格”当归入“婉约”。所以要润色这首词就得注意“古雅新奇+婉约”所形成的整体格调。如果润色中出现了俺跟边砦兄“刀剑骏马、鼓角连营”般的“豪雄”,那就破坏了原作的格调,属于失败的润色。一首诗词有了最基本的整体格调后,当然所有的字词句都要尽力倾向于这个格调!
那么先从“古雅”上细看阿立兄这首词,则下面这几个词若再炼一点也许更好,因为它们内涵较少,且经常在新诗中使用:
远渡重洋,久历风霜。--- 久历
夜阑珊、独念苏杭。--- 独念
一湖春水,十里钱塘。
更蝶飞花,莺啼柳,燕回梁。
秋风送暑,冬雪迎芳。--- 迎芳
动心时、皆是文章。--- 皆是
吟诗谐趣,落笔家常。
自眼前人,身边事,梦中乡。
再从“新奇”这个角度细看一番,只看上下片的最后一行,因为这儿才是“玩弄”新奇的地方:
远渡重洋,久历风霜。
夜阑珊、独念苏杭。
一湖春水,十里钱塘。
更蝶飞花,莺啼柳,燕回梁。--- 把整行结合全篇来看,意境新颖,从“一湖春水,十里钱塘”的概括,写到“蝶、莺、燕”的具体。好!(不过若再要刻意追奇,则“蝶与花、莺与柳、燕与梁”都是被古人写而又写的意境,难度颇大了。)
秋风送暑,冬雪迎芳。
动心时、皆是文章。
吟诗谐趣,落笔家常。
自眼前人,身边事,梦中乡。--- 这一真得很好!单句拿出来似乎平常,但三个分句搭配在一起与整个下片呼应,就让读者感受到了生活气息,感受到真挚和贴切!别有新意。
若再从“婉约”这个层面上看全篇,则上片描景铺垫,下片叙事抒情,遣词造句格调协调,非常精彩。
最后再跟随诸诗友,对个别字词的运用讨论几句。先讨论上下片最后一行的领字“更”和“自”:
更+蝶飞花,莺啼柳,燕回梁。
自+眼前人,身边事,梦中乡。
咱们现代人填词,很喜欢学用宋人常用的领字。觉得它们特有宋词的味道,甚至有标签的功能。宋人用领字的一大特点是:省略。有时领字后面甚至省去一两句话,须读者自己凭想象重新填充,才能理解全部含义。如阿立兄用的这个“更”字,其实它等于“更有... 更如何如何”的含义。“自”也是如此,反正任由读者在这个字后面填充内容,直到整句的意思被补全为止。所以,非要让宋词里的“领字”有个“一字了然”的含义,反而不“宋词”了。宋词里最常用的领字是哪个?请抢答!对,就是“怎”字。宋词有那么多首,经常能看到“怎”这个、“怎”那个,非常逗趣。
再讨论“皆”和“俱”这个两个字,二者在含义上其实没啥区别,就是适用的氛围不同。“俱”重在渲染严重的气氛,请看:
声泪俱下
--- 强调哭得厉害。若写成“声泪皆下”,则没人会去劝解。哈哈
声色俱厉
--- 介是要动真格的了。“声色皆厉”并不真得令人害怕。
五毒俱全
--- 遇到这就一定得加小心了。而听到“五毒皆全”常觉得它不大会真咬赛的。
在阿立兄这首词里,设定的氛围是:“动心时”,并不非常严峻,所以“皆”比“俱”好。
最后讨论“燕回梁”:
其实“燕”和“梁”肿么搭配也跳不会古人的窠臼了。千年来,他们写得太多了。搜网得有燕句的诗近2000首,只列几个例句:
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
歌梁秋燕飞
绸缪清燕娱。寂寥梁栋响。
空梁落燕泥。
海燕双飞绕画梁
梁春燕不归。
唯有虹梁春燕雏,犹傍珠帘玉钩立。
归心燕在梁。
梁燕窥春醉
画梁语燕惊残梦
画梁双燕栖
梁间客燕正相欺
梁间燕不睡
...
具体到“燕回梁”,觉得“回、归”含义比较泛,没有具体的动作和行为,“栖”稍具体一点,“围”更具体。但是句中燕的行为还要和前面的“蝶飞花、莺啼柳”的渲染程度保持一致,不是吗?“飞、啼”也是泛写,所以用“回”更合适。那么“归”呢?“归”倾向于文语,“文”了就不那么口语,不那么亲切,而与阿立兄词中的“落笔家常”,还有“自眼前人,身边事,梦中乡”等词句所包含的那种生活气息中的亲切感不大协调,细品味,还是“回”字好一点。
都是个见哪,积极参加讨论而已,不见得对。大赞阿立兄引起讨论,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