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侃【高阳台】这个词牌
【高阳台】(又名“庆春泽/庆春宫”),这个词牌颇为逗趣:分上下两片,每片十个分句,总共一百个字,字数跟【念奴娇】一样,(俺肿么能记住【念奴娇】也是一百个字?因为【念奴娇】还有个名字叫“百字令”)
【高阳台】全篇的平仄搭配都符合“律句”,它的标准格律是这样的: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A)。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韵A)。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韵A)。
仄平平(增韵A)、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A)。
过片: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A)。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韵A)。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韵A)。
仄平平(增韵A)、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A)。
再按照律句“平不令单”的原则把“可平可仄”的字位替换成“中”,即为“曹谱”: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韵A)。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韵A)。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韵A)。
仄平平(增韵A)、中仄平平,中仄平平(韵A)。
过片: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A)。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韵A)。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韵A)。
仄平平(增韵A)、中仄平平,中仄平平(韵A)。
注意啦:“中平中仄”这个“平仄搭配”结构,无论单独或在句中里出现,都以不“犯孤平”为佳。另外是否“增韵”作者自行决定。
可以这么说:宋代词人基本上都是按照上面所出的格律来填这个【高阳台】,但后人归纳出来的词谱却有宽严失当的情况,如“龙榆生谱”,例词为张炎的《高阳台.西湖春感》:
接叶巢莺,2- 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
中仄平平,2-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韵A)。
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韵A)。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韵A)。
更凄然(增韵A),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仄平平(增韵A),中仄平平,中仄平平(韵A)。
过片:
11-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11-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韵A)。
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韵A)。
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韵A)。
莫开帘(增韵A),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仄平平(增韵A),中仄平平,中仄平平(韵A)。
看到没有?第2句被“死规定”为“平平仄仄”,有啥依据?俺查资料发现,这一句古人确实写成“平平仄仄”的为多,但也有不同,如:
日明金渚
仄平平仄
(宋·刘澜)
秋池沿草
平平平仄
(宋·吴文英)
难道这二人写错了?当然没错。只能说把“可平可仄”的字也“规定死了”是行不通的。
还有第11句,也是古人写成“平平仄仄平平仄”的为多,但也有不同:
一枝芳信应难寄
仄平平仄平平仄
(宋·王沂孙)
断肠不在听横笛
仄平仄仄平平仄
(宋·李莱老)
酒酣应对燕山雪
仄平平仄平平仄
(宋·周密)
难道这三人也写错了?当然也没错。
可见“龙榆生谱”在“究竟以诗词格律原理还是古人词作”为主要依据这个问题上拿捏点不准。《情定词谱》也有这类问题,为节省篇幅,不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