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小心得 |
送交者: 玫落秋水 2005年11月27日14:53:24 于 [诗词歌赋] 发送悄悄话 |
今年5月,由于以前玩的论坛被收购,面目全非,不得已离开。离开前我写下的下面这篇小文: 空城 这座城市的城门洞开着,地里的野草在肆意疯长。已经听不见一声鸟鸣,而我,仍然伫立在这里。 伫立在这里,不是为了等待。徘徊复徘徊,这座城市也终于荒芜。 想起这个城市的美,也曾那么简单,那么轻灵。 那不是桃红柳绿的纷乱,也不是狂蜂浪蝶的轻狂。记忆中风清月明,芳草鲜美。恍惚间琴音缥缈,流水潺潺。 城门口那块巨石上刻下了许多人的名字,字迹已经模糊,而有关的传说却依然鲜活。我已流连太久,曾经的快乐或者凄苦早已被风干,往事在记忆中闪躲。 所有的热切已渐渐冷却,愤怒也丧失了执着的理由。城市的角落里埋葬了多少历史的碎片,繁华退尽,豪宴也只剩盘杯狼籍。 紧锁住依旧鲜明的记忆,我与空城对峙,沉默如石。 除了这篇短文,又写下诗歌一首: 空城 * 废墟 荒芜的空城里有一棵记忆树 残阳中的废墟里有一块记忆石 长风是孤独的伴侣 离别的生箫已经响起 这首诗是我以前的新诗风格,不古不今,善于抒情,并有散文化倾向。而后进入一个纯文学论坛,欣赏并学习了各种风格的新诗,发现自己在新诗上的散文化缺陷,顿悟,诗风大变。于是写下下面这首颇为冷竣的新诗: 废墟 * 呻吟 我疯狂地翻着每一块乱石 所有我能奉献的,只是 无辜的孩子在废墟上玩耍 远处急切的脚步,逼迫恐惧 我坐在老树下 这是我改变风格后的第一首新诗,写得有些零乱。但由此可见我对新诗的理解上有很大变化。我用这个虚拟的空城中的人们在废墟上的活动场景描写来代替直接的抒情。从诗句上看似乎更直白,而事实上是避免了直接的情感抒发。我在诗里尽量避免繁复累赘的情感描写,而用动态的句子把这样一个情景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自己产生伤痛和悲哀的感觉。这比写自己如何悲伤的抒情效果更显著,因为泛泛的句子未必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只有通过诗句让读者身临其境,才有置身于其中的共同感受。 其实在古诗词的创作中也有这样的讲究,比如我们要描写春天,不用"春"字,只通过春天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也就是所谓不着一字,竞得风流。这应是诗词创作上较高的境界了。 这首诗在诗坛已经发过,今日拿来是为了与以前的风格比较。或许坛中的诗友能从我的学诗经历中也有所感悟。 另外,特别想听听坛中其他诗友的学诗感受。我建议大家都来写写自己的学诗经历,或许这是一个相互学习的绝妙办法。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