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注释
1.厥:(jue缺)《易·大有·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书·说命上》:“若药弗瞑眩,厥疾弗廖。”《书·禹贡》:“厥上为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为中中。”《诗·小雅·大田》:“俶载南亩,播厥百谷。”《诗·大雅·皇矣》:“天立厥配,受命既固。”《诗·大雅·文王》:“世之不显,厥犹翼翼。”《诗·大雅·文王有声》:“遹求厥宁,遹观厥成,文王烝哉。”《尔雅·释言》:“厥,其也。”《孟子·梁惠王下》:“昔者太王好色,爱厥妃。”这里用为代词,相当于“其”之意。
2.姜:人名。姓姜名嫄。是周始祖后稷的母亲。
3.嫄:(yuan原)姜嫄:人名。姓姜名嫄。是周始祖后稷的母亲。
4.克:《易·损·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易·益·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亨于上帝,吉。”《书·洪范》:“二曰刚克,三曰柔克。”《诗·小雅·正月》:“既克有定,靡人弗胜。”《诗·大雅·文王》:“王国克生,维周之桢。”《诗·大雅·皇矣》:“貊其德音,其德克明。”《诗·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郑玄笺:“克,能也。”《尔雅》:“克,能也。”这里用为“能”之意。
5.禋:(yin因)祭名。《诗·小雅•·田》:“来方禋祀,以其骍黑。”《国语·周语》:“精意以享禋也。”《说文》:“禋,浩祀也。一曰精意,以享为禋。”这里用为升烟祭天以求福之意。
6.祀:(sì四)《左传·文公二年》:“祀,国之大事也。”《荀子·正论》:“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终王。”《说文》:“祀,祭无已也。”唐玄应《一切经音义》:“祠,祭也,天祭也。祀,地祭也。”本意与“祭”同意,即向神或神明供奉动物或植物食物、酒类、香烛或珍贵物品作为祭祀的行为或举动,但祭是对天,祀是对地。
7.弗:《易·大壮·象》:“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诗·大雅·生民》毛传:“弗,去也,无子求有子,古者必立郊禖焉。”郑玄注:“弗之言祓也。……以祓除其无子之疾,而得其福也。”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弗,假借为祓。”(祓,古代一种除灾求福的祭祀仪式。)这里用为“祓”之意,即祭祀仪式之意。
8.履:《诗·齐风·东方之日》:“在我室兮,履我即兮。”《礼记·表记》:“履其位而不履其事。”《荀子·儒效》:“履天下之籍。”汉贾谊《过秦论》:“履至尊。”这里用为登上位置之意。
9.帝:《易·益·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亨于上帝,吉。”《诗·小雅·菀柳》:“上帝甚蹈,无自暱焉。”《诗·大雅·皇矣》:“皇矣上帝,临下有赫。”《老子·四章》:“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公羊传·宣公三年》:“市牲不吉。”何休注:“帝,皇天大帝,在北辰之中,主总领天地五帝群神也。”《字汇·巾部》:“帝,上帝,天之神也。”在卜辞中,对上天的称呼,只称“帝”或称“上帝”。周代金文也和这差不多,都象花蒂的形状;故王国维曰:“帝者蒂也。”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帝之兴,必在渔猎牧畜巳进展于农业种植以后。盖其所崇祀之生殖,巳由人身或动物性之扬而转化为植物。古人故不知有所谓雄雌蕊,然观花落蒂存,蒂熟而为果,果多硕大无朋,人畜多赖之以为生,果复含子,子之一粒复可化而百亿万无穷之子孙,所谓‘桦桦鄂不’,所谓‘绵绵瓜瓞’,天下之神奇,更无过于此者矣,此必至神者之所寄。故宇宙主真宰,即以帝为尊号也。人王乃天帝之替代,而帝号遂通摄天人矣。”据《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1997年第二次印刷)所研究,在夏商周三朝,君王都没有称帝者,有帝字称呼的只有殷之帝乙、帝辛,但他们都称为王,他们以下的称为公、伯、侯、子、男。只有在公元前246年秦王赢政始称“始皇帝”;至秦汉以下,君王也都称帝了。因此,在周文王时,或在春秋时代,本“彖传”是不会对人间君王称“帝”的。“帝”是对“上天”的称呼。
10.武:《诗·大雅·下武》:“下武维周,世有哲王。”毛传:武,继也。”郑玄笺:“后人能继先祖者,维有周家最大。”《尔雅·释言》:“武,继也。”这里用为继承之意。
11.敏:《诗·小雅·甫田》:“曾孙不怒,农夫克敏。”《诗·大雅·文王》:“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礼成而加之以敏。”《论语·学而》:“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里仁》:“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这里用为思想敏锐、反应快之意。
12.歆:(xīn欣)《诗·大雅·皇矣》:“无然歆羡,诞先登于岸。”《国语·周语下》:“以言德于民,民歆而德之,则归心焉。”《国语·楚语上》:“若易中下,楚必歆之。”这里用为悦服、欣喜之意。
13.攸:《易·屯·辞》:“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易·家人·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易·无妄·辞》:“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易·未济·辞》:“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书·多方》:“乃尔攸闻。”《诗·小雅·楚茨》:“报以介福,万寿攸酢。”《诗·小雅·甫田》:“攸介攸止,烝我髦士。”《诗·大雅·緜》:“迺立冢土,戎丑攸行。”《诗·大雅·皇矣》:“攸馘安安。”《诗·大雅·灵台》:“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郑玄注:“攸,所也。文王来至灵囿,视牝鹿所游伏之处。”《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未有攸底。”《尔雅》:“攸,所也。”这里用为助词,放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所”之意。如:责有攸归,性命攸关。
14.介:《易·兑·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易·晋·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郑玄笺:“介,助也。”《诗·小雅·楚茨》:“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诗·小雅·甫田》:“攸介攸止,烝我髦士。”《诗·小雅·小明》:“神之听之,介尔景福。”《诗·大雅·旱麓》:“以享以祀,以介景服。”《尔雅·释诂下》:“介,佑也。”这里用为助佑之意。
15.载:词缀。嵌在动词前边。《诗·邶风·泉水》:“载脂载舝,还车言迈。”《诗·鄘风·载驰》:“载驰载驱,归唁卫侯。”《诗·齐风·载驱》:“载驱薄薄,簟笰朱鞹。”《诗·小雅·皇皇者华》:“载驰载驱,周爰咨谋。”《诗·小雅·大东》:“有捄天毕,载施之行。”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载欣载奔。”又如:载歌载舞。
16.震:《诗·周颂·时迈》:“莫不震叠。”《国语》:“滞久而不震,生乃不殖。”这里用为振兴、振奋之意。
17.夙:(su诉)《易·解·辞》:“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诗·大雅·生民》郑玄笺:“夙之言肃也。”孔颖达疏:“夙之言肃,自肃戒也。”《玉篇·歹部》:“夙,敬也。”这里用为肃然起敬之意。
18.诞:《广韵·旱韵》:“诞,育也。”《后汉书·襄楷传》:“昔文王一妻,诞至十子。”这里用为生育之意。
19.弥:通“弭”。《诗·邶风·新台》:“新台有泚,河水瀰瀰。”《管子·四称》:“不弥人争。“《荀子·礼论》:“寝兕、持虎、蛟韅、丝末、弥龙,所以养威也。”《汉书·王莽传》:“以弥乱发姦,登大司马,职在内辅。”这里用为停止之意。
20.达:《老子·十章》:“明白四达,能无知乎?”《论语·雍也》:“赐也达,於从政乎何有?”《论语·颜渊》:“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王勃《滕王阁序》:“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这里用为通晓事理、理解、明白之意。
21.坼:(che彻)《易·解·彖》:“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时大矣哉。”《说文·土部》:“坼,裂也。”《广雅·释诂三》:“坼,开也。”这里用为草木种子外壳绽开之意。
22.副:《礼记·曲礼上》:“为天子削瓜者副之。”郑玄笺:“副,析也,既削又四析之。”《山海经·中山经》:“其祠泰逢、熏池、武罗皆一牡羊,副。”《说文·刀部》:“副,判也。”《玉篇·刀部》:“副,破也。”这里用为用刀剖开之意。
23.菑:(zai灾)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同灾。《诗·大雅·皇矣》:“作之屏之,其菑其翳。”《周礼·掌客》:“祸葘杀礼。”《周礼·大祝》:“国有大故天葘。”《国语·周语》:“天灾降戾。”《荀子·臣道》:“葘及其身。”《说文》:“天火曰葘,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这里用为灾祸之意。
24.赫:《诗·邶风·简兮》:“赫如渥赭,公言锡爵。”《诗·卫风·淇澳》:“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诗·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诗·大雅·皇矣》:“皇矣上帝,临下有赫。”《国语·楚语》:“赫赫楚国,而君临之。”《礼记·大学》:“瑟兮僩兮,赫兮喧兮。”《孟子·梁惠王下》:“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小尔雅·广诂》:“赫,明也。”这里用为显耀、显明之意。
25.不:同“丕”。《诗·大雅·文王》:“有周不显,帝命不时。”《诗·周颂·清庙》:“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丕:《书·大诰》:“弼我丕丕基。”《左传·昭公三年》:“昧旦丕显。”《说文》:“丕,大也。”《汉书·匡衡传》:“未丕扬先帝之盛功。”《后汉书·耿秉传》:“太医令吉丕。”这里用为“大”之意。
26.康:《诗·唐风·蟋蟀》:“无己大康,职思其居。”《礼记·乐记》:“民康乐。”《楚辞·离骚》:“日康娱以自忘兮。”《汉书·宣帝纪》:“上下和洽,海内康平。”这里用为安乐、安定之意。
27.居:《易·咸·六二》:“咸其腓,凶。居吉。”《易·随·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诗·郑风·叔于田》:“叔于田,巷无居人。”《诗·唐风·蟋蟀》:“无已大康,职思其居。”《诗·小雅·鱼藻》:“王在在镐,有那其居。”《老子·八章》:“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论语·公冶长》:“藏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礼记·乐记》:“乐著太始而礼居成物。”俞樾平议:“居,犹辨也。‘乐著太始。礼居成物’。谓乐所以著明太始,礼所以辨别成物。”《孟子·滕文公下》:“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荀子·不苟》:“唯所居以其类至,操之则得之,舍之则失之。”这里用为“辨别”之意。
28.腓:(féi肥)《诗·小雅·四月》:“秋日凄凄,百卉具腓。”《小雅·采薇》:“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广雅·释诂三》:“腓,避也。”这里用为躲避、庇护之意。
29.字:《左传·昭公十一年》:“其僚无子,使字敬叔。”《左传·成公十一年》:“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玉篇·子部》:“字,养也。”这里用为养育之意。
30.覃:(tan谈)《诗·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王风·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诗·大雅·荡》:“覃及鬼方。”这里用为蔓延,延伸之意。
31.訏:(xu虚)《诗·郑风·溱洧》:“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这里用为宽广之意。
32.岐:通“企”。这里用为踮起脚跟之意。
33.嶷:(nì倪)《南史·宋江夏王义恭传》:“幼儿明嶷。”这里用为幼小聪慧之意。
34.蓺:(yi艺)古同“艺”。《诗·齐风·南山》:“艺麻之如何?衡从其亩。”《唐风·鸨羽》:“不能艺稷黍。”《左传·昭公十六年》:“艺山林也。”《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说文》:“艺,种也。”这里用为种植之意。
35.荏:(rěn忍)植物名,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椭圆形,有锯齿,开白色小花,种子通称“苏子”,可榨油;嫩叶可食。亦称“白苏”。
36.菽:《诗·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小民采之。”《诗·小雅·小明》:岁聿云莫,采萧获菽。”《诗·小雅·采菽》:“采菽采菽,筐之筥之。”《荀子·荣辱》:“惟菽藿糟糠之为睹,则以至足为在此也。”《荀子·富国》:“缀菽饮水。”《汉书·王莽传》:“故富者犬马余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奸。”《春秋·考异郵》:“菽者稼最强。古谓之尗,汉谓之豆,今字作菽。菽者,众豆之总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则曰荅。”这里用为豆及豆叶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