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曹雪葵杭州阿立
萬維讀者網 > 詩詞歌賦 > 帖子
中國詩歌發展史講座(6)
送交者: REMEMBER 2020年07月05日22:03:03 於 [詩詞歌賦] 發送悄悄話

37.旆:(pei配)《詩·商頌·長發》:“武王載旆,有虔秉鉞。如火烈烈,則莫我敢曷。”《詩·小雅·六月》:“白旆央央。”《詩·小雅·出車》:“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左傳·宣公十二年》:“拔旆投衡。”《左傳·僖公二十六年》:“亡大旆之左旃。”《釋名·釋兵》:“白旆,殷旌也。”本意為旌旗之意。這裡引申為莊稼長得象旌旗一樣之意。
38.役:《王風·君子於役》:“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周禮·師田》:“行役之事。”《周禮·小宰》:“聽政役以比居州長。”《周禮·遂人》:“若起野役。”《說文》:“役,戍邊也。執殳巡行也。”這裡用為服兵役、戍守邊疆之意。
39.穟:(sui遂)《說文》:“穟,禾采之貌也。從禾,遂聲。”這裡用為禾穗成熟貌之意。
40.幪(meng猛)《廣雅·釋訓》:“幪幪,茂也。”這裡用為茂盛之意。
41.瓞:(dié迭)《詩·大雅·緜》:“綿綿瓜瓞,民之初生。”這裡用為小瓜之意。
42.唪:(fěng諷)《說文·口部》:“唪,大笑也。”《玉篇·腫韻》:“唪,大笑。”這裡用為大笑之意。
43.穡:(sè色)《書·洪範》:“土爰稼穡。”《魏風·伐檀》:“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詩·小雅·信南山》:“曾孫之穡,以為酒食。”《說文》:“穡,谷可收曰穡。”這裡用為收穫之意。
44.相:(xiāng香)《書·盤庚上》:“相時民,猶胥顧於箴言。”《鄘風·相鼠》:“相鼠有皮,人而無儀!”《荀子·非相》:“相人,古之人無有也,學者不道也。”《史記·滑稽列傳》:“相馬失之瘦,相士失之貧。”這裡用為看、親自看之意。
45.茀:(fu復)《衛風·碩人》:“朱幩鑣鑣,翟茀以朝。”《詩·大雅·皇矣》:“四方以無侮,臨沖茀茀。”《國語·周語》:“道茀不可行。”《說文》:“茀,草多也。從艸,弗聲。字亦作芾。”本意為野草塞路之意。這裡用為雜亂之意。
46.黃:《易·坤·六五》:“黃裳,元吉。”《易·離·六二》:“黃離,元,吉。”《易·噬嗑·六五》:“噬干肉,得黃金;貞,厲;無咎。”《周南·卷耳》:“陟彼高岡,我馬玄黃。”《詩·秦風·渭陽》:“何以贈之?路車乘黃。”《詩·小雅·裳裳者華》:“裳裳者華,芸其黃矣。”《詩·小雅·苕之華》:“苕之華,芸其黃矣。”《詩·大雅·生民》:毛傳:“黃,嘉穀也。”《呂氏春秋·功名》:“缶醯黃,蚋聚之,有酸。”高誘註:“黃,美也。黃故能致酸,酸故能致蚋。”這裡用為美好之意。
47.茂:《詩·大雅·生民》:“茀厥豐草,種之黃茂。”《易·無妄·象》:“天下雷行,物與無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說文·草部》:“茂,草豐盛。”《玉篇·草部》:“茂,草木盛。”這裡用指草木豐盛之狀。
48.實:《詩·小雅·節南山》:“節彼南山,有實有猗。”《詩·周頌·載芟》:“實函斯活。”《論語·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禮記·祭統》:“草木之實。”本義為植物的果實。
49.方:古通“房”。即谷穗生時長了穀殼謂之房。《詩·小雅·大田》:“既方既皁,既堅既好。”
50.褎:(yòu佑)《漢書·董仲舒傳》:“今子大夫褎然為舉首。”這裡用為禾苗漸長之意。
51.秀:《爾雅》:“榮而實者謂之秀。”《論語·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廣雅》:“秀,出也。”此為會意字,石鼓文,上為“禾”,下象禾穗搖曳。本義:穀物抽穗揚花。
52.穎:(yǐng影)《書·歸禾序》:“異畝同穎。”《小爾雅》:“禾穗謂之穎。”《說文》:“穎,禾末也。從禾,頃聲。謂貫於穗及近於穗之芒秒。”這裡用為谷穗之意。谷穗:亦稱“穎片”,指禾本科植物小穗基部的二枚苞片。
53.栗:《論語·八佾》:“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禮記·聘義》:“縝密以栗,知也。”這裡用為堅實之意。
54.邰:(Tái台)古國名。堯封稷於邰,而國姜姓他處,至武王又封神農後於焦。邰在今陝西省武功縣西南。邰棄:即后稷。古代周族始祖。傳說有邰氏之女姜嫄見上帝足跡而履其拇,懷孕而生。
55.秬:(ju巨)植物名。古人視為嘉穀。《爾雅·釋草》:“秬,黑黍。”《呂氏春秋·本味》:“飯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陽山之傺,南海之秬。”《說文》:“秬,或從禾。”這裡用為黑黍之意。
56.秠:(pi披)古書上說的一種黑黍,一殼二米。《說文》:“秠,一稃二米。”《農政全書》:“禾麻菽麥,秬秠蘪芑,各有土地之宜。”
57.穈:(mén梅)谷的一種,初生時葉純赤,生三四葉後,赤青相間,七八葉後,色始純青。《農政全書·農本》:“禾麻菽麥,秬秠穈芑,各有土地之宜。”
58.芑:(qǐ起)一種良種穀子,白芑,也叫白粱粟。《詩·小雅·采芑》:“薄言采芑,於彼新田。”《詩·大雅·文王有聲》:“豐水有芑,武王豈不仕?”《爾雅》:“芑,白苗。”《說文》:“芑,白苗嘉穀也。”《農政全書·農本》:“禾麻菽麥,秬秠穈芑,各有土地之宜。”
59.恆:古通“亘”。《字彙·心部》:“恆,遍也。”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升韻》:“恆,假借為亘。”這裡用為遍及之意。
60.畝:畝,古通“母”。《書·微子之命》:“唐叔得禾,異畝同穎。”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頤部》:“畝,假借為母。”這裡用為根本、根源之意。
61.任:《詩·小雅·黍苗》:“我任我輦,我車我牛。”《國語·齊語》:“負任擔荷。”《楚辭·悲迴風》:“任重石之何益。”這裡用為挑擔,背荷,肩負之意。
62.負:通“背”。《左傳·成公十年》:“負晉侯出諸廁。”《孟子·梁惠王上》:“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列子·湯問》:“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這裡用為以背馱物、背負之意。
63.肇:(zhào趙)《書·舜典》:“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爾雅·釋詁一》:“初、哉、首、基、肇、祖、元、胎、落、權輿,始也。”《楚辭·離騷》:“皇攬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這裡用為開始、最初之意。
64.揄:(yú於)《淮南子·主術》:“使言之而非也,雖在卿相人君,揄策於廟堂之上,未必可用。”這裡用為出,拿出之意。
65.蹂:(róu柔)古通“揉”。《唐寫切韻殘本·尤韻》:“蹂,踐谷。”這裡用為用手搓米之意。
66.叟:(sōu餿)古通“溲”。《集韻·尤韻》:“叟,叟叟,淅米聲。”這裡用為淘米聲之意。
67.烝:(zheng真)古同“蒸”。《荀子·性惡》:“枸木必將待櫽栝烝矯燃後直。”這裡用為蒸煮之意。
68.惟:《易·屯·六三》:“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詩·大雅·生民》鄭玄箋:“惟,思也。”《說文·心部》:“惟,凡思也。”《爾雅·釋詁下》:“惟,思也。”這裡用為思考之意。
69.蕭:(xiāo肖)《王風·采葛》:“彼采蕭兮。”《詩·曹風·下泉》:“冽彼下泉,浸彼苞蕭。”《詩·小雅·小明》:“歲聿雲莫,采蕭獲菽。”《周禮·甸師》:“共蕭茅。”《爾雅》:“蕭萩。”《說文》:“蕭,艾蒿也。”這裡用為艾蒿之意。
70.羝:(di底)《易·大壯·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羝羊觸藩,羸其角。”《詩·大雅·生民》毛傳:“羝羊,牡羊也。”這裡用為帶角的公羊之意。
71.軷:(bá拔)古代祭路神稱“軷”。祭後以車輪碾過祭牲,表示行道無艱險。
72.燔(fán凡)《詩·小雅·楚茨》:“或燔或炙,君婦莫莫,為豆孔庶。”《詩·小雅·瓠葉》:“有兔斯首,炮之燔之。”《莊子·盜跖》:“抱木而燔死。”《列子·黃帝》:“藉芿燔林。”《史記·平津侯生父傳》:“燔其蘢城。”《漢書·宣帝紀》:“人民飢餓,相燔燒以求食。”《說文》:“燔,爇也。從火,番聲。與焚略同。”這裡用為焚燒、燒烤之意。
73.烈:《孟子·滕文公上》:“益烈山澤而焚之。”關漢卿《竇娥冤》:“你去那受刑法屍骸上烈些紙錢。”這裡用為燒烤之意。
74.嗣:(sì四)這裡用為次,第二的之意。嗣歲:來年。
75.卬:(yang仰)《詩·邶風·匏有苦葉》:“招招舟子,人涉卬否。”《詩·大雅·卷阿》:“顒顒卬卬,如圭如璋。”《荀子·議兵》:“上足卬則下可用也。賈誼《過秦論》:“卬關而攻秦。”《說文》:“卬,望欲有所庶及也。從匕,從卩,會意。這裡用為仰仗,依賴之意。
76.盛:《穀梁傳·桓公十四年》:“天子親耕以共粢盛。”《說文》:“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這裡用為放在祭器里的穀物之意。
77.豆: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腳盤,或有蓋。從“豆”的字或與食器有關,或與豆類有關。《詩·小雅·楚茨》:“或燔或炙,君婦莫莫,為豆孔庶。”《詩·魯頌·閟宮》:“籩豆大房。”《爾雅》:“木豆謂之豆,竹豆謂之籩,瓦豆謂之登。”《孟子·告子上》:“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說文》:“豆,古食肉器也。”本義是指古代一種盛食物的器皿。新石器時代晚期開始出現,盛行於商周時,多陶製,也有青銅製或木製塗漆的。後世也作禮器。這裡用為器皿之意。
78.登:《禮記·曲禮》:“年穀不登。”《呂氏春秋》:“農乃登黍。”這裡用為進獻之意。
79.胡:《書·太甲下》:“弗慮胡獲?弗為胡成?”《詩·邶風·柏舟》:“日居月諸,胡迭而微。”《詩·邶風·日月》:“胡能有定?”《詩·唐風·采苓》:“人之為言,胡得焉?”《詩·鄘風·君子偕老》:“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詩·小雅·出車》:“彼旟旐斯,胡不旆旆。”《詩·小雅·正月》:“父母生我,胡俾我瘉。”《詩·小雅·四月》:“先祖匪人,胡寧忍予。”《禮記·中庸》:“君子胡不慥慥爾。”《廣雅·釋詁三》:“胡,何也。”這裡用為怎樣、何之意。
80.臭:“嗅”的古字。《荀子·榮辱》:“彼臭之而無嗛於鼻。”這裡用為用鼻子辨彆氣味之意。
81.亶:(zhan占)《易·屯·六二》:“屯如,亶如,乘馬班如。”《楚辭·離騷》:“亶吾道夫崑崙兮,路修遠似周流。”王逸註:“亶,轉也,楚人名轉曰亶。”《荀子·議兵》:“路亶者也,君臣上下之間滑然有離德者也。”《廣雅·釋詁四》:“亶,轉也。”這裡用為四處轉動之意。
82.后稷:名棄,為姜姓有邰氏女姜嫄所生,在堯、舜時任農師之職,受封於邰(今陝西武功西),號后稷。棄死後,子孫世代為夏朝農官。《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五穀熟而民人育。”
83.庶:(shu樹)《書·召誥》:“厥既命殷庶。”《書·皋謨》:“庶明厲翼。”《詩·小雅·雨無正》:“庶曰式臧,復出為惡。”《詩·小雅·巧言》:“亂庶遄沮。”《詩·大雅·卷阿》:“既庶且多。”《易·賁·象》:“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國語·周語》:“制義庶乎以行之。”《爾雅·釋詁下》:“庶,眾也。”邢昺疏:“謂眾夥也。”《春秋考異郵》:“明庶風至。”《說文·广部》:“庶,屋下眾也。”這裡用為眾多平民百姓之意。

講解《大雅·生民》
克禋克祀:鄭玄箋:“禋之言煙,周人尚臭,煙氣之臭聞者,積柴實牲體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煙,所以報陰也”。夏以水菜(後來三晉節儉)、殷人(東夷、鄭衛宋齊、楚)尚聲,周人重氣。
履帝武敏歆:聞一多先生說 :履帝武敏是一種象徵性的舞蹈,“所謂帝是代表上帝的神屍,神屍舞於前,姜嫄尾隨其後,踐神屍之跡而舞,其事可樂,故曰:‘履帝武敏’,猶言與屍伴舞而甚悅喜也。‘攸介攸止’介林光義讀為‘愒(qì)’:息也,至確。蓋舞畢而相攜止息於幽閉之處,因而有孕也”。(《神話與詩》)
這裡實際描寫的是古時求子求愛的儀式。
宋周去非《嶺表代答》:“人每歲十月旦,舉峒祭都貝大王,於其廟前會男女無夫家者,男女各群,連袂而舞蹈,謂之踏搖。男女意相得,則男咿嚶奮躍,入女群中負其所愛而歸,於是夫婦定矣。”這是原始狂歡節求愛求子儀式的遺存。而“履帝武敏”當是許許多多形式中的一種。
清陸次雲《峒蹊纖志》:苗人每遇節令,男子吹笙撞鼓,婦隨其後,婆娑進退,舉手頓足,疾徐可觀,名曰踹堂之舞。不過苗人此舞,已經失去原始時代舞蹈的意義。他們只是在象徵性地表演祖先的狂歡舞而已。苗人是伏羲氏之後,傳說伏羲也是因為他的母親華胥履跡而生。
履帝跡生子的神話,實際上是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的母系社會的折射,而且反映了由母系社會進入父系社會的歷史背景。反映了殷周時期的歷史圖景,以及人們敬天祭祖的宗教觀念。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七月星花漫天飛
2019: 題昨晚獨立節煙火圖
2018: 七絕2x3首: 迷航,野史,君山 (法11,12
2018: 絕句舉隅法 12 習作
2017: 絕句三首 蜂鳥 和雪葵 綠島兄與侃侃詩
2017: 五律 長城望遠
2016: 保俶塔保的人,最終保住了嗎(轉貼)
2016: 英文詩一首和雪葵兄咖啡
2015: 英倫的夏日
2015: 諸詩友學填【行香子】詩作小輯(共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