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K THE WALK,TALK THE TALK。 |
送交者: Midway 2008年04月22日14:42:02 于 [诗词歌赋] 发送悄悄话 |
见国内有个年轻人写的写诗的心得,现转贴一下。重点是最后说“写诗”和“说诗”的问题。年轻人说得很直,但不无道理。本人加了个短短的评论。其实就是那句英文的成语:WALK THE WALK,TALK THE TALK。THEY ARE DIFFERENT ANIMALS。DO NOT MIX THEM。OTHERWISE, YOU HURT YOURSELVES。 转的贴: 有一回突发奇想,拿中国古代诗歌比作桃子。宋诗就像洗得干净的桃子,而唐诗就像树上鲜红的桃子,而汉魏六朝的诗歌就青红的桃子。当然,这个比喻并不见得恰当,但说说也无妨。宋诗如果读多了,也许就会忘记桃子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而唐诗拿来的时候,看到上面还有桃毛儿,更见得自然。而汉魏六朝的诗读著,更有别有一番滋味。 仔细想了一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自己做了这样的比喻呢?又为什么现代人更推崇唐诗一点,当然也有以前的诗歌。也许唐人在作诗,大都是随心所欲吧。大都是寄送朋友之作,而歌咏花儿鸟儿的就少点,到唐后朝这样才多起来,到宋时则更为繁盛。如果是寄送朋友的作品,就不能太过无病呻吟,这样的诗自己怎敢拿出来给别人看呢?唐诗的范围很多,他们到那里就写到那里。对格律什么用典什么的也是比较随便的。大都是一些,见熟的典故。远没有宋人的知识丰富。宋人的格律也都玩得出神入化。 如果这样想,真觉得古诗没有什么出路呢?写出写去,一定会落入唐宋人的圈子里。要么写的土里土气,要么会写的纯净无比,比宋人的还要纯粹。但过后一想,这样的诗,又有什么意思。即便写的出神入化,咏物写情达到极致,不过落个虚情假意的帽子。还有,据说有个宋人竟然把一首诗中的一个字来回改了二十多回,以便达到完美的效果,比唐人的马上推敲更为令人钦佩。但如果都这样做,写诗岂不成一种游戏了。看来这种方法是不适合本人的。 对了,唐人还有一句叫做清水出芙蓉的,可以用来比作作诗。意思是说诗要自然。但问题又是,到那里找一泓清水,现在人的心中已经大都受污染了。即使有清水,也只是一小瓶,养金鱼还差不多,还出什么芙蓉。看来唐人也不能学的,没有那个条件。 年长的朋友,根据他们唐诗宋诗,以及对历代诗歌的研究,并根据西方理论,提出诗歌应该走向生活。他们不但说了,更加做了。结果却是更令人迷茫。赵树理先生走向生活,只留下一个霜打牛粪如妇面的美妙比喻。钱钟书先生把宋诗批了个遍,最后还是走向宋人圈子里。因为他以宋诗很少走向生活,其实宋人也走生活的,只是宋人生活范围小了那么一点。所以这一点小错断送了他本人的前程。可惜了。是啊,批抨诗是件很容易的事。真正做起来,却是另外一回事。牛屁吹得震天响,没大用。每个写诗的人,都能说通大道理。不知不觉把自己逼进了死古同。说别人是错的,就意味著自己放弃了那种写法。非但错误,还有别人的优点。 哎,下面说的怎么和上面有矛盾。矛盾就矛盾吧。自己说的自己再批驳。也很有趣的,不会觉得自己打自己嘴巴。为什么自己说的,自己就一定要按著做呢。字词上推敲一下又能如何?丝毫不会觉得自己是小王的。 [ 2008年3月20日 星期四 ] 偶尔心碎
很好,支持一下。对写诗的来说,的确是“少说多做”为好。说的人干的是另一个“事由儿”。最好的是,写诗的人,少评论,不评论。评论的人呢,不要写。大概是相反的两种结合,是问题最多的,如你所说。容易自己给自己“请君入瓮”。 英文的说法: Aristotle’s followers are said to have discussed philosophy while walking For the rest of us, the saying is “if you’re going to talk the talk, you’ Many people now condense this to “walk the talk,” which makes a sort of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