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全集中译前言(4) |
送交者: 沅湘 2010年07月26日14:35:59 于 [诗词歌赋] 发送悄悄话 |
说到这里,马上就有两个问题从脑子里蹦了出来。第一是贴切的翻译应该是不仅要理解目标语言里说出来的是什么,更要理解目标语言里没有说出来的是什么。任何一个字眼在本民族的语言里都有说了出来的和没有说出来的这两个方面。诗歌语言更是如此。一首诗歌的诗意是否丰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对于说了出来的没有说出来的是什么。对使用本民族语言的读者来说,这个没有说出来的部分是大家都明白的言外之意;可是对于不使用本民族语言的读者来说,这个没有说出来的部分是不理解不懂得说话人的真实的用意的部分。所以,如果译者不适当加上点补充或者说解释,也就是说帮助着把原文中没有说出来的那部分说出至少一点儿来当作有助于全面理解的触媒,那么译者所服务的对象就会完全不明白这些言外之意的智趣。所以,决定翻译好坏的重要标准是目标语言中所没有直接说出来的部分。浅薄又平庸的翻译就是按字面意义的直译或者随心所欲的意译。深入又地道的翻译是既考虑字面意义(说出来了的那部分)也要照顾引伸意义(没说出来的那部分)。怎么把那些没有说出来的部分贴切地说出来既是学问(因为你得从历史的纵向说出人家为什么有的要说有的不说)也是艺术(因为你得要用同样优雅的方式说别人所没说出来的)。诗歌翻译既不是直译,也不是意译,而是字面和引伸意兼顾的翻译,更是与研究和表达语言现象有关的学问和艺术。这就是我对诗歌翻译的理解和定义。这也是为什么我在翻译时尽量采取一韵到底的原因。汉语和西方语言在音韵上有个很重要的形式区别,…. 第二个问题是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的问题。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在西方文学传统中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文学作品的主题决定题材的贵贱和艺术创作水平的高下。主题高尚则作品也有可能高尚;主题不好即使作品的艺术水平再高也不能看作是好作品。所以,好的文学作品必定有一个好的主题和许多巧妙的处理主题的艺术手法。统而观之,莎士比亚的全部154首十四行诗和符合这两条标准。具体而言,这些十四行诗在提炼主题方面都有些类似或者说共同的艺术手法。这里包括两个方面,思想内容和形式美感。西方学界早就有人指出,古往今来西方所有正统的不同流派的文学创作和批评的理论都是柏拉图的诗歌批评理论的脚注,都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各个不同的侧面或正或反地演绎或者诠释他那少而精的文学批评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就是真和美的源泉究竟是什么这一认识论上的终极问题。柏拉图认为它来源于形而上的绝对理念,尘世不过是对这一理念的摹拟,而文学作品不过是对尘世的摹拟,也就是对真理的摹拟的摹拟。根据此理论, 文学作品与真理之间隔了两层。柏拉图虽然在理论上贬低了文学作品,但是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却把这个理论颠倒了过来:他指出正因为文艺是对尘世的摹拟,所以只要文艺所追求的是真和美,那么文艺作品就比生活更加贴近真和美。这也是文学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先声。所以,西方文学批评的始祖虽是柏拉图,但是把他颠倒过来并发扬光大却是亚里士多德。莎士比亚在英语文学方面是实践这一理论的大家,这是他的作品长期受到西方学界推崇的主要原因。这也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在他生前并不如那些牛津和剑桥的才子们的有名气,在他去世之后却成为主流文学作品编选中的翘楚的原因。需要指出的是,西方主流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的编选虽然有政府的财政资助但是并不是行政命令的结果,而是西方学界自文艺复兴以来到现在几百年来的所有学子不因政权或政府的更迭而遵循的共识。这既是种默契,也是种一以贯之的理论指导。请看莎士比亚在第105首里是如何推崇并实践西方主流文学批评理论的: 请先看原文: 请再看我的译文: 请别因我的所有诗歌和赞扬 都唱一人,为一人唱,现在如此,将来一样, 就说我的爱情是崇拜偶像, 也别说我爱的人是尊偶像供人观赏。 我的爱情今天和明天一样善良, 奇妙杰出永葆恒常; 所以我的诗歌一如既往, 只表一事,其它异类不考量。 真、善、美是我的唯一题目作文章, 真、善、美我变着词儿讲, 变换之中我把创作扬, 三合一的主题奇妙又宽广。 真、善、美以前常各居一方, 到如今这三者才同坐一位上。 到此,我们可以看出,高超的语言艺术,追求真、善、美的主题以及同时用用感性和理性提炼这一主题的方式,是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超越国界和语言的区别受到人们欢迎的主要原因。我也借此机会提出了指导中英文学翻译的一条理论。最后我还想借此机会强调,和西方的文学理论比较而言,汉语文学批评的主导理论总是和随着政权或者政府的更迭而变化,因此文学传统的发展和继承对当代汉语文学来说仍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个即使现在不解决将来必定要解决的问题。如有不妥之处,希望大家提出理性的批评。 主要参考书目: 1. Stephen Booth, ed. Shakespeare’s Sonnets, Edited with Analytic Commentar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7. 2. Eric Partridge, Shakespeare’s Bawdy, Routeledge, New York, New York, 1968 ed. 3.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9: | [七言] 悔 | |
2009: | [七言] 偶成 | |
2008: | 虎 羊 兔 | |
2008: | 和犀利君五古一首 京奥 2008 | |
2006: | 七律 夜闻古筝(定稿) | |
2006: | 信天翁(波德莱尔主题) | |
2005: | 五律 荷 和落英 | |
2005: | 岁月如歌----易明一年来诗选(旧体诗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