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当前诗词创作的八大误区 |
送交者: 半江红 2012年08月10日17:06:42 于 [诗词歌赋] 发送悄悄话 |
【半江按】:我年轻时爱背诵一点唐诗宋词,近一段时间开始学写诗。写得不多,虽有不少感受,但究竟是创作经验少,对诗歌也缺少研究,自知轻薄,不敢妄谈,恐招耻笑。今天读到万维网上的一篇《关于诗歌》的文章,读后不禁哑然。以鄙人浅见,论诗都应该受到鼓励,但作者切不可过于轻率。《万维论坛》竟然把此文高挂版首,真使我开眼界,如果它反映出编辑对诗词的理解或理解能力的话,我确实大吃一惊!从今天开始,我将陆续转贴几篇论诗的文章,供喜欢诗或关心诗的读者参考。 【讨论】当前诗词创作的八大误区(原创) 一、不要格律的误区——这是最大的误区! 格律是旧体诗词创作要过的第一关,没有了格律,律诗就不成律诗,绝句就不成绝句,词也就不成词了。当然,古风和古绝是不拘格律的。 二、格律极端化 与第一种误区相反,有的创作者走向了相反的极端。 三、多填词牌 据《钦定词谱》,词牌有800多个,加变体共2000多个体。但是常见的仅100个左右。有的作者,为了炫耀自己学识渊博,誓将全部词牌都填一遍。今天填一个,明天填一个,后天再填一个,到头来如同狗熊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最后一个词牌也没有熟练掌握!这也是一大误区!古代名家词人,作品虽多,词牌并非很多,除了少数几个创调大户(柳永、周邦彦等),所用词牌很少能超过100个,有谁能把词牌填完了? 四、和韵、回文等文字游戏 和韵,又叫“步韵”,就是写诗词时所用的韵脚完全和某篇前人的作品一样。在韵脚全部被限定的情况下,作者组织词汇将受到比格律严十倍的限制,因此自古以来,几乎没有绝世名篇出现!众多名家的传世名篇,全是靠自由发挥创作的,即使是苏轼、秦观等步韵高手,也都是靠自由创作的作品,而非靠步韵作品闻名于世。宋朝的方千里可谓步韵专家,可是作品多数都是垃圾!因此古代名家对步韵多数持否定态度。但是此风越演越烈,竟把文字游戏当作衡量诗词水平的标准。现代的有些诗词作者,为炫耀自己的学识,追求步韵者极多。自由创作尚没有佳作,况步韵乎?无异于舍本逐末!至于不懂格律的人写步韵诗词,更是东施效颦了! 五、贪图长度 诗词贵精不贵长。由于受现代文学长大之风的影响,有的人偏好写长调和长古,结果语言拖沓,内容空洞,又臭又长,令人反胃。长调和长古的创作,必须有足够的内容作基础,还要考虑整篇结构的平衡,难度实际上比律诗、绝句、小令、中调更大。有人说绝句和小令易成不易工,这没有错误,但是长调和长古既不易成也不易工,易放难收,弄不好会结构失衡,虎头蛇尾——绝非字数多了就好! 另外,在流行“快餐文化”的今天,你写一篇“长篇巨作”,试想,没有特别的缘由,还有谁还来耐着性子坐下来好好的看你的文字之作?! 六、贪图数量 诗词贵精不贵多,李白留下的作品有700多,杜甫有1000多,佳作只是一部分,绝世名篇更占少数,其他名家亦类同。名家尚且如此,何况我等?清朝乾隆皇帝写诗几万首,可是没有一首是佳作!全部是垃圾!我们的作品又能如何?有的人只重数量不重质量,不经推敲和精炼,随便凑几句就算一篇了,这样恐怕连乾隆都不如也! 七、追求华丽辞藻或晦涩难懂的词句 有人喜欢华丽的辞藻,写的作品看上去虽然漂亮,实际上却做作得很!就像一个美人被浓妆艳抹了一下,反而掩盖了自然的美。还有的作者为显摆自己的“学识”,经常写一些让读者读不通、看不懂的“诗句”而又不加注释和出典。殊不知,你写的东西是给大家看的,看的人越多,流传也越广,也越得到大家的肯定,所谓“洛阳纸贵”就是这个道理。反过来,你所写的“诗词”令大家看不懂,或者使人生厌,还会有人看、有人读、有人传吗?古人的许多绝世名篇,并没有什么华丽辞藻,反而浅显易懂,语言流畅,浑然天成!并广为流传。当然,“浅显易懂”、“浑然天成”的背后,实际上隐含了深厚的语言文字和文学功底及丰富的生活阅历,绝非信手得来! 八、自创词牌 每个学诗词的人肯定都有过这个念头:“我什么时候也能创造词牌呀?”随着诗词学习的深入,有的人真的创造了自己的“词牌”。请问:你对诗词格律真正了解了多少?格律的许多规则你熟练掌握了没有?常见词牌的词谱你能熟记多少?该用领格的句式你做到作好了吗?可平可仄字的位置有什么规律?律句和拗句转换又有什么要求?别人的一首作品拿给你,你能否在几分钟内准确判定是否出律?还是用拗句?你敢不敢否定“专家”制定的词谱?——只怕没有多少人能全部做到!如果做不到,那你还没有创造词牌的资格! 还有一条非常重要:你创造的词牌能否流行?如果不能流行,还是不要创造为好!柳永、周邦彦、姜夔等人创造了那么多词牌,多数都没有流行起来,反而成了垃圾!况且,常见的100多个词牌已经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没有再造词牌的必要了。偶尔玩玩还可以。 (本文主要来自《中华诗词网》,为适应本博需要,在未经原作者许可下,本人作了适当的修改,谨此特向原作者致歉!)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