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喀什老城
千古高台上。
月光中、汉来胡去,几番铃响。
骁勇班超歇惫马,远处张骞在望。
鹰照雪、天山浩莽。
当日东西丝绸路,叹英俄偷觑生狂妄。
帕米尔,总含怆。
而今蜂穴连残岗。
拒强拆,泥檐虽破,乃吾家巷。
六百余年风共雨,还是疏勒模样。
佛与主,谁闻尚飨?
苦命香妃香未泯,看人民广场娇娃唱。
毛太祖,臂犹壮。
(喀什老城)
(喀什老城 - 高台民居)
(喀什人民广场)
【跋】喀什是咱们中国最西边的城市,地理上它西临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南望印度次大陆,它的南北有昆仑山和天山相抱,往西紧接帕米尔高原,东向则俯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堪称是中国的西大门。历史上喀什曾为疏勒王国,最早到过这里是汉代的张骞,而正式把它列入中国版图的则是汉代的班超,在他出任西域都护时,喀什正是他的大本营。另一位路过喀什的古代名人则是唐代的高僧玄装,他先到了喀什,再向西南向进入印度次大陆的天竺国,《西游记》里的两界山大约在喀什的西南方向。
近代企图争夺喀什的是已经在印度殖民的英帝国和沙俄帝国,虽未完全得逞,却终于各把帕米尔高原的西部和北部割去了一部分,现分属于阿富汗和吉尔吉斯斯坦。
最早提出丝绸之路概念的是德国探险家冯·李希霍芬,最早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发现楼兰古城遗迹的是瑞典的探险家斯文·赫定,他是冯·李希霍芬的学生。
现存的喀什老城已不完整,有三个区块:喀什老城(喀什葛尔老城)、高台民居、和艾提尕尔清真寺周边。约两千多户人家,两万多人口。房屋都是用夯土和胡杨垒就,最老的房子还是600年以前的样子。按维吾尔的老习俗:人口增加一代,就在祖房上加盖一层,借地形随意建造,反正以老房子为中心向空中及四周延伸就是了,几代下来,就形成了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的格局。走到屋外的巷子里看到的都是楼上楼、楼外楼、过街楼,再由无数迷宫一般的小巷连起来,这就是喀什老城。不要忘了,因为喀什地势高而干旱,房子下面大多挖有地道以储存物品,总长度加起来估计也得个几十公里了。
伊朗曾有个非常相似的村镇,在地震中几乎完全毁了。于是政府试图改建喀什老城,但开始的方法太简单了:别处先盖些新楼,把老城的居民移出去,再把老城全拆了盖新楼。老百姓不干哪,国际舆论也不干,因为喀什老城蕴藏的东西方交汇的历史太厚重了,拆不得呀。当“强拆”这个话题“顺理成章地”列入了议事日程之时,政府才发现在喀什这个是根本行不通的,只好罢手。喀什老城应该是全国唯一没敢强拆的地方。现在的办法是修:把地道先填死,原模原样地重建,改用钢筋水泥砖瓦,抗震标准要超过8级以上。口号是:“修旧如旧”,而每一户的房子重修设计都要与用户商定。最后修好了,外面的砖墙上还要涂泥,以保留那亘古以来的黄土模样儿。房屋的修建由国家出钱,装修费用则自己掏。
怀旧虽然是人类的本性,但时代的步伐是拦不住的,老城其实很早就被现代建筑包围了,人民广场上来立着全国唯一的毛泽东塑像。在文革过后通知取消个人崇拜之时,喀什因为技术条件忒差,居然木有办法来“礼貌地”拆除这个塑像,因其太高大又太坚固。一下子爆炸碎了吧,不敢;挖坏地基再从上面往下拽倒了吧,不敢。于是就斟酌先在四周围起遮挡的架子,在到里面慢慢地拆毁,但也因为工程过巨给耽搁下来了,谁知现在竟然成了一个著名景点。颇有很多旅客到喀什,看毛塑像是目的之一。世事炎凉,人心变化,实在是一言难尽哪。
附【贺新郎】词谱:
中仄平平仄。
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仄。
中仄中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
中仄仄、平平中仄。
中仄中平平中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仄,仄平仄。
中平中仄平平仄。
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仄。
中仄中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
中仄仄、平平中仄。
中仄中平平中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仄,仄平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