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曹雪葵杭州阿立
万维读者网 > 诗词歌赋 > 帖子
从《拗句、拗体和拗体诗》这篇文章说起
送交者: 曹雪葵 2014年05月08日03:32:25 于 [诗词歌赋] 发送悄悄话

拗句、拗体和拗》这篇文章说起


【按】乔治兄转来一篇网络上的名为“诗”,俺发现该文一是没说到点上,另外“诗”这个概念也值得商榷,下面这几行的原因。

这篇文章最“可怕”之处,是没把“拗”的本质说清。一首律诗中有“拗救”的句子并不能让这首律诗脱出近体诗(律诗)格律范畴而成为另一个分支:“拗律或拗体诗”。“拗救”也是律诗格律里的最基本内容!俺就用该文所举的例子来说明好了:

许浑的

许浑诗句: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加中句式: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基本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具体分析:

先说出句:“溪”字虽可中,还是应平用平;“初”字可中,应仄用平,“日”字因平而仄,出句于是成了“拗句”,即 著名的 中仄仄平仄 格式,可以把对句倒数第三字用平声来“拗救”,也可以不救。(这个出句还有两个必须要救的拗句情况:中仄平仄仄,中仄仄仄仄,不再细说。)

再说对句:“山”可中,应仄用平,“欲”不可中,应平用仄,这可成了著名的“犯孤平”,咋办?这个句子的倒数第三字必须改成平自救!所以,“风”应仄用平。这个“风”字的妙处有二:一是救了本句的孤平,二是救了出句的 中仄仄平仄 之拗。这篇文章的作者说:

“使用拗句写成格律诗的体式,称为拗体。它是对近体格律诗的一种变化。诗人刻意求奇,特地变更诗格用 拗句写成的诗,称为‘拗体诗’”。

但他根本没有说出所以然来。

首先,格律诗出现拗救的句子,并非诗人“刻意求奇”,只是下笔遇到了拗句,并采取了积极的拗救办法而已。如上面许浑的例子,肯定不是故意让出句“拗”,再让对句自身“犯孤平”,最后再把倒数第三个字专门用了个平声的“风”来拗救,也太麻烦了是不是?其实就是“赶集碰巧遇到亲家了”。

其次,这一句的“妙”还在于诗人对每个字的平仄都用了心思,请看:

许浑诗句: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初”应仄而平恰好对上“欲”应平而仄;“日”应平而仄又恰好对上了“风”的应仄而平!如此则吟诵时音节自然更加铿锵有力。可这最点睛,最要害之处,文章的作者却说不出来。

而赵嘏之诗句的其妙处也与上面许浑的一样,请看:

赵嘏之句: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
原诗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其出句和对句之间,相对应的拗救字也恰好平仄相反!这些根本的要点该文章的作者居然未言,可见对律诗认知水平之差。

综上所述,唐诗里并没有啥“拗体诗”,非要生造这个名目非常牵强,不过是诗人“巧妙地”拗救了出律的诗句而已。

最后再说一下这篇文章里特别提到的所谓的“拗体诗的代表作”

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大家可以看到,上面这两联的平仄,完全是按古诗写的,根本没有顾及格律。再看下面: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中平中仄“仄”平仄,中仄平平“平”仄平。

(“汉”字拗,“鹦”为平声,恰好拗救了。)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这最后两联却又完全符合格律。这是怎么回事?这,恰好体现了唐诗从“古诗”往“近体诗(格律)”衍变的一个过程,不难看出这首诗衍变的通身痕迹!那么它到底算不算“律诗”?崔颢自己没说,俺也没见过唐代诗人说过(有资料的请转告),倒是后人给它归类时犯了难。《唐诗三百首》对这首诗很重视,把它归入了“七律”部分的第一首!估计因为这首诗太著名了,另外也许是为提醒读者注意唐诗从古诗往律诗衍变的痕迹吧?这是《三百首》里唯一前两联按古诗写,后两联按律诗写的“七律”,俺权且也称它为“七律”。哈哈。而在《全唐诗》的律诗里这样的例子也凤毛麟角。所以把它称为根本不存在的“拗体诗”,且是其中的“代表作”,是极不恰当的。

青蛙都是四条腿,唯月亮里的那只是三条腿,于是咱就以三条腿为青蛙的基本特征,这是错误的;而“七律”的七言八句都要符合格律,只因为崔颢《黄鹤楼》的前两联不符合格律,就说“七律”可以不全部符合格律,也是错误的。



原文附如下:拗体诗 - 拗句、拗体和拗体诗(本文来自网络)

拗体的律诗。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二二:“拗律不可轻作,此是已成功夫。初学时须律协声稳,不惟五律为然也。” 朱东润 《杜甫叙论》:“其次我们讨论拗律,这也是 杜甫 的一种创造。”参见“ 拗体诗 ”。

拗体诗

拗体诗 ,专用拗句写律诗的体式,称为拗体诗。唐代诗人杜甫倡以拗句写诗,形成独特风格,至宋黄庭坚专写拗体,崇尚艰涩拗曲,形成了所谓“江西诗派”。唐人许浑也喜写拗体诗,但仍比较注意协律。

目录 1 拗句、拗体和拗体诗 2 拗体诗赏析 3 代表作欣赏 
 
拗体诗 - 拗句、拗体和拗体诗

使用 拗句写成格律诗的体式,称为拗体。它是对近体格律诗的一种变化。诗人刻意求奇,特地变更诗格用 拗句写成的诗,称为“拗体诗”。

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对于 五言来说,它的基本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 或 仄仄平平仄

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我们若要制造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除了特例,五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根据粘对规则,我们就可以推导出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五言律诗跟这相似,只不过根据粘对的原则再加上四句而已。根据粘对规律,还可以十句、十二句……无限地加上去,而成为排律。

七言诗只是在 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基本句型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这些句型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又与第四字相反,如此反复就形成了节奏感。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重要了。

除了韵脚, 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 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在 唐诗中极少见到。杜甫诗“臂悬两角弓”即是犯了 孤平,象这样不合律的句子,叫作 拗句。老杜有意写过不少拗体近体诗,这种探索就成为拗体诗的最早源头。如果在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这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做近体诗时必须尽量避免,而且无法补救。

拗体诗 - 拗体诗赏析

著名唐代诗人杜甫倡以 拗句写诗,形成独特风格,至宋黄庭坚专写拗体,崇尚艰涩拗曲,后在其影响下形成了所谓的“ 江西诗派”。唐人 许浑也喜写拗体诗,但仍比较注意协律。

王士祯《 分甘余话》说:“唐人拗体律诗有二种,其一苍莽历落中自成音节,如老杜‘城尖径仄族筛愁,独立缥缈之飞楼’诸篇是也;其一 单句拗第几字,则 偶句亦拗第几字,抑扬 抗坠,读之如 一片宫商,如 许浑之‘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赵嘏之‘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是也。”

拗体诗 - 代表作欣赏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七绝)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高适《别董大》( 七绝)
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崔颢《黄鹤楼》(七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3: 最近青鞋儿心情不佳,闹了坛,向得罪的
2013: 贴一首旧作《婉转歌》
2012: 月夜庭中抒怀(七律一首)
2012: 湘月
2011: 七律:读张中行先生《负暄琐话》系列有
2011: 母亲节快乐
2010: 【五绝】 农家乐
2009: 《南乡子 儒将》
2009: 试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三十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