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阿富汗、馬克思、中華文化,在專制怪圈循環,無文明根基
送交者: 彼德 2021年08月31日19:34:41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以下視頻轉自網路書齋夜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zJ2-4P_G0o


塔利班的回潮,警醒世人及中共國人,專制不止,文革的威脅不息...


------------------分界線------------------


胡,怎麼說》習近平在打造一個「中國特色的塔利班」!(ZT)

中國怎麼了?中共政權在幹啥?習近平到底想幹啥?只見 :

習皇一怒,「民企紛紛進貢獻上萬億元贖罪金,明星驚慌消失飯圈星粉碎滿地!」

他,在打造一個有「中國特色的塔利班」!他,在建造一個「習始皇的中共千年帝國」」!這當然是我的推測,在一黨專政、一人獨裁的中國,習皇的「帝王心術」,內部不敢揣測批評,我們在外部遠看,也難以真正看穿看清,不過,聽其言、觀中共行為,可歸納出其企圖,一個以民族主義加平等主義做為基本教義的中共永續專政,應該是他的中國夢」內容

中國最近怎麼了?大致可以分為3大類 :

1,以習近平的「共同富裕」為核心,發動整肅民企及巨富。

在中共政權的壓力下,不但大型民企被國有化(國有即黨管),更要獻上大多數股分及巨額獻金,其創辦人及擁有者,面臨中共監管,不論首富、二富、三富...紛紛帶頭進貢巨額獻金及報效個人財產,對黨對國表忠表孝!

在監管、查稅、查不法、嚴追資金流向、動輒巨額罰款、下架、停業、限制巨富的行動及拘押等等打撃鎮壓手法之下,馬雲及馬化騰等都乖乖交出阿里、騰訊經營權,騰訊最近就宣布捐獻1000億元人民幣(約4300億元新台幣)給中共當局、拼多多也獻上100億元人民幣、5科技巨頭估計上貢130億美元給中共當局...。

巨富勒捐」,中共叫「第三次分配,但這種場景令人聯想的是1644年明國時代,李自成「流寇部隊」(中共稱為農民革命)占領北京時的「追贓助餉」,把前朝大官、巨富等拉到街上嚴刑拷打,逼其吐出銀子;中共政權統治中國已72年了,竟還利用統治暴力加上網路公審,威逼新富階級獻上巨金,彷彿依稀重現李自成部隊「追贓助餉」現代版的影子。

「共同富裕」這4字是什麼?當然是習近平自己說了算!他昨天稱從共同富裕的戰略高度出發,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可是,習的這4字一出,把市場競爭規則都打翻了,股市市值平空消失以兆元計,公平競爭全看共黨怎麼玩。

原來,他的「習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那回事。共產、共產,共同富裕就是有「中國特色的共產」,否則,怎麼叫中國共產黨?

2,圍剿明星、打「飯圈」的流行文化整肅風潮及以政治重塑社會價值觀。

這次發動圍剿演藝明星的,可不是網硌酸民及小粉紅在瞎鬧,而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層級的中紀委、國監委、網信辦的黨政高規格出手,中紀委、國監委幾乎是一套人馬,形同習大的東西廠及錦衣衛,公開出手豈同小可?傳出被點名為劣跡藝人」的趙薇馬上就在中國全面下架、從人間消失了,趙麗穎等人被點名為失德、失范藝人,演出的作品也都遭下架,過去范冰冰曾被監管嚴控失去自由,交了18億人民幣罰款才脫身但餘悸仍在,鄭爽也被罰2.99億元人民幣,而且風暴在擴大,中國人入外籍的又在中國賺錢的藝人已被點名,連台灣出身移民他國的藝人也被列入此類...。看來「追贓助餉」現代版不但適用於巨富、也適用於巨星,被點名或怕被點名者,自動捐錢獻上一定難免,是否了事則不知道。另外,網路遊戲也被中共打成毒草,像傳說對決等就被點名批判為「精神鴉片」指扭曲青年的價值觀。

這些藝人明星,個個都對中共俯首貼耳、表態忠黨愛國,但是,他們的太奢華誇張的生活方式對照於苦哈哈的眾百姓,習大認定明星的生活對社會風氣有不良影響,更因明星吸引了動輒幾千萬、上億的眾多追星族紛絲,信明星比信黨更誠,飯圈力量大過黨,明星好風光,人氣就是權力,尤其是話語權,但是中共豈能容忍 ?習大豈能安心 ?不能容忍有人大過黨、大過他,你的大、你明星的光芒愈強,你就愈倒楣!

圍剿明星打飯圈,就是藉發動流行文化整肅風潮,以政治力重塑習近平思想社會資本主義的價值觀及生活方式,有人認為這是「二次文革」,都是藉文化鬥爭做權鬥,的確氛圍相近,不同的是文革是中共內部權鬥,這次整肅則是中共對釋放出去無法牢牢掌控的社會力、經濟力、文化力發動鬥爭!中共更藉此告訴演藝人員及社會大眾,在中共專政下的中國,明星只是中共專政掌中捏着的蝶、蛾、蟬,風光、漂亮、人氣高、收入高都是黨給的,它巨掌一收束,明星就黯沈無光,甚至灰飛煙滅!

3,教育「雙減」政策,無助農民翻身。

習大月前講了學生課外輔導課業過重、家長負擔過大,中共教育部門隨即祭出「雙減」政策,於是,私校、補習班馬上被嚴查嚴審,紛紛關門避風頭。教育「雙減」政策立意不錯,但問題是如何執行 ?在中國高考(大學入學考試)不變,農民工人在都市工作卻沒戶口、子女都被迫在鄉下原籍上學不變,使得教育造成的社會流動幾乎斷絕,雙減政策只是讓問題浮出,對解決問題紓緩人民不滿沒有一點助益。不過,只要把所謂中國特色的習近平思想教好學好就好,只有這不減反增、其他說減就減,減了更壞也減,在中國誰敢逆其龍鱗說不 ?

習近平當政近10年了,他的中國夢最近大幅左傾、左轉,在民族主義之上更加平等主義求均為基本教義,目的當然是他要繼續執政當權、中共政權更要永續專政。因為中國社會已出現巨大的貧富差距裂口,兩個社會差距愈來愈大,民怨積累訊速、頻臨炸鍋,甚至就在火山爆發邊緣,中國總理李克強曾道出實情,近6億中國人的月收入在1000元人民幣(4300元新台幣)以下,北京師大、中金中心去年發表的研究也指出,95%的中國人,月收入在5000元人民幣(21500新台幣)以下,而低於500元的超過2億人、1000元以下的共5.5億多人,和李克強講的很接近。習近平7月宣布精準扶貧成功、中國脫貧了、進入小康社會了,但實情卻不是如此,6億以冮低端人口被永世剝奪、翻身無望的不滿怨氣愈來愈大,已成為中共政權的很大危機。

對巨富進行「追贓助餉」式勒捐、對風光火紅明星藝人嚴查,其實是中國封建王朝傳統統治術的一部分,就像「斬首示眾」、抄家一樣,把他們的名字吊起來拷打、叫他們把不公不義的銀子交出來,既可警告那些自己大到不能倒的民企及巨富,又可藉扛擊他們平撫一些民怨,還可有大把收入挹注財政。對中共政權維穩永續、對習大當權再5年又5年都是大大有益的事。

中國歷代皇帝如看到習近平的權大,一定會說當皇帝就要當的像習皇大大,毛澤東一定也又羨又嫉,好威風哦!天大地大,共產黨一定自己最大;沒有公司大到不能倒,就是中共專政不能倒...。中共倒了,既得利益的中共統治集團還能吃香喝辣嗎 ?這才是習近平領導中共政權,打造一個有「有中國特色的塔利班」,形成新的超穩定統治結構及利益集團,這才是他真正意圖及目的吧! 

(以上轉自台灣自由時報)


------------------分界線------------------

專制

(轉自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專制是一個中國史學與政治學術語,最早始於清末的梁啓超,他由日本引進這個譯語。這個名詞是意譯,可以對應到幾個歐洲單字[1],包括:

這個名稱隨後在中國流行,通常用來描述古代中國傳統君主政治的型態,高度中央集權,政治權力集中於君主一人,以獨裁政體方式統治,政治完全取決於君主意志的獨斷獨行[2][3]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這個名詞又常與馬克思主義結合,稱為「封建君主專制」,自己則為「無產階級專政」。但對於中國古代是否是君主專制,因為對君主專制的定義不同,在學者間仍有爭論。

專制這個用語在中國古代已經存在,但是通常是作為動詞,控制或決定之意,未形成專門名詞。專制兩字連用時,主要使用在形容臣下侵奪國君權力,君主專制這個用法,在中國古代尚未出現[4][5][6][7]

1899年4月20日,梁啓超在《清議報》上發表譯作《各國憲法異同論》,引用何禮之的譯法,提出專制政體一詞。同時將monarchies譯為「立憲君主」,而despot譯為「專制君主」[8]。同年12月13日,梁啓超在《清議報》發表〈孟德斯鳩之學說〉,將何禮之日譯本中的三大類別,譯為專制政體(despotisms)、立君政體(monarchies)與共和政體(democratic republics)。1901年,梁啓超發表〈立憲法議〉,稱專制政體為君主有無限權力的政體。[9]。1902年《譯書匯編》第1卷第1期,開始譯出何禮之萬法精理》。其中將專制政治(despotisms)定義為,君主一人有無限權威[10]。專制、專制君主、君權專制或君主專制這些術語開始在中國流行[11],但是跟日本情況相同,也不一定會把這些名詞是對應到英語:absolute monarchy或英語:despotism區分出來[12]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習慣用法上,受日本及民國初年譯法影響,君主專制與絕對君主制類似,可以混用,例如在翻譯馬克思恩格斯着作時,常將英語:absolute monarchy譯為君主專制、專制君主制,而將英語:despotism譯為專制、專制主義[13]


傳統中國是否是君主專制,現代學者有許多見解。一般皆認同這個看法,着名的反對者為錢穆[14]。錢穆認為,將中國傳統政治劃為君主專制,是近代歐洲人的觀點,但實際上有待商榷。錢穆在北京大學教學時,首次提出這個見解[15]。其弟子余英時認為,若以政權的最終性與絕對性這二個標準來看,中國至明朝、清朝時發展為絕對君主制,才能被稱為君主專制。


------------------分界線------------------

中國古代因何出現文化專制?(ZT)

人類歷史上,文化思想上的獨裁與政治上的獨裁密不可分,專制君主不但要統治臣民,更要進一步控制其思想。因此文化專制和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是一脈相承的,沒有專制的集權制度,就不可能產生文化專制。文化專制是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在思想領域的體現。中國古代也是如此,文化專制直接導源於專制政治。從秦始皇開始,君主專制政體在中國沿襲了二千多年,這種政體的根本就是統一、集中、專斷。為確保君主的絕對權威,政權的絕對穩固,使皇位得以傳之千秋萬代,統治者不僅運用強力的政治、軍事及經濟措施,更實施嚴密的文化專制,以肅清所有反叛思想,並控制、欺騙、愚化臣民,打擊及排擠各種不利於王朝統治的力量。同時,中國傳統文化中也包含了專制主義的內涵,這是文化專制的理論淵源。

 

君主為了保證其至高無上的政治權威,確保專制統治可以穩固與長存,不僅運用強而有力的政治、軍事及經濟手段,也實施嚴密的文化專制。排斥異端、專斷官場、壟斷學術、控制宗教、焚毀書籍及發動文字獄等方法,都是為了肅清可能影響政權穩定的思想學說,打擊各種不利君主專制統治的組織力量。朝廷更藉文化專制手段來控制、欺騙及愚化臣民,從思想意識上確立對君主權威的絕對臣服。因此可以說,中國古代文化專制是出於君主專制政體的需要。中國古代君主有獨一無二的名分,所謂「天無二日,民無二主」,行政、司法、軍政、經濟等大權集於一身,在全國範圍內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及絕對權力,國家機構皆為君主辦事,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制約他。君權至上的思想在傳統文化中根深蒂固。秦始皇完成統一大業伊始,就召集群臣議定帝號,將三皇五帝的尊稱合起來,號曰「皇帝」。這是中國歷史上出現最高政治統治者名稱——皇帝之始。此外,為了突出君主的地位,還專門規定皇帝的命為「制」,令曰「詔」,天子自稱為「朕」。這些名分,將君主置於至高無上的尊貴地位。


三皇五帝

古代傳說中的帝王,說法不一,通常稱伏羲氏、燧人氏、神農氏為三皇,或者稱天皇、地皇、人皇為三皇。五帝通常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漢武帝熱衷藉助神權來強化君權,他以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理論來製造君權神授說。董仲舒將「天」解釋為至高無上的神,皇帝則代表「天意」行使最高權力,聽命於上天,行為受上天的監視和約束,不受人間力量制約,芸芸眾生必須臣服於帝王。「君權神授」說神化了皇帝對百姓有更大的威懾力,歷代君主莫不以這類理論為統治基礎,採取各種嚴酷的文化專制手段來維護其至高至尊、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中國古代,家天下的觀念十分強烈。誰登上天子位,誰就可以控制百姓,占有土地及財富,擁有最高權力。皇親國戚也得享富貴,權、利及勢的關繫於此體現得淋漓盡致。皇帝可以將土地大量賞賜給諸王公主,分封給同姓親屬。歷朝皇帝皆渴望天下永屬其後代子孫,基業世代相傳。秦始皇就曾言:「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在強烈的家天下觀念下,統治者會運用政治、軍事、文化等方法來鞏固自己的基業。

1004ph003

漢高祖劉邦得天下後剷除異姓諸王,將土地再分封同姓族人

先秦諸子奠定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基礎,除「老莊」之外,儒家、陰陽、墨、法、名、道德等諸家學說,幾乎都是為「千世主」而作,其內涵是屬於專制主義的。因此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君主被神聖化,掌握必然之理,在天地人間、萬事萬物中處於樞紐和指揮地位。臣民生來就受君主統治,應當絕對忠於君主,服從君主。他們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只能按統治者的意志辦事。這些理論學說旨在肯定和維護君主至高無上的統治地位,為統治者服務。儘管中國傳統文化是以人為本位,但忽視了人和人性,有別於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提出的人文主義和人本主義所提倡自由與人性的解放,而是注重統治者如何統治、桎梏、束縛人。這些思想學說為統治者實行文化專制提供理論基礎,打着維護傳統文化的幌子,取其專制主義內涵,壟斷學術,禁錮思想,使王朝能傳之千秋萬世。

1004ph001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老子

1004ph002

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

中國古代文化可說是專制主義的附庸,從歷代統治者奉行的文化政策,到開科取士,以及傳統文化的內涵,都充分說明這一點。君主專制政體高度集權,皇帝擁有獨斷專行的權力,不受任何機構或法律制約。這種專制統治不單以強大軍力作後盾,並倚仗推行文化專制來臣服子民。

 

雖然戰國時期孟子提出「民為貴,君為輕」的思想,然而在中國古代社會,君尊臣卑的等級制卻非常普遍且森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等級區分非常分明。在這種金字塔式的等級制度下,君主處於塔尖,高高在上,以下等級則按照與天子的血緣姻戚關係的親疏遠近,以及在政權創建和維護過程中所作的貢獻,及官職高低的原則排列。古代關於「禮」的理論就是等級制度的基礎。「禮」本質就是講「分」、「別」、「貴賤」,其基本精神就是等級制。「尊卑貴賤,各有差等」,各有其位,各有其守,不可越雷池一步。從政治特權到田地產業,從婚喪嫁娶到衣食住行,皆體現君尊臣卑的等級觀念。儘管王朝興替,但這一原則卻始終不變。這種上下、尊卑、貴賤的等級秩序,不單代表權力的分等,更意味低下階層者須依附在上位者,低下階層者喪失人身自由與獨立人格,失去精神與思想自主,個人智慧和才幹都無從發揮。統治階層為了鞏固自身特殊地位,乃以制度、思想及文化等政策方面加以配合,而實行文化專制,目的之一也是為了維護政治及經濟的特權。

 

在君主專制的制度下,強調對人的桎梏和束縛。在古代文化思想中,包含許多教化民眾俯首服從君主統治的教義,奴化思想可謂根深蒂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旨在教育黎民百姓認同不平等的等級觀念,不能反抗及有任何異議。「三綱五常」、「三從四德」同樣是維護專制統治秩序的重要理論,也是奴化思想的具體表述。在這種奴化思想束縛制約下,臣民行要合於禮,思要合於道,安於本分,循規蹈矩,甘願做奴隸,不要自立,不要自由,以致泯滅個性,心甘情願地被驅使奴役,要「非禮無視,非禮無聽,非禮無言,非禮無動」。孔子名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論語‧泰伯》)民不可知的是當權者實施統治背後深藏不露的動機,所可知的是遵守法令訓諭,以及這些法令訓諭是如何順天應人、天經地義。這種觀點對統治者而言,無疑是教育民眾的金科玉律。此外,某些宗教宣揚奴化思想,教導信眾追求精神上的自我解脫,自我麻醉,讓子民安於現狀,向不合理的社會現實妥協。這些奴化思想為古代統治者實行文化專制提供了理論基礎,對中國古代民眾培養獨立自主意識及社會民主的發展,都產生消極作用。

1004ph004

《京官常朝圖》,顯示出皇帝的獨尊地位

(以上轉自網路文章)


------------------分界線------------------


鮮為人知的馬克思之一:專制的馬克思(ZT)

共產主義的興衰構成了二十世紀最觸目驚心的一頁,而這段歷史顯然又是與馬克思個人的名字緊緊聯繫在一起的。

雖說是馬克思與恩格斯共同創立了共產主義思想,但在其中起主導作用的則公認是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誕生後,馬克思和他的信徒們依此組建了共產黨,由此開啟了歷經興衰起落,至今已奄奄一息的世界共產主義運動。可見,馬克思與共產主義思想和共產黨之間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血緣關係。正因為如此,研究馬克思乃是研究共產主義思想和共產黨,研究整個共產主義歷史的一個至關重要的部份,瞭解和弄懂了馬克思也就掌握了一把解讀共產主義運動的鑰匙。

然而一直以來,在共產黨當權的各個國家,馬克思無一例外地都被刻意美化成了一尊完美無瑕,供人們頂禮膜拜的神,而其真實的形象則鮮為人知。即便到今天,這個精心營造的神話仍被許多人信以為真。在他們看來,儘管斯大林、毛澤東幹了不少壞事,但馬克思還是偉大的。這也是他們不能從根本上認清共產黨的一個重要原因。

那麼真實的馬克思究竟是個怎樣的人?他是否真的像黨文化所宣傳的那樣完美無瑕?還是讓我們來看看事實吧。

專制的馬克思
——鮮為人知的馬克思之一

馬克思把世界當成了他的領地。
——威廉‧布蘭察德
在位於歐洲中部的摩澤爾河谷的一端,坐落着德國最古老的城市特利爾。這座小城不但歷史悠久,而且風景秀麗,以盛產葡萄聞名世界。

1818年5月5日,當地法律顧問亨利希‧馬克思迎來了自己的第三個孩子,他就是後來被稱為共產主義創始人的卡爾‧馬克思。

美國學者威廉‧布蘭察德教授以研究「革命者」的心理着稱,對馬克思的個性有相當精闢的分析,他認為「馬克思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表現出強烈的支配性的個性。」(1)換句話說,馬克思是個性格很專制的人。事實確乎如此。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按照自己的意志來支配人和事物的慾望,這種慾望就是控制欲。如同對食物和性的慾望一樣,控制欲也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這種本能是為了滿足人類生存和繁衍的需要,在人類生存和繁衍的長期過程中形成的。事實上,我們隨時都在用各種方式滿足着自己的控制欲。每個人都希望控制更多的東西,因為這種控制能力會給生存和繁衍帶來更大的優勢。

至於人們想要控制的對象,則是形形色色的,既包括人類社會,也包括自然界;可以是現實的物質世界,也可以是虛幻的精神世界;不僅存在於個人,而且存在於群體,包括國家、民族、種族;不但涉及政治,還涉及軍事、經濟、文化。控制的層次也各不相同,大則一個國家,一個公司,小則一個家庭,一個人,甚至只針對自己。

控制欲雖然人人都有,但這種慾望的大小強弱在不同個體的身上卻有着明顯的差異,而且,這種差異往往從童年起就開始顯露出來了。馬克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馬克思的父母一共生了九個孩子,除了馬克思,最終只活下來三個,一個是馬克思的姐姐,另外兩個是他的妹妹。據英語世界着名的馬克思研究者戴維‧麥克萊倫先生介紹,關於馬克思孩童時代的情況人們所知甚少,其中大部份來自他的這些姐妹們。正是她們曾告訴馬克思的小女兒愛琳娜,童年時的馬克思是「令姐妹們害怕的暴君,他全力地奔跑着把她們當作他的馬從特利爾的馬庫斯山坡上『驅趕』下來。更壞的是,他堅持讓姐妹們吃他用骯髒的生麵團做成的而用更髒的手拿着的『蛋糕』。她們毫無怨言地忍受着『驅趕』、吃『蛋糕』,因為卡爾將會講故事來酬勞她們的順從」。(2)

來自姐妹們的這個共同印象表明,馬克思從童年起就是一個性格專制,愛控制人的人——無論是把自己的姐妹當做馬來「驅趕」,堅持讓她們吃自己用髒兮兮的生麵團做成的和用更髒的手拿着的「蛋糕」,還是被她們稱作「暴君」,都生動地說明了這一點。當然,由於年紀小,生活的圈子僅僅局限在家庭,馬克思那時的控制欲還缺乏廣闊的表現空間,只能顯露在他與姐妹們的關係中。儘管如此,它卻構成了馬克思個性發展的源頭之一。

跨入青春期後,因為內心世界的日漸豐富和社會活動範圍的不斷擴大,馬克思的控制欲也隨之變得日趨明顯和強烈。這在他大學時代創作的《海上船夫歌》中表現得相當顯眼。詩中寫道:

你們盡可戲耍,盡可喧鬧,
盡可在我船邊洶湧咆哮,
你們必須把船兒載向目標,
你們要順從地為我效勞。

——- ——-

我擊打你們的嵴背,
我壓倒你們的狂嘯,
我的努力定會成功,
我終將制服腳下的巨濤。

隨後你們就波平如鏡,
映照藍天和白雲,
你們就會約束自己的波浪,
保護我免遭厄運。(3)

詩中的「你們」指大海,象徵着馬克思面對的現實世界,而「我」則指船夫,實際也是馬克思的自況。馬克思在詩中表達的意思很明顯:現實世界像大海一樣,經常「洶湧咆哮」,「暴跳如雷」,充滿了恐怖和兇險。在「我還十分幼小」的時候,它的「波濤」就吞嚥了「我的小兄弟」。不過這絲毫沒有嚇倒「我」。「我」不但要為死去的兄弟復仇,而且要「擊打」大海的「嵴背」,「壓倒」大海的「狂嘯」,總之,「我終將制服腳下的巨濤」,讓大海「把船兒載向目標」,「順從地為我效勞」。可見,馬克思此時想要控制的對象已經遠遠超出童年的範圍了。

馬克思共有3個女兒,小女兒叫愛琳娜。馬克思一度曾對她與男友的交往進行過相當粗暴的干涉。這件事足以表明,馬克思對待兒女並不像他的崇拜者們描繪得那麼開明,也有專制的一面,在這一點上他的控制欲也是顯而易見的。

據戴維‧麥克萊倫在《馬克思傳》中記述,愛琳娜曾深深依戀着法國新聞記者普羅斯比爾‧奧利維耶‧利沙加勒。此人是巴黎公社的一名活躍成員,曾單獨一人保衛了最後一道需要守住的街壘,但他不擁護任何一個政治思想派別,在思想上有着明顯的個人主義傾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緣故,馬克思不喜歡愛琳娜和他結合,拒絕提到任何「訂婚」的事。

更出格的是,在愛琳娜和利沙加勒訂婚後,馬克思竟然禁止女兒見自己的未婚夫。愛琳娜不敢公開反抗,只好哀求馬克思:「我想知道,親愛的摩爾,我什麼時候才可以再見到他。見不到他,這是多麼痛苦。我一直在盡我最大的努力忍耐,但非常困難。我感到我不能再支持多久了。——我不期盼你說他能夠到這裡來——我甚至不應該奢望,但我不能偶爾和他一起散會步嗎?你讓我和吳亭,和弗蘭克爾一起出去,為什麼不能和他?而且看到我們在一起,沒有人會驚奇,因為每個人都知道我們訂婚了……

「當我在布賴頓病得非常厲害的時候(在我一天暈倒兩三次的那一周里),他來看我,每次都讓我更堅強、更快樂,也更能擔當起我肩膀上的沉重負擔。我這麼長時間沒有見到他了。儘管我盡了所有的努力去快樂起來,可是我開始感到如此地悲苦。我可能(活不了)更長時間了。——相信我,親愛的摩爾,如果我偶爾可以見到他,這對我將比安德森夫人開的所有的藥方加在一起都更有益處——由於經歷過,我知道。」(4)

顯然,一個真正開明的父親,即使對女兒的戀愛和婚事有不同的看法,也決不會如此粗暴行事。只有典型的專制家長才會幹出這種蠻橫無理的事。

與家庭相比,控制欲在馬克思的社會活動中表現得遠為明顯和強烈。

馬克思一生中最有實權的時期,莫過於他執掌《萊茵報》和《新萊茵報》的那兩段日子。因為大權在握,在此期間,他的專制個性,他的控制欲得到了極大的展現。

1842年10月中旬,在對《萊茵報》進行了幾個月卓有成效的管理之後,馬克思被任命為該報主編。在他的負責下,報紙前幾個月的發行量增加了一倍多。由於馬克思的個性極具支配性,以至於書報檢查官把該報組織稱為純粹「馬克思一人的專政」。當時與馬克思有過接觸的實業家梅維森曾這樣描寫當時的馬克思:「來自特利爾的卡爾‧馬克思,24歲,充滿力量,濃密的毛髮生動地長在他的臉頰、胳膊、鼻子和耳朵處。他專橫、衝動、熱情、有着無限的自信」。

1848年4~5月,馬克思、恩格斯又籌備創辦了《新萊茵報》。1848年6月1日,這份報紙在科倫出版。馬克思任總編輯,恩格斯與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其他幾位中央委員任編輯。1849年 5月,由於馬克思被普魯士政府驅逐出境,報紙被迫停刊。恩格斯後來曾回憶說,《新萊茵報》是馬克思在「一人獨裁」,這「對我們來說是理所當然和無容置疑的,所以我們大家都樂於接受它。首先是有賴於馬克思的洞察力和堅定立場,這家日報成了革命年代德國最着名的報紙。」(5)

干涉女兒的婚事也好,在《萊茵報》和《新萊茵報》主編位置上的「專政」、「獨裁」也好,固然都表現了成年後馬克思控制欲的強烈。不過,如果因此認為馬克思的胃口僅限於此,那就實在太小瞧他了。馬克思的野心遠比這要大得多,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想要控制的決不僅僅是自己的家人,也不僅僅是幾張報紙,或者一個政黨,而是人類社會的一切。就像威廉‧布蘭察德教授所說,「馬克思把世界當成了他的領地。」(6)關於這一點,俄國貴族P.安年科夫曾有過精準的描述。他說:「馬克思是由能量、意志和不可動搖的堅定信念組成的那種人。他的外表異常引人注目。有着濃黑的頭髮,毛茸茸的手,外衣的紐扣時常扣錯;但是不論他在你面前是什麼樣子,也不論他做什麼,他看起來像是有權利和力量來獲得人們尊重。他動作笨拙,但自信、自立。其行為方式公然藐視人類規範的慣常成規,高貴並有些傲慢;他銳利的金屬質的聲音與他對人和事物的激進觀點驚人地協調。他永遠是用一種命令的言辭說話,不容許反駁,並且他用令人幾乎感到痛苦的語調講述所有的事情,從而使他的言辭顯得更加尖銳。這種語調表達了他內心對自己使命的堅定信念,即支配人們的思想並為他們制定律法。」(7)

這種「支配人們的思想並為他們制定律法」,亦即控制人類社會的慾望,早在馬克思大學時代對於哲學的理解中就有所表現。

在柏林大學上學時,受青年黑格爾派的影響,馬克思對哲學相當青睞。雖說馬克思是法律專業的學生,但他的博士論文《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的差別》卻是研究古代哲學的。在當時的馬克思看來,「人的自我意識具有最高的神性。不應該有任何神和人的自我意識相併列。」(8)為此,在博士論文的序言中,他讚美了哲學對於一切其他學科,尤其對於神學的至高無上的地位,並進而指出,「哲學,只要它還有一滴血在它那個要征服世界的、絕對自由的心臟里跳動着,它就將永遠用伊壁鳩魯的話向它的反對者宣稱:『瀆神的並不是那拋棄眾人所崇拜的眾神的人,而是同意眾人關於眾神的意見的人。』」(9)顯而易見,馬克思在這裡明確地將「征服世界」視為哲學的一大使命。作為一個推崇哲學和研究哲學的人,如此強調哲學的這一使命,不正反映了他內心深處對這個世界,對人類社會的控制欲嗎?!

不過,真要「支配人們的思想並為他們制定律法」,把世界當成自己的「領地」,就得有足夠的權力,而這卻是馬克思生前所不具備的。在他生活的時代,他只是一名生活在現存國家權力和社會制度下的被統治者,遠離權力的中心。顯然,這樣一個人根本就沒有控制人類社會的可能。馬克思之所以會成為一個現存秩序的反抗和破壞者,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源於他的控制欲受到的這種壓制。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個性專制、控制欲強的人,當他們握有足夠權力,處於強勢地位時,他們的慾望通常直接表現對別人的支配,表現為制定秩序讓別人遵守;反之,當他們沒有足夠的權力,處於被人統治的弱勢地位時,他們的控制欲則往往轉而表現為對現存秩序,對他人實施的控制的反抗和破壞。他們的內心邏輯是,雖然我不能控制你,但也絕對不能被你控制;為了不被你控制,我就得跟你對着幹。可見,這種反抗和破壞其實是控制欲在特定情況下的一種特殊表現。在馬克思身上,這一點也得到了印證——面對着比自己強大得多的社會秩序,他被壓制的控制欲同樣也轉化成了反抗和破壞這種現存秩序的強烈衝動。

馬克思曾在《感受》中這樣寫道:「這萬千星球我要親手破壞,/因為它們不是由我創造出來,/因為它們不聽我的呼喚,/卻受魔力驅使旋轉於天外。」(10)很顯然,馬克思之所以要「親手破壞」宇宙中的「萬千星球」,原因就在於它們不是由他「創造出來」,也不聽他的「呼喚」,而「受魔力驅使旋轉於天外」。一言以蔽之,是因為自己控制不了它們,所以才要進行破壞。「萬千星球」如此,人類社會當然更是這樣了。正如威廉‧布蘭察德教授所指出的那樣,「馬克思的個性就是不能讓任何東西來控制他、把他的生活帶向不同的方向,他要與任何具有這樣威脅的傾向作鬥爭。」(11)

按常理講,馬克思出生在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又娶了家鄉漂亮的男爵女兒,他本可以像自己的父親那樣,在現存體制下過一種循規蹈矩和安分守己的生活。但內心充滿破壞和反抗激情的馬克思卻極端鄙視這種「庸俗的生活」,他感興趣的從來都不是做順民,而是將現存的社會秩序徹底推倒重來——不是某個或某些有限社會範圍內的秩序,而是整個人類社會的秩序。在他看來,「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正因為如此,「革命」理所當然也就成了馬克思全部生命的中心。讀過《共產黨宣言》的人恐怕都不會忘記他的那段名言:「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係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過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12)可以說,這種對於「革命」的迷狂貫穿了馬克思的整個一生,無怪乎他會被自己青年時代的朋友稱作「革命魔鬼」,他的信徒則頌揚他是「革命家」。

對於馬克思這樣的「革命狂」來說,破壞和顛覆現存的社會秩序,一方面固然是為了打破舊的秩序,建立新的秩序,從而最終實現自己對社會的控制;而另一方面,作為對現存秩序的否定,破壞和顛覆的本身其實也是在按照自己的意志對現存秩序對人的控制實施反控制,無論就哪個方面而言,可以說都是控制欲的表現。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斷定,馬克思身上那種對「革命」的異乎尋常的痴迷,那種終生不變的推翻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激情,其實質不過是他想要「支配人們的思想並為他們制定律法」,即把整個人類社會置於自己控制之下的一種表現。

幸好這一妄想未能在馬克思生前實現,因為無論是《萊茵報》時期的「一人的專政」,還是《新萊茵報》時期的「一人獨裁」,都確鑿無疑地表明,一旦馬克思掌握了足夠的權力,他那具有強烈控制欲的專制個性,必定會使他成為一個「專橫」、「有着無限的自信」的典型獨裁者。而在這種獨裁者的統治下,等待人們的將是怎樣的悲慘命運,作為馬克思子孫的蘇共和中共已用自己的行動為我們做出了回答。

(以上轉自網路文章)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習棄鄧計遭打,不自量力受辱。
2020: 獨裁黨
2019: 摘錄《盛世》:最壞的其實是活在共產政
2019: 秦膽| 中國舉報盛行 強迫道歉的網路景
2018: 如果饒毅施一公陳章良因為中國要依靠一
2018: “一帶一路”倡議與美日印(度)澳在亞
2017: 大陸實際已經悄然開始武統台灣的第一階
2017: “改革開放是一場浩劫”,這話說不得?
2016: 成敗:假如歷史上沒有毛澤東
2016: 對毛澤東的認識正逐漸加深,小人無法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