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阿富汗、马克思、中华文化,在专制怪圈循环,无文明根基
送交者: 彼德 2021年08月31日19:34:41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以下视频转自网路书斋夜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zJ2-4P_G0o


塔利班的回潮,警醒世人及中共国人,专制不止,文革的威胁不息...


------------------分界线------------------


胡,怎么说》习近平在打造一个「中国特色的塔利班」!(ZT)

中国怎么了?中共政权在干啥?习近平到底想干啥?只见 :

习皇一怒,「民企纷纷进贡献上万亿元赎罪金,明星惊慌消失饭圈星粉碎满地!」

他,在打造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塔利班」!他,在建造一个「习始皇的中共千年帝国」」!这当然是我的推测,在一党专政、一人独裁的中国,习皇的「帝王心术」,内部不敢揣测批评,我们在外部远看,也难以真正看穿看清,不过,听其言、观中共行为,可归纳出其企图,一个以民族主义加平等主义做为基本教义的中共永续专政,应该是他的中国梦」内容

中国最近怎么了?大致可以分为3大类 :

1,以习近平的「共同富裕」为核心,发动整肃民企及巨富。

在中共政权的压力下,不但大型民企被国有化(国有即党管),更要献上大多数股分及巨额献金,其创办人及拥有者,面临中共监管,不论首富、二富、三富...纷纷带头进贡巨额献金及报效个人财产,对党对国表忠表孝!

在监管、查税、查不法、严追资金流向、动辄巨额罚款、下架、停业、限制巨富的行动及拘押等等打撃镇压手法之下,马云及马化腾等都乖乖交出阿里、腾讯经营权,腾讯最近就宣布捐献1000亿元人民币(约4300亿元新台币)给中共当局、拼多多也献上100亿元人民币、5科技巨头估计上贡130亿美元给中共当局...。

巨富勒捐」,中共叫「第三次分配,但这种场景令人联想的是1644年明国时代,李自成「流寇部队」(中共称为农民革命)占领北京时的「追赃助饷」,把前朝大官、巨富等拉到街上严刑拷打,逼其吐出银子;中共政权统治中国已72年了,竟还利用统治暴力加上网路公审,威逼新富阶级献上巨金,彷彿依稀重现李自成部队「追赃助饷」现代版的影子。

「共同富裕」这4字是什么?当然是习近平自己说了算!他昨天称从共同富裕的战略高度出发,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可是,习的这4字一出,把市场竞争规则都打翻了,股市市值平空消失以兆元计,公平竞争全看共党怎么玩。

原来,他的「习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那回事。共产、共产,共同富裕就是有「中国特色的共产」,否则,怎么叫中国共产党?

2,围剿明星、打「饭圈」的流行文化整肃风潮及以政治重塑社会价值观。

这次发动围剿演艺明星的,可不是网硌酸民及小粉红在瞎闹,而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层级的中纪委、国监委、网信办的党政高规格出手,中纪委、国监委几乎是一套人马,形同习大的东西厂及锦衣卫,公开出手岂同小可?传出被点名为劣迹艺人」的赵薇马上就在中国全面下架、从人间消失了,赵丽颖等人被点名为失德、失范艺人,演出的作品也都遭下架,过去范冰冰曾被监管严控失去自由,交了18亿人民币罚款才脱身但余悸仍在,郑爽也被罚2.99亿元人民币,而且风暴在扩大,中国人入外籍的又在中国赚钱的艺人已被点名,连台湾出身移民他国的艺人也被列入此类...。看来「追赃助饷」现代版不但适用于巨富、也适用于巨星,被点名或怕被点名者,自动捐钱献上一定难免,是否了事则不知道。另外,网路游戏也被中共打成毒草,像传说对决等就被点名批判为「精神鸦片」指扭曲青年的价值观。

这些艺人明星,个个都对中共俯首贴耳、表态忠党爱国,但是,他们的太奢华夸张的生活方式对照于苦哈哈的众百姓,习大认定明星的生活对社会风气有不良影响,更因明星吸引了动辄几千万、上亿的众多追星族纷丝,信明星比信党更诚,饭圈力量大过党,明星好风光,人气就是权力,尤其是话语权,但是中共岂能容忍 ?习大岂能安心 ?不能容忍有人大过党、大过他,你的大、你明星的光芒愈强,你就愈倒楣!

围剿明星打饭圈,就是藉发动流行文化整肃风潮,以政治力重塑习近平思想社会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及生活方式,有人认为这是「二次文革」,都是藉文化斗争做权斗,的确氛围相近,不同的是文革是中共内部权斗,这次整肃则是中共对释放出去无法牢牢掌控的社会力、经济力、文化力发动斗争!中共更藉此告诉演艺人员及社会大众,在中共专政下的中国,明星只是中共专政掌中捏着的蝶、蛾、蝉,风光、漂亮、人气高、收入高都是党给的,它巨掌一收束,明星就黯沈无光,甚至灰飞烟灭!

3,教育「双减」政策,无助农民翻身。

习大月前讲了学生课外辅导课业过重、家长负担过大,中共教育部门随即祭出「双减」政策,于是,私校、补习班马上被严查严审,纷纷关门避风头。教育「双减」政策立意不错,但问题是如何执行 ?在中国高考(大学入学考试)不变,农民工人在都市工作却没户口、子女都被迫在乡下原籍上学不变,使得教育造成的社会流动几乎断绝,双减政策只是让问题浮出,对解决问题纾缓人民不满没有一点助益。不过,只要把所谓中国特色的习近平思想教好学好就好,只有这不减反增、其他说减就减,减了更坏也减,在中国谁敢逆其龙鳞说不 ?

习近平当政近10年了,他的中国梦最近大幅左倾、左转,在民族主义之上更加平等主义求均为基本教义,目的当然是他要继续执政当权、中共政权更要永续专政。因为中国社会已出现巨大的贫富差距裂口,两个社会差距愈来愈大,民怨积累讯速、频临炸锅,甚至就在火山爆发边缘,中国总理李克强曾道出实情,近6亿中国人的月收入在1000元人民币(4300元新台币)以下,北京师大、中金中心去年发表的研究也指出,95%的中国人,月收入在5000元人民币(21500新台币)以下,而低于500元的超过2亿人、1000元以下的共5.5亿多人,和李克强讲的很接近。习近平7月宣布精准扶贫成功、中国脱贫了、进入小康社会了,但实情却不是如此,6亿以冮低端人口被永世剥夺、翻身无望的不满怨气愈来愈大,已成为中共政权的很大危机。

对巨富进行「追赃助饷」式勒捐、对风光火红明星艺人严查,其实是中国封建王朝传统统治术的一部分,就像「斩首示众」、抄家一样,把他们的名字吊起来拷打、叫他们把不公不义的银子交出来,既可警告那些自己大到不能倒的民企及巨富,又可藉扛击他们平抚一些民怨,还可有大把收入挹注财政。对中共政权维稳永续、对习大当权再5年又5年都是大大有益的事。

中国历代皇帝如看到习近平的权大,一定会说当皇帝就要当的像习皇大大,毛泽东一定也又羡又嫉,好威风哦!天大地大,共产党一定自己最大;没有公司大到不能倒,就是中共专政不能倒...。中共倒了,既得利益的中共统治集团还能吃香喝辣吗 ?这才是习近平领导中共政权,打造一个有「有中国特色的塔利班」,形成新的超稳定统治结构及利益集团,这才是他真正意图及目的吧! 

(以上转自台湾自由时报)


------------------分界线------------------

专制

(转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至导览跳至搜寻

专制是一个中国史学与政治学术语,最早始于清末的梁启超,他由日本引进这个译语。这个名词是意译,可以对应到几个欧洲单字[1],包括:

这个名称随后在中国流行,通常用来描述古代中国传统君主政治的型态,高度中央集权,政治权力集中于君主一人,以独裁政体方式统治,政治完全取决于君主意志的独断独行[2][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这个名词又常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称为「封建君主专制」,自己则为「无产阶级专政」。但对于中国古代是否是君主专制,因为对君主专制的定义不同,在学者间仍有争论。

专制这个用语在中国古代已经存在,但是通常是作为动词,控制或决定之意,未形成专门名词。专制两字连用时,主要使用在形容臣下侵夺国君权力,君主专制这个用法,在中国古代尚未出现[4][5][6][7]

1899年4月20日,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发表译作《各国宪法异同论》,引用何礼之的译法,提出专制政体一词。同时将monarchies译为「立宪君主」,而despot译为「专制君主」[8]。同年12月13日,梁启超在《清议报》发表〈孟德斯鸠之学说〉,将何礼之日译本中的三大类别,译为专制政体(despotisms)、立君政体(monarchies)与共和政体(democratic republics)。1901年,梁启超发表〈立宪法议〉,称专制政体为君主有无限权力的政体。[9]。1902年《译书汇编》第1卷第1期,开始译出何礼之万法精理》。其中将专制政治(despotisms)定义为,君主一人有无限权威[10]。专制、专制君主、君权专制或君主专制这些术语开始在中国流行[11],但是跟日本情况相同,也不一定会把这些名词是对应到英语:absolute monarchy或英语:despotism区分出来[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习惯用法上,受日本及民国初年译法影响,君主专制与绝对君主制类似,可以混用,例如在翻译马克思恩格斯着作时,常将英语:absolute monarchy译为君主专制、专制君主制,而将英语:despotism译为专制、专制主义[13]


传统中国是否是君主专制,现代学者有许多见解。一般皆认同这个看法,着名的反对者为钱穆[14]。钱穆认为,将中国传统政治划为君主专制,是近代欧洲人的观点,但实际上有待商榷。钱穆在北京大学教学时,首次提出这个见解[15]。其弟子余英时认为,若以政权的最终性与绝对性这二个标准来看,中国至明朝、清朝时发展为绝对君主制,才能被称为君主专制。


------------------分界线------------------

中国古代因何出现文化专制?(ZT)

人类历史上,文化思想上的独裁与政治上的独裁密不可分,专制君主不但要统治臣民,更要进一步控制其思想。因此文化专制和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一脉相承的,没有专制的集权制度,就不可能产生文化专制。文化专制是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思想领域的体现。中国古代也是如此,文化专制直接导源于专制政治。从秦始皇开始,君主专制政体在中国沿袭了二千多年,这种政体的根本就是统一、集中、专断。为确保君主的绝对权威,政权的绝对稳固,使皇位得以传之千秋万代,统治者不仅运用强力的政治、军事及经济措施,更实施严密的文化专制,以肃清所有反叛思想,并控制、欺骗、愚化臣民,打击及排挤各种不利于王朝统治的力量。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包含了专制主义的内涵,这是文化专制的理论渊源。

 

君主为了保证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威,确保专制统治可以稳固与长存,不仅运用强而有力的政治、军事及经济手段,也实施严密的文化专制。排斥异端、专断官场、垄断学术、控制宗教、焚毁书籍及发动文字狱等方法,都是为了肃清可能影响政权稳定的思想学说,打击各种不利君主专制统治的组织力量。朝廷更藉文化专制手段来控制、欺骗及愚化臣民,从思想意识上确立对君主权威的绝对臣服。因此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化专制是出于君主专制政体的需要。中国古代君主有独一无二的名分,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行政、司法、军政、经济等大权集于一身,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及绝对权力,国家机构皆为君主办事,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制约他。君权至上的思想在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伊始,就召集群臣议定帝号,将三皇五帝的尊称合起来,号曰「皇帝」。这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高政治统治者名称——皇帝之始。此外,为了突出君主的地位,还专门规定皇帝的命为「制」,令曰「诏」,天子自称为「朕」。这些名分,将君主置于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


三皇五帝

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说法不一,通常称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为三皇,或者称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五帝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汉武帝热衷借助神权来强化君权,他以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理论来制造君权神授说。董仲舒将「天」解释为至高无上的神,皇帝则代表「天意」行使最高权力,听命于上天,行为受上天的监视和约束,不受人间力量制约,芸芸众生必须臣服于帝王。「君权神授」说神化了皇帝对百姓有更大的威慑力,历代君主莫不以这类理论为统治基础,采取各种严酷的文化专制手段来维护其至高至尊、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中国古代,家天下的观念十分强烈。谁登上天子位,谁就可以控制百姓,占有土地及财富,拥有最高权力。皇亲国戚也得享富贵,权、利及势的关系于此体现得淋漓尽致。皇帝可以将土地大量赏赐给诸王公主,分封给同姓亲属。历朝皇帝皆渴望天下永属其后代子孙,基业世代相传。秦始皇就曾言:「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在强烈的家天下观念下,统治者会运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法来巩固自己的基业。

1004ph003

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剷除异姓诸王,将土地再分封同姓族人

先秦诸子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除「老庄」之外,儒家、阴阳、墨、法、名、道德等诸家学说,几乎都是为「千世主」而作,其内涵是属于专制主义的。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主被神圣化,掌握必然之理,在天地人间、万事万物中处于枢纽和指挥地位。臣民生来就受君主统治,应当绝对忠于君主,服从君主。他们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只能按统治者的意志办事。这些理论学说旨在肯定和维护君主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为统治者服务。尽管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人为本位,但忽视了人和人性,有别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人文主义和人本主义所提倡自由与人性的解放,而是注重统治者如何统治、桎梏、束缚人。这些思想学说为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提供理论基础,打着维护传统文化的幌子,取其专制主义内涵,垄断学术,禁锢思想,使王朝能传之千秋万世。

1004ph001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老子

1004ph002

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

中国古代文化可说是专制主义的附庸,从历代统治者奉行的文化政策,到开科取士,以及传统文化的内涵,都充分说明这一点。君主专制政体高度集权,皇帝拥有独断专行的权力,不受任何机构或法律制约。这种专制统治不单以强大军力作后盾,并倚仗推行文化专制来臣服子民。

 

虽然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然而在中国古代社会,君尊臣卑的等级制却非常普遍且森严。「天有十日,人有十等」,等级区分非常分明。在这种金字塔式的等级制度下,君主处于塔尖,高高在上,以下等级则按照与天子的血缘姻戚关系的亲疏远近,以及在政权创建和维护过程中所作的贡献,及官职高低的原则排列。古代关于「礼」的理论就是等级制度的基础。「礼」本质就是讲「分」、「别」、「贵贱」,其基本精神就是等级制。「尊卑贵贱,各有差等」,各有其位,各有其守,不可越雷池一步。从政治特权到田地产业,从婚丧嫁娶到衣食住行,皆体现君尊臣卑的等级观念。尽管王朝兴替,但这一原则却始终不变。这种上下、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不单代表权力的分等,更意味低下阶层者须依附在上位者,低下阶层者丧失人身自由与独立人格,失去精神与思想自主,个人智慧和才干都无从发挥。统治阶层为了巩固自身特殊地位,乃以制度、思想及文化等政策方面加以配合,而实行文化专制,目的之一也是为了维护政治及经济的特权。

 

在君主专制的制度下,强调对人的桎梏和束缚。在古代文化思想中,包含许多教化民众俯首服从君主统治的教义,奴化思想可谓根深蒂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旨在教育黎民百姓认同不平等的等级观念,不能反抗及有任何异议。「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同样是维护专制统治秩序的重要理论,也是奴化思想的具体表述。在这种奴化思想束缚制约下,臣民行要合于礼,思要合于道,安于本分,循规蹈矩,甘愿做奴隶,不要自立,不要自由,以致泯灭个性,心甘情愿地被驱使奴役,要「非礼无视,非礼无听,非礼无言,非礼无动」。孔子名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民不可知的是当权者实施统治背后深藏不露的动机,所可知的是遵守法令训谕,以及这些法令训谕是如何顺天应人、天经地义。这种观点对统治者而言,无疑是教育民众的金科玉律。此外,某些宗教宣扬奴化思想,教导信众追求精神上的自我解脱,自我麻醉,让子民安于现状,向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妥协。这些奴化思想为古代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中国古代民众培养独立自主意识及社会民主的发展,都产生消极作用。

1004ph004

《京官常朝图》,显示出皇帝的独尊地位

(以上转自网路文章)


------------------分界线------------------


鲜为人知的马克思之一:专制的马克思(ZT)

共产主义的兴衰构成了二十世纪最触目惊心的一页,而这段历史显然又是与马克思个人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虽说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创立了共产主义思想,但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则公认是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诞生后,马克思和他的信徒们依此组建了共产党,由此开启了历经兴衰起落,至今已奄奄一息的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可见,马克思与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党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正因为如此,研究马克思乃是研究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党,研究整个共产主义历史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部份,瞭解和弄懂了马克思也就掌握了一把解读共产主义运动的钥匙。

然而一直以来,在共产党当权的各个国家,马克思无一例外地都被刻意美化成了一尊完美无瑕,供人们顶礼膜拜的神,而其真实的形象则鲜为人知。即便到今天,这个精心营造的神话仍被许多人信以为真。在他们看来,尽管斯大林、毛泽东干了不少坏事,但马克思还是伟大的。这也是他们不能从根本上认清共产党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真实的马克思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是否真的像党文化所宣传的那样完美无瑕?还是让我们来看看事实吧。

专制的马克思
——鲜为人知的马克思之一

马克思把世界当成了他的领地。
——威廉‧布兰察德
在位于欧洲中部的摩泽尔河谷的一端,坐落着德国最古老的城市特利尔。这座小城不但历史悠久,而且风景秀丽,以盛产葡萄闻名世界。

1818年5月5日,当地法律顾问亨利希‧马克思迎来了自己的第三个孩子,他就是后来被称为共产主义创始人的卡尔‧马克思。

美国学者威廉‧布兰察德教授以研究「革命者」的心理着称,对马克思的个性有相当精辟的分析,他认为「马克思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支配性的个性。」(1)换句话说,马克思是个性格很专制的人。事实确乎如此。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支配人和事物的慾望,这种慾望就是控制欲。如同对食物和性的慾望一样,控制欲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繁衍的需要,在人类生存和繁衍的长期过程中形成的。事实上,我们随时都在用各种方式满足着自己的控制欲。每个人都希望控制更多的东西,因为这种控制能力会给生存和繁衍带来更大的优势。

至于人们想要控制的对象,则是形形色色的,既包括人类社会,也包括自然界;可以是现实的物质世界,也可以是虚幻的精神世界;不仅存在于个人,而且存在于群体,包括国家、民族、种族;不但涉及政治,还涉及军事、经济、文化。控制的层次也各不相同,大则一个国家,一个公司,小则一个家庭,一个人,甚至只针对自己。

控制欲虽然人人都有,但这种慾望的大小强弱在不同个体的身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往往从童年起就开始显露出来了。马克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马克思的父母一共生了九个孩子,除了马克思,最终只活下来三个,一个是马克思的姐姐,另外两个是他的妹妹。据英语世界着名的马克思研究者戴维‧麦克莱伦先生介绍,关于马克思孩童时代的情况人们所知甚少,其中大部份来自他的这些姐妹们。正是她们曾告诉马克思的小女儿爱琳娜,童年时的马克思是「令姐妹们害怕的暴君,他全力地奔跑着把她们当作他的马从特利尔的马库斯山坡上『驱赶』下来。更坏的是,他坚持让姐妹们吃他用骯脏的生面团做成的而用更脏的手拿着的『蛋糕』。她们毫无怨言地忍受着『驱赶』、吃『蛋糕』,因为卡尔将会讲故事来酬劳她们的顺从」。(2)

来自姐妹们的这个共同印象表明,马克思从童年起就是一个性格专制,爱控制人的人——无论是把自己的姐妹当做马来「驱赶」,坚持让她们吃自己用脏兮兮的生面团做成的和用更脏的手拿着的「蛋糕」,还是被她们称作「暴君」,都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当然,由于年纪小,生活的圈子仅仅局限在家庭,马克思那时的控制欲还缺乏广阔的表现空间,只能显露在他与姐妹们的关系中。尽管如此,它却构成了马克思个性发展的源头之一。

跨入青春期后,因为内心世界的日渐丰富和社会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马克思的控制欲也随之变得日趋明显和强烈。这在他大学时代创作的《海上船夫歌》中表现得相当显眼。诗中写道:

你们尽可戏耍,尽可喧闹,
尽可在我船边汹涌咆哮,
你们必须把船儿载向目标,
你们要顺从地为我效劳。

——- ——-

我击打你们的嵴背,
我压倒你们的狂啸,
我的努力定会成功,
我终将制服脚下的巨涛。

随后你们就波平如镜,
映照蓝天和白云,
你们就会约束自己的波浪,
保护我免遭厄运。(3)

诗中的「你们」指大海,象征着马克思面对的现实世界,而「我」则指船夫,实际也是马克思的自况。马克思在诗中表达的意思很明显:现实世界像大海一样,经常「汹涌咆哮」,「暴跳如雷」,充满了恐怖和凶险。在「我还十分幼小」的时候,它的「波涛」就吞嚥了「我的小兄弟」。不过这丝毫没有吓倒「我」。「我」不但要为死去的兄弟复仇,而且要「击打」大海的「嵴背」,「压倒」大海的「狂啸」,总之,「我终将制服脚下的巨涛」,让大海「把船儿载向目标」,「顺从地为我效劳」。可见,马克思此时想要控制的对象已经远远超出童年的范围了。

马克思共有3个女儿,小女儿叫爱琳娜。马克思一度曾对她与男友的交往进行过相当粗暴的干涉。这件事足以表明,马克思对待儿女并不像他的崇拜者们描绘得那么开明,也有专制的一面,在这一点上他的控制欲也是显而易见的。

据戴维‧麦克莱伦在《马克思传》中记述,爱琳娜曾深深依恋着法国新闻记者普罗斯比尔‧奥利维耶‧利沙加勒。此人是巴黎公社的一名活跃成员,曾单独一人保卫了最后一道需要守住的街垒,但他不拥护任何一个政治思想派别,在思想上有着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缘故,马克思不喜欢爱琳娜和他结合,拒绝提到任何「订婚」的事。

更出格的是,在爱琳娜和利沙加勒订婚后,马克思竟然禁止女儿见自己的未婚夫。爱琳娜不敢公开反抗,只好哀求马克思:「我想知道,亲爱的摩尔,我什么时候才可以再见到他。见不到他,这是多么痛苦。我一直在尽我最大的努力忍耐,但非常困难。我感到我不能再支持多久了。——我不期盼你说他能够到这里来——我甚至不应该奢望,但我不能偶尔和他一起散会步吗?你让我和吴亭,和弗兰克尔一起出去,为什么不能和他?而且看到我们在一起,没有人会惊奇,因为每个人都知道我们订婚了……

「当我在布赖顿病得非常厉害的时候(在我一天晕倒两三次的那一周里),他来看我,每次都让我更坚强、更快乐,也更能担当起我肩膀上的沉重负担。我这么长时间没有见到他了。尽管我尽了所有的努力去快乐起来,可是我开始感到如此地悲苦。我可能(活不了)更长时间了。——相信我,亲爱的摩尔,如果我偶尔可以见到他,这对我将比安德森夫人开的所有的药方加在一起都更有益处——由于经历过,我知道。」(4)

显然,一个真正开明的父亲,即使对女儿的恋爱和婚事有不同的看法,也决不会如此粗暴行事。只有典型的专制家长才会干出这种蛮横无理的事。

与家庭相比,控制欲在马克思的社会活动中表现得远为明显和强烈。

马克思一生中最有实权的时期,莫过于他执掌《莱茵报》和《新莱茵报》的那两段日子。因为大权在握,在此期间,他的专制个性,他的控制欲得到了极大的展现。

1842年10月中旬,在对《莱茵报》进行了几个月卓有成效的管理之后,马克思被任命为该报主编。在他的负责下,报纸前几个月的发行量增加了一倍多。由于马克思的个性极具支配性,以至于书报检查官把该报组织称为纯粹「马克思一人的专政」。当时与马克思有过接触的实业家梅维森曾这样描写当时的马克思:「来自特利尔的卡尔‧马克思,24岁,充满力量,浓密的毛髮生动地长在他的脸颊、胳膊、鼻子和耳朵处。他专横、冲动、热情、有着无限的自信」。

1848年4~5月,马克思、恩格斯又筹备创办了《新莱茵报》。1848年6月1日,这份报纸在科伦出版。马克思任总编辑,恩格斯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其他几位中央委员任编辑。1849年 5月,由于马克思被普鲁士政府驱逐出境,报纸被迫停刊。恩格斯后来曾回忆说,《新莱茵报》是马克思在「一人独裁」,这「对我们来说是理所当然和无容置疑的,所以我们大家都乐于接受它。首先是有赖于马克思的洞察力和坚定立场,这家日报成了革命年代德国最着名的报纸。」(5)

干涉女儿的婚事也好,在《莱茵报》和《新莱茵报》主编位置上的「专政」、「独裁」也好,固然都表现了成年后马克思控制欲的强烈。不过,如果因此认为马克思的胃口仅限于此,那就实在太小瞧他了。马克思的野心远比这要大得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想要控制的决不仅仅是自己的家人,也不仅仅是几张报纸,或者一个政党,而是人类社会的一切。就像威廉‧布兰察德教授所说,「马克思把世界当成了他的领地。」(6)关于这一点,俄国贵族P.安年科夫曾有过精准的描述。他说:「马克思是由能量、意志和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组成的那种人。他的外表异常引人注目。有着浓黑的头髮,毛茸茸的手,外衣的纽扣时常扣错;但是不论他在你面前是什么样子,也不论他做什么,他看起来像是有权利和力量来获得人们尊重。他动作笨拙,但自信、自立。其行为方式公然藐视人类规范的惯常成规,高贵并有些傲慢;他锐利的金属质的声音与他对人和事物的激进观点惊人地协调。他永远是用一种命令的言辞说话,不容许反驳,并且他用令人几乎感到痛苦的语调讲述所有的事情,从而使他的言辞显得更加尖锐。这种语调表达了他内心对自己使命的坚定信念,即支配人们的思想并为他们制定律法。」(7)

这种「支配人们的思想并为他们制定律法」,亦即控制人类社会的慾望,早在马克思大学时代对于哲学的理解中就有所表现。

在柏林大学上学时,受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马克思对哲学相当青睐。虽说马克思是法律专业的学生,但他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却是研究古代哲学的。在当时的马克思看来,「人的自我意识具有最高的神性。不应该有任何神和人的自我意识相并列。」(8)为此,在博士论文的序言中,他赞美了哲学对于一切其他学科,尤其对于神学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并进而指出,「哲学,只要它还有一滴血在它那个要征服世界的、绝对自由的心脏里跳动着,它就将永远用伊壁鸠鲁的话向它的反对者宣称:『渎神的并不是那抛弃众人所崇拜的众神的人,而是同意众人关于众神的意见的人。』」(9)显而易见,马克思在这里明确地将「征服世界」视为哲学的一大使命。作为一个推崇哲学和研究哲学的人,如此强调哲学的这一使命,不正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这个世界,对人类社会的控制欲吗?!

不过,真要「支配人们的思想并为他们制定律法」,把世界当成自己的「领地」,就得有足够的权力,而这却是马克思生前所不具备的。在他生活的时代,他只是一名生活在现存国家权力和社会制度下的被统治者,远离权力的中心。显然,这样一个人根本就没有控制人类社会的可能。马克思之所以会成为一个现存秩序的反抗和破坏者,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源于他的控制欲受到的这种压制。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个性专制、控制欲强的人,当他们握有足够权力,处于强势地位时,他们的慾望通常直接表现对别人的支配,表现为制定秩序让别人遵守;反之,当他们没有足够的权力,处于被人统治的弱势地位时,他们的控制欲则往往转而表现为对现存秩序,对他人实施的控制的反抗和破坏。他们的内心逻辑是,虽然我不能控制你,但也绝对不能被你控制;为了不被你控制,我就得跟你对着干。可见,这种反抗和破坏其实是控制欲在特定情况下的一种特殊表现。在马克思身上,这一点也得到了印证——面对着比自己强大得多的社会秩序,他被压制的控制欲同样也转化成了反抗和破坏这种现存秩序的强烈冲动。

马克思曾在《感受》中这样写道:「这万千星球我要亲手破坏,/因为它们不是由我创造出来,/因为它们不听我的呼唤,/却受魔力驱使旋转于天外。」(10)很显然,马克思之所以要「亲手破坏」宇宙中的「万千星球」,原因就在于它们不是由他「创造出来」,也不听他的「呼唤」,而「受魔力驱使旋转于天外」。一言以蔽之,是因为自己控制不了它们,所以才要进行破坏。「万千星球」如此,人类社会当然更是这样了。正如威廉‧布兰察德教授所指出的那样,「马克思的个性就是不能让任何东西来控制他、把他的生活带向不同的方向,他要与任何具有这样威胁的倾向作斗争。」(11)

按常理讲,马克思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又娶了家乡漂亮的男爵女儿,他本可以像自己的父亲那样,在现存体制下过一种循规蹈矩和安分守己的生活。但内心充满破坏和反抗激情的马克思却极端鄙视这种「庸俗的生活」,他感兴趣的从来都不是做顺民,而是将现存的社会秩序彻底推倒重来——不是某个或某些有限社会范围内的秩序,而是整个人类社会的秩序。在他看来,「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正因为如此,「革命」理所当然也就成了马克思全部生命的中心。读过《共产党宣言》的人恐怕都不会忘记他的那段名言:「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12)可以说,这种对于「革命」的迷狂贯穿了马克思的整个一生,无怪乎他会被自己青年时代的朋友称作「革命魔鬼」,他的信徒则颂扬他是「革命家」。

对于马克思这样的「革命狂」来说,破坏和颠覆现存的社会秩序,一方面固然是为了打破旧的秩序,建立新的秩序,从而最终实现自己对社会的控制;而另一方面,作为对现存秩序的否定,破坏和颠覆的本身其实也是在按照自己的意志对现存秩序对人的控制实施反控制,无论就哪个方面而言,可以说都是控制欲的表现。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断定,马克思身上那种对「革命」的异乎寻常的痴迷,那种终生不变的推翻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激情,其实质不过是他想要「支配人们的思想并为他们制定律法」,即把整个人类社会置于自己控制之下的一种表现。

幸好这一妄想未能在马克思生前实现,因为无论是《莱茵报》时期的「一人的专政」,还是《新莱茵报》时期的「一人独裁」,都确凿无疑地表明,一旦马克思掌握了足够的权力,他那具有强烈控制欲的专制个性,必定会使他成为一个「专横」、「有着无限的自信」的典型独裁者。而在这种独裁者的统治下,等待人们的将是怎样的悲惨命运,作为马克思子孙的苏共和中共已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做出了回答。

(以上转自网路文章)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0: 习弃邓计遭打,不自量力受辱。
2020: 独裁党
2019: 摘录《盛世》:最壞的其實是活在共產政
2019: 秦胆| 中國舉報盛行 強迫道歉的網路景
2018: 如果饶毅施一公陈章良因为中国要依靠一
2018: “一带一路”倡议与美日印(度)澳在亚
2017: 大陆实际已经悄然开始武统台湾的第一阶
2017: “改革开放是一场浩劫”,这话说不得?
2016: 成败:假如历史上沒有毛泽东
2016: 对毛泽东的认识正逐渐加深,小人无法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