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廈漂17年之:第二十六章 回望來路,苦難深重
送交者: 鷺島大俠 2022年11月10日08:21:44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寬版0221102110343.jpg


有時候我很討厭我自己,因為我不知好歹、不易變通。

貞也好,我的家人也好,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可在當時,我卻沒心沒肺,沒有體會到身邊人的良苦用心。

當我無病呻吟時,當我無憂無慮時,其實都有人在我你默默付出。

我身後的家人,是我最大的精神後盾。

在廈門這個鋼筋混凝土高高聳立的大都市裡,奮鬥着、掙扎着,每次無奈橫生、感覺到苦悶的時候,我都會回家,看看爺爺奶奶,幫襯家人做點事,屋前屋後走走,閉上眼睛,聽聽田野里的風,聞聞泥土裡的熟悉味道,心底深處的根就開始有力地舒展着。

雖然廈門到莆田老家,不過區區不到200公里的距離,但在我們買車之前,回家真的超級不方便。

那會兒沒有動車,只有班車。

從廈門去莆田的班車,好一點,基本可以準時到站;莆田到廈門的班車,真的缺了大德,根本沒有任何時間的觀念,他們沿着國道慢悠悠地走,一路開、一路撿客上車。只要車子不爆滿,他們哪怕開出100公里,也可以掉頭回原點……

所以太折磨人,從莆田到廈門,往往需要5-8個小時,遇到節假日或者堵車的時候,甚至更長時間。

因此回家的次數其實不多,但每次回家,都會讓自己疲憊的身心得到療養。

我父母親,六十年代初的一代人,一個小學畢業一個文盲,謀生能力差。除了出賣苦力,沒有別的好途徑,加上生了三個孩子,我和我倆妹妹,生活過得苦巴巴。

在我創業成功之前,他們一直辛勞奔波,風裡來雨里去的,居無定所,風餐露宿,跟隨不同的施工隊,輾轉於祖國各地,長年不着家。不是他們不愛我們,而是不能矯情地愛我們,有家不能回,把對我們三兄妹的愛,深深地埋藏在內心深處,哪怕他們卑微似紙片,也是我們三兄妹的頂梁柱,一直都是。

我母親是童養媳,是時代的悲劇。

那時候大家都窮,養不起一大串的兒女,討不起兒媳婦,就變通了一下:把自己的女兒,往往是剛出生或者三四個月,送給人家,同時,把人家家月份大致相當的女兒抱回家養着,長大了給自己的兒子當媳婦。

我母親剛出生一個多月,尚在襁褓中,便被我外公,送到了我們家,給我們家留下了,同時,把剛出生兩個多月的三姑姑抱走。

童養媳的命運都很悲慘,吃的是全家剩下的,干的都是最苦最重的活,有讀書的機會,也被重男輕女的爺爺給了我爸爸四兄弟。

我母親和我同為童養媳的三嬸,沒有上過一天學,斗大的字不識一個,她倆今天回憶起過往的苦難,都泣不成聲。

我三嬸一直都是樂觀的人,苦中作樂,再苦的童年也能找到快樂,而且她比我母親小了十二歲,剛好一輪,她被抱進我們家的時候,家裡的生活多多少少還是改進了一丁點,沒有像我母親那樣遭罪。

我母親酷愛讀書,天天纏着我爺爺,說只要讓她讀書,她願意生生世世給我們家做牛做馬。

但是爺爺是吃了秤砣鐵了心,無論母親如何哀求,都死活不同意,每次還把母親打得不輕,說:女子無德便是才,書讀得多了,還不跟人飛走了。

哀莫大於心死,是我母親苦難童年的寫照。

我父親也好不到哪裡去,家裡窮,他有書讀,算是不錯了。但是家裡太困難,經常欠着學費,不交學費就不給發書本,這下麻煩了,數學還好,老師會寫在黑板上,他多多少少跟得上,語文就歇菜了,沒有書本,他完全是兩眼一抹黑,書讀得很差。

沒有學費,書讀得不好,家裡人口多,父親上面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下面扣去送去外公家的三姑,還有兩個弟弟和兩個童養媳,吃飯的筷子多,他要幫忙家裡賺工分,上學前和放學後,要去公社大隊報到,出去撿狗屎,積攢工分

母親比父親小兩歲,一起長大,只有兄妹的親情,哪有什麼愛情。但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哪有選擇的權利。

父親12歲輟學後,被爺爺送到了親戚家,學習泥水匠,三年的學徒生涯,沒有一分錢的工資,管飽管睡。

那是父親最快樂的三年,那時候他幾乎是在長身體,相比自己家裡的三餐不繼,師公家的生活好過太多。

父親15歲泥水匠出師,跟隨隔壁村的包工頭,去了福建建陽、光澤一帶打工,雖然辛苦,但出賣苦力就有工資,雖然剛開始每個月只有二三十塊錢,但好歹覺得自己有點用處了,能幫襯家裡、接濟弟妹們了,父親感覺心花怒放。

在外打了三四年工,父親已經從青澀的小孩子長成了孔武有力的小青年,在永安打工期間,一個培育香菇的農家女,愛上了父親,死活要嫁給父親。

父親性格懦弱,長期活在爺爺的威嚴下,自然知道這段感情不可能。但人姑娘堅持,那一年過年的時候,19歲的父親,領回了18歲的永安阿姨。

一到家門,簡單了解過情況,爺爺暴跳如雷,用繩子,把父親五花大綁,像小時候那樣,把父親吊在屋梁上,打得死去活來。

永安阿姨從沒見過這陣勢,哭着給爺爺下跪,叫爺爺放過父親,她馬上就走,永不再見父親。

父親的愛情,剛一萌芽,還沒有開始,就被爺爺粗暴地就地掩埋了。

爺爺怕父親跟永安阿姨死灰復燃,那年一過完年,就讓父親母親草草結了婚。那一年,1983年,父親20歲,母親19歲。次年,1984年,父親21歲,母親20歲,我呱呱墜地,三口之家就這樣草草組合起來了。

爺爺生於上世紀20年代初,2012年的時候,已經90歲了。爺爺十幾歲的時候,父母雙雙過世,只留下爺爺和弟弟妹妹給年邁的太奶奶。家庭失去了頂梁柱,生活的艱辛可見一斑。為了生計,減輕家中的負擔,身為長孫的爺爺開始給隔壁村一個叫做永旺的地主家當長工。

那時候的長工其實就是管飽飯的奴隸,沒有工錢,乾死累活的,就為了自身的三餐。不久後全國解放了,貧苦大眾當家做主了,往日裡威風凜凜的地主們開始瑟瑟發抖了。

永旺地主自然也不能例外,批鬥大會在村支部召開。永旺被綁得嚴嚴實實的,跪在台上,兩邊站着管事的。

爺爺被請到主席台發言。可爺爺生性厚道木訥,對着話筒竟然不知道講什麼,沒有辦法,管事的就開始提示他:你是他家的長工,他平時是怎麼使喚你的、是怎麼欺辱你的、是怎麼剝削你的……”,爺爺支支吾吾着說永旺對我挺好的,他是在我快餓死的時候接濟我的,給他家打長工是我自願的,他算是我的恩人……”"好了好了,你可以下去了!!爺爺還沒有發言完,就被趕下去。

當然,永旺地主並沒有因爺爺的善言而善終,被剝奪了財產,加上遭遇不公正的對待,不久後他就過世了。過世前,他交代他的兒子,說爺爺是大善人,如果條件允許,要多和爺爺這類人親近。

永旺死後,爺爺也結束了長工的命運。不過生活也沒有多大起色,多半靠鄉里鄉親不時接濟着過活的。太奶奶年邁,爺爺和叔公、姑婆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經常被村里人欺負,大人欺負就算了,就連屁股大的小孩,都唱着歌謠追罵他們三兄妹。

就是這麼一家子,傳承到了今天,爺爺和叔公不僅高壽,而且子孫眾多,子孫們都勤勞肯干,是村里名副其實的第一大家族。

現在村里大小事,我們家族的話語權不可小視,混得風生水起的堂叔兩兄弟曾不無得意地開玩笑說:這叫輪流坐莊。

雖然不缺溢美之詞,但是爺爺和叔公還是一如當初的低調淳樸,他們都經常告誡我們:為人處世,要居三分讓人。年少的時候,不理解老人家的話,覺得他們太傻太糊塗。

長大後的我們開始經歷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事,慢慢地,遇到挫折的時候,開始回想起爺爺的話,也開始嘗試着用爺爺的處世思維去解決問題,還真的大有益處。

【我的日記】十

緬懷爺爺 2013-4-2

今年元宵節當天,上午十時,因摔傷而臥床半年的爺爺,平靜安詳地走了,享年九十一歲。

和爺爺相伴數十載,雖知他是凡人,卻從未曾想過有一天他也會離開我們。

後天就是清明節了,時間準確無誤地再次提醒我們,爺爺已經不在了,該回家看看他了。

每當不經意間想起爺爺,總是不能自已、肝腸寸斷。

熟悉的音容笑貌,從沒走遠,多想再次聆聽教誨, 可卻是陰陽兩隔。

幼年雙親早亡,爺爺、二叔公、三叔公、小姑婆,四兄妹皆賴其祖母拉扯長大。

爺爺自幼念私塾,略懂文字,少壯時給隔壁地主當長工,經常遭受欺凌和白眼,就連小孩子,都敢往他們兄妹臉上吐口水。其中的艱難,我們已無法用想象去復原。

家徒四壁,又是孤兒,爺爺到了28歲,才娶了同樣貧困潦倒的26歲的奶奶。在那個年代,他們同齡人的娃兒,大多都10來歲了。

解放後因清白實在,爺爺當了村裡的第一任村支書,可天有不測風雲,公社糧食被同村的土匪盜去,保管鑰匙的爺爺百口莫辯、無辜遭罪,被投入大獄,等候槍決。大抵是天憫苦弱吧,數年之後,重新清查案件,昔日的冤案才得以陳雪。

撿回一條命,本是大喜事,可爺爺的一條腿被傷害了、又得不到及時救治,讓他一輩子成了瘸子。

這是身體上的創傷,精神上的折磨,更是深入骨髓。出獄後,他受到了表彰,莫大的諷刺啊,村里想讓他復職,可他卻魂飛魄散,去意已決。

以至於村里多事的酸人,特意編了一首詩,來取笑爺爺當年的冤情:阿木阿榜,天悅老檔,無辜受罪,自願退檔。天悅是爺爺的名字,阿木是大伯,阿榜是我父親。

退了黨,當回貧下農民,又接連生了4男三女,抱養了2個童養媳,爺爺的生活過的雪上加霜。可堅強的他,勒緊褲腰帶,把父輩們一個個拉扯成人,並給每個人組建新的家庭。

這些往事,大概是爺爺心中永遠不可觸及的苦痛,所以他從來都是三緘其口,反倒是奶奶,意難平、一遍遍地經常講給我聽。

我懂事以後,還是因為貧困,經常遭人欺負,生性暴躁的我,有時不免磨掌擦拳地想回擊欺負上門的人,可無一例外地遭到爺爺的阻攔。

有一回,我曾對拉住我手的爺爺破口大罵你就是一輩子當烏龜,才屢屢有人上門欺負,可任憑我怎麼掙扎,他就是不撒手。現在想起,真為年少的自己感到無地自容。

居三分讓人。這是爺爺一輩子的口頭禪,凡事都教導我們多多忍讓、忍讓忍讓再忍讓。這大概就是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的意思吧,如今的我,面對糾紛和不平事,已經可以壓住怒氣和暴戾了。

最近十年,堂叔叔們平步青雲,我們兄弟們也各個爭氣,算是不辱祖宗的清名了。

去年,我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剛好爺爺不行摔倒入院,出院後,他曾和我長談過一次,好幾個小時的時間,一直告誡我要注意忍讓,凡事都要想前思後,慶幸的是,這一回,我是真的用心在聽。

爺爺,一生懦弱、一生清貧、一生無為,卻教出了樸實無華、兢兢業業、勤儉持家的一大家子人;我們一直都以為奮爭是功成名就的唯一辦法,可爺爺卻用他看似平庸的生活哲學,來面對生活的諸多磨難、寵辱不驚,起起落落間,閱盡無數滄桑、無數風華。

                                                    201342日(農曆二月二十二)

爺爺過世後的半年,家族開始了聲勢浩大的祭祖活動,我是家族裡識字較多的,抄錄祖宗牌位這件事,自然由我來做,我牌位上的的祖先們,除了有名有姓,剩下的就是生卒年間了,他們大多生活在清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和宣統年間,壽命基本是33-42歲,爺爺的父母和爺爺,基本只活了37-39歲。

爺爺的奶奶,生卒也有,活了88周歲,在那個年代,已經是超級大壽星的,她死的時候,我的母親都十幾歲了,以致於村里人常常說爺爺的奶奶活了一百多歲。

萬物皆有始終,結束的已然結束,開始的已經開始。

撫今追昔,意義在於:不沉迷短暫的快樂,也不失意於短暫的苦痛,記得我們經歷的每個生命階段都是有意義的。生命的價值總是在苦樂得失的修行中得以升華。擁有一份欣喜並感恩的心境,明朗的生活着,不悲過去,非貪未來,活在當下,由此安詳。

我有幸抄錄祖宗的牌位,至今還記得連自己在內,往上數7代人的名字,那些我抄錄過的先人們的名字,已經深深銘記在心了,他們不僅僅是一長串名字,他們曾鮮活地來到過這個世上,他們每走一步,都是為今天的我們打下基礎。

可惜我們村沒有族譜,只有代代相傳的口述,我們祖先在河南,後遷入山西陝西一帶,後面再遷入福建,我們姓陳,石頭牌坊着常刻着潁川流派。再想深究,就囿於知識有限,裹步不前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極權中國的基本屬性
2021: 89年的溫家寶(下):六四電報羅生門
2020: 川普四年後還能捲土重來嗎?
2020: 巧合中有寓意?
2019: 柏林牆倒下30周年。德國人神經病有犯了
2019: 毛主席是光照千秋萬代的民族之魂
2018: 七絕 題照(544)裕仁瞠目枉呼冤
2018: 過於零和的對華圍堵
2017: 外交場合自視為龍的傳人透露了什麼?
2017: 習近平邀特朗普遊覽故宮:我們是龍的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