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关税政策引发美国经济与社会动荡 |
送交者: jincao 2025年04月12日23:07:48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川普内阁核心成员的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与总统的矛盾日益公开化,最近媒体报道其将辞职收场。这场风暴背后,折射出美国经济治理的结构性困境与政治博弈的深层裂痕。 一、关税政策的“双重陷阱” 川普的关税政策延续了其一贯的“极限施压”风格。根据2024年竞选承诺,新政府计划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基础关税,并对中国等“战略竞争对手”实施梯度关税。 表面上看,这种“无差别打击”能够迅速增加财政收入——据测算,仅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就可带来约400亿美元年度收入。 然而现实远比设想复杂: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在政策实施首月就收到超过12万份豁免申请,暴露出行政体系应对能力的严重不足。 更致命的是,关税成本最终通过供应链转嫁给消费者,导致耐用品价格指数在政策实施两个月内飙升5.3%。 这种经济逻辑的悖论在能源领域尤为明显。财长贝森特曾力推“每日增产300万桶石油”计划以平抑通胀,但加征钢铁关税直接导致输油管道建设成本增加15%。 当财政部试图通过放松监管刺激私人投资时,企业却因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将资金转向短期套利操作。这种政策目标的自相矛盾,使得贝森特在公开场合不得不承认:“关税是必要之恶,但需要更精细化的配套措施”。 二、财政鹰派与民粹主义的对决 作为华尔街出身的财政保守派,贝森特与川普团队的裂痕早在政策制定阶段就已显现。他提出的“3-3-3计划”(3%赤字率、3%GDP增速、300万桶日增产)本意是通过结构性改革重塑财政纪律,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被迫为关税政策“输血”。 据财政部内部文件显示,为抵消关税对中小企业的冲击,2025年联邦税收减免规模被迫扩大至2800亿美元,直接导致首季度财政赤字同比扩大18%。 这种妥协并未换来政治信任。当贝森特建议“将60%对华关税威胁作为谈判筹码而非实际政策”时,立即遭到川普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斥责为“软弱的全球主义者”。 更严峻的考验来自货币政策领域:美联储为应对关税引发的输入性通胀被迫维持高利率,导致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突破8%,住房销售暴跌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低水平。 面对民众的激烈抗议,贝森特在辞职声明中坦言:“当经济理性让位于政治表演时,财政部已失去政策工具箱的主动权”。 三、社会撕裂与体制危机 政策引发的经济阵痛迅速转化为社会动荡。在俄亥俄州,由于中国 retaliatory tariffs导致大豆出口锐减,超过2000名农业机械工人收到裁员通知;加州港口堆积的进口电子产品集装箱,因进口商无力支付关税而陷入法律纠纷。 这种“蓝领失业”与“中产缩水”的双重打击,使得特朗普的民调支持率在政策实施三个月内下跌7个百分点。 深层体制矛盾在此过程中暴露无遗。国会预算办公室测算显示,若维持现行关税政策,2026年联邦债务利息支出将首次超过国防预算。但面对这个预警,白宫与国会山的互相推诿却愈演愈烈: 民主党指责关税是“向中产阶级征税”,共和党强硬派则要求将关税税率提升至25%。这种政治极化使得贝森特试图推动的《关税缓冲法案》在参议院程序性投票中即告流产。 参考: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8728573649087639&wfr=spider&for=pc |
|
|
![]() |
![]() |
实用资讯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4: | 范大师的牌坊与马总统的眼泪 | |
2024: | 美国为何这么重视亚太? | |
2023: | 耶稣死于公元33年4月3日 | |
2023: | 法治的定义:法律至高无上,而皇权被置 | |
2022: | 上海打起来了 | |
2022: | 中国社会的残暴传统 | |
2021: | 呆湾,吃一堑长一智。 | |
2021: | Sick and tired of Password? | |
2020: | 狗熊做皇帝,熊趴一国家。 | |
2020: | 毛泽东与宪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