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一丁:知識無產權--盜版萬歲 |
送交者: 潘一丁 2015年06月24日18:39:26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十多年前,客觀上已經認識到,自己在嘗試科學解壓縮中國文化的基礎平台上,總結歸納出來的“新人類社會學理論(簡稱《新理論》)”,如果按照現有的“產權”概念或標準,早已不容挑戰質疑地、擁有絕對“知識產權”的筆者。出於一個更高層次的認知境界,針對這種必將阻撓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落後、無知、愚昧、保守,猶如“老鼠愛大米(一味往自己窩裡搬)”似的、錯誤“(知識)產權”概念,發表了一篇題名為《知識屬於全人類,沒有“產權”》(以下簡稱“該文”)的、陽春白雪般文字。公開對那些極力要“保護知識產權”的鼓吹者們,提出了挑戰。本以為這種理直氣壯、有理有據的挑戰,理應獲得有素有“社會良知代表、棟梁或脊梁骨”之稱的、讀書人中的有識之士的支持或共鳴。可惜最後卻發現,由於跟各自所代表利益的“格格不入”關係,反應居然有如石沉大海。反倒要勞煩那個聲稱要“維護多數人利益”的相關部門(比如所謂的“知識產權局”),有違初衷、背道而馳地,一次次發動本質上絕對是為了保護個人或小集團利益(卻剝奪了大眾“知”的權利)的所謂“打擊盜版、保護知識產權”的行動,客觀起到了替以美國為首,觀念落後的西方社會和猴子般高等動物“為虎作倀”的效果。反而成為了真正“阻撓人類社會或文明發展進步”的絆腳石。(聲明:筆者對此結論的正確性負責,歡迎公開批評質疑甚至挑戰、卻堅決反對任何仰仗權力而採取的、卑鄙不光彩的扼殺、封鎖行為,並立此存照)!
針對如此的現實,可以不客氣、確有把握地說:迄今為止的我們,還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知識”?非但不知道這“有沒有知識 ”的判斷,關繫到人類和畜生(動物)之間的原則區別;也不知道“知識”乃是人類文明進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甚至是唯一的靠山或力量的源泉。卻反而把它當成一種可以拿來囤積居奇,以便“奇貨可居”的商品。把自己等同於愛大米的老鼠,卻又想用只有人類社會(而不是動物世界)才有的法律手段,來保護這種類似“鼠輩”的行為。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弄懂什麼是“知識”?反而“貪天之功為己有”般地,將“知識”錯當成鼠洞中大米般的“私有財產”了。那到底什麼是“知識”呢? 在“該文”中,曾經指出『什麼叫“知識”?知識是自古以來,靠以集體分工合作為主、而得以跟動物世界分道揚鑣,進入自己“人造”的非自然生態環境系統(社會),開始自己獨有的“文明進程”的人類。從全部實踐的成功經驗或失敗教訓中,獲得的一切經驗,和對客觀認知積累的總和。包括文字、實物、雕塑、繪畫,和代代相傳的技藝、經驗、常識,甚至傳說、故事、格言、神話的全部。所謂的“知識海洋”就是最恰如其分的形容。』 現在還可以進一步認為『“知識”就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對包括自己在內的整個宇宙客觀的主觀認知、和這種認知被不斷微積分(歸納並細化)的過程,以及在從無窮大到無窮小區間內,一切理性認知的積累總和。無論上至天文、下到地理,還是從宏觀的物理到微觀的化學。全部無所不有、無所不包』而我們人類的個體,從“生物毛坯”的嬰兒時代開始,就浸淫在這樣的知識海洋中。根據特定(不同的家庭氛圍和所處的社會環境條件)或隨機(偶然機遇)的主客觀條件,吸收着不同的知識養分,成長為分別具備各種各樣集體分工合作能力的大量普通工農兵,以及其它醫生、學者、專家、教授;或少量特殊如牛頓、愛迪生、愛因斯坦之類,天才型的社會人。理論上,他們在創造一定社會財富的同時,也會或多或少地對知識海洋,貢獻出一點大小不一的,如心得之類的知識養分(儘管多數可能微不足道)。但是,正如真正的大海,是由無數含有不同成分、卻沒有具體出處的水滴組成一樣;知識的海洋,也是由無數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知識水滴所組成。所以我們也不能從知識海洋中,細分出每一個知識水滴的出處。所以可以認為,任何想把知識“私有化”的企圖,本質上都是一種不可取的“貪天之功為己有”行為。由此可見,“知識”又好比一棟由無數各種各樣的知識磚瓦以及其它大型功能結構件(如物理、化學、電子學等)構建起來,專供人類居住、生活的“社會大夏”。而在這樣的大廈中,其生活品質將隨着知識的不斷積累和完善而日益提升。但是,我們卻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去分清楚哪塊磚瓦或結構件、是由哪個製造商個體所提供?更不能將所有權,劃歸個人或小集體。這種觀念本質上就是一種進化不到位的“鼠輩思維”。我們可以從中國社會發展歷史的起伏中,獲得許多有益的啟示。 在久遠一點的古代中國,由於物質文明尚處在起步階段。生產工具原始,生產力低下,如果不靠集體分工合作,甚至解決不了個人的溫飽問題,所以個體社會人,出於理智的人性,而不得不放棄部分對自由的追求,參加社會需要的勞作,換取維持生存的基本物質條件。在那樣的社會裡,知識有限,只能共享和相互啟發。沒有人可以獨占(獨占了也沒有用)。所謂的“四大發明”,可能就是那個時代的集體產物,那就是所謂的“原始共產主義”社會。 隨着物質文明的發展、進步,人類的生產工具和生產力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所創造出來的物質財富,不但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且有了積累的可能和交換的條件。並產生了可以替代實物的貨幣。根據“飽暖思淫慾”的天性規律,那種愛大米的天性鼠輩思維開始抬頭,給“私有制”提供了可行性條件。最後連某種特殊的“知識”,也成了可以變錢的財產,在醫藥界或金屬、陶瓷加工之類手工作坊中,出現了只在親人之間單傳的特殊技藝或配方,以維持、保護家族的既得利益。這所謂的“祖傳秘方”,其實就是最早的“知識產權”概念的祖師爺。也就是說,是中國人最早提出“知識產權”這個概念的,又一次證明了西方高等動物只有充當盜版中國文化的“跟屁蟲”的份。要是要他們補交“知識產權”使用費的話,就算把自己褲子都賣掉也不夠! 可以認為,在中國文化的潛意識中,就根本沒有或不屑於“知識產權”這樣小肚雞腸般概念的(因此科學新理論也持“知識無產權、屬於全人類”的立場)。所以許多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讀書人,往往都有“平天下”遠大志向,不但立下“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原則,還總結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標準。更沒有聽說過孔子的後人,因坐享“論語”或他的其它著作的知識產權,而成為富豪家族的。 其實對中國人而言,早就有“天下文章一大抄”或“熟讀唐詩三百篇不會吟詩也會謅”之說。科學而一針見血地,揭示了所謂“創造、發明”的本質,不過就是一種『對“知識”的重新排列、組合』而已。也就是說,任何“創新”的事物(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美國的高科技新發明或莫言的得獎小說)中,都一定有屬於他人、他國知識產權的老“知識”基因,無一例外(歡迎不服氣者舉例反駁)。所以客觀而言,那些嚷嚷要“保護知識產權”者,只不過是一些能力有限(甚至已經“江郎才盡”只能“吃老本”)、缺乏自信的人或高等動物。就像老鼠非要把自己偷到洞中來的大米,說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一樣--既愚蠢又顢頇,是很不可取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建設速度非但沒有因為不設立“保護知識產權”制度而受到影響,反而得益於知識共享的社會老傳統,取得了令西方瞠目結舌的飛速發展成就。這突破封鎖、禁運,讓中國躋身於大國俱樂部的“兩彈一星”成果和過程(可以參閱相關專題報告文學或回憶錄),就是最有說服力的典型。在那個時代,“知識內部分享制度”還是比較完善的。凡納入國家計劃的大小科研項目,只要由主管部委開具“介紹信”,就可以到任何保密單位參觀、求援(原材料或特殊器件)。甚至可以用建立在當時尚未被破壞的“誠信”基礎之上的“實物收據”當場提貨。事後再由財務部門負責經濟結算,可以大大縮短研製周期,方便極了。而且那時大多數的機電產品,都有詳細的說明書,全面介紹其工作原理。甚至還附上完整的電路圖,註明元器件的技術參數,等同於為後來者提供了仿製和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改進的條件。可以有把握或根據地說,如果不是後來有人“無知”地提倡胡干、蠻乾式“大躍進”,讓自己和中國一起走上了沒“知識”的歧路的話,那筆者也曾經參與過其中的記憶,本來應該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有活力、最有希望和美好前途的年代。 所幸的是,今天的黨中央和習主席,又提出了“全民創新”的口號,按科學《新理論》的解釋,應該就是號召全社會都來進行『新的“知識”的排列組合』而《新理論》就是在解壓縮中國文化獲得的“知識”基礎上,重新進行科學排列組合的結果。所以《新理論》認為,這個口號一旦付諸正確的實踐,必將取得顯著的成效。 但是,為了避免再次重蹈“說對話做錯事”的覆轍。首先應該做的,就是要從理論上建立“知識無產權、屬於全人類”的觀念,打破對專家、權威的迷信、盲從等“知識產權”的壟斷;而在行動上更要理直氣壯地喊出“盜版萬歲”的口號,因為“盜版”的本質,就是對知識的複習和再利用,也是對錯誤“知識產權”概念的直接挑戰。然後在仿製的基礎平台上(像日本當年成功走過的那樣),進行從量變到質變的創新。而不要拘泥於非要“從零開始”的烏托邦。最後像猴子孫悟空那樣,自以為翻了十萬八千里的筋斗,到頭來才發現,其實並沒有翻出那個“知識”的五指山,只不過是自己又“多撒了一泡尿”而已。如果盤點一下那些被我們說成是“首創、領先”並引以為自豪的成就,難道你們敢說自己沒有“盜版”前人或他人提供的現成“知識”嗎?(這裡就暫不舉例,給別人留一個“駁斥”的機會) 也許有人會振振有詞地反駁說『這樣會打擊群眾“創新”的積極性』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好像“毛語錄”中有一句值得反思的正確名言“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那麼請問:難道我們可以不計後果地、要用“鼓勵喻於利”的政策,來把中國變成一個全民一起“向利看”的“小人社會”嗎? 可以肯定的是,一旦中國人認同、接受了這樣的觀點並開始付諸實踐的話,那個想“再次崛起”的中國“夢(現在只是個夢)”,就一定會夢想成真,同時還必將能帶領全人類登上一個文明的新台階。為此,科學《新理論》在已經公開宣布放棄自己的“知識產權”同時,更要振臂高呼:知識無產權--盜版萬歲!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