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關於自由的扎記
送交者: 怡光 2023年04月07日11:55:03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我們是痛苦的,因為我們自由 ”一一 薩特

1.

    不管是在“專制”國家還在是“民主”國家(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更簡單的表述來區分國家的性質。儘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準,你可以說北朝鮮是個民主國家,美國是個專制國家,一點問題也沒有,然而區分是必要的。),自由都是具有正面意義的詞。

    為什麼自由有正面意義?我想大概是因為自由是排名第三的人和動物的生理需求。排名第一的毫無疑問是生存需求,排名第二的應該是性需求。想想,當人和任何動物滿足了生存和性的需求後,接下來他渴望什麼?他想要在身體上和精神上放鬆自己,發現或試圖發展自己作為一    個個體的價值,那就產生了對自由的需求。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人各種生理需求的排名越靠後,衍生出來的問題就越多。也就是說,對其存在的是非曲直,真偽褒貶,甚至人對它的感受,都會更不一致。對人的生存需求,即吃喝睡眠,沒有誰會懷疑它,因而沒有什麼地方的文化或法律對這種需求於說三道四。性的需求既很重要,但又不致人於死,於是它成了人類五彩繽紛的文化,風俗,法律,所關注的重要對象。

    人對自由的需求,其重要性遠遠比不上前兩個需求,因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法律,對自由的理解和解釋,會大相庭徑。例如,世界上有些人認為,自由應該是每個人都能感到的,物質上,精神上的無約束,不被外在因素所控制。世界上的另一些則人認為,自由應該是某個集體(國家,民族,階級,黨派,教義)的無約束和不被控制,個人是否有自由並無所謂。

    自由這個概念下到底隱藏着些什麼東西?到底哪一種自由觀更有價值?只有讓歷史和事實來檢驗。然而,在任何時代,普通人的真實感受和思考,應該都是歷史的一個部分。


2.

自由和愛

    愛是沒有自由的,自由的愛是痛苦的。

    人類的愛,是一種有約束的情感。從愛的對象,愛的方式,愛的原由,都不可能是隨心所欲的。父母的愛,兒女的愛,情人的愛,朋友的愛,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血緣,性別,經歷等等關係和條件的基礎上,人自由選擇的可能性十分有限或根本不存在。且不說血緣關係的愛,就拿自由度較大的情人的愛來說,絕大多數是一種條件的匹配,那些條件幾乎都是超出了個人意志所能決定的東西,有如容貌,出身,種族等等。那些個人有自由發揮餘地的東西,例如感情的衝動,行為的標新立異,往往都是帶來不穩定和悲劇結果的因素。至於朋友之愛,我不知道這種東西是否真正存在,可能用好感,或友誼更為恰當。

    在愛的問題上,我們被各種誇張的表述,虛構的例子所薰陶。我們談論愛的時候,很多情況下並不知道什麼是愛的真正感受。我想,有一個標定愛的真誠度和深度的方法,那就是感受一下對自己兒女的愛,因為這是世間純度最高的一種愛,可以用它來作為衡量的指標。和這種愛作比較,你容易知道各種愛的真假偽劣,從而能判定其等級。

    觸發高質量的愛的情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愛不是獲得,而是付出。愛的付出,不是像眨眼皮那樣輕鬆的生理活動,而是一種深刻的心理經歷。首先,世界上值得你愛的東西並不是滿地都有,它需要你認真的情感觸發和誠懇的付出;其次,人不可能有那樣多精力來作那樣的全方位的付出。所謂“人間大愛”其實只是每個人期盼自己能收穫的,而不是自己會付出的烏托邦憧憬。不信你試列舉一下你身邊看到的,不是為虛榮和宣傳的口筆鼓譟,而是有實實在在的行為的普通人的“人間大愛”,到底有多少?那些所謂的“人間大愛”不過像一層似是而非地籠罩各處而又轉瞬即逝的薄薄的霧而已。

    自由的愛,具有自由意志的愛,不是不存在就是不會有好的結果。觀察那些“世界上最自由”的富豪們的情感生活,就是一個個“自由的愛”的典型例子。把他們那些生活中使人羨慕的金錢因素去掉,而把剩下的情感因素留給你,你如果願意接納的話,才是怪事了。

 

3.

自由和幽默感

    幽默有很多不同的特點,其中之一是把不能表達或難於表達的事物用完全不同的其他形式無拘束地表達出來,給人一種暢快愉悅的釋放的感覺,就像念一聲“芝麻開門”而推開了山一樣沉重的門。

    下面是兩段中國國內的相聲段子。

    “某月某日,面對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的同時提價,中地溝油表示暫不跟進。對此,廣大群眾紛紛讚揚,這才是真正負責任有良心的央企嘛!”

    “據報道,加州一個餐館因為使用不衛生餐具造成200多名食客腹瀉住院,但其中來自中國的食客不但沒有任何不適,還參加了搶救工作。在場的美國記者感概道,‘中國東亞病夫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看到人們在聽這些段子時,笑得前仰後翻,開心無比,真是有點令人羨慕。當然,羨慕的是他們能從垃圾中拾得有助生理健康的笑意,而不是那些身邊無法清除的垃圾。

    人們的有些幽默感常常得益於不自由的社會環境。從“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那種帶血的幽默,到風靡世界的前蘇聯政治笑話,以及今天那些能令人開心的“黑色幽默”,其根源基本上是一樣的。當人都有了表達的自由,社會就會失去了這樣的幽默感。如果沒有那種因不自由的壓抑而造成的環境,專制制度下那些幽默的故事就像去搔人的夾肢窩那樣無趣。這就是為什麼在美國呆了很長時間後,對中國國內的很多相聲不再覺得好笑。

    不過世界上也沒有絕對自由的地方,在美國我們也會讀到有關“X命貴”,“拜登的兒子”之類的評論和調侃,其幽默程度,堪比中國相聲。

    自由的人,永遠不理解不自由的人的樂趣,就像不自由的人永遠不理解自由的人的痛苦一樣。

  

4.

自由和創造力

    創造力由兩部分組成:靈感和創意的產生,靈感和創意的實現。第一部分和自由有密切關,因為沒有一個寬鬆的環境,沒有自由開放的思考和探索,就難於有靈感和創意的觸發。為了實現靈感和創意,第二部分包含了大量艱苦和單調的工作,在那裡自由的空間很小,或者可以說是沒有自由的。首先你被你的靈感和創意所束縛,你得為它做各種繁瑣無趣的工作,其次你被實現那些靈感和創意的條件所束縛。創造力的兩個部分同樣重要,失去了任何一部分,這個人類發展最重要的動力便不復存在。

    靈感和創意是一種奇妙的東西,有時可遇而不可求。

    魯迅中年以後,對自己創造小說的才思漸弱不甘心,想再創造一個可以和“阿Q正傳”相媲美的小說或劇本。他決定以“楊貴妃”為題材。在作了一些準備以後,他感到還差點突破性的創造感覺,於是隻身到西安去體驗那裡的環境和氣氛,想藉此獲得靈感。為了幫助招來靈感,他還吃了一些鴉片。幾天過去後,什麼靈感也沒有出現。他確定自己寫不成楊貴妃了。從此,魯迅再沒有寫小說。

    靈感和創意實現的過程,卻要實在和沉重得多。

    《白鹿原》的作者陳忠實成名後,對別人向他贈送“有才能的作家”的桂冠嗤之以鼻。因為他沒有忘記那六年的時間坐在一米見方矮桌前的小板凳上,整日埋頭苦寫的經歷。猶如在孤獨黑暗的隧道中攀爬,不時咳嗽幾聲,一口青痰吐在腳下的老布鞋旁。那個時候他體會到的的自由就是讓主人公白嘉軒,丁子霖活,除此之外他沒有自由,如果他的主人公活不了,他說,“我就得去養鴨子”。

    我們談論創造力時,總喜歡使用讚美自由的詩的語言。但是,創造力不是詩,其中更多的是血和汗。


5.

自由和生產力

    創造力和執行力是與政治形態相關的決定國家生產力的兩個最重要的因素。

    民主自由的環境是創造力的溫床,執行力的噩夢。專制的環境則是創造力的噩夢,執行力的天堂。

    在科技和全球化欠發達的時候,創造力是生產力的決定因素。在科技和全球化高度發達的今天,執行力的作用顯然超過了創造力。主要原因是創造力會成為一種商品在世界上進行買賣或非法流通,而執行力是國家制度所決定,除非國家的政治制度改變,它不會變化。

    專制制度雖然有缺乏創造力的硬傷,但當它具有一定經濟能力以後,就可以用多種手法輕鬆地獲取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創造力成果。其手法無非是合法購買和非法竊取,這在當今世界上屢見不鮮,而全球化和互聯網更是有助於那些國家和組織獲取他人創新成果的有效途徑。然而標榜民主自由的發達國家在防止創造力成果流失上常常是十分乏力,這是制度性的缺陷和貪婪的人性共同作用的結果。

    專制國家所宣揚的“制度自信”不是沒有道理的。


6.

格律詩與自由詩

    很長的時間,我一直以為格律詩是難於攀登的陽春白雪,而自由的白話詩是誰都能作的下里巴人。直到知道什麼是“詩”以後,這種看法才被改變。

    詩是什麼?從功能上來說,它是和政論,小說,散文等不同的文字形式。詩以精煉的語言抒發人的情感或記敘事件。從內涵上來說,詩追求的是“詩意”。就是記敘事件的敘事詩,也着眼於事件背後的詩意,否則完全可以用小說或散文來表達。

    什麼是詩意?詩意是對人最普遍的生活感受和情感的高度概括,是對那些感受和情感的巧妙的動態的觸發,而不是一些靜態事實的陳述。“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黃鸝站在柳樹上叫,白鷺飛向天空,孤立來看,不過是兩個常見的景致,當動態地把它們聯繫在一起,便有了一種意境。同樣,“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情人相擁剪燭芯,巴山的夜雨,實在是聯繫不到一起的兩件平凡的事,但是詩人把它們後面深藏的意境從平凡的感受中挖掘出來並聯繫在一起,這就產生了強大的感染力。

    如果寫詩的目的是為了追求詩意的話,“詩”這種東西應該和它的形式沒有關係,只要能把作者所感覺到的意境表達出來,就是好詩。試讀下面幾聯公認的好詩: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辛棄疾《夜行黃沙道》)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納蘭性德《浣溪沙》)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消,多情總被無情惱。”(蘇軾《春景》)

    這些詩是何等的簡單明了,沒有任何偏字僻詞,然而卻散發 出如此濃郁的詩意!

    如果你是一個經常作詩或者經常有作詩的念頭因而想捕捉一點生活中的詩意的人,你會發現,當你想寫一首格律詩時,你總是有一些起始的線索。例如用七律還是五絕,清平樂還是蝶戀花,於是,那些字數,韻腳,平仄,對仗的要求,已經把人的思考限制在某種範圍之內,你只要或只能在有限的可能性中去尋找你的意境。當滿足了那些格律的要求後,你本來想表達的意境很可能已經走了樣,或者完全成了另外一個樣子,這在寫作格律詩時是經常出現的。

    現代人做格律詩,更多像玩一種文字遊戲。因為白話的交流在現代社會各階層已占了絕對的地位,用文言和格律的語言形式表達思想和情感已經脫離了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和需要,不像古代,那時的文言統治着正式場合和書面交流。另一方面,中國格律詩已渡過了它的高峰,且不說它們窮盡了人類的所有感情和意境的表達,可以說中國格律詩現有的佳句已足夠表達人的大部分情感。於是很多現代人更願意直接引用已有的詩句,創造作集句詩來表達自己的感情不是沒有道理。

    然而,當你想用毫無拘束的白話文去寫一首詩時,沒有任何線索可供你使用,全憑你的想象力在無限的可能性中去尋求意境,這是一個更加困難的創造環境。可以說,在詩歌寫作時,自由,才是更難應對的。   

 

7.

教育的本質

    教育的本質,就是在人生不同的生理階段里和不同的境況下,把人的思維和感覺限制在一定的自由度裡面讓他發展和成長。這叫循序漸進,因材施教。人能夠突破那些限制,長成有用之材,是各種偶然性綜合作用的結果,其可能性是鳳毛麟角,少到不值得去追求的程度,這也不是普通的教育能夠承擔的使命。但是社會卻從功利角度誇大了這種可能性。當每個大學生都去學比爾蓋茨退學創業時,社會就亂了套,普通人也失去了安身立命的基礎。

    有人說“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這是念給人們聽的詩,它抒發的是教育者應該有的善良動機,而不是教育這種社會行為能取得成功的本質所在。動機並不是人們對教育的最終追求。教育永遠是在和各式各樣的,不同程度的無知打交道。“搖動”,“喚醒”,都是會遇到強大的阻力的,克服那些阻力遠遠不是靠動機,而是需要對絕大多數人行之有效的方法,由社會來檢驗其結果。踩踏過教育之路的人應該都知道,抒情詩不會是你培養自己的下一代成為有用人才所應該遵守或遵守過的指南。

    人的眾多悲劇之一,是沒有能力,或在沒有獲得能力的時候,卻有過多的自由。這難道不是那些好高騖遠,一無所為的失敗者的共同特徵嗎?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我的美女老闆
2022: 文學城把我賬號“王利民”無效筆名了
2021: 中國人均GDP能否趕超美國?
2021: 身在獨裁體制內談王立軍說的話
2020: 不怪川普,是美國體製造成了嚴重疫情
2020: 起訴中共一級謀殺,習近平甲級戰犯
2019: 徐水良痛批胡平《失敗主義》之謬
2019: 開始了,中國的政治風暴
2018: 美聯儲永遠都賺錢。跟美國國債多少沒大
2018: 歐美看點| 假如沒有美國,世界會少了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