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面對媒體的歪曲造謠,全球美國人為何不憤怒?
送交者: 流星雨72 2008年03月27日09:28:52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一張海地暴亂的照片,被移到颶風中的美國新奧爾良街頭,被中國媒體廣泛刊載,至今還在中國最大的門戶網站上放着。

面對媒體的歪曲造謠,全球美國人為何不憤怒?

作者:流星雨

911發生的時候,中文論壇上一片叫好聲,引得中國外交部專門發言“消毒”,其實這禿頭上的虱子,誰看不見呢。中國南華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齊 輝先生寫了《中國人為什麼仇美?》一文發表在新 加 坡的《聯 合 早 報》上,引起了悍然大波,早報收到數百篇的反駁文章,說是齊輝的文章妖魔化了中國。比如發自山東署名為譚雲鵬的文章說:中國民眾痛恨恐怖分子,哀悼死難者,欽佩美國人的愛國舉動,是齊 輝和流 亡海 外的民 運 們不願看到,為了迎合西方,不惜把自己的祖國和人民妖魔化;並說:假設我是一個美國人,我會覺得中國人很可怕,冥頑不化,不可理喻,像妖魔。

其實,是不是仇美?只要有眼睛有耳朵的都能看到和聽見。為什麼會仇美才是需要探討的,美方有原因,中方也有原因。齊輝先生歷史和從文化的角度作了一些解釋,我認為在現實的妖魔化美國的輿論浸淫下,普通的中國人怎麼能夠不仇美?

中美兩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原本普通中國人對美國是有好感的。正因為如此,1950年ZG中 央發出了《關於在全國進行時事宣傳的指示》開展“三仇”教育,指出全國人民對美國應有一致的認識和立場,堅決消滅親美的反動思想和恐美的心理,普遍養成對美國的仇視,鄙視和蔑視的態度。從這裡可以看出,後來中國人的“仇美”是被人為引導和教育出來的。

現在的官方媒體煽動反美情緒比之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不像以前那樣唱高調,喊口號。而是充分利用境外自由媒體的多樣性,多方搜集臭美消息,用看似公允的報道來潛移默化讀者對美國的看法。比如,美國無辜商人貝爾格被割頭這一悲慘的事件,就如同伊囚被虐一樣,是個良知尚存的人都會產生同情之心,但作為ZG中 央 黨 報的人民日報記者就能從拉美一家民間新聞網站裡找出信息並刊出《
美國人質被砍頭事件背後難道有中情局的黑手?》這樣的文章來。再比如,去年伊戰中,一受僱於美國媒體紐約客雜誌的比利時隨軍記者寫了個涉及平民傷亡的長篇通訊,新華社就先後從法國《世界報》,西班牙《世界報》,阿根廷《號角報》和俄羅斯某某報引進了這同一篇報道,很長的原文被削減成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留下的多為“反美”精華。原來就是用英文寫就的,發表在美國讓美國人看的報道則被我們的媒體說成是在美國發表不了的,美國人看不到的報道。題目也從《我看到美軍槍殺平民》到《未遇抵抗但殺死不少平民》,再到《美軍殺人如同打蒼蠅》,總之反覆渲染,唯恐記憶不深刻,效果不轟動。

本月5月14日人民日報記者高軼軍先生發了個《伊拉克人紛紛前往美軍處“使勁要錢”》的新聞,說是來源於《洛山磯時報》,談的是美軍為了和平和友好,對在軍事衝突中遭受損失的伊拉克民眾進行適當現金補償。說實在的,這篇報道和高先生以往寫的新聞相比要正面得多(指對美國來講),但就是這麼個對伊拉克民眾和美軍以及中東地區穩定來講都有好處的一條消息,他愣是忍不住地趁機摻點大糞進去。

我相信高先生這幾天就在北京,沒有去伊拉克親耳聽美軍官兵是怎麼講的,他的信息就如他自己所稱一樣來源於《洛山磯時報》的報道。但他就是要憑空捏造點東西出來臭臭美國人,他在文章中硬是插進了這麼一句:

財大氣粗的美國軍方似乎不在乎這點“小錢”,......美方表示,只要伊拉克人從自己手中領取了補償金,自己今後就“不欠當地人什麼了”。

他的文章最後還嫁接上這麼一個評論:

美國希望,通過給予金錢和放人兩招來收買伊拉克人心,並減少反美武裝力量發動襲擊的藉口。不過,美軍方面“用小恩小惠買人心”的如意算盤能順利實現嗎?(高軼軍)

新華社的一個名叫支林飛的記者更絕,不失時機地根據這個報道來了篇《駐伊美軍為收買人心修補形象向當地居民付美元 》的後續文章。 以至於憤青們看了他們的報道後憤憤不平,請看:

2004-05-15 08:36:24  IP:219.82.45.*
人越來越不值錢了
2004-05-15 08:35:34  IP:220.173.87.*
一個生命只值2500元麼?
2004-05-15 08:12:32  IP:219.144.249.*
哈哈,老美這招夠損的,不過小氣的可以,會適得其反。
2004-05-15 00:03:35 IP:219.137.107.*
有錢就可以強姦、雞姦、放狗咬人······恐怖嗎?
2004-05-15 09:25:53 IP:218.88.241.*
洛克比空難賠償每人1000萬美元啊,美國佬1人的身價=4000伊拉克人,你說美國佬還不大殺特殺?這叫人權!

事實上,《洛山磯時報》的文章中根本沒有“財大氣粗”或“不欠當地人什麼了”之類的話。這都是這????記者的故意編造。

《洛山磯時報》的文章中反而多次出現美軍表示:為了和平和善意,這只是給予當地居民在軍事行動中所造成的損失(當然可能是美軍也可能是反美武裝分子造成的)一點補償,並不表示美軍該對這些損失負責(承認美軍干的並承當責任)(原文:“In making these payments,the US is not taking responsibility for the loss,only offering an apology for a loss that occurred as a result of combat operations”)。

所以殺一個伊拉克平民給2500美元的感想何處之出?打死的伊拉克平民的子彈一定來自於美軍嗎?難道襲美武裝分子的子彈,火箭筒和迫擊炮都打不死人的嗎?好像在咱們官方媒體上似乎都是這樣的,從科索沃到阿富汗,再到伊拉克,美軍的導彈專門長眼睛炸無辜平民的似的。被反美武裝分子打死了或本身在襲擊美軍的過程中被打死了,也該讓美國補償2500美元嗎?

上面的這個原報道應該是很正面的新聞(對美國來說),也被他們改得讓讀者看後增加了對美國的仇恨,可想而知,那些原本負面或中性的新聞會被他們改編得怎麼樣子了。咱們的媒體就是這樣,念念不忘的是怎樣煽動仇美情緒,從針對美國的文章中大多可以找到這樣的編造痕跡。比如,曾被美軍關押在關塔那摩基地的阿富汗少年在接受採訪時明明說:他們(美軍)待我很好,給我充足的好食物。沒有參與採訪的北京青年報級記者硬是寫出了一篇題為《阿富汗少年談關塔那摩經歷:食物很少還要上刑》的報道。

這樣的新聞,一般是由具有境外新聞采寫權的三家媒體(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日報)根據境外媒體發表的文章,按照自己的需要進行剪頭去尾式的改編,並添油加醋地嫁接上煽動性語句;再冠以境外著名媒體的報道以增加公信力;再按通稿的方式散發給全國各級媒體,由他們進行進一步的改編,於是全國人民每天看到的是怎麼樣的新聞就可想而知了。

按理說,新聞報道只要把事實呈現於讀者面前就行了。美國人並非聖人,有錯有罪,事實求是的報道好了。讀者是“恨”還是“愛”順其自然,千方百計地推波助瀾就不足取了。5月份無疑是美國顏面掃地的5月,天天都有貨真價實的美國人的醜聞出現,照理來說,真實的素材已經夠用了,但可能是摻假成習或者嫌料不夠猛,幾乎在每篇涉及美軍的文章里都會有些小聰明的動作。新華社在轉載美國《紐約時報》對虐囚風暴中心的人物的專訪時,將原文削減一大半,原文中被訪的伊拉克囚徒有利於美軍的敘述全部刪去,比如這個被虐俘虜說:“Americans did not mistreat me in general”,美軍士兵除了那些天外對他都相當和氣和友好,甚至不大聲對他們叫喊,虐待他們的士兵是“喝醉酒”的少數並表示有移民美國的願望等等,並略去了他所談到的他們被虐待的緣由,而留下的儘是添油加醋式的修飾。轉到《北京青年報》的時候加進了“也不排除移民美國的可能”這句話,但緊接着又摻了一句原文沒有的話:“因為他想感受一下美國的真正民主到底是什麼樣”,好像希望讓讀者產生他在調侃美國的“真正民主”樣的感覺。

比如本月13日,中國日報的王輝寫了一篇特稿《伊女囚命運更加悲慘 被美軍拍裸照被強 奸並錄像(圖)》,虛構了塔古巴少將向美國國防部提交了一份秘密報告包括“美軍士兵強 奸伊拉克婦女”的令人憤慨的內容的假信息,並刊登經修改過的色 情照片作為美軍強 奸伊女囚的證據。如今,刊登類似虛假圖片新聞的英國《每日鏡報》和美國《波士頓環球報》已經聲明認錯道歉了,但咱們的官方媒體向來是“東方不敗”。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說“中國是世界上言 論出版自 由最充分的國家之一”看來還是太過謙虛了,應該改為中國是世界上唯一言 論出版自 由的國家,因為有充分的自由出版反美文章,即使有錯也不會被追究。上行下效,假話假貨泛濫也就情有可原了。

再比如,美國有個左派作家兼電台主持人寫了一篇類似科普性的文章《改進型基因炸彈》,被這些記者看到了,就把它改為《利用基因炸彈殺人,美國準備發動基因戰爭(組圖)》,傳到地方媒體那裡,就成了《美國人準備發動基因戰爭》,《美國專家建議發動一場基因戰》,那個一直反對布什的左派作家於是就成了建議布什政府發動基因戰的美國專家了。其效果當然出奇的好,網民們紛紛評論:“一群白人瘋子,他們是什麼都做得出來的”,“ 事實再一次證明美國才是這個世界最大的威脅 ”,“美國是21世紀希特勒法西斯主義的溫床”。

有時,還赤膊上陣編造反美假新聞,比如在本月5月5日,先由北京青年報根據新華社提供的消息,借用法新社和法國電視台(Canal+)寫了篇《法國衛視播放駐伊美軍直升機濫殺畫面(圖) 》的新聞,由新民晚報轉載,再返銷給新華社,到深圳特區報的時候就成了【新華社今晨專電】。事實上,這條消息是根據美軍展示的一個正常的軍事行動錄像片斷改編的,整個新聞敘述缺乏基本軍事常識,漏洞百出。這個由整合於美軍直升機上的熱成像設備拍攝的錄像在中文BBS上已經流傳了數月之久,卻被說成是“一名供職於駐伊美國承包公司的歐洲人”的偷拍錄像,還說什麼拍攝者為了自身安全不敢披露拍攝地點等等。

於是中國一些年輕人的極端反美情緒就這樣被煽動起來了,911時響徹中文論壇的歡呼聲也就不足為怪了,就是去年聯合國組織總部在巴格達被炸也會迎來陣陣叫好聲。一篇反駁齊 輝先生的文章這樣說道:“此文竟出自中國南華大學一個副教授之口,我實在感到非常不可理解。他說出了美國反動政客們無顏說出的話。此文極大地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我作為中國人民的一分子感到無比憤慨”。其實, 浸淫於這樣的反美輿論氛圍中的年輕人怎麼可能不仇視美國呢?現在就去新浪,搜虎和網易等門戶大網站去看看有關美國人被割頭的評論吧,那裡正在上演的足以說明一切。

流星雨


======================================

流星雨:

北京青年報把耍法術---乾坤大挪移,意欲何為?(圖)

今年1月29日,美軍關塔那摩基地釋放了三名被關押的阿富汗少年,其中一名叫穆罕默德·伊斯梅爾·阿迦者於2月8日在離坎大哈300英里的小地方(Naw Zad)接受了首次採訪。2月9日,北京青年報發表了一篇題為>的文章,讓我們善良的中國讀者看後認為美國人太慘無人道,不僅不讓未成年人吃飽,還要受刑。那麼事實是怎麼樣的呢?

穆罕默德·伊斯梅爾·阿迦明明白白告訴採訪他的記者:在關塔那摩美軍基地,他們待我很好,給我充足的好食物,有水果,給洗澡,發古蘭經和普什圖語書本,可以祈禱,還教他學英語,美國兵在離開前還為他們共餐餞行併合影留念。(Mohammed said: "They gave me a good time in Cuba. They were very nice to me, giving me English lessons.",“....”......)。

我可以肯定,北京青年報的記者根本就沒有去阿富汗採訪過阿迦本人,而是和我一樣是從外國電視或報紙上看到這個新聞的,更可能是他坐在北京的寫字樓裡面用鼠標點出來的,因為這篇妖魔化美國的--“ 食物很少還要上刑 ”--文章和“I had a good time at Guantanamo, says inmate”(由Rajeev Syal撰寫)和“Afghan boy, 15, recounts year as U.S. prisoner ”(由Noor Khan撰寫)這兩篇文章及其雷同,幾乎就是把有利於和表揚美國的段落刪去,把可以經過斷章取意並添油加醋用於醜化美國的語句留下,縮編而成的。而這兩篇文章都是註明保留版權的。

以往,中國官方媒體發表此類文章是常常用“根據XXX報報道”來開端的,這回北京青年報倒更乾脆,就連個含糊其辭的“外電報道”也省略了,為何,我想可能一方面讓讀者誤以為是北京青年報自己採訪所得,另一方面也可以讓質疑者無從對證;再者,沒有了原文束縛,可以給他更自由想象的空間,想描多黑就描多黑。

比如:明明阿富汗少年說美軍既沒有用刑也沒有虐待和打他,北京青年報就是要睜眼說瞎話編出個阿富汗少年在美軍關塔那摩基地上刑的經歷。明明阿富汗少年說那食物很少的經歷是在被捕的頭3,4天,而且是發生在阿富汗境內,北京青年報就是要把它移花接木到美軍關塔那摩基地。有何用心?是人皆知也。中國的普通讀者一年復一年地閱讀着這些精心裁剪的文章,接受着“嚮導”導給我們的信息。美國,在普通中國人的心目中能不變成妖魔嗎?中國有句古話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今常常被中國官方媒體用來告誡外國人,想想也真好笑,馬列電筒只照別人也。中國官方的主流媒體是如何挖空心思妖魔化美國的,由此就可見一斑。

流星雨

2004年2月10日。連接:今年才15歲的穆罕默德·伊斯梅爾·阿迦近照

========================================================

中國的媒體為什麼要如此的和美國過不去呢?

中國的媒體為什麼要如此的和美國過不去呢?我們的主流媒體為什麼要不惜造假來妖魔化美國呢?好象美國的主流媒體也不敢如此放肆吧!

剛剛看了兩篇新華社的新聞的感覺:

一: 美軍為收買伊拉克民心在巴格達設立“上訪站” 2003年05月07日06:48 人民網   人民網5月7日訊 為了給曾經遭到美英聯軍“騷擾”的普通伊拉克人“說話的機會”,美軍方近期在巴格達設立了一個“上訪站”,專門負責聽取當地人的種種抱怨。上周三,這個“收買人心站”剛剛開張時,僅僅有三人前來訴苦,而到了本周一,前往此處告狀的人數已經超過了200多,眾人因此在“上訪站”前排起了長龍。不過,在這裡工作的美軍光負責“聽取意見”,至於最後如何處理,還要等待各類事件具體涉及部門的決定。因此現階段這個“告狀處”頗有一點“擺設”的味道。。。。。。。。。。許多巴格達人因此開始“想念”薩達姆統治時的安全生活。他們反問記者,精神病人能到美軍上訪處“報告問題嗎”?(高軼軍)

一些愛國人士總是否認咱的媒體對美國進行了妖魔化宣傳。 可能他們的眼睛是比目魚的眼睛,他不想看到的一概視而不見。就連這樣 在巴格達設立“上訪站” 的明顯利於伊拉克民眾的事情都能拿來醜化美國的題材,還有怎麼樣的事情不能被大作文章?

--------------------可是,這樣妖魔化別人的人是否還記得我們中國的古話,也是常常在反美文章的末尾出現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可想,幾十年在這種媒體的熏淘下,怎麼能不憤青泛濫呢?

通往巴格達的路上,美國大兵刷下大標語:

------上訪違法 --------誰上訪,誰坐牢 ---------嚴厲打擊上訪上告等違法犯罪行為。

--------------------------落款為美國中央司令部

中國也有“上訪站”,各級政府都有專人負責,咱老百姓的“人心”廉價得很,當官的懶得收買,他們老嫌咱煩,命令下級重重設卡,不准上訪。 “上訪人員”在中國是個什麼形象大家心中有數,“上仿人員”一不小心就成了“盲流”,由“上仿站”轉進了“收容站”。 設立“信訪辦公室”就是收買人心? 那幾十年下來,我們的心都向着。。。。。。。 我們也收買收買人心吧!!!!!!!!!!!!!

奇怪,同樣一件事,即上訪,在中國被政府視作黨密切聯繫群眾的法寶,簡直是人類的創舉,好得不能再好,可是別人在伊拉克使起這個法寶,就被認為它假得不能再假,是收買人心,是別有用心。真????不要臉! ---------------------------關於這條新聞,半個小時內有8個網友貼出了批評的語句,可在第32分鐘時,就立刻被刪除得一干二盡。還有什麼話說呢?剛剛看完就排在它旁邊的

一位網友說:(2003-05-07 08:55:15,IP:202.182.225.* ) 一分鐘前還看到的評論,怎麼就沒有了呢?這就是輿論導向。

二: 隨軍記者揭密:美軍在伊“殺人如同打蒼蠅” ----------------------------------------2003年05月07日08:06 人民網   人民網5月7日訊 西班牙《世界報》日前發表長篇報道,介紹美隨軍特派記者邁斯在參加伊拉克戰爭的美軍第三營採訪的親身經歷,他目睹了美國軍隊在伊拉克的殘暴,指出這是人們在電視節目中看不到的。第三營的麥考上校曾對記者說過,“這太棒了!這是什麼樣的日子!我們殺死他們如同打蒼蠅”。 1,----首先這是一篇假新聞,是多篇已經發表過的文章拼湊成的,根本就不都在第三營發生。

2,----如果真的象文章中所說,那麼美軍第三營就是一支英雄的部隊,無論按照美國標準還是中國標準。想想我們打越南的英雄部隊是怎麼樣的?

3,-----出這樣的標題來妖魔化美國實在是很愚蠢的做法,當然,這種假造出來的反美新聞到處都是,這種反美宣傳我們每天都能看到,多數人早信以為真了,所以大量的憤青就產生了。

三: 另看了“財經”雜誌關於抗薩的報道,有感於薩斯和言論自由:

許多中國老百姓都會善良的想:政府和國家會替我們着想的。的確,從某種意義多數方面上來說我們百姓和政府和國家的利益一致的。

是啊,養雞專業戶是很愛惜他所飼養的千千萬萬公雞母雞和大雞小雞的,雞們遭了殃,痛在雞主人的心尖上。但一旦發起了雞瘟病,總是一個雞棚里的公雞母雞和大雞小雞常常會在一夜間死光光,如果雞們能說話,它們怎麼着也要去通報雞主,抑或讓自己的小雞或鄰籠的雞們趕快逃命----------可惜,雞是不會說話的。人是能說話的,但嘴常常又是被封住的。從這裡來講:捍衛言論自由就是保衛自家的神聖的生命。


打美國的中國英雄和打日本的美國英雄奇特會面暢談友好和平


這是一個說明中國人比美國人心胸狹窄的例子,當然也是說明美國人比中國人心胸開闊的一個例子。

常在中國大陸的報刊雜誌上看到類似這樣的場景:有美國老兵來華,中國政府和軍隊有時會安排我們的老戰士老將軍和美國老兵見面,但我們的老戰士老將軍必然是個朝鮮戰場上的戰鬥英雄,也必然正好是個當年初生牛犢不怕(美)虎的英雄,也必然正好是這個中國英雄把那個驕橫不可一世的美國老兵(王牌飛行員)打得落花流水。

於是,雙方見面,中國寬厚的手握住了美國有力的手,美國王牌飛行員會自嘲地說:我們的飛機是你們的5倍,但你們勇敢,飛得漂亮,打得准,你一炮就把我干下來了。中國初生牛犢英雄會自豪地說:如果下一次你再來打我們,我還會把你揍下來喲!”。說完,雙方熱烈擁抱,成了好朋友,向人們表達兩個詞:和平、友誼。

甚至,中國英雄會不失時機地慷慨陳詞一番:中國人民愛好和平,如果有人把戰爭強加在我們頭上,我們也奉陪到底。

美國老兵會配合地說:我們同意。中國人對我們很友好,我們真心地與你們交朋友,我們同樣渴望和平。

於是賓主交歡,異常友好。看到這樣的場景,雖然我們中國人的思維已經被禁固得近乎麻木,但也只要稍稍多想一想就會問:

我們中方怎麼就沒有一次安排美國人手下的中國敗兵和俘兵去參加見面暢談和平友誼呢?

如果中國老戰士老將軍訪問美國時,美國政府也專門安排美國的戰鬥英雄,也安排正好是把中國老戰士老將軍打得一塌糊塗的美國戰鬥英雄。

那麼,中國的老戰士老將軍會自嘲地說:我們是你們的3倍,你們美國人勇敢,飛得漂亮,打得准,一炮就把我干下來了嗎?

如果,美國戰鬥英雄也不失時機地慷慨陳詞一番:美國人民愛好和平,如果有人把戰爭強加在我們頭上,我們也奉陪到底。

那麼,中國老戰士,老將軍會配合地說:我們同意。美國人對我們很友好,我們真心地與你們交朋友,我們同樣渴望和平嗎?

更能說明問題的是:如果,真有這樣的中國老戰士或老將軍面對着攝像鏡頭說出這樣的話,我們的有關部門會怎麼處理呢?我們的社會輿論又會怎麼樣呢?能象美國人那樣以理性和寬容的態度對待嗎?

從這樣的新聞報道中,明眼人不難看出其中的自信大度與自卑怯懦的清晰界線。“謙虛內斂自律”這些原本屬於我巍巍中華民族的特性,看來已經度讓給了美利堅民族,留下了外強中乾和狂妄自大。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7: 誰將是胡溫的接班人?
2007: 搞政治 保香港
2006: 紐約康尼島風情
2006: 中國是否需要這樣的“和平崛起”?
2005: 從穿牆屁網友的美文“蝸牛”所想到的
2005: 台灣佬既然不能回答了,那麼可否我來替
2004: 東亞病夫是這樣煉成的
2004: “走向共和”觀後感
2003: 失落在美國的夢幻
2003: 評“真愛國就應該支持美國打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