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解釋一下靖國神社和靖國神社問題
送交者: 佚名 2003年12月21日09:56:43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靖國神社的來歷 靖國神社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區九段北,前身是“東京招魂社”,最初的意圖為了給在明治維新內戰(戊辰戰爭)中,為輔佐天皇而死去的三千多官兵“招魂”,1869年6月由明治政府設立。1879年6月正式改稱為“靖國神社”。“靖國”是“鎮護國家”的意思。

每年4月21日-23日和10月17日-19日,神社都要舉行春秋兩次盛大的祭奠活動,特別是每年的“8·15”戰敗紀念日那天,靖國神社更是迎來一批一批的右翼政客、參加過戰爭的老兵以及戰爭中陣亡士兵的遺族們前來祭典。

戰前,靖國神社既是國家宗教設施,也是軍事設施,它從一開始就與軍隊和軍國主義有着密不可分的特殊關係,並一直由陸軍省和海軍省負責管轄(其他神社均由內務省管轄)。在日本對外侵略中,軍國主義分子利用靖國神社煽動崇拜天皇、為天皇陛下英勇赴死的軍國主義情緒,起到了控制國民政治和意識形態、為侵略戰爭服務的特殊作用。戰後,由于靖國神社的軍國主義性質,占領軍總司令部在1945年12月15日發出“神道指令”,切斷了靖國神社與國家的特殊關係。進而,根據憲法的政教分離的原則,1952年9月,靖國神社改為獨立的宗教法人,漸次失去昔日的顯赫地位。至少名義上是這樣的。

靖國神社的主要設施 靖國神社總面積10萬餘平方米,正門前是高25米、長34米的大牌坊(日本人稱“鳥居”)。

大門外兩側是建於1935年的兩座10餘米高的石燈籠狀紀念塔,碑文上寫道“追慕景仰為皇運的擴展而獻身的盡忠靖國之士和遺烈”。塔身底座嵌有16塊浮雕,描繪了甲午戰爭等歷次戰爭的畫面,並都配有文字說明。其中有明治27年(1894年)9月17日海戰,“聯合艦隊擊破清國北洋水師”;明治33年(1900年)7月14日“我軍占領天津城”;昭和7年(1932年)2月22日上海附近空戰,“我軍擊落敵機”等。這些浮雕在變相地炫耀日軍當年帝國軍人“武功偉業”。

神社殿堂東側有一棟占地近一萬平方米的建築,名為“游就館”。以前主要陳列從各國掠奪來的戰利品,炫耀“皇軍”的“赫赫戰功”。如今展出的多為戰死者的遺物,其中有前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的軍禮服和“神風突擊隊”隊員的遺書等。“游就館”外的空地上擺放着火炮、魚雷等,此外,還有悼念在戰爭中殉職的戰馬、軍犬和軍鴿的慰靈碑。

靖國神社中還有一座被稱為靈璽簿奉安殿的大殿。它建於昭和47年,供奉有明治維新以來250萬軍人的靈位,包括日本歷次對外侵略戰爭中死亡的軍人的靈位。

靖國神社內供奉着些什麼 靖國神社中有一座被稱為靈璽簿奉安殿的大殿。它建於昭和47年,供奉有明治維新以來250萬軍人的靈位,包括日本歷次對外侵略戰爭中死亡的軍人的靈位。其中,有戊辰戰爭中陣亡的將士,有為創建新政權而死於“佐賀之亂”、“西南戰爭”等日本國內動亂的人士,但更多的是在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侵華戰爭、太平洋戰爭等侵略戰爭中陣亡的軍人。據統計,靖國神社裡供奉的靈位中有80%以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喪生的。

靖國神社供奉有日本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如橋本左內、吉田松陰、坂本龍馬、高杉晉作等人的靈位,同時也供奉了一些不僅在日本歷史上,而且在人類歷史上也可算作惡貫滿盈、臭名昭著的人物。

那些被供奉的所謂“英靈”中有被判處死刑的甲級戰犯7人,他們是侵蘇戰爭、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主要決策者之一東條英機;竊取同盟國各國軍事和經濟情報的間諜頭目,策劃偽滿洲國的首要分子土肥原賢二;南京大屠殺首惡罪犯松井石根;太平洋戰爭的主要策劃者之一木村兵太郎;以及廣田弘毅、板垣征四郎、武藤章。另外,還有被押期間因病死去的甲級戰犯松岡洋右、永野修身;有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白鳥敏夫、平沼騏一郎、小磯國昭、梅津美治郎;還有被判處有期徒刑20年的東鄉茂德。他們均犯有破壞和平罪、違反戰爭法規慣例及違反人道罪,是雙手沾滿了亞洲人民鮮血的劊子手。另外,在甲午戰爭後侵略台灣戰爭中死的北白川親王和侵華戰爭中死於內蒙的北白川宮永久的靈位也於1959年10月被安放了進去。這些人以及原先就祭祀在靖國神社的乙級、丙級戰犯,合計1000餘人。

靖國神社問題的實質 靖國神社問題的實質,就是日本政府如何認識和對待過去的侵略歷史。這既關繫到曾經遭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之害的亞洲各國人民的感情的問題,同時也關繫到日本這個國家的今後走向。

靖國神社的教義,源於日本民間的“御靈信仰”,即通過祭祀來安撫冤魂,以免給人們帶來災難。但出於統治階級的需要,靖國神社的性質已由安魂變為表彰效忠天皇的所謂“忠節”。戰前,靖國神社既是國家宗教設施,也是軍事設施,它從一開始就與軍隊和軍國主義有着密不可分的特殊關係。雖然在神道教中有人死了以後皆為神的傳統,但靖國神社裡的祭神,是有嚴格限制的,即只限於為天皇效忠的陣亡者。例如,在戊辰戰爭中為德川方而戰死亡的人和在西南戰爭中與明治政府作戰而死的西鄉隆盛等,都沒有被祭祀在靖國神社裡。另外,即使與天皇、與國家有關係的人,死後也並不是都能被供奉在靖國神社。靖國神社主要供奉的是為國盡忠的軍人和文職人員(包括准文職人員),因此,廣島、長崎被原子彈炸死的人、在戰爭中死亡的普通國民、以及沖繩戰鬥中“集體自殺”者等沒有被供奉在那裡。由此可見,靖國神社與其他神社有着極大差別,是一種軍隊的宗教設施。

戰後,由于靖國神社的軍國主義性質,占領軍總司令部在1945年12月15日發出“神道指令”,切斷了靖國神社與國家的特殊關係。進而,根據憲法的政教分離的原則,1952年9月,靖國神社改為獨立的宗教法人,漸次失去昔日的顯赫地位。

但是,在宗教法人“靖國神社規則”和“靖國神社社憲”中,仍明確寫着靖國神社是根據明治天皇“安國”聖旨,“為使陣亡者流芳萬代”而創設,目的是“宏揚神德”,教化遺族。日本遺族會、自民黨遺族議員協議會等團體也打出靖國神社“非宗教論”的幌子,主張通過立法將靖國神社由宗教法人變為特殊法人,以實現國家守護靖國神社的目的。從60年代起,自民黨先後多次向國會提出以實現上述目的為內容的《靖國神社法案》,但由於引起社會輿論和在野黨的強烈反對而沒有得逞。實際上,試圖將靖國神社由宗教法人變為特殊法人以實現國家守護靖國神社,這一動作的本身已構成靖國神社問題的發端。

根據憲法政教分離的原則,政府首腦正式參拜靖國神社是違憲的,但長期以來保守勢力處心積慮要衝破禁區。1951年10月,在舊金山條約簽字後,在舉行大祭當天,首相吉田茂率閣僚及眾參兩院議長正式參拜了靖國神社。自那以後,幾乎每屆首相都到靖國神社參拜,儘管明目張胆地在8月15日(戰敗日)以首相身份參拜的為數極少。問題還不限於如此,戰後,在靖國神社裡不僅依然保存着以往戰爭亡靈的靈牌,而且軍國主義勢力一直伺機將甲級戰犯的亡靈“魂歸靖國”。趁1978年舉行秋祭的機會,終於把東條英機等14名甲級戰犯的亡靈,以“昭和殉難者”的名義偷偷弄進靖國神社。這表明,靖國神社完全繼承了戰前的性質。即便這樣,日本的一些政要仍置曾經遭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之害的亞洲各國人民的感情和日本本國國民的抗議之不顧,公然前去參拜,從而進一步加劇了靖國神社問題的嚴重性。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人要立定偉大的志向
2002: 從中國對北韓的處理看美國的亞洲立場
2001: 反彈道導彈條約不該退出的理由
2001: 流而不落──悼念異議作家王若望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