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文强口述自传 第二十三章 第八战区趣事
送交者: 文强 2005年03月28日11:04:12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第二十三章 第八战区趣事

北方局设在西安,西安是第八战区的防区。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是胡宗南。胡宗南是浙江人,对任何人也不发脾气,从来不骂人,不像戴雨农那样脾气暴躁。胡宗南当了很长时间的小学教员,对人很平和,如果批评部下,也是很轻微地说几句。胡宗南这个人,依我看,是个好人。但是如果作为将官,让他搞个很大局面,他没有那个才干。 胡宗南有30万人,蒋介石信任他,让他封锁延安,可是他对付不了延安。他身边的三个副官,其中两个是共产党,一个是熊向晖,一个是申健(三青团西安分团书记、西北“工合”宝鸡事务所主任),胡宗南一点也不知道,还送这两个人到美国留学。他的机要秘书是共产党,军需处长是共产党,作战室的参谋也是共产党,他都不知道。所以他的部队还没有出发,延安就一清二楚了,搞得胡宗南30万部队一点用也没有,而且,他身边的那些共产党直接与周恩来联系,胡宗南还打什么仗呢? 蒋纬国在第八战区结婚时,胡宗南和戴笠是主婚人。蒋纬国与石凤翔的女儿石景宜结婚。虽然是婚礼,但石景宜已经大着肚子。石凤翔是个资本家,湖北人,大华纱厂的厂长,在日本留过学。大华纱厂原来在湖北,抗日战争爆发后迁到西安。 蒋纬国的婚礼很简单,就是一桌饭,陕西省主席去了,国民党省党部的组织委员去了。举行婚礼前,胡宗南说把自己的公馆让出来,让蒋纬国结婚,但是蒋纬国的岳父不愿意,所以蒋纬国不让他岳父来参加婚礼,搞得他岳父很不高兴,发牢骚说:“我那房子都装饰好了,纬国不用,胡宗南把自己的公馆让出来,他们在那里结婚,胡宗南这个人怪得很,看不起我。” 我跟蒋纬国岳父石凤翔很要好,我对石老说:“石老啊,你不要说怪话了,胡宗南就是这样的人,他待人很真实,很有礼貌,他喊出一个口号‘抗日战争不胜利就不结婚’,是个光杆儿,直到抗战胜利才结婚,妻子是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毕业的,结婚第三天,就把妻子送回南京,后来又送到美国受训。哪有结婚第三天就把新婚妻子送走的?为了打延安嘛。我看胡宗南也是书生气,你还生什么气呢?不要生气了。” 在蒋纬国的婚礼上,胡宗南交给我一个任务,不要让人破坏捣乱。我就跟西安方面联系,让他们派一些警察来保卫。 石凤翔成了蒋纬国的岳父大人,很高兴地请我们吃饭。蒋纬国比我小十岁左右,我是少将的时候,他是上尉。所以他一直到死,都称呼我为“学长”,他自称“后学”,我给他写信,称他为“纬国弟”。 还有一次,胡宗南请客,请身边最亲信的高级幕僚,其中最年轻的是蒋纬国,是个上尉。蒋纬国对来的那些年纪大、官阶高又不理会他的人不大接近,一下子看到我,就挨着我坐下。胡宗南走过来对蒋纬国说:“你站到门口,帮人家拿拿帽子,挂挂大衣。” 蒋纬国回到座位上坐下来后,我对他说:“我注意到你,你给人家拿帽子,接大衣,做得不好。你站在那里,人家还没有来得及摘帽子,你就从人家头上一抓,把帽子抢过来,人家刚刚脱掉大衣,你就一把抢过来,人家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你应该慢一点,两只手去接,这才有礼貌。皮带呢,不能和大衣挂在一道,要另外放在一个地方,有次序地摆放,这都有讲究。有些人不要你代劳,有的假客气,有的是怕你办不好,情愿自己动手,他客气到第三句,你就随他好了。我还看见人家不吃烟的,你也给人家点烟,人家当然不愿意了。” 他说:“老大哥呀,我不懂哪,我把事情看简单了。” 我说:“你是大少爷出身,没有做过这些事情嘛。” 过了一会儿,胡宗南过来,带着蒋纬国到会客室后面的电话室,摇好电话,把电话递给蒋纬国,对他说:“给妈妈(宋美龄)拜年。”接着,教蒋纬国怎么说:“对父亲就不要拜了,父亲日理万机,请妈妈代我说一声,儿子给他拜年了,说这些就够了。”通完话后,胡宗南又对蒋纬国讲:“你看看客人吃烟不吃烟啊?吃烟的给点上烟啦。” 蒋纬国做好这些事后,胡宗南又说:“纬国,等一下宴会一开始你帮我做件事。” 蒋纬国站起来:“什么事啊?” 胡宗南说:“帮我布菜。” 其实蒋纬国对“布菜”是个什么事情并不清楚,只好含糊答应:“啊啊,布菜。” 蒋纬国坐下来问我:“哎,老大哥啊,胡先生要我布菜,是干什么事情啊?” 我说:“布菜啊,我告诉你,胡先生今天请客,他是最高长官,把我们这些亲信都请来了,包括你在内,本来布菜这些事情是他的事,现在要你代劳。布菜就是给每个人的盘子里夹一些菜。” 他恍然大悟:“噢,我晓得了晓得了。” 我说:“哎,布菜这个事情可是有道理,有分寸的呀。” “一个盘子夹一筷子就行了,还有什么分寸哪?” “不是那样简单,这里面有分寸。” “那怎么夹法?” 我说:“你第一筷子要夹到胡长官盘子里,他是主人,而且除了他,没有官阶再高的人了,第一筷子给胡长官夹,他心里很高兴,觉得你很尊敬他,其他人看了,也认为你很懂道理,会做人,有礼貌。” “哎呀,老大哥,你真是帮了我,要不我几乎搞错了。” 我说:“你还没有完全搞懂呢。” “怎么呢?” 我问:“这第二筷子夹给谁呀?你搞清楚了吗?” “第二筷子夹给谁啊?我不晓得。” “这第二筷子,要夹给那个参谋长,他资格老得很,又兼二十四集团军的总司令。第三筷子,你顺着桌子右边挨个过去。” 蒋纬国说:“哎呀,这里面还有这么多学问哪,我都不懂。” 我又说:“你夹菜要站起来,坐在这里光手指动还不行,坐着夹菜是老人家的态度,你年轻,官阶低,一定要站起来,站起来就有礼貌了。” 他点头:“我懂我懂。哎呀,我今天上了很好的一课啊。” 再说到胡宗南。孔祥熙的女儿非要和胡宗南结婚,可是胡宗南就是不愿意和孔家小姐结婚,直接拒绝又不好,他就想了一个办法。他约孔小姐:“我们到饭店里吃点东西吧。”孔小姐如约而至,一看,是一个最脏最小的馆子,胡宗南还故意叫了两碗面条吃,搞得孔家小姐很不高兴。吃完面条,胡宗南又说:“我们去游游山吧。”山很高,孔小姐穿着高跟鞋,怎么在山上走呢?走到半截,孔小姐就发脾气不走了。回来后,孔家小姐果然不理胡宗南了,胡宗南的小计谋成功了。 美国人送给我一条很贵重的皮带,我想,这么漂亮的东西我也用不出来,干脆送给胡长官,他是第八战区司令长官,要去郑州主持日本投降仪式。我拿着皮带到胡宗南的房间里去,他问:“哎,你拿的什么?” “是一根皮带,美国人送的,用最好的牛皮做的。” 胡宗南仔细地看看皮带:“哎呀,这个皮带恐怕委员长都没见过,真是太漂亮了。” “嘿嘿”,我直笑:“委员长见没见过我不知道,我送给你,你是第八战区长官,还要去受降,你当着日本人的面去摆摆威风嘛,只有你才够这个资格,我嘛,不够资格。” 听我这么一说,他很高兴:“我收了,我收了。你这个话讲得好,咱们去日本人面前摆摆威风。” 有人跟他开玩笑:“胡长官,你这个皮带啊,再没有比你这个更好的了。和皮带相比,你的这身军服不行,你搞套好的军服嘛。” 胡宗南没有换过军服,总是那么一套。他一想也是,这套旧军服不配漂亮的皮带就对部下说:“赶紧找个裁缝来,给我做一套新的,这身旧衣服不配这个皮带嘛。” 裁缝干了一夜,把新军服做好了。胡宗南穿上新军服,把皮带一系,喜滋滋地问我:“看,配得上吗?”我说:“好好好。” 有一次,我在南京,陕西省主席祝绍周住在中央饭店,到处打电话找我,我想祝绍周找我干什么呢?我就去了。周晓舟拿出一把红绸子包的日本战刀,说:“这是胡先生送给你的,要我亲自转交给你。”我打开一看,是日军连级干部用的刀,并不是很高级的。我说:“现在这样的刀我有三把,其中两把是日本将官的刀。这把刀是个尉官的刀。”祝绍周不懂,说:“噢?你还会识货啊?我看胡先生不大送人家东西,特别送个刀给你,说他的皮带是你送的,胡先生给我看过那条皮带,很漂亮。” 胡宗南比我大12岁,对我特别好,有时我跟他开开玩笑,他也对我开开玩笑。有一次,我请蒋纬国岳父石凤翔吃饭,正在席间的时候,胡宗南派副官孙健坐着汽车来了,叫我:“胡长官请你马上去一趟。”我说:“好吧。”然后对桌上的人说:“我去去马上就来。” 我去了胡宗南那里,问胡长官找我有什么事?他说:“西北军的门致中,他要起义,你给我发个电报过去,要他后天起义。”起草好了电报稿,胡宗南连名也不签。我说:“你不签名,这算个什么电报呢?” 他说:“哎,胡宗南这个名字不能随便对外嘛。” “你的名字不对外,人家知道这是谁的命令,谁的电报啊?” 他说:“噢,一定要签名的啊?” 我说:“你这样大的官,怎么连这一点都不懂呢?” 他签了:“宗南。” 我说:“你‘宗南’两个字也不行,要加上‘胡’字,‘胡’字不能少。”他又加了个“胡”字。 蒋介石派了一个参谋次长熊斌到西安,这个人是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冯玉祥的参谋长,当过陕西省主席。他到西安的主要任务是搞策反,因为汉奸部队里冯玉祥的人很多。到了西安,他去见胡宗南,对胡宗南说:“我奉委员长的命令,进行策反工作。委员长给了我一个宣抚使的名义,要我把冯玉祥手下投降日军的人策动过来。胡宗南大包大揽:“噢,你就归我管。” 过了些日子,熊斌对我说:“今天在胡长官那里碰了一个钉子。” 我问:“碰了一个什么钉子呢?” 熊斌不高兴地说:“经过策动,有伪军来投诚,胡长官说第八战区归他管,要我不要管这个事。” 我说:“胡长官做事就是这样,他是我们校长的学生,我也是校长的学生,我也是在这里搞策反工作的,他更相信我,所以他认为你就不要来过问。你不是黄埔学生,又不是部队里的人,是不是?他有门第之见。你是奉蒋委员长的命令来的,有事应当跟你商量嘛。” 所以我看胡宗南这个人,很书生的。 蒋介石是把胡宗南选作接班人的。上海一家外国报纸上登文章,预测蒋介石百年之后,谁是接班人。文章提出了三个人,第一个是何应钦,第二个是陈诚,第三个是胡宗南。文章的分析是,何应钦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陈诚是保定陆军学校毕业的,胡宗南是黄埔学生,将来这个接班人可能性最大的就是黄埔系统的胡宗南。胡宗南很高兴,把这张报纸贴在桌子的玻璃板上面。他好像生怕我没有看到这张报纸,把我约到他房间里,说:“你看看,看看这里。” 胡宗南办公室里总是摆着《左宗棠全集》,还送了一部给我。 有一天,我对他说:“胡长官哪,《左宗棠全集》我都读了。” 他高兴地问:“哎,你知道左宗棠是个什么地位呀?” 我说:“我读了左宗棠写的文章,读了他写的诗,他这个官位呢,和你这个官位差不多。” “怎么?跟我这个官位差不多?” 我说:“你在西安,掌管陕、甘、宁、青、新等五省,西北华北是你的根据地,左宗棠也是你这样的官位。” “你说得很不错”,胡宗南说:“这个地盘是委员长给我划的,这五省是最苦最穷的地方。” 打下延安后,胡宗南升为上将,当时,黄埔学生中升为上将的,只有他一个人,没有第二个人。胡宗南这个人,一天到晚想做中国的接班人,一直到失败后,跑到舟山群岛还搞了两年,后来回到台湾。 我直到现在还想,蒋介石手下的这些人,陈诚很能干,很有办法;胡宗南是真善义,但是才干不够。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4: 谈谈北京女人
2004: 法国要把波兰赶出欧盟
2003: 对美伊战争的深入分析思考
2003: 在美国亲历CNN战争报导的“新闻自由”
2002: 西方自由民主国家的伪善面目
2002: 计划经济时代人民的环保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