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是普世價值的大敵 |
送交者: 饞師 2018年11月20日19:11:55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禮”是普世價值的大敵 禮,是儒學的核心概念之一。所謂“禮”,旨在規範人與人之間的行為,即:在一個社會中,每一個人究竟該如何做,是適當的。社會,是由不同類型、不同等級的人組成的,在家,有父母兄弟姊妹,還有,嫡庶、妯娌關係等;在朝,有君臣、同僚以及上下級關係;在外、在江湖,有陌生人以及遠道而來的朋友,如此種種,該如何應對呢?在儒家看來,不過一個“禮”字。
所以說,禮,是簡單的,普天之下,人間之事,無非一個禮。
禮,也是複雜的,複雜到在儒學典籍中,《三禮》字數最多,複雜到連孔子自己也搞不清楚。所以,孔子進了太廟,每件事兒都問。有人說:誰說孔子懂禮呢?孔子聽了之後,自我辯解說:這就是禮。
不過,繁複並不是問題所在,最大的問題是:“禮”是一種等差格局,是自上而下的等級結構。這種結構,將每一個人固定在“禮制”的方格中,別尊卑分貴賤;人和人是有階級的,是不平等的。位於金字塔頂端的皇帝,對所有臣民是有主宰權的;權力逐級遞減,每一級對下一級,都有主宰權;反過來,下一級對上一級,則只有義務,沒有權利,更沒有權力。
這是儒學與佛學、基督教的最本質差異,也是儒學難以經過“儒學革命”,進化成一種具有現代意義的社會學說的根本原因。因為儒學的核心,是禮;禮的核心,是不平等。要是儒學革命一下,也講平等,那就不是儒了;就和儒學的核心價值,南轅北轍、背道而馳了。
換言之,有儒學,就不會有平等;儒學和具有平等觀念的現代價值,是不相容的。中國自1840年以來,始終難以走上世界文明的正軌,原因眾多,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儒學思想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根深蒂固,如文化染色體,使中國文化浸潤了儒家的“顏色”。這一過程,即便從漢武帝、董仲舒開始計算,也有組織、大規模、自上而下、持續地進行了兩千多年,想除去這種“染色體”,談何容易?
|
|
|
![]() |
![]() |
實用資訊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一周回復熱帖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7: | 談談共產主義 I - 給共產主義作個簡明 | |
2017: | 中國能超過美國嗎? | |
2016: | “非法”移民 | |
2016: | FW:霍金:不在一千年內逃離地球 人類就 | |
2015: | 胡耀邦,一坨臭屎。假共七常萎作逐臭之 | |
2015: | 伊斯蘭教並不是恐怖主義(轉) | |
2014: | 台灣問題根本就是美日侵略中國的問題 | |
2014: | 從汪東興家中查獲的秘密檔案,毛主席寄 | |
2013: | 德孤:談談中國人的自信心 | |
2013: | 艾畦:新民主主義──原版挺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