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一千年前遼闊的東亞沃土-----第二部分
送交者: 悟性隨行 2019年03月23日05:50:06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一千年前遼闊的東亞沃土-----第二部分


今天的人們對於工業革命這個概念已經非常熟悉,耳熟能詳。今天的世界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現在工業革命已經進入到第三階段,信息技術革命時代。

工業革命從英國開始到現在只有3百年左右的時間,比較於人類幾千年的古老歷史是非常短暫的,但就是這3百年左右的時間卻徹底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實際上工業革命應該算作是人類的第二次產業革命,其目標主要是提升人自身的能力,包括體力和智力能力。推動工業革命不斷前行的,是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經濟的不斷擴大。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機械化,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電氣化,主要是人體力能力的擴展與提升,第三次工業革命,人們開始提升自身的智力能力。雖然到目前為止工業革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或者說還遠未完成,還不能下更多的結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人類的第一次產業革命對整個人類的貢獻與作用絕不亞於第二次產業革命-工業革命。

第一次產業革命

相關資料顯示,人類的第一次產業革命最早發生在距今一萬年以前,在這之前,人與其他動物一樣整天在為食物而四處奔波。第一次產業革命不像現在的工業革命那樣顯赫耀眼,因為當時的人們還處在非常蒙昧的狀態,沒有文字,沒有國家,人口稀少,彼此隔絕。所以第一次產業革命被今天的人們幾乎忽略,就好像農業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一直就存在着。除了很少的一些考古發現之外,沒有第一次產業革命任何的文字記載,後人們只能主要通過邏輯反推,來回顧這一次對整個人類來說至關重要的產業革命。

可以推斷,第一次產業革命是從單個特例的發現,實驗,實用開始,通過示範效應而被越來越多的人仿效模仿,以點帶面逐漸展開的。第一次產業革命對工具的要求並不高,可以是石器也可以是木器,普遍使用的最有可能是木器工具。第一次產業革命的關鍵是發現可以被人種植和養殖的循環可再生的食物,像植物中的五穀,動物中的牛羊。第一次產業革命的源頭並非只有一個,而是有多個。但是不同地區進入第一次產業革命的時間有先後順序的不同。這裡所說的一萬年以前,指的是最早進入第一產業的時間。然而第一次產業革命對整個人類的貢獻則是基礎性和及其巨大的,人類正是從第一次產業革命之後才開始產生各種重要的社會組織,產生了國家,產生了文字,產生了科學,宗教,藝術,法律,軍隊等等今天人們所看到的一切。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到現在為止人類最重要的傑作就是第一次產業革命。

第一次產業革命是由於人們對食物的迫切需要而引發的,是以農業和畜牧業作為主角展開的,因為食物是所有動物最基本,最主要的需求。把握住了食物也就把握住了自己的命運,把握住了其他幾乎所有的動物和人。同時有了食物的保障,才可能出現社會分工。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帶動了商業,漁業,手工業等等其他各種行業的發展。第一次產業革命最顯著的成果是人口的大幅增加,並進而產生了社會組織和社會權力,產生了包括王權在內的古代國家。而社會組織的大型化與專業化又大幅提升了人的活動能力和認識能力。對整個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產生了基礎性的巨大推動作用。第一次產業革命是人類從之前,為了獲取食物而四處採食捕獵(可以把這種獲取食物的方式稱作為初級獲取食物方式),進入到以更高效的方式獲取食物,通過種植與養殖(可以把這種獲取食物的方式定義為可再生獲取食物方式),定居或半定居,來獲取食物的階段。今天的人們不會再像其他動物那樣,為了獲取食物而發愁,因為這是在一萬年前我們的前人們就已經解決的問題。農業和畜牧業的成功預示着人類在解決自己生存問題上前進了一大步。

想象一下,我們遠古的祖先為了獲取食物,追尋着遷徙的食草動物,離開原來的家園,來到了廣袤的草原。草原這是食草動物的食物天堂,同時也是引領人類的大課堂。在草原上,一方面發現可以食用,種粒充盈飽滿的野草,不斷循環地採集,播種,食用它們的種粒,就可以滿足人們對食物的迫切需要,提高人們獲取食物的效率;另一方面發現可以畜養的動物,也可以滿足人們對食物的迫切需要,充分利用周圍的自然資源。就是這一重要發現與實踐,徹底改變了整個人類的歷史進程。

從古代西亞的小麥,大麥;東亞的小米,大米;再到美洲的玉米和土豆,所謂的五穀原本實際上都是野草。支撐農業和牧業,哺育着強大人類社會的,正是漫山遍野,被人忽視,歲歲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野草和它們的種粒。第一次產業革命的本質是人們找到了更好的利用植物來支撐自己生存和發展的途徑。這比以前人們被動的,盲目的尋覓,隨意的採集具有更高的效率和主動性。同時初級獲取食物方式對自然資源與環境具有破壞作用,而可再生獲取食物方式則可以保護自然資源和環境。

人類文明的重要發源地,公認是在西亞與北非相互連接的地區,也就是北非的古埃及和西亞的兩河流域。據考古考證,農業最早就是從這裡發端的,這裡的農作物主要是小麥和大麥。這片地區包括西亞,中亞,北非的氣候與土壤特徵是水源稀缺,土地乾燥貧瘠,沙漠化程度高,與此相連的歐洲大部分地區氣溫偏低,這樣的自然環境並不能提供足夠的農業產品。發展農業的最佳場所,也就是植物生長的最佳場所應該是陽光和雨水充沛,溫度適宜的地區,而這正是東亞與南亞的氣候特點。人口的膨脹源自於人們所依賴的食物,也就是可食用植物的豐盛。這就是為什麼東亞的中國與南亞的印度人口一直居於世界前列的原因,因為它們處在最適合植物,也就是農作物生長發育的地區。造成農業產業興盛的主要因素是氣候條件。

從事農業之後,人們由於播種而被耕地所束縛,由原來的不停地游弋狀態轉變為定居狀態。而定居則為人們的相互聯繫與組織以及社會財富的積累創造了條件,為社會組織的建立和發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這就是產生國家的重要條件。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國實際上就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王權國家的地區,也就是最早進入和完成第一產業革命的地區。而當時乃至近代,世界上還有很多地區的人群尚未進入農業和畜牧業,繼續保持着原有的初級獲取食物方式的生存狀態。

產業革命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決定性的。社會主流產業形態決定社會主流社會關係,決定社會制度。傳統農業社會的社會活動主體是地主和農民,因而產生奴隸與封建制度,傳統工業社會的社會活動主體是企業主和工人,產生資本主義。

一千年前,農業在整個世界已經發展了很長時間,進入到成熟化階段,特別是在農業發展興旺的東亞地區,這是宋朝人口突破一億的原因。不斷增加的人口尋找着新的生存途徑,一方面尋找新的耕地去拓展農業,另一方面是開拓新的行業。

沒有食物的保障不可能產生工業,吃飯始終是人最基本,最重要的需求。農業與工業的聯繫是通過商業進行的,現代社會幾乎所有行業的聯繫都是通過商業進行的,商業成為連接社會各種行業的紐帶。工業發展的必要條件是農業與商業的健康發展,除此之外發展工業另一個關鍵的要素是科學技術的健康發展。而把所有這些要素聯繫起來的是直接運營工業企業的企業主,工程師,企業服務人員和廣大的工人。

另外,漁業也是人們獲取食物的產業,但不能算作第一次產業革命的範圍,因為漁業實際上是人們從捕食陸生動物改變為捕食水生動物,與捕食陸生動物相比沒有本質的不同,依然屬於初級獲取食物方式。但是水產養殖業應該算作是第一產業革命的範圍,因為其屬於可再生獲取食物方式。

引領產業確立與發展的動力來自於那個時代人們的需求,任何一個產業時代的到來都有賴於支撐產業時代主體力量的自由發展,依賴於形成產業時代發展的環境與條件的形成。巨大的人口必然產生巨大的生存需求,產生對生產效率更高的要求,這就是工業得以確立與發展的客觀基礎。今天隨着工業的成長和越來越多人口的食物需求,工業化的生產方式正在對農業產生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們通過建立溫室大棚來生產農業產品。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相互交融,勾畫着未來世界產業新的景象。

一千年前中國的工藝水平

根據中國傳統手工業產品的特點,實際上一千年前有幾類產品的生產都可以把中國帶入工業化。

首先是瓷器,瓷器的出現源自於製造陶器工藝水平的提高。而中國製造陶器的水平可以從兩千多年前秦始皇兵馬俑中一看究竟,那是由成千上萬個大型陶俑所組成的大型軍陣,無論是規模還是技藝都讓人讚嘆。這種製造陶器的能力是不容小覷的,從大型秦俑中實際上就已經蘊含着未來中國成為瓷器王國的影子。中國人更喜歡用燒制的泥土製造所需的東西,包括陶器與建築用的磚瓦,而古埃及與古希臘人則更喜歡使用打磨出來的石頭來製造所需的物品,像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臘雕塑。其中的原因恐怕在於,不同地域的人們可以利用的自然資源的不同所導致的。

瓷器與陶器製作的關鍵依賴於兩個因素,一個是材料的選用,另一個是燒制的溫度的把控。而與溫度把控相互關聯的另一個中國可以引以自豪的行業是冶金行業。遠在兩千多年前,中國青銅器的冶煉,無論是製造規模,還是製造工藝,都有相當的成就。這從中國出土的兩千多年前大量的青銅器製品可以看出。

瓷器所體現的實際上是從遠古經歷過新舊石器時代人們的一種夢想,就是對於石器運用的最終完全掌控的強烈願望。在瓷器之前,人們經歷過玉器與陶器時代。玉器是更高價值的石器,而瓷器則是更高水平的陶器。而對這種夢想的追求是世界性的,一千年前中國率先出產的瓷器產品實現了這樣的夢想。瓷器的晶瑩剔透,華光異彩,使其既可以成為人們日常精美的餐具,也可以用於點綴裝飾人們的居所,成為華麗的宮殿。對精緻完美瓷器的塑造,表現在人們對於泥土隨心所欲,靈活駕馭的能力上,這讓人們極大增強了把控泥土的自信。人們發現,在塑造與人相關的器物上,人們往往可以比造物主做得更好,既可以是實用的,也可以是以欣賞為目的藝術上的。對於當時瓷器這種人造商品的讚嘆,最終體現在人們對於出產這種商品地域的讚嘆。西方人最早就是通過瓷器這種商品來認識中國這個地域和中國人的。在今天西方世界,CHINA既是一個商品器物的名稱,又是一個古老國家的名稱。瓷器的精緻與完美形成為一種魔力,誘惑着西方人更多地了解東方,強烈的引導着西方世界與東方世界進行貿易交流的願望。

而華麗的絲綢這一中國古老商品對於西方世界的影響就更加的久遠。絲綢是人們把昆蟲用於保護自身的纖維提取出來,做成保護人身體的衣服。棉花是植物纖維,絲綢是昆蟲類的動物纖維。能夠把昆蟲所出產的纖維提取出來,並且紡織成人們所穿戴的衣服,其中包含了多少細緻的工序和巧妙的方法,包含了人們太多傑出的才華。在古代,許多有價值的東西,其價值往往來自於人們對其本身自然特殊屬性價值的認可,這樣的物品有金銀,寶石,珍珠,貝殼等等,這樣的物品其價值一般主要體現在裝飾上,而不是實用上。絲綢作為人造的織物,既有裝飾的價值,也有實用的價值。直到今天華麗依然是絲綢的代名詞,華麗的絲綢使其常常成為富人們的最愛。古老的中國人,在創造出實用商品的同時,也在創造着商品華麗的價值。連接中國與西方世界的商業紐帶,今天被人們形象的比喻為絲綢之路。

絲綢,瓷器,冶金乃至造紙等都可以成為引領中國進入工業時代的先導行業。

在西方世界不乏眾多積極進取的人,從世界其他地方所得到的任何美好的東西,都可以成為激勵他們進取的動力。從古希臘對古埃及,古巴比倫文明的精華中提煉出屬於自己的文明中,人們就可以看到歐洲人積極進取的雄心。精美的商品,既吸引着欣賞者,也激勵着進取者。對他們來說,對於任何一種美好事物的欣賞都是暫時的,今天的欣賞是後面超越的起點,超越才是人們真正不息的目的。而超越的方向又不是固定的,而是展開的。後人們在稱讚卓越的時候,能否看到起初對於進取者的激勵。

一千年前中國的富裕源自於其能夠出產太多別人所需要的商品,從農業的糧食,茶葉到工業的絲綢,瓷器,冶金製品等等,加上當時發達的商業貿易往來。然而當時的中國卻並不是人間天堂,在表面光鮮富裕的背後隱藏着惡劣的社會關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一句詩詞就是對當時中國社會真實的寫照。

對近代中國的反思

很多人認為中國最近幾百年落後了,在這之前中國好像一直很先進。近代的中國是被誰打敗的?表面上看是被西方的工業革命打敗的。

就在兩百年前,中國的GDP總量依然是世界第一,直到19世紀末,中國才迅速跌落下來。實際上,到19世紀,第一產業在中國已經發展了幾千年,而第二產業在英國才剛剛開始一百多年。

在工業革命以前,國家的貧富主要由第一產業決定,也就是由農業和牧業決定。而這就是為什麼在工業革命之前,中國曾經長期占據世界最富裕國家行列的原因。而在工業革命之後,這種狀況發生了根本的改變,一個國家的能力將決定一個國家的富裕水平,而決定國家能力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工業水平。

中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讓中國曾經長期保持世界最富裕的行列。然而自然的優越造就的是文明的膚淺和自大,帶來的是知識與權貴階層的心胸狹隘,目光短淺,唯我獨尊,貪圖安逸,仗勢欺人的文化特徵。對中國來說最需要反思的是:為什麼工業革命最終發生在英國?歷史不是沒有給過中國機會,一千年前當時的英國剛剛進入王朝時代,距離工業革命還相當遙遠,而當時的中國卻已經具備了太多進入工業時代所需要的產業上的優勢和商貿條件,最終的結果卻是英國後來居上,今天的中國只能向西方學習。這其中的原因難道不值得人們深刻的反思嗎?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昔日,前蘇共以軍事威脅來危害世界,里
2018: 最後一個警告
2017: 仙遊,推薦看時間簡史。。。很好的量子
2017: 弱智者的胡說8道:海上帆船駛來先看到
2016: 春秋戈:習近平在人們心中,如同七六年
2016: 網友揭《網易》是中國媒體報道的奇葩,
2015: 必須徹底清算跟李光耀狼狽為奸的鄧小平
2015: 李光耀的最大貢獻:反共
2014: 台灣之亂源在國民黨,國民黨之亂源在馬
2014: 據說,烏克蘭兩派右輪還在繼續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