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知識青年
送交者: alexsyalexsy 2019年11月08日18:34:18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新中國成立後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依據當時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為了鞏固社會主義制度提出,由人民政府組織實施的。不管是“文革”前還是“文革”中的上山下鄉,其本質仍然是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是中國青年運動長河中值得濃墨重彩書寫的一段。

知青上山下鄉,從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到1982年結束,是隨着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物質生產不斷提高而變化的。只是在整個過程中經歷了“文革”。即便不搞“文革”,在當時的經濟條件下,上山下鄉也是要進行的。大規模上山下鄉運動的結束不是“失敗”,也沒有“終結”,而是隨着中國的社會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工業開始反哺農業,不再需要大批知青上山下鄉,城鎮則需要更多的受過教育的勞動者,甚至需要農民進城來填補勞動就業崗位時結束的。由於中國現在還存在“三農”問題,所以有了新形式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大學生村官。

  新中國成立後近30年,有幾千萬知青到農村和邊疆,不論是去兵團還是去插隊的知青,他們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和智慧,開墾荒地,科學種田,大大提高了當地農業生產水平,促進了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改變了農村文化落後和醫療衛生的狀況。

       

一、在農業生產方面

  由於大批知青的加入,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的耕地總面積增長425%;糧豆總產量增長513%;大牲畜存欄增長313%;中小型工業企業發展到737個,實現工業總產值63億元,增長了3倍,把北大荒建成了“北大倉”。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的知青第一年就生產糧食200萬公斤,6年中,農業團生產糧食16787萬公斤,上繳國家肉類706萬公斤。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知青把那裡建設成了糧棉生產基地。更有雲南兵團的知青和當地農工通過科研,打破了橡膠只能種植在北緯17度線以南的世界共識,將橡膠種到了北緯229度,擴大了我國橡膠種植面積,開墾種植橡膠25萬畝,使雲南省橡膠總面積達68萬畝,生產膠片17萬噸,比組建前增加58%,改變了橡膠這種戰略物資依靠進口的狀況。

  在知青柴春澤的推動下,從來沒有種過水稻的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玉田皋大隊,從1975年試種50畝水稻開始,擴種水稻1700畝,1977年發展到7000畝,現在達到了20000畝,年產水稻1000萬公斤。後來又帶動全旗開發了20萬畝水稻,畝產也由過去不足百斤提高到千斤以上。

  山東省墾利縣黃河農場的知青,每年冬天都要清淤、挖河、築堤興修水利,改造鹽鹼地,硬是把海邊幾千畝鹽鹼地改造成出產大米的稻田,使這片黃河三角洲成為整齊的條田,成為林網密布、溝渠縱橫、糧棉豐收、六畜興旺的糧棉基地。

遼寧知青在1969年冬天苦幹一個半月,完成了清水河大會戰,實現了盤錦地區的旱田改水田,極大地促進了糧食的穩產、高產,才有了今天聞名全國的“盤錦大米”。直至現在,遼寧盤錦縣、市領導還對知青們講,現在盤錦的水利工程還得益於盤錦十萬知青的艱苦奮戰,沒有你們的巨大貢獻就沒有今天欣欣向榮的新盤錦。

    1968-1971年,延安地區27000多名知青中有1/3參加了農村科學實驗和農業技術革新工作,那時一些偏遠山區的農民種地不敢用化肥,生怕化肥燒死莊稼,知青們耐心給農民講道理,帶頭種試驗田,逐步教會了農民科學使用化肥,使糧食增產。

廣東省扶綏縣有37%的知青成了農業技術人員。在內蒙古黃河灣的某軍隊農場,知青在貧瘠的土地上進行馬鈴薯有性雜交試驗,解決了馬鈴薯退化問題。江蘇寶應縣11個生產隊,隊隊都建立了科學實驗小組,由下鄉知青組成的小組負責製造5406和920生物激素、4115農藥、糖化飲料;引進、培育良種;推廣雙季稻;進行病蟲測報、天氣預報等,收到良好效果,大大促進了農業發展。廣東四會縣大旺農場的知青小組種了4畝甘蔗科學實驗田,創造了平均畝產13450斤的記錄。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二、在教育和衛生事業方面

  正是由於大規模的知青上山下鄉,大量知青擔任了民辦教師,推動了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

  由於一些知青擔任了農村的掃盲教員,很多農民摘掉了文盲的帽子,普及了農村教育,為後來農村以及中國的發展培養了一批人才。教育沒有普及就不可能有提高,在一個文盲充斥的國家裡,即便有少數人受到高等教育,也是無法建成社會主義的。再好的科學技術最終也要靠廣大有知識的勞動人民去實現,才能形成生產力。上山下鄉不是使中國的教育、文化出現了斷層,而是促進了全社會教育、文化的發展。

     也正是大規模的知青上山下鄉,一批下到農村的初、高中生,由於文化水平較當地青年要高,自然成了接受“半農半醫”培訓的主體。他們學成後,大都當上了“赤腳醫生”,促使中國的“赤腳醫生”隊伍在短期內迅速發展起來,農村醫療狀況得到改觀。1974年5月,在第27屆世界衛生大會上,中國農村合作醫療受到第三世界國家的普遍關注,引起了許多國家的極大興趣。世界銀行和世界衛生組織把中國農村合作醫療稱為“發展中國家解決衛生經費的唯一典範”。聯合國婦女兒童基金會在1980~1981年年報中稱:“中國的赤腳醫生制度在落後的農村地區提供了初級護理,為不發達國家提高醫療衛生水平提供了樣板。”

     知青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的貢獻,為改革開放打下的基礎,是無法用幾百億金錢來衡量的。如果沒有大規模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這一切是無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實現的。

       

三、知青在上山下鄉中與工農相結合做出的成績,群眾和基層政府有目共睹

  大量接收城市知青上山下鄉的陝西、黑龍江、雲南、內蒙、新疆、各生產建設兵團等地區的政府和當地人民都對知青上山下鄉給予了高度評價。

     東風農場的老職工、工會主席刁光明2009年在上海“情系勐龍相聚世博”座談會上深情地說:“沒有知青就沒有東風農場,沒有東風農場就沒有橡膠產業。你們是一批有理想有抱負有作為的青年一代,你們把青春留給了農場,你們為東風農場做出了貢獻,為我們老工人做出了榜樣,我們老工人經常以你們知青的榜樣來教育我們的後代。”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委書記、行署專員、林管局局長宋希斌對知青說:“你們為大興安嶺開發建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將永載共和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光榮史冊,永遠銘記在大興安嶺人民的心中。”

     內蒙古阿榮旗政協在文史資料《知青記憶》的前言中說:“從1962年到70年代末,全國範圍內曾有1700萬以上的城鎮知識青年被送到農村這個廣闊的天地里接受再教育,演繹了一場空前的、波瀾壯闊的知識青年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運動……對這場運動的評價,褒貶不一,但這場運動對阿榮旗的影響是積極的深刻的,是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城鎮知識青年的到來,對阿榮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文化層次的提高、生活習慣的改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歷史不會忘記他們,黑土地不會忘記他們,阿榮旗人民也永遠不會忘記他們。”

     中共扎蘭屯市委和政府2008年7月在《致曾在原布特哈旗插隊落戶知識青年的慰問信》中說:“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扎蘭屯開發建設時期,是你們在這塊熱土上奉獻青春、拋灑汗水,為扎蘭屯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你們為當年閉塞落後的北疆帶來了城市文明,將荒蠻的土地注入了活力和生機;是你們以青春的激情和不屈的毅力,為扎蘭屯各項事業的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共雲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在“雲南省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綜述”中寫道: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到貧窮落後的廣大農村,跨省青年來到邊遠落後的雲南邊疆,無論是自願走入這個行列,還是被卷進這場洪流之中,他們中絕大多數都能響應國家的號召,把自己的青春年華獻給農村建設事業和邊疆建設事業。雲南的山山水水到處留有知識青年的青春足跡,他們灑下了辛勤耕耘的汗水,整個知青群體都曾在特定的年代,做出過貢獻。1、傳播先進的文化知識、科學技術。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那段時間,雲南邊疆充滿了知識的活力和科學的生氣。2、知青下鄉成為傳播文化知識的紐帶,加強了動員城市與下鄉農村的聯繫,搭建起文化知識在邊疆農村傳播的橋梁。3、舉辦“廣闊天地的新大學”,把函授教育辦到雲南邊疆。4、為雲南民族地區提供一些必要的物資和技術支持。5、披荊斬棘,變荒野為膠林,為祖國橡膠事業做出貢獻。

     雲南傣族村寨的婦女主任對前去採訪的人說:我們傣家就感謝兩個人,一個是毛主席,領導我們翻了身;一個是知識青年,把城市文明、新觀念帶給了我們。如果知青再晚走幾年,我們傣家會發展得更好。

  為了讓歷史銘記知青的貢獻,全國有23個省市自治區在市、縣、鄉乃至村都建起了以知青為主題的廣場、雕塑、紀念碑(牆、石)、紀念林、博物館、橋梁。目前不完全統計有142個。這就是人民的態度!人民的評價!人民的結論!

  知青修的電站現在還在發電,知青修的水庫現在還在蓄水,知青修的幹渠現在還在灌溉,知青修的道路現在還在通車,知青開墾的荒地現在成了糧倉,知青種植的橡膠樹現在還在出膠,知青搶救的病人現在還在健康地生活,知青接生的孩子現在已經長大成人,知青教過的學生現在已經走上生產、科研的一線,有的還走上了領導崗位,知青英烈現在還在受到人民的祭奠,知青的事跡現在還在當地人民中傳頌……

     知青上山下鄉給農村帶來文明、促進社會進步的精華,在經歷過幾番風雨洗禮、烈火錘鍊之後,已經作為對社會文明和國家發展的貢獻,深深鐫刻在人民的心裡,並且深刻影響着新時期的歷史創造活動,因此我們應該有自信,有信心,敢於並且善於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客觀地評價上山下鄉,還歷史的本來面貌。

  不論是“文革”前還是“文革”中,毛主席、周總理等一批中央領導都一直關心、支持、鼓勵上山下鄉。1978年10月9日,時任副總理的李先念在其主持的國務院會議上說:“對過去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做個估計,把成績肯定下來。是毛主席號召知識青年下鄉的嘛!不把成績肯定下來就亂了套。下去1700多萬,還有800多萬在農村,事實上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1979年,胡耀邦在共青團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講話中說:“知青上山下鄉對祖國做了很大的貢獻,我們國家現在還很困難,還要堅持幹下去,這方面的話說得太少……我覺得,至少鼓勵絕大多數青年繼續幹下去,好好干,這個話講得不夠。”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上山下鄉知青(包括回鄉知青)有3000多萬,涉及上千萬的家庭和上億人口,不可能一點都不出現問題。尤其是1968年以後的大規模的知青上山下鄉,由於人數過多,時間上過於集中,加上實踐中缺乏經驗,幹部水平參差不齊,各地自然環境不同,確實存在問題。我們不否認上山下鄉運動中存在問題,而且黨中央、毛主席、周總理當時就高度重視,並一直在解決這些問題。但我們不應以偏概全,更不應該用工作中方法的某些失當來否定知識青年走與工農相結合方向的又紅又專的共產主義正確道路。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附帶民事賠償:曾污吾史諾頓百w徐蘆謠別
2018: 呼籲受徐賊誹謗迫害致死或重判的資深運
2017: “工人階級”難道不屬於“中國人民和中
2017: 老猿 - 國人最不尊重人?
2016: 阿桑奇現在已經是普京的木偶了。維基解
2016: 川普不具有做總統的體力,腦力,智力,
2015: 半江紅:習馬已相會,導彈可能撤退?
2015: 為啥我反對台海兩岸統一
2014: 似玉:習大大不愧為習夢思
2014: Robert :從校慶看中國的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