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有序與無序
送交者: 山里人 2020年11月13日15:04:42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2020 11 11

我們一睜眼就看到的是一個有序的世界,一直伴隨着我們的成長,我們不斷地理解這有序的世界,並且試圖建立新的有序:創造。

後來,我們被熱寂說打碎了夢想,維基:

熱寂(英語:Heat death of the universe)是猜想宇宙終極命運的一種假說。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作為一個“孤立”的系統,宇宙的熵會隨着時間的流異而增加,由有序向無序,當宇宙的熵達到最大值時,宇宙中的其他有效能量已經全數轉化為熱能,所有物質溫度達到熱平衡。這種狀態稱為熱寂。這樣的宇宙中再也沒有任何可以維持運動或是生命的能量存在。熱寂理論最早由威廉·湯姆森於1850年根據自然界中機械能損失的熱力學原理推導出的。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3%AD%E5%AF%82

多麼的絕望,宇宙歸於死亡!

另一面,普里高津寫下了《從混沌到有序》,霍蘭著有:《湧現: 從混沌到有序》,似乎,未來不至於那麼絕望,事實上,我看一直生活在有序的環境下,甚至,我們本身就是有序的證明。

在我們的認識上,從熱力學第二定律自然增熵原理出發認為,物理過程總是自發地從有序走向無序,系統的熵是增加的,因而宇宙的進程過程中是熵增的,最後將達到“熱寂”,即運動停止而毀滅。

而另一面,達爾文進的化論則認為,生物的發展是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是朝着由無序向有序方向發展的-----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認知導致了物理理論與生物理論的予盾,答案在於:開放系統中的耗散結構。

對於與任何系統而言,熵均是增加的,但孤立系統來說,熵增總過程是從有序到無序,最後導致熱寂。

而對於開放系統來說,通過與外界交換物質和能量,可以從外界吸取負熵來抵消自身熵的增加,使系統實現從無序到有序、從簡單到複雜的演化,從而解決了“熱寂說”與進化論的予盾,使物理學與生物學的這兩個規律得以統一。

在封閉系統下,熵增不可逆,將導致系統歸零;而開放系統,存在着與外界的能量交換,負熵輸入,負熵將從沖抵系統的熵增,延緩系統的衰減,甚至負熵的輸入會使系統變得更有序,如:人類文明的進程,因為自由,我們變得日益文明,反之,任何形式專制都將使文明受到阻礙,不過,從長期來看,沒有哪一個專制可以長期存在。

《從混沌到有序》與《湧現:從混沌到有序》這兩部著作我都讀過,反覆讀過多次,卻沒有一次是連續讀完的,不斷地讀,不斷地消化,書中都舉例很多精彩的案例,可是我個人總覺得似乎有什麼地方沒有講清楚:結構,功能與負熵。

因為真實的環境中,均是開放系統,而且,耗散結構一種普遍的存在,所以,本文中不再去坐更多的、抽象的假設。

首先,如何定義開放系統?開放系統的一般定義為:系統和外界有能量和質量的交換;除此之外,我沒有檢索到更為精準的定義,我們所見、所及就是開放系統,我們所不見、未所觸及的也是開放系統,所以,開放系統,乾脆不做定義。

什麼是有序?有序通常是指一個系統的功能,在功能體現出清晰邏輯關係,它的背後是系統的結構。

因此,有序是以結構為基礎的,無結構的事物一定談不上有序。

從結構主義出發,結構決定了功能,功能是結構的宏觀體現。

而結構均生於虛無,結構是演化而來的,從低級結構衍生而成,此結構中的某種功能凸現,從其環境中吸取負熵而趨增,從而導致結構發生變遷,這一點,在外來生物入侵上的到了充分的證明,需要從其所屬的環境中取得能量,即:負熵,因此,任何一種結構都一定對應着一組能量交流的途徑:輸入與輸出。

輸入與輸出通過反饋的方式相互關聯,正、負反饋,附帶提一下,反饋=0,也是反饋。

至此,系統的概念體系完成了:開放系統,結構(耗散結構),功能,輸入與輸出,反饋,輔以:條件反射,則衍生了所有的規律與科學。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密度,這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密度,是特定結構與熵的密度,這個密度是由系統結構決定的。

有些令人吃驚的是,這組概念就是我們的認知的基石,從它們出發,我們可以解讀整個宇宙;就如同大偵探波羅先生所描述的那樣:“該知道的都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那些我們認為不可能的”。

我曾看到過一個視頻,描述的是假如人類突然消失:《What Would Happen If Humans Suddenly Disappeared?》,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ibpn9UTGzA

它很有趣,當人類突然消失,只需100天,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人文明將開始出現大範圍的崩潰,千年之後,地球上就幾乎看不到人類文明的任何痕跡了,想尋求文明的遺蹟,就需要找考古學家了,如我們的現在。

從耗散結構的角度來看待這個視頻,我們可以更為直觀地懂得負熵的意義。

我們把現在的文明社會是為一個系統,這個系統的維繫需要輸入負熵,就是處在各個崗位上的人,‘人類突然消失’這意味着,這個開放的系統,負熵的輸入為零,無法沖抵系統的熵增,因此系統趨於崩潰。

100天,僅僅100天,文明世界開始大面積的崩塌;100日之內,系統尚可維繫,也許因有‘存糧’,但,實際上是因熵增未達臨界點,一旦越過臨界點,系統的崩潰將不可遏制。

這不是熱寂,但需要到熱寂嗎?文明死亡之後,我們將對‘熱寂’無感。

普里高津與霍蘭向我們描述了‘從混沌到有序’過程,他們並沒有清楚地表明,從混沌到有序’過程是一個負熵過程,因為負熵的輸入,開方系統才得以完成從混沌到有序進程;從有序到無序(混沌)則是熱力學第二定律所描述的過程:熵增過程。

回到我們的概念體系。

結構,有其結構所約定的功能,有與此結構相關的能量交互的途徑,結構與環境,體現為輸入與輸出,在這裡,我強調一點環境的定義:非我之外即環境。

如我們所見,每一種功能都對應於一種特定的結構,實際上,我們所見的是結構而非功能,功能僅是結構的表象而已。

每一種結構,都有它的訴求,輸出的是功能,輸入的是負熵:

負熵+熵增<0,系統趨於衰落,功能衰退;

負熵+熵增=0,系統平衡,功能維持不變;

負熵+熵增>0,系統趨於體量增大,功能增強。

之所以如此,因為結構所定的密度是維持一個大致的水平上的,這個密度是結構與熵的密度,密度恆定,負熵輸入減少,結構恆定,則,體量收縮,系統衰落;同樣,密度恆定,負熵輸入增加,結構恆定,則,體量增大,系統成長,除此之外系統維繫平衡。

生物與社會系統都是開放系統下的耗散結構,有輸入與輸出,熵的淨值,負熵+熵增,決定了系統的趨勢,系統的興衰。

拋開形而上的東西,我們面對真實的經濟生活,價值,負熵的經濟度量;且,價值是相對的,因環境而變遷。

在藝術史上有兩個倒霉的孩子,梵高與常玉,我猜還會有,只是我們還不知道,他們在世時,畫作幾乎沒有市場,謝世後價格日益走高。畫作的價值是市場共識,每個人都假設‘它是優秀作品,日後價格更高’,買回後只是悄悄地掛起來,我有時在會想,他們不會審美疲勞嗎?審美疲勞之後,畫作的價值是否會貶值嗎?答案是不會的,因為他的審美疲勞不是共識;在極端的環境下,高昂的畫作也許不值一袋面,或是一張機票。

一般而言,私人購買昂貴的畫作之後是存在銀行的保險箱裡,作為投資,而非欣賞,他購買的是共識的價格而非效用。

在物質層面,物品,不一定是商品,其價值是個人效用的度量,彼此交換的價格也是效用的度量,同一個物品對不同的人而言效用不同,因此衍生了價格,彼此效用交換的平衡點。

在商品出現之後,在市場中,商品有其特定的價格,遠離了局部的交換過程,實際上,‘商品價格’的潛台詞是:唯有達到此平衡點我才同意交換。

交易之後,我們得到了什麼?商品?沒錯是商品,不過請再想一下:我們得到了什麼?是效用,是負熵,是維繫我們自身系統的能量補充,如:我們購買的食物。

請在回味一下:《What Would Happen If Humans Suddenly Disappeared?》,所有的人類文明都是這個文明體系的負熵輸入,當人類突然消失,系統因停止負熵的輸入而走向衰落,1000年後,消失殆盡。

 

關於着這組概念:開放系統下,結構,負熵,反饋,有幾個有趣的社會學註解。

1、  專制

專制,是一種高度有序的社會結構,這是一個高能耗的社會管理結構,一旦能量不足就會面臨崩潰;其能耗都損耗在制度的維護上,如‘思想警察’、‘月經警察’、維穩經費、、、。

專制體系會與其環境表現出諸多忤逆,對內,強姦民意,對外,拒絕國際公約及國際公認的社會法則,因此,它面臨的矛盾是多方面的,安保支出、買路錢,為其愚蠢而支付的高昂學費、、、所以行政運營成本是昂貴的,例子我就不點名了,大家都知道。

專制體系,首先是政治上的專制,其高昂的運營成本也必然導致它在經濟上的掠奪與欺壓,有產出大量的內在的無法解決的矛盾,陷入一個專制的正向反饋,最終把其體制推向極限,所以,我們看到的是專制體制有很大的概率是脆斷的,除非出現一個明君懸崖勒馬。

因為效率是系統進化的優選,所以我們有充分的理由預期,任何形式的專制主義政權將一定會被更為開明的政權取代。

 

2、  科學進步

人都是一樣的人,因環境而異。對比一下那些幸運地美國領養的孤兒,若是留在孤兒院裡,前途堪憂。

科學(有序)是人們思考的結果,跨學科,但是,科學的進步是有前提條件的,自由地交流與自由的思考,因此科學先進的社會一定不是一個神靈、封閉的社會,什麼是‘自由地交流與自由的思考’,科學研究過程中的負熵輸入。

封閉的社會對我們而言就是一個孤兒院,儘管有少許的自由與資產,卻也還是逃離不了孤兒院的本質,我們不能自由地思考,不能自由地表達,沒有社會支援體系,餓不死,卻也活得憂心忡忡。

孤兒院裡會有發明創造嗎?有,一定有!但一定不會是偉大的,反之,若是趕上幾個壞院長,醜聞卻一定是Great的。

 

3、  食物鏈

在地球生態中,每一種生物都是一個特定的物種體系,有其特定的給養體系,輸入與輸出,如,山野中狼與鹿的平衡狀態,我們看到的是生物鏈,在其背後對應着一條給養鏈(食物鏈),在更高的水平上看仿若是一個生物鏈平衡的實驗室;此給養鏈在上述概念體系中即為負熵的平衡鏈,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每一種生物一定有它特定的食物組合,負熵的值域,當生物在環境中無法因故無法得到滿足值域條件時,該生物將的給養受到威脅,它面面臨着無法生存的困境,如,人類對大自然的入侵,嚴重打壓了動物的生存空間,導致某物種滅絕,並引發次級的連鎖反應,進而改變了地球的生物鏈,沒有什麼好與壞的判斷,這是一個演化的過程,只能接受。

順便提一下,在很多場合,我們可以聽到‘陰謀論’的論斷,事實上,有陰謀,那是利益的選擇,卻沒有‘陰謀論’。

在‘陰謀論’者眼中,仿若在他無法看見的地方存在着一種更高級的智慧,貫穿整個過程,設計了過程中的每一步,到達一個陰險的結果;而他卻洞察了整個陰謀。

自欺欺人!我不否認有陰謀的存在,但並沒有一個超級智慧設計了整個過程,過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多方博弈的結果,每一點都是多方利益博弈的暫短的均衡點,過程是演化的過程,因此,結果也是演化的結果。

‘陰謀論’者,有智力障礙,仿若雞哥,常常歇斯底里地喊着‘核爆’、‘王炸’之類的,嚇得我躲到地下室里,憋着尿,連洗手間都不敢去,但他卻沒有應驗過,上桌的只是一盤荷包蛋,小丑,笑料爾!

核爆蛋.jpg


 

4、  內循環

上學時曾讀過費孝通先生寫的《江村經濟》,那是一個小農經濟體,清楚地描繪了中國的鄉村生活情景。

以時髦的政治觀點看,這是內循環經濟的典範,小農經濟,子給自足,輔以少量的經濟流通。

這個經濟體如果延續下去,他們會有經濟增長嗎?餓不死是肯定的,過不好也是大概率的事情。

早在趙紫陽時期,提出過一個經濟方針:‘兩頭在外,大進大出’,這是一個非常科學、有效的經濟方針。

中國經濟可以理解為一個系統,此系統通‘大進大出’取得負熵補給,經濟體,負熵+熵增>0,系統趨於體量增大,經濟成長。

為什麼要‘兩頭在外’呢?

道理很簡單,首先,經濟體是有密度的,只有到開放的、更大的範圍內才能消化與接受這個規模的流量,我們無法相信在江村中可以完成‘大進大出’,也許一時尚可,‘大進’,生產了很多雞,也下了很多蛋,如何‘大出’呢?超量的雞與蛋在江村中如何消化呢?

沒有辦法,只能流通到外鄉,但是,如果封閉江村,超量的雞與蛋如何消化?日日雞哥,天天荷包蛋嗎?

內循環的經濟前景是清楚的,經濟衰退即是我們無需爭辯的未來。

我們從一個大的經濟體收縮到一個小的經濟體,會產出諸多矛盾,經濟、政治變得不穩定,面對‘不穩定’解決辦法只有針鋒相對,維穩!而維穩是需要耗費大量資源的,我們的維穩支出已經多年超越國防支出了,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從政府角度看,內憂大於外患;而從人民的角度看,我們已經成為了政府的敵人,儘管我們是納稅人,所納稅款卻被人家買了刀槍來砍我們,有些人也確實被砍了頭。

不過,我們也不用太過焦慮,他們已經陷入一個正反饋過程,而且,負熵的輸入卻下降,系統會很快被逼入其極限的位置,多行不義必自斃,他也將如我們所見到的一切獨裁政體一樣:毀於一旦,脆斷。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習主席號召向狗學習。
2019: @runqun,請你告訴我什麼是你所謂的自
2018: 何頻頌席之豬隊友(徐申?)或勝過川狗隊
2018: 川普正在幫習近平的大忙
2017: 美國的法律細緻到了一絲一發的程度,太
2017: 國粹:馬屁文化
2016: 川普使美國再次強大的理念和策略
2016: 美國的價值觀 是 自由 平等 博愛,不是
2015: 巴黎遭難, 到底誰是ISIS的爹?
2015: 揭穿紅色高棉大屠殺的曠世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