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中英聲明能廢,為何中美公報不廢
送交者: 阿妞不牛 2021年02月07日01:16:26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2017年6月3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宣布:1984年12月19日時任中國總理趙紫陽與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簽署的

 “《中英聯合聲明》作為一個歷史文件,不再具有任何現實意義。”這等於說,這樣一份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國際文件,北京一句話就單方面廢除了。從國際法上來說,這當然不合pacta sunt servanda 有約必守的規矩。但是從國際關係的本質來說,北京有這個權利。因為國際關係的主體是主權國家,國際社會上面沒有世界政府,國際法要在主權國家接受執行的情況下才有效。對於這類違反國際法的行為除了對等報復,國際制裁,或者乾脆把誰給滅了,沒有任何其他執法方式。而且,其實直到把誰給滅了,也難定論誰是誰非。那麼,北京單方面宣布廢除《中英聯合聲明》就如同鄧小平廢黜趙紫陽那樣一句話,連那樣的後果都沒有。英國人能夠做的除了也把那份條約扔進廢紙堆,或者繼續單方面履行條約義務之外,恐怕沒有其他立竿見影的有效報復手段方式。

當然,北京除了要長久應對香港問題,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後果:那就是單方面毀約帶來的國際信譽受損。至少恐怕英國在可見的幾十年,很難與北京政府再簽訂如此規格的國家級協定條約了。這也沒什麼。北京與倫敦好像也不會再有這樣層次規模的鴉片與土地交易了。可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北京在一口氣把中英聯合聲明告吹的同時,不忘提醒與警告川普政府:千萬給老子記得恪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

而當時的川普與國務卿蓬佩奧,正在把北京設置的台灣紅線用來描龍繡鳳呢。但是,“反華”如“人民公敵蓬佩奧”,到下台也沒有越過雷池踏足台灣;川普也沒有出來,一句話廢掉他可能從沒認真看過一眼的中美三個公報呢。

拜登政府憋了大半個月拋出來的總統外交政策宣示,以及國務卿布林肯讓北京等了十幾天才與楊潔篪接頭通話,無論這樣定調中美關係不友善不對付,楊潔篪還是可以硬邦邦要美方“恪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布林肯對此還是說了Yes,Sir!

 

這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究竟是什麼靈符,綁定中美關係半個世紀,歷經世界與中美兩國滄海桑田之變而靡堅不摧?川普與拜登都幾乎完全扭轉前任的內外政策,為何對中美關係這三個公報都不越雷池?

 

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美國政府共同對外發表的三個外交聲明的合稱,包括1972年2月28日毛澤東周恩來-尼克松基辛格《上海公報》、1982年8月17日華國鋒/鄧小平-吉米-卡特《中美建交公報》和鄧小平-里根1982年8月17日《八一七公報》。這三個公報是中美在冷戰時期開啟對話和關係正常化的重要基礎。其核心內容其實就是,美國接受承認,共產黨執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政治上對美國的重要性大於台灣的中華民國。在兩者之間必須也只能選擇其一的情況下,美國只能選擇北京政府作為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來打交道。而北京政府也在其這樣一貫的強烈主張上有所圓通退讓:台灣是北京政府管轄下的一個省,盤踞台灣的是非法流竄的匪幫政權,北京有權力用一切方式解放台灣統一中國。美國與任何外國勢力不得干預。這三個公報其實就是在美國接受承認大陸大於台灣並且選北京作為合法政府打交道的基礎上,在有關台灣問題上,華盛頓與北京雙方一步步添加的潤滑油稀釋劑。

 

兩國之間的第一個聯合公報《上海公報》是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期間在上海與周恩來於1972年2月28日簽署。這個聯合公報的特別之處在於,雙方首先各抒己見,然後表示雙方了解並願意尊重對方的立場。雙方達成的相互了解共識,也就是彼此同意存在的分歧點。

《上海公報》的主要內容包括:

 

兩國對越南問題以及亞洲其他地區政治局勢的不同看法;

中美關係正常化符合兩國利益;

國際爭端應在尊重主權、不干涉別國內政等基礎上解決,反對任何國家在亞洲建立霸權或在世界範圍內劃分利益範圍;

擴大兩國民間交流與往來,為雙邊貿易提供便利;

保持接觸管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堅決反對任何旨在製造“一中一台”、“一個中國、兩個政府”、“兩個中國”、“台灣獨立”和鼓吹“台灣地位未定論”的活動;

美方認識到(英文為acknowledge)海峽兩岸所有的中國人都堅持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並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not to challenge),美國重申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關心,並隨着地區緊張局勢的緩和將逐步減少駐台美軍設施和武裝力量。

對美國而言,公報的最重要意義在於,控制世界五分之一人口與九百多萬平方公里國土的北京政府,在國際政治舞台上是遠遠比台北政府能量影響大得多的現實存在。中蘇分裂的現實,加上美國在越戰的泥沼,使得美國完全可以也應該拉攏北京,尋求體面的越戰退路,在國際上進一步孤立蘇聯,利用中蘇分裂加強美國的國家安全。而對於中國,關鍵是毛周認定蘇聯是北京政府的最大威脅,必須遠交近攻,與美國改善關係有利與對付蘇聯致命威脅。而尼克松到訪北京,給北京政府在世界上的地位立馬竄升,並為取代蔣介石進入聯合國鋪墊出高台。

今天,《上海公報》許多內容早已隨風而逝,蘇聯作古多年了,美國越戰早已被鄧小平懲罰越南之戰代替,毛周文革時代典型的世界觀聲言,哪怕習近平今天也不好意思全部撿拾重彈。根據當時語境,公報中“美方認識到acknowledge海峽兩岸所有的中國人都堅持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在美方指的是當時仍然有着邦交的中華民國,也可以解讀為美國關於台灣中華民國政府對大陸與台灣擁有主權的聲稱“不表異議”。而堅決反對“一個中國兩國政府”國共不共戴天的毛周,卻接受了在中華民國大使館青天白日旗飄揚的華盛頓設立“聯絡處”。這裡最大的意義則在於美國對“一個中國”的立場首次正式表明了不表異議(not to challenge)。毛蔣這一點都放心,也就是美國近於明白聲明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者台灣獨立。這一點,對毛蔣執政都是最重要根基,尼克松代表美國政府不但明白了,也表明了美國立場。這實際上是對二戰中美作為盟國勝利結局的再次肯定。而美國也就因此在尼克松訪華後維繫了與台灣中華民國的邦交差不多十年,一直到周恩來毛澤東去見馬克思,他們也沒有接見到一個美國的正式大使。但是,由於尼克松的來訪,搞得神州餓殍遍野萬家墨面文革荒誕中的毛周,瞬間成為了世界頭牌領導人,莫斯科不敢造次,各國政要進京朝拜如流,外交部天天忙建交,聯合國敞開了大門迎接毛代表。而實際上普通中國人除了一少部分在黑白電視上能看見毛周接見的外國人,絕大部分連一個洋鬼子都看不到,更不知道護照長什麼樣。

如果中美都要恪守這個上海公報精神,那就是這麼幾條:第一,台灣是中國領土,美國不表示異議(這是兩國共同抗日戰果,美國與蔣介石總統達成的交易);第二,美國不反對北京政府進入世界體系;第三,事實上台海兩岸政府都可以在美國有正式代表;第四,北京在必要情況下也可以與台灣政府共戴一塊天,甚至做偏房也不在乎。

北京這個偏房一直做到毛周去世,鄧小平重返中南海主政。《中美建交公報》 於1979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建立正式的大使級外交關係。美國在該公報中首次承認recognize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保留與台灣的非官方往來。至於美國對於中國的立場「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英文版寫為acknowledge「簽收,認知,收悉」中文版譯為「承認」。美國政府官員曾多次向國會保證:雖然美國代表在中英兩個文本都簽了字,但是美國政府只會用英文本作為最基本的法律解釋依據,美國承認recognize北京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但是對於北京聲稱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是認知acknowledge。

 

該建交公報在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訪問美國前夕公布,加強了鄧小平在黨內國內地位,使其能順勢啟動改革開放。 而對台灣國民黨中華民國政府而言,則是繼被迫退出聯合國之後在外交上的另一次打擊。這也導致美國共和黨與親台派政客與選民的反彈,儘管卡特和民主黨用《台灣關係法》做了彌補,競選的里根仍然有充足彈藥詰難吉米-卡特對中共讓步太多。里根上台之後,他的對蘇聯強硬戰略要與他在競選時對北京的敵視態度協調,里根不會也不可能將卡特與北京建立的外交關係退回去,但是他也必須安撫美國強力友台的聲音與民意。這時候北京鄧小平為首的改革派也急需鞏固發展與美國建交的成果。於是就有了里根主政時期的“八一七公報”。

這個公報全稱《中美就解決美國向台出售武器問題的公告》,於1982年8月17日簽署。美國在該公報中就對台售武問題做出了明確的承諾,最重要的三條包括:

向台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將不超過中美建交後近幾年供應的水平;準備逐步減少它對台灣的武器出售;經過一段時間最終得到解決。

中國則重申“爭取和平解決台灣問題”,而美國也對此表示“讚賞”。

里根時期這個公報,其實最集中反映出中美戰略關係中本質上不信任的相互利用關係。在共同對付蘇聯這一點得到確定之後,中美無法在“對付完蘇聯後如何”問題上有任何確定性。關鍵點就是台灣。北京斗膽問,我們聯合對付蘇聯,美國為何不能放棄台灣?美國反過來問,蘇聯大敵當前,你們改開任重道遠,你為何只打台灣小算盤?

無論如何,里根與鄧小平最要緊的是向黨內國內交代。在發布八一七公報的同時,8月18日,美國向中華民國政府提出六項保證,作為《八一七公報》的單方面內容說明。白宮解密的一項內部文件披露美方持續對台軍售的關鍵:1982年8月17日,八一七公報簽署的當天,時任美國總統里根發給當時的美國國務卿舒爾茲、國防部長溫伯格一份備忘錄,其中提到:

「簡言之,美國減低對台軍售的意願有項前提,那就是中國持續對於台灣海峽以及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歧異所推行的和平解決方案。這兩件事之間的關聯是為美國對外政策的永久且必要的考量,此事不能模糊認知。」該備忘錄亦稱美對台提供武器的性能與數量完全依據中國大陸對台灣所構成的威脅而定,無論在數量還是性能上,台灣的防衛能力都應得到維持。

中美雙方互相保證台灣局勢應該走向和平解決,而這就是三個聯合公報中爭議最大的焦點。北京一直認為美國沒有切實履行該公報中有關美國“逐步減少它對台灣的武器出售,並經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後的解決”的承諾。北京認為,該公報的目的,是為了徹底停止美國對台武器出售的問題而簽訂的,該問題在《上海公報》和《建交公報》中都未有效解決,雙方只是闡明了各自的立場,未達成共識。但是在《八一七公報》中,除了美方首次強調將逐步減少對台武器銷售之外,“向台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將不超過中美建交後近幾年供應的水平;

準備逐步減少它對台灣的武器出售;經過一段時間最終得到解決。”這也是鄧小平維繫並與里根一道堅持發展了中美合作關係,也能夠向黨內軍內國內頑固派交代的得意之處。但是美方堅持這是與北京展現和平解決台海問題的誠意掛鈎的。北京對台海和平的承諾與行動是大前提。

事實上鄧小平時代北京在台海關係上一直採取了比較開明理智的開放接觸三通四流政策。這一方面是國內改革開放的需要,台資台商對改革開放推動確實對兩岸三地互惠互利。對蔣經國以及後來國民黨政權權力更替期也是某種穩定劑定心丸。同樣也就保障了中美關係繼續多方面多層次推進合作。蘇東波與天安門事件,乃至台灣實行政黨輪替這樣的大變局,也基本上沒有動搖這三個公報的中美關係基礎。也就是說,哪怕中美台內部與國際格局出現這樣的黑天鵝灰犀牛事件,北京迫使美國選擇其作為國際事務中中國唯一合法代表的資格地位沒有動搖,變化只是北京政府越來越強勢越來越重要不可迴避;另外,北京政府經濟改革開放而政治體制日益腐敗專制的走向,使得台灣按照北京意願和平統一的前景日益渺茫,而北京武統台灣成為越來越急迫明顯突出的表現,而中美由合作到競爭對峙對抗的幾乎不可逆轉,台灣又成為中美較量最核心的問題甚至死結。

簡言之,就是只要美國不放棄台灣,甚至是只要美國不放棄在北京攻占台灣時進行武裝干涉,北京就必定視美國為敵人;無論中美是否落入修昔底德陷阱,無論是否在世界範圍爭霸,北京官方意識與宣傳里,美國阻礙中國統一,因而是“中華民族之敵”,就是金科玉律。而對於美國,只要共產黨“統一”了台灣,東南亞甚至日本韓國都不會尿美國了,西太平洋就是中國南海了,澳大利亞新西蘭恐怕也不一定會與美國結盟了。美國就可以重回門羅時代,或者“川普時代”了。

 

對了,川普時代。川普把台灣這根弦彈撥到了極致,彈得蔡英文習近平兩邊不停一驚一乍跳繩到跳大神。但是,川普與蓬佩奧兩位大師級琴手,也沒有離開中美三個公報的總譜。也就是說,他們雖然關閉了一個北京的領事館,也沒有讓華盛頓的中國大使館換旗幟。

這就是一個中美關係中典型的核心的雞生蛋蛋生雞問題。中共要發展發達,離不開美國,必須要放下台灣;中共要崛起,必須要拿下台灣,也就繞不開對抗美國。美國要維繫世界領導地位,必須與中共合作周旋甚至纏鬥,因而不可能用台灣取代北京作為國際對手或者合作夥伴,但是又絕不可能放棄台灣,將其交給北京宰割。台灣不是香港,不是美國的殖民地,美國也做不了主把它送給北京。美國也不是今日英國,當然也不想學北京,隨便毀約。北京與華盛頓的三個公報,北京與華盛頓都不能隨便宣布作廢。除了其中的清晰與模糊對雙方都重要,還有一個原因是沒人能夠回答這麼幾個問題:

中美直接開打開戰,為了共產主義,為了上帝,為了台灣?為了處理那些陳年原子彈?亦或為了解決中美兩國龐大的剩餘人口?

川普這樣問了蓬配奧,蓬愛卿沒法回答。拜登也問了布林肯,他也沒法回答。沒人敢問習近平。他也不想不問這樣的無聊問題。他只管扛起兩百斤小麥不換肩,從梁家河扛到中南海,再一直扛到他外婆的澎湖灣。


相關博文:


0%(0)
0%(0)
  整天說夢話!你是裝瘋還是賣傻啊? - 五步蛇 02/07/21 (189)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疫情抗擊戰大英雄
2020: 尊敬李文亮,不等於認同利用李文亮顛覆
2019: 天行無常歟?茲將b09楊子榮暗Z之方舟記
2019: “經濟學”附加題:論為什麼“睡在蘭州
2018: 酒囊飯袋的中國軍人一聽打仗就尿褲子。
2018: 「共產主義謠言」您真的了解嗎??
2017: 美國1930年大饑荒至少有800萬人以上被
2017: 川普對中國連臊帶晾,中國只能拍
2016: 朝鮮一再挑釁 金正恩將遭美國“斬首”
2016: 輪子黨就是TMD蠢,只會瞎起鬨!